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修五-生物灾害56页PPT

高中地理选修五-生物灾害56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远肯定 。
高中地理选修五-生物灾害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2023鲁教版选修5《生物灾害》ppt1

2023鲁教版选修5《生物灾害》ppt1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森林害虫
(1)松毛虫
松毛虫
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
2.森林害虫
(2)天牛
一、虫灾
1.概念:虫灾就是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 指昆虫造成的灾害。
2.类型: 3.危害:危害农作物和森林 4.我国的蝗虫灾害:
阅读材料1:我国的蝗虫灾害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 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 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 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中 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蝗灾,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今河北、 河南、山东三省,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有 较多的分布。这些蝗灾不但对历代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 危害,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疾疫乃至社会大动乱。在蝗 灾的防治上,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随着 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逐渐战胜了迷信。

《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

《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
农业集约化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作 物品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为 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 件。
中国生物灾害的影响
经济损失
生物灾害对农业、林业、 畜牧业等产业造成巨大经 济损失,影响国家经济发 展。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灾害的频发会导致生 态平衡的破坏,影响生物 多样性,进而影响整个生 态系统的稳定。
种类分布
中国的生物灾害包括虫害、病害、草害、鼠害等多种类型,其中虫害和病害最 为常见。不同种类的生物灾害对不同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
中国生物灾害的频发原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 增多,如暖冬、干旱、洪涝等, 为生物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
件。
生态环境恶化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如 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水资源过度 开发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加剧了生物灾害的发生。
能性。
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 施和责任分工。
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灾情,加强区 域间的协作与配合。
快速反应
一旦发生生物灾害,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
培训与宣传
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生物 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4
中国生物灾害防治成果
防治工作的挑战
1 2 3
生物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地域辽阔,生物灾害种类繁多,且不同地区 、不同种类的生物灾害防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 不相同,防治难度较大。
防治资金和技术的不足
虽然中国在生物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防治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仍然是制约防治工作 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生物灾害 .ppt

中国的生物灾害 .ppt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 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
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1)小麦锈病(图) (2)水稻病害(图) (3)棉铃虫(图)
水稻病害
(稻瘟病、纹枯 病和白叶枯病)
广泛 分布于我国 主要棉花产 区,黄河流 域棉产区和 新疆棉产区 受害尤其严 重。
一、农作物病虫害(Go) 二、 森林病虫害(Go) 三、蝗灾与鼠害 (Go危害: 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对我国森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 自控能力降低。 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 造成严重破坏。
三、蝗灾与鼠害
1、蝗灾: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2)中国飞蝗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图)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
2、鼠害
(1)危害: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表)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 鼠 褐家鼠、 小家鼠 等 小家鼠、 黄鼠等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 生物病虫害是什么?危害程度怎样? 2.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天敌, 二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 的时候应如何清除残留的农药?
亚洲东部喜 包括东北、华北和西 本区自然条件优 湿鼠类危害 南区的大部、华东和 越,农业开发历 区 华南的全部。 史久远,是我国 主要的农业区。 亚洲中部耐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 本区降水量少、 旱鼠类危害 部、青藏高原大部, 气候干旱。 区 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 边缘地带。

《生物灾害》课件1

《生物灾害》课件1

.我国的蝗区类型及分布 我国蝗区分为四个类型,其具体分布范围如下表所示:
蝗区
分布范围
滨湖蝗区 主要包括山东、江苏、新疆和内蒙古的蝗区
沿海蝗区 包括渤海和黄海蝗区
内涝蝗区
主要为河北保定、刑台、邯郸、山东聊城、 德州等地区的蝗区,蝗虫发生地区比较集中
河泛蝗区 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
.蝗灾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原因 (1)由蝗虫的生活习性决定 蝗虫特别是飞蝗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食性又杂,使得它们能经常保持 巨大的种群数量,并能积极适应环境,不容易被人类清除。 (2)与气候条件有关 一方面,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的不稳定和不均匀 性使得我国旱涝灾害频繁,为蝗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 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也给蝗虫提供了多样生存环境,从而增加 了防治的难度。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探究: 鼠灾的危害有哪些?鼠灾在地区分布上有何不同?
【例证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 年 6 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沿岸暴发了近 20 年来最严重的 鼠患。仅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在 20天内就消灭东方田鼠达90吨。东 方田鼠是洞庭湖区主要“生物杀手”之一。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一群村民正在看被田鼠毁坏的庄稼。
【练习2】 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 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解析 A选项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B、C两项不具有可操作性,D选 项科学、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D
(3)农业类型的多样性起到了加剧作用 我国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方式的地域差异也为不同种类的蝗虫提供了多样 的生存环境,使得蝗灾的种类和危害形式也趋于多样,从而增加了蝗灾防 治的复杂性。 【方法技巧】 图解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

生物灾害.ppt

生物灾害.ppt
生物灾害
病害Βιβλιοθήκη 农作物稻瘟病 小麦锈病 棉花枯萎病 烟草炭疽病
森林
杨树烂皮病 松疱锈病 溶叶病 泡桐丛枝病
⑴病害 类型 发生原因
气候变异造成的不良环境: 外来病原体入侵
危害 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 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小麦锈病
⑵虫害和鼠害
虫害
农作物虫害:威胁最大的是蝗虫
⑵虫害和鼠害
虫害
农作物虫害:威胁最大的是蝗虫 森林虫害:松材线虫
水稻螟
黏虫
松毛虫
杨树蛀干虫
⑵虫害和鼠害
虫害 鼠害
鼠害造成的麦田 缺苗断垄
⑵虫害和鼠害
–虫害 –鼠害 –大规模发生的原因
• 内因:有害生物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 外因:有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 因素造成天敌减少

