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展之路
华为的发展历程

华为的发展历程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于1987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为经历了快速而稳健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从公司成立的初期到如今的全球影响力。
一、创业初期(1987-1997年)1987年,华为由任正非创立,最初是一家小型的代理商公司,主要从事电话交换机设备的销售。
在这个初创阶段,华为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1990年代初,华为开始研发自己的通信设备,并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产品。
这标志着华为从代理商转变为设备制造商,开始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华为积极参与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逐渐赢得了一些重要的合同,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化进程(1998-2007年)上世纪90年代末,华为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
1998年,华为在海外设立了第一个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随后,华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并与许多国际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0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移动通信产品,并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华为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了广泛认可,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市场份额。
2005年,华为成立了全球化运营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华为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三、创新驱动(2008-2017年)进入21世纪,华为将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华为在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010年,华为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华为的手机产品以高性能、创新设计和竞争力价格著称,成为全球消费者的首选。
2015年,华为发布了“全联接、全场景”战略,提出了构建智能世界的愿景。
华为的发展历程

华为的发展历程华为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总部位于中国深圳。
自成立以来,华为公司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小小的起步企业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
本文将详细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包括公司的起源、发展阶段、重要里程碑和未来展望。
1. 公司起源(1987年-1997年)华为公司创立于1987年,由任正非先生创办。
当时的华为只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电话交换机设备的小型企业。
在中国市场上,华为以其高质量和可靠性的产品迅速赢得了声誉,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2. 国际化发展(1997年-2005年)在1997年,华为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并在海外成立了多个分支机构。
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无线通信设备和移动网络解决方案,赢得了更多国际客户的信任和合作。
此时,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3. 全球扩张(2005年-2015年)在2005年,华为进一步加大了全球市场的拓展力度。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中心、合作伙伴关系和销售网络,加强了与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作。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逐渐涵盖了电信、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各个领域。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2015年-至今)华为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
华为在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持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份额和声誉。
5. 重要里程碑- 1997年,华为在海外成立了第一个分支机构,标志着公司开始国际化发展。
- 2005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中心、合作伙伴关系和销售网络,加速了全球扩张的步伐。
- 2012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 2018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 2020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5G网络的折叠屏智能手机。
华为的发展之路

华为的发展之路华为,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2013年在世界《财富》500强排名315位。
而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企业,但是它的发展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
华为公司是一个创立较早的公司,就作为我个人而言,在儿时并没有听到过华为这个品牌,只有苹果手机之类的。
华为早期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但是从2010年开始华为的手机业务方面开始节节攀升,2019年是华为的大年。
从20世纪初出茅庐的华为到现在中国上人人皆知的成功企业,华为在人们的背后一定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机遇。
才造就了如今的华为。
一个企业正如人一样,在成长阶段一定经历过许多的挫折,才能成熟。
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发生在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
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背景下,华为遭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存亡关头。
2001年任正非专门写过《华为的冬天》一文。
到2002年,华为的冬天真的来了。
从1987年至今,华为的业绩都处于上升趋势中,只有2002年的时候,出现史无前例的负增长。
任正非同时患抑郁症。
对全员持股的华为来说,负增长简直是一场灾难,之前员工从来没有真的意识到自己投入到华为的钱有可能会血本无归,导致员工人心惶惶。
华为推行员工持股制后任正非的股权已经被稀释到1.42,其他部分都是员工共同持有。
员工也从来不会担心这些钱会回不来,因为公司每年给员工的分红率高达30%。
面对突如其来的负増长,员工中出现了波动。
有的要求退股,有的要求离职并且要求公司兑现股权,甚至还有人要求股权重组。
那时候,华为还面临很多官司。
现金流本来就是负增长,此前的2001年,华为还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万人大招聘”,在逆势扩张。
华为品牌发展史

