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几个大型风洞实验室资料
风洞实验室探秘

风洞实验室探秘北京交通大学结构风与城市风环境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实验室是国内功能最完备的风工程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和城市风环境领域。
实验区域最主要的设备是5座不同类型的现代化风洞,分别是双试验段回流式风洞、直流式风洞、龙卷风模拟器、下击暴流模拟器及科普演示风洞。
说到风洞这一专业词汇,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风洞是指一个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具有动力装置的、用于各种气动力试验的可控气流管道系统。
它可以模拟研究对象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
通过动力设备人为制造出符合需求的风,就是风洞的功能。
风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以及体育运动等。
有了能够产生风环境的设备,实验室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压力测量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测振系统,能够进行测压、测力等试验,同学们可以使用这些设备仪器进行建筑物、桥梁测压和风环境试验,以及其他工业空气动力学试验。
风洞实验室的五座风洞示意图3.实验室里那面荣誉墙4.布置完成后的模型现场图5.实验室历史发展6.正在连接扫描阀的试验团队成员走进实验室,学生工作室有一面充满艺术气息的外墙,上面写着实验室的建成由来和历史发展:2010年双试验段回流式风洞成功启用,2011年风洞实验室落成投入运行,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同年完成实验室二期扩建,2015年直流风洞与PIV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们的风洞实验室团队在李波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承担了多个国家级项目。
主持完成了包括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北京副中心绿心剧院、首博东馆、广州恒大足球场在内的数十项大型复杂的风工程咨询,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冰雪项目风洞辅助训练系统,并且协助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备战,目前已经完成了十余个国家集训队的风洞测试和多个赛场的风环境评估。
其中就包括刚刚在东京奥运会上大展拳脚的中国游泳队张雨菲、杨浚?等著名运动员的测试。
解密河北首家风洞实验室

■187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低速风洞———一个两端开口的风箱,风箱长米,截面为边长厘米的正方形普朗特风洞。
■1934年,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自行设计了我国第一个中型低速风洞。
■20世纪60年代,我国低速风洞的建设和使用初具规模。
■国内真正开始建造专门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试验的风洞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刘庆宽告诉记者,7月9日下午,根据地貌类别的相关参数指标,他们一直通过调整尖劈的角度和粗糙元的摆放规律,来着力模拟目标风环境。傍晚时分,终于得到了十分理想的结果。
“两个成人站在这儿,可以被吹得飘在空中”
上午近10时,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开始进行试验了。刘庆宽、魏庆鼎教授再次进入风洞中,仔细查验每个细节。
■1997年12月21日,亚洲最大的跨声速风洞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成。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世界级高速风洞,跨声速空气动力研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005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座大型立式风洞在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建成并通气试车成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解密河北首家风洞实验室"呼风唤雨"考验重大工程
(2009-07-14 08:46:31)
稿件来源:河北日报
■核心提示
要风得风,最大风速可达80米/秒,是12级风速的两倍多;
要雨得雨,可模拟从小雨到大暴雨的各级降雨……
有这等“呼风唤雨”本事的是石家庄铁道学院于近日建成的我省首家风洞实验室。
7月10日,风洞实验室正在进行福建某热电厂煤棚的风洞试验,记者得以了解那“神奇”背后的力量。
据了解,在人类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中,风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其它自然灾害的总和,而我国是世界上风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关于风洞

风洞(英语:Wind tunnel)是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具。
风洞是一种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用于研究空气流经物体所产生的气动效应。
风洞除了主要应用于汽车、飞行器、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空对空导弹等)设计领域,也适用于建筑物、高速列车、船舰的空气阻力、耐热与抗压试验等。
简介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要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
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的流动必须与实际流动状态相似,即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
但由于风洞尺寸和动力的限制,在一个风洞中同时模拟所有的相似参数是很困难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影响最大的参数进行模拟。
此外,风洞实验段的流场品质,如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度、平均气流方向偏离风洞轴线的大小、沿风洞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截面温度分布的均匀度、气流的湍流度和噪声级等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历史1871年,弗朗西斯〃赫伯特〃韦纳姆和约翰〃布朗宁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风洞1901年,莱特兄弟为研究飞机及得到正确的飞行资料,发明了风洞隧道进行测试[1]。
1902年莱特兄弟以风洞隧道的测试与前两架滑翔机的经验,建造第三架滑翔机,为当时最大的双翼滑翔机,并在机尾加装垂直尾翼,以防止转向时发生翻转,并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飞。
而最终在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带有动力的载人飞行器——莱特飞行器。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德国设计并开始建造一个实验段直径1米,最高风速达10马赫的连续式高超音速风洞。
战争结束后被美国缴获,美国仿制并作了适当修改后,一直到1961年才在阿诺德中心建立最高风速达12马赫的高超音速风洞。
因为风洞的控制性佳,可重复性高,现今风洞广泛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和风工程(Wind Engineering)的测试,譬如结构物的风力荷载(Wind load)和振动、建筑物通风(Ventilation)、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风力发电(Wind power)、环境风场(Pedestrian level wind)、复杂地形中的流况、防风设施(Wind break)的功效等。
国内几个大型风洞实验室资料