中国的生物灾害 课件

中国的生物灾害 课件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亚洲东部 喜湿鼠类 危害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分布
包括东北、华北和 西南区的大部、华 东和华南的全部。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 大部、青藏高原大 部,以及东北和华 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 鼠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等
2.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天敌,二是依靠农 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的时候应如何清除残留的 农药?
点拨: 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
途径收集正确的清除方法。 洗菜时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对于叶菜一定要 掰开每片叶子去洗,对于果、根茎等,可用果蔬 洗洁剂或果蔬消毒液清洗,但一定要适量使用消 毒液,然后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THE END!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 小家鼠、
干旱。
黄鼠等
四、生物入侵
阅读: 生物入侵
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 同演化,达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为地引 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繁衍, 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即生物入侵。
2003年3月,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早上, 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 假高梁、凤眼莲、飞机草等16个物种。1979年,美国白从辽 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 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 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
思考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生物病虫害 是什么?危害程度怎样?
点拨: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 解当地常见的生物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状况。例如, 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将生长的牧 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地上生物量,造 成畜群因草料短缺而掉膘或死亡,而且造成地表 进一步裸露,加剧风蚀沙化。

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

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

第二次先学后教:
• 阅读课本蝗灾和鼠害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 要求:1、时间5分钟。 2、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并快速记忆。
• 问题:1、蝗灾的危害,对我国危害最严重 的蝗虫类型是什么及主要分布区、重灾区

2、蝗虫灾害与旱涝的关系。

3、鼠害的危害、我国鼠害的特点及
我国两大鼠类危害区的地域差异。
三、蝗灾与鼠害
和西南区的大部、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
华东和华南的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 等
部。
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 的大部、青藏高 原大部,以及东 北和华北区的边 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 候干旱。
小家鼠、 黄鼠等
扩展:生物入侵
什么是生物入侵?
• 图为机械化清捞船每 天两班制不停地打捞, 一天能打捞水葫芦100 吨

2、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主要害虫及
松毛虫长发区和偶发区的形成条件。
•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有小麦锈病、水稻稻 瘟病、棉花棉铃虫病。
农作物病虫害
•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 西部。
• 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 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 严重的经济损失。
• 补充:还记得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吗?
主要害虫——松毛虫
•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 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 上的地区
•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 25℃的地区
东亚飞蝗
湖南发生人鼠大战
•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 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 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 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 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 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 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 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的安全, 一场“人鼠大战”由此展 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稻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总体:东部重于西部)
(4)危害: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 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 防治措施:人工防治(诱捕幼虫)、化学防治(农
药)、生物防治(投入天敌)、农业防治(主要是破坏
其滋生环境)
·
5
松 毛 虫
·
6
·
7
蝗灾
(1)成因: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 (与其习性相关)
·
21
我国应采取措施
1.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
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 协调管理机构。
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 种风 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 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 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
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 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
15
自然入侵
美洲斑潜蝇
紫茎泽兰
薇 甘 菊
·
16
薇甘菊的大量繁殖 ·
17
无意引进
松材线虫
•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 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 的生态平衡。
•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 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 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 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 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 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20
(2)分布:喜湿鼠类分布 在东北、华北、西南地区 的大部分,华东和华南全 部地区。耐旱鼠类分布在 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大部分地区。
(3)危害:农作物减产, 破坏草原和林地,危机水 库和防洪大堤安全,传播
· 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10
• (5)防治:
• 物理防治 化学 防治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
11
·
1
生物灾害的成因、特点、分 布、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2
• 主要类型:
小麦的锈病 水稻的稻瘟病
棉铃虫病
·
3
黏虫
稻螟
·
4
• 1、农作物病虫害
(1)成因:多于水旱灾害关联。
(2)特点:种类多,危害大,受气候异变影响大。
(3)分布:a黏虫主要分布灾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 部地 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
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
(2)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的农业区。 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 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 出现严重蝗灾
(3)危害:对农作物有毁灭性破坏。
(4)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源自8生物防治·
9
鼠灾
(1)成因:人的经济活动, 粗放的农牧业、工业,特 别是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 脏乱的环境。
生物入侵
·
12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
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 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
13
外来物种
• 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 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
•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 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 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 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 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
14
外来物种入侵渠道
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
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 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 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是相当 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在 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 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 蔓延就要花掉300万美元,同样,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 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
18
有意引进
大米草
水花生
美国白娥
·
福寿螺
19
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 绝。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 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 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 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 甚至被灭绝。
·
22
3.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 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 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 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 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4.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 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 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 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 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加强检疫工作力度 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
23
·
24
几种生物入侵
• 牵牛(Ipomoea nil)
马樱丹(Lantana camara)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
25
• 德国小蠊
美国白蛾
• 凤眼莲(水葫芦)
紫茎泽兰
·
26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
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