华为品牌发展史华为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如此成功的品牌背后,有着华为公司和员工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各种因素的支持和帮助。
下面将从华为品牌的发展历程、品牌策略、品牌文化等方面,为您详细讲述华为品牌的发展史。
一、华为品牌的发展历程1. 创立初期:1987年,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公司,主要从事通信产品的销售。
2. 转型发展期:从2005年开始,华为开始进军全球市场,逐渐形成国际化品牌形象。
3. 提出全球化战略:2009年,华为正式提出“全球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发展。
4. 成为全球巨头:2018年,华为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全面化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二、华为品牌的策略1. 核心价值:名副其实的智能手机领跑者之一,让人们在使用华为手机时享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先进的科技感而引领手机潮流。
2. 以人为本:华为品牌一直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细致入微地满足用户需求,包括硬件、软件、设计、品质等方面。
3. 全球化战略:华为一直将全球视为一个市场,秉承着一贯的跨国经营理念,拥有渗透全球市场的庞大网络,能够使品牌成功推向全球市场。
4. 聚焦技术创新:华为面临的全球竞争中非常有力的武器就是技术,华为擅长的便是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并实现技术领先地位。
三、华为品牌文化的建设1. 企业文化:华为的企业文化一直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用户为中心为导向,深刻融入品牌的每一个细节。
2. 品牌精神:华为的品牌精神是为人类信息社会的发展不断探求,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3. 团队文化:华为拥有着非常团结、奋发向上和保持优良传统的企业精神,充分体现了团队文化的重要性。
4. 价值观念:华为一贯遵循的价值观是不断创新,塑造精品,贡献社会,赢得社会尊重。
总之,华为品牌的发展史充分表达了华为在技术方面的超凡能力和在品牌方面的投入,这正是华为品牌能够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重要原因。
华为发展史

华为发展史01.第一阶段:低调发育:1987年-1991年,由于是创立之初,所以发展的比较平缓。
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出资2万元,在深圳成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立初期,由于资金以及技术都不太够,所以那时候华为的战略主要是“低调发展”战略。
而凭借之前积累下来的人脉,当时的华为成为了一家生产电话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年,积累资金后的华为开始自主开发PBX。
但由于成立不久,所以直到1991年公司也才二十多人。
当时华为的策略是坚持单一产品的持续开发与生产,销售策略则是“农村包围城市”,之后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了市场。
02.第二阶段:站稳脚跟:1992-1995年,在这一阶段,华为逐渐成长为一家中大型通信企业。
1992年,华为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当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人民币,员工数也相比前一年的20人翻了10倍,达到了200人。
组织结构也开始从直线性的组织结构转变为直线参谋职能制的组织结构,除了有业务流程部门,也有了支撑流程部门。
1994年,华为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销售规模相比1992年翻了8倍,达到8亿人民币,员工人数也翻了3倍,达到600多人。
1995年,销售额再翻一倍,达到了15亿人民币。
同年,华为还成立知识产权部、同时还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
在此阶段,华为在大陆地区彻底站稳脚跟,业务遍布全国各地。
03、第三阶段:由内到外:1996-2005年,在这一阶段里,华为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通信公司。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李嘉诚创立)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
也让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94年发布的),同时也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
1996年1月,华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华为市场部集体辞职,所有正职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
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

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华为公司是中国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电信行业的巨头,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7年,年仅44岁的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公司,当时的华为仅有20名员工和20000元人民币的创业资金。
任正非由于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信号工程学院工作,积累了大量电信行业的经验,他创立了华为公司的初衷便是想要让中国在电信领域也能够有自己的品牌,摆脱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
创业初期,华为在中国电信市场开始了艰难的攻坚路程,但很快便收获了业界的关注。
1990年代初期,华为逐渐拥有了自主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开始向国外市场拓展。
华为在不断探寻市场需求、增强研发合作、加强渠道管理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努力为华为公司接下来的高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对4G移动通信的追求,华为在全球电信领域迅速崛起。
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扩大的大背景下,华为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同时,在追赶西方电信制造商Nokia、Ericsson和Alcatel-Lucent等骨干企业的过程中,华为也创新了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从而推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
在2000年代中期,华为向海外市场发起了一轮全面攻势,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区域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为在全球市场份额并列第一。
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不断涌现,也推动着华为在新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
为了支持自身的增长,华为一直坚持自主创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投资。
华为以超强的能力和客户服务的专业素养,赢得了用户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了电信设备制造商中最受欢迎的厂商之一。
同时,华为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拥抱新时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公民品牌,助力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华为都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教育设施、绿化环境、提供灾难救援等一系列社会责任行动。
华为的发展历程