1)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实验室参数2)湖南大学风洞实验室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边界层风洞实验室,风洞试验室占地2000m2,建筑面积3200 m2。
该风洞气动轮廓全长53m、宽18 m,为低速、单回流、并列双试验段的中型边界层风洞,其试验速度相对较高的试验段(高速试验段)长17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3 m、高2.5 m,试验段风速0~60 m /s连续可调。
高速试验段有前后两个转盘,前转盘位置可模拟均匀流风场,通过在该试验段一定范围内布置边界层发生器,在后转盘位置可进行与边界层有关的桥梁节段模型试验、局部构件抗风性能试验。
试验速度相对较低的试验段(低速试验段)长15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5.5 m、高4.4 m,最大风速不小于16 m /s,可进行长大桥梁全桥模型抗风试验研究。
3)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介绍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DUT-1)建成于2006年4月,是一座全钢结构单回流闭口式边界层风洞,采用全自动化的测量控制系统。
风洞气动轮廓长43.8 m,宽13.1 m,最大高度为6.18m;试验段长18m,横断面宽3m,高2.5m,空风洞最大设计风速50m/s,适用于桥梁与建筑结构等抗风试验研究。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介绍风洞试验室建筑面积4665平米,拥有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下吹式双试验段边界层风洞,风洞全长96.5m,高速试验段尺寸为4m×3m×22m(宽×高×长),最高风速30m/s;低速段尺寸为6m×3.5m×21m,最高风速18m/s。
拥有1280点同步电子扫描阀、多点激光测振仪、高频天平等先进的测试设备,可进行结构抗风和风环境的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风振分析等研究和咨询工作。
风洞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试验段转盘和移测架均由微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风洞压力测量系统包含美国Scanivalve公司的3台DSM主机和20个压力扫描阀,能够实现1280点的压力同步测量,可满足海量测点压力测试的要求。
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及风洞简介

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于2000年7月由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所)和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合并组建,注册地为哈尔滨市,地址在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内。
气动院现有职工713人,专业技术人员48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40人,中级技术职务204人,研究生38人,大学本科28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专家22人。
气动院是国家第一批授予流体力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权单位,2002年10月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118人次出国培训、技术合作和技术考察。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7项,部级科技奖100项。
气动院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现有低速风洞两座,亚跨音速风洞三座。
经国防科工委批复,填补国内空白的低速增压风洞2002年开始建设。
气动院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实力,在非军品科研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工业自动控制等为主,在油田、烟草、制药、制革、橡胶、铁路和煤炭等行业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风洞设备2.风洞试验技术3.气动力设计与理论研究风洞风洞(wind tunnel),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简介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NF-3低速风洞翼型实验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用风洞作实验的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洞内,使气体流过模型。
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
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的流动必须与实际流动状态相似,即必须满足相似律的要求。
绵阳风洞基地

◆◆中国绵阳——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探秘◆◆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是英国人于1871年建成的。
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1年建造了风速12米/秒的风洞,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各类风洞140余座,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试验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空气动力学设备、技术和人才均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我国四川西北的群山深处,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
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都要在这里进行空气动力试验。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设计、建设了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风洞群,其中2.4米跨声速风洞等8座为世界领先量级,可开展从低速到24倍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的气动试验研究。
此外,这个中心还具有每秒14万亿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及各类飞行器彷真计算的应用软件体系;具备飞机和飞艇带飞、火箭助推的模型飞行试验和飞行力学研究能力,在无人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47万余次风洞试验,成功解决了包括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逃逸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等大量关键技术,以及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武器装备的关键气动问题。
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几乎所有的飞船、飞机、火箭等都首先在风洞进行试验才设计定型。
当时因为工作关系,我几乎见过中国所有的顶级风洞,包括大山里的那些风洞,以及中科院的一些特殊的风洞。
现在就挑一些有趣的风洞,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的,讲一讲:当时我去参观山里的一个风洞,这是个不一般的风洞,叫做高温电弧风洞,是用来模拟火箭飞行或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的。
风洞本身并不大,这类模拟极端条件的风洞都不大(大的风洞都是低速风洞,我见过的最大的可以放进去两辆汽车),但是奇怪的是哪个实验室的墙上的结构钢梁很奇怪,极其粗大,就这麽个一层楼的房子,好像没有必要。
结果一介绍,原来那是输电“线”!高温电弧风洞要用电力来产生电弧,这些电线要传输上千乃至上万安培的电流,注意不是上万伏特,而是安培!要知道一般情况下,一安培就是不得了的电流了,那麽这几千上万安培的电流,通常意义上的“电线”根本承受不住,所以要用到这些很粗的钢梁来做输电“线”。
国内几个大型风洞实验室资料

