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第一篇:《生活即教育》读后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
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
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
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
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
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果然收获不小。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学生的实践体会:“假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
老师给我们每人发放6张报纸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
我们这一组领到报纸后就迅速的来到小区广场,我和罗龙二人一组,我们一起向行人推销,罗龙骧递报,我找补零钱。
我在家时已准备得很好,因为一份报纸6角钱,我就把4角钱分成一扎,这样顾客给一元钱,我就拿出一扎找补,如果顾客给5元钱,就拿出4元钱和一扎角票,这样又快又准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篇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这心里头啊,那是翻江倒海,感触多得不要不要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话一开始我还不太懂。
啥叫生活就是教育呢?后来我仔细琢磨了琢磨,可能啊,就是咱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能变成让咱成长、让咱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帮妈妈洗碗,这看似简单的活儿,让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细心,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嘛!还有“社会即学校”这个观点,也挺有意思的。
也许有人会说,学校才有老师,才有知识,社会那么乱,能学到啥?但我觉得吧,社会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学校,到处都是老师。
街边摆摊的大叔,可能会教给你做生意的窍门;公园里遛弯的大爷,没准能给你讲讲人生的经验。
不过呢,我觉得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那我们是不是啥都学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是吧?但不管怎么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让我知道了,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是我们成长的课堂。
我觉得,以后我可得多留点心,说不定在不经意间,就能学到超级有用的东西呢!篇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哇塞!读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整个人都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思绪那叫一个乱飞!说真的,“教学做合一”这个理念,太让我震撼啦!以前我总觉得,学习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然后死记硬背。
可陶行知先生说,要在做中学,这可太新鲜啦!就像我自己尝试着做一顿饭,从买菜、洗菜、切菜到炒菜,这整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可比单纯看书多得多。
但是吧,我又在想,这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很难呢?毕竟现在学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要一下子改变过来,可能不太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考试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呀,光注重实践,能考出好成绩吗?我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再仔细想想,生活教育理论也许能让我们更全面地发展。
我们不仅会考试,还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变得更独立,更有创造力。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简短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简短篇一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嘿,朋友!最近我读了陶行知的教育论著选,这感觉,咋说呢,就像在黑暗中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心想生活咋就成教育了?但仔细想想,可不是嘛!我们每天经历的点点滴滴,遇到的人和事,哪一样不是在教我们成长?就像我上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原本以为只是去帮帮忙,可在那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人沟通,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难道不是生活给我的教育?还有他说的“教学做合一”,这也太有道理了!我们在学校里学了一堆知识,要是不拿去实践,不亲自去做做,那跟没学有啥区别?也许有人会说,考试能考高分不就行了?但高分能代表一切吗?我觉得不能!真正的学习是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中,能解决问题,这才是王道!读着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论述,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一直在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没有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可能以前是这样,但现在我明白了,我要改变!我不能再死读书,要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的这些,也不容易啊!这需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还得有勇气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愿意改变,就一定能行!总之,读了陶行知的教育论著选,我真的是收获满满,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践行他的教育理念。
篇二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哎呀呀,读完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我这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呐!陶行知先生主张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可太戳我心窝子了!想想我自己,以前总是光想不做,梦想着成为学霸,却连每天多做几道题都坚持不了。
这不是典型的知道却不行动嘛!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行动才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啊!还有他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简直就是教育的真谛!我们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知识,可如果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那学再多有啥用?我就想起我们班有个同学,成绩特别好,可为人特别自私,一点都不懂得关心别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原理,强调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教育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去学习、去体验、去认识、去发展。
这一原理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
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体验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感受和参与去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家务活动、户外探索、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也包括了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参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给予幼儿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起幼儿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和依恋;可以通过在生活中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实践中,幼儿将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健康的情感素养,促进全面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社会教育。
生活即教育,也包括了社会教育。
幼儿在生活中不仅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还需要逐渐认识和融入社会。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倾听、合作、分享、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也可以适时地向幼儿介绍一些社会的现象和规则,让他们在生活中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自主发展。
生活即教育,也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发展的尊重和倡导。
幼儿在生活中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才能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能动发展。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第一篇: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引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每一位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面对教学中的变化,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位专业人员。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读了他老人家的书,使我很有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教育,而世界充斥着生活,也就到处是教育;生活的场所是社会,那社会也就是教育的场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以书本为中心,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反观素质教育的现状,面对家长的期望,考试的压力,升学的重荷,教师和学生可谓身心俱疲,学校教育似乎走入两难的境地:1、教育与生活脱节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的生命线。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人们普遍默认的口号却是“成绩是生命”、“考试才是硬道理”。
不久前曾看过一则新闻,说某地的中学响应教育政策,不再补课,这一来,学生家长却不依了,又是写请愿书,又是按手印,纷纷联名要求开补习班,这让学校很难做。
这种种情况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和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
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
2、学校与社会隔离现在,很多学校以升学为一切导向,因而不少学校只希望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长期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使得学生似乎成了笼中鸟,他们习惯了被安排、被思考,一旦有机会能够出去“飞翔”,他们没有胆量,没有能力,也是飞不起来的。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陶行
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悄悄地教育着我们。
比如,当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一
位老人站着,我们会主动让座,这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当我们在家中学会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这就是一种生活技能的教育;当我们在朋友间学会沟通、合作,这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教育。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而陶行知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也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它
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高等教育”,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教育。
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挑战,都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生活中的美好、幸福、成功,也是一种教育。
它们教会我们感恩、珍惜、努力。
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因此,让我们把生活当做一所学校,把每一天当做一堂课。
在这所学校里,我
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付出、学会接受。
在这堂课上,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学会珍惜幸福、学会追求梦想、学会成长进步。
生活即教育,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活中的瞬间,因为它们都在教育着我们。
让
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让生活成为我们永远的老师。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摘要】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他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最后,文章强调了继续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建设更美好的教育与生活的世界。
【关键字】陶行知,教育,生活陶行知,名宗仁,字行知,号湘园。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骨子里流淌着湖南人的豪爽和深情。
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育领域创造了璀璨的辉煌。
他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思想如同一首壮丽的古诗,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犹如一首美丽的古诗,充满着诗意和哲理。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说:“知识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智力,但只有教育才能培养他的品格。
”这样的言辞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精彩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
他在农村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将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他通过农田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的学校成为了一座教育的绿洲,孩子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扬起了自信和勇气的风帆。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无处不在,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
而教育,是塑造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的重要力量。
那么,当生活与教育相融合,交织在一起时,又会有怎样的奇妙变化呢?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著作《生活即教育》中,深刻阐述了这一关系,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仿佛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听到了教育的心跳。
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我在阅读《生活即教育》时的感悟。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教育为了生活,生活为了教育。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范文一:</span“生活即教育”是假说陶行知生活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其余部分,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幼儿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价值观念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幼儿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工作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价值观念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终身教育有生活教育,生活基础教育生物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社交生活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到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会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工作。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本体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工作。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申明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下述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等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角落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上层社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的脱节、相隔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触颇深,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思想
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教育,这是面向大众的教育。
其出发点是为
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
的宏愿。
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
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
是动态的。
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
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
而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开设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论。
内容
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身边小事。
教学时,可以让家
长等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也。
教学时间不一
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
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
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以及生活
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等,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
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尤其是数学生活知识的教学,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
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
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
力得到提高。
生活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还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的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进行成功的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