1)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实验室参数2)湖南大学风洞实验室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边界层风洞实验室,风洞试验室占地2000m2,建筑面积3200 m2。
该风洞气动轮廓全长53m、宽18 m,为低速、单回流、并列双试验段的中型边界层风洞,其试验速度相对较高的试验段(高速试验段)长17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3 m、高 m,试验段风速0~60 m /s 连续可调。
高速试验段有前后两个转盘,前转盘位置可模拟均匀流风场,通过在该试验段一定范围内布置边界层发生器,在后转盘位置可进行与边界层有关的桥梁节段模型试验、局部构件抗风性能试验。
试验速度相对较低的试验段(低速试验段)长15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 m、高 m,最大风速不小于16 m /s,可进行长大桥梁全桥模型抗风试验研究。
3)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介绍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DUT-1)建成于2006年4月,是一座全钢结构单回流闭口式边界层风洞,采用全自动化的测量控制系统。
风洞气动轮廓长m,宽m,最大高度为;试验段长18m,横断面宽3m,高,空风洞最大设计风速50m/s,适用于桥梁与建筑结构等抗风试验研究。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介绍风洞试验室建筑面积4665平米,拥有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下吹式双试验段边界层风洞,风洞全长,高速试验段尺寸为4m×3m×22m(宽×高×长),最高风速30m/s;低速段尺寸为6m××21m,最高风速18m/s。
拥有1280点同步电子扫描阀、多点激光测振仪、高频天平等先进的测试设备,可进行结构抗风和风环境的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风振分析等研究和咨询工作。
风洞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试验段转盘和移测架均由微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风洞压力测量系统包含美国Scanivalve公司的3台DSM主机和20个压力扫描阀,能够实现1280点的压力同步测量,可满足海量测点压力测试的要求。
高超声速静风洞 -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主要研 究方向 在研 或曾 承担 重大 项目 奖项 专利 人才 培养 相 关 科 研 信 息 学 术 论 文
可以开展复杂模型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湍流,激波边界层干扰等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
1项
— 博士5名
—
知名 用户 共 享 信 息 备 注 是否对 外开放 联系人
航天院所 是 李存标 服务 对象 电子 邮件 面向社会开放 cblee@ 收费 标准 联系 电话 62755098 5000元/吹风一次 开放 时间 长期
596
技术指 标及功 能简介源自Mach 6,Φ300,风洞噪音小于千分之一,流场均匀 性达到万分之五,吹吸式,需要对来流气体进行加 热,最高总压3MPa,最高总温500K,有效工作时间 30s。 北京大学高超声速静风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超 声速静风洞,可以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真实飞行噪 音环境。也具有表面压力分布测量、 PIV 测试等能 力。同时,实验室也发展了可应用于高超声速风洞 的流动显示技术,可以清晰地观测到高超声速流动 结构,进行全流场的流动显示。 高超声速静风洞
高超声速静风洞
院系:工学院
仪器 编号 制造商 国别 经费 来源 责任 教授
201216614 中国 科研专款 或基金 李存标
所属 实验室 制造 厂商 单价 存放 地点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长沙市康正 试验技术 型号 有限公司 购置 1631.12万元 日期 定制 2012年12月
昌平高超实验楼
基 本 信 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实验室参数
2)湖南大学风洞实验室
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边界层风洞实验室,风洞试验室占地2000m2,建筑面积3200 m2。
该风洞气动轮廓全长53m、宽18 m,为低速、单回流、并列双试验段的中型边界层风洞,其试验速度相对较高的试验段(高速试验段)长17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3 m、高2.5 m,试验段风速0~60 m /s连续可调。
高速试验段有前后两个转盘,前转盘位置可模拟均匀流风场,通过在该试验段一定范围内布置边界层发生器,在后转盘位置可进行与边界层有
关的桥梁节段模型试验、局部构件抗风性能试验。
试验速度相对较低的试验段(低速试验段)长15 m、模型试验区横截面宽5.5 m、高4.4 m,最大风速不小于16 m /s,可进行长大桥梁全桥模型抗风试验研究。
3)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DUT-1)建成于2006年4月,是一座全钢结构单回流闭口式边界层风洞,采用全自动化的测量控制系统。
风洞气动轮廓长43.8 m,宽13.1 m,最大高度为6.18m;试验段长18m,横断面宽3m,高2.5m,空风洞最大设计风速50m/s,适用于桥梁与建筑结构等抗风试验研究。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介绍
风洞试验室建筑面积4665平米,拥有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下吹式双试验段边界层风洞,风洞全长96.5m,高速试验段尺寸为4m×3m×22m(宽×高×长),最高风速30m/s;低速段尺寸为6m×3.5m×21m,最高风速18m/s。
拥有1280点同步电子扫描阀、多点激光测振仪、高频天平等先进的测试设备,可进行结构抗风和风环境的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风振分析等研究和咨询工作。
风洞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试验段转盘和移测架均由微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风洞压力测量系统包含美国Scanivalve公司的3台DSM主机和20个压力扫描阀,能够实现1280点的压力同步测量,可满足海量测点压力测试的要求。
振动测量系统包括美国NI公司的动态信号采集系统、PCB和Dytran公司的超小型精密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德国Polytec公司的四台激光测振仪,可进行建筑物模型气动弹性试验。
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高频底座天平、
地面风速测量系统和热线风速仪等测试设备,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风洞试验需要。
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在于: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较大,可满足较大体量建筑群落试验要求;配备的压力扫描系统可实现上千测点规模的同步测压,满足后续压力数据处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