华为的发展历程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于1987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为从一个小小的起步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包括公司的起源、关键里程碑、业务拓展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
1. 公司起源:华为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任正非。
当时,华为只是一个小规模的销售代理公司,主要从事电话交换设备的销售。
然而,任正非意识到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并决定将华为转型为一家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公司。
2. 关键里程碑:- 1991年,华为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电话交换机产品,标志着公司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通信设备。
- 1997年,华为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在海外上市的通信设备公司。
- 2000年,华为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加强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 2003年,华为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3G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引领了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2012年,华为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 2018年,华为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3. 业务拓展:华为的业务范围涵盖了电信网络设备、智能手机、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和云服务等领域。
公司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投资,不断拓展业务,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 电信网络设备: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为全球各地的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通信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
- 智能手机:华为的智能手机品牌“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 消费者业务:华为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者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 企业业务:华为为企业提供全面的ICT解决方案,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
- 云服务:华为通过自己的云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板块发展历程

华为板块发展历程
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其板块发展历程如下:
1. 成立初期: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最初只是一家
小型销售公司,专注于销售电话交换设备。
2. 移动通信板块的崛起: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开始致力于
研发和生产通信设备,特别是移动通信设备。
这一板块的快速发展使得华为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3. 国际化发展:随着华为在国内市场上的成功,华为开始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机会。
在21世纪初,华为逐渐进入海外市场,与全球通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
4. 5G技术研发:作为全球通信技术的领军企业,华为在5G
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华为积极投入研发工作,推动了
5G技术的商用化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5G基础设施的
主要供应商之一。
5. 科技创新:华为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投资研发,推动科技进步。
华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
6. 全球合作与合规:华为致力于与全球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和共
赢的关系,并通过透明度和合规性来应对安全风险。
华为与全球范围内的伙伴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7. 未来展望: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华为将继续保持创新和竞争力,加强在5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华为将继续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益经验都要学习”,结合多家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 ,形成华为的“任氏管理”
1.上海贝尔,依托总部实力,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以低价格和高服务的 优势,采取大面积“包抄”战术,一步步蚕食上海贝尔的 市场份额。1999年华为销售额突破100亿,将上海贝尔摔 在身后。
7.李一男,研发部的天才,正在积极研发新产品的时候被任正非吊到市场部锻炼,任正 非的人才管理,所有的华为人,都要懂市场。此时李一男闹情绪,2000年12月,离开华 为,带着任正非给他的1000万分红存款,另起炉灶,创立港湾网络公司,期初是代理华 为产品,但是李一男了解华为研发的薄弱环节-数据通讯领域,并开始研发产品。随着中 国互联网兴起,数据通讯发展迅猛,2001年销售额1.47亿,02年突破4亿,03年突破10亿 。此时李一男想和华为抗衡,引进外资,壮大自己。 8.此时任正非认识到李一男不怀好意,专门成立“打港办”,最终击垮并收购港湾,李 一男再为。
7.华为征服了法国和英国,华为信心大增,下一站荷兰 。荷兰2000万人口,却拥有五家移动通讯运营商,荷兰 本土两家, Telfort和荷兰皇家电信集团,其他三家是 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公司。其中Telfort实力最弱。此公 司2000年就拿到了3G牌照,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始终没 开通业务。任正非看到了这一点,2004年底任正非亲赴 海牙,与Telfort总裁签订了WCDMA的合作合同,价值2亿 欧元。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了解决方案, Telfort总裁 说,他看中了华为对合同的执行的承诺和快速反应能力 。华为价格有优势,但不是最低的。完美合作后,其他 电信都主动合作。华为以快速的反映能力,迅速击败爱 立信、阿尔卡特等供应商,成为荷兰全国骨干传输网的 唯一合法供应商。由于和荷兰的合作,荷兰皇家电信集 团2006年收入超过120亿欧元。
1.巨大陨落,中华升起。华为发展壮大,出现“增产不增收 ”的局面。任正非认识到,企业管理成为主要问题。华为拜 师IBM公司,IBM也很看好华为,积极帮助支持构建华为的 “IPD体制”,即集成产品开发,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产 品开发理念。1999年正式启动,华为成为第一家拥有IPD的 民族企业。
2.任正非将IBM的IPD实行拿来主义,并根据华为实际情况,实践出了华为版的 IPD,历经10个月,完成了全部流程的翻新。此次管理改革,让华为的发展到了 新高度。
1.在国内知名企业中,曾有三家发誓要进入美国市场 ,他们是海尔、联想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张瑞敏的 国际战略和任正非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相反,采 取先难后易,擒贼先擒王,只要攻占美国,其他国家 就好办了。结果,在无数优质的美制产品面前,知道 了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张瑞敏遇冷后,柳传 志不服输,他的策略和张瑞敏不同,采取“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收购IBM电脑业务,但是在惠普和戴尔 的冲击下,艰难成长,08年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2.华为早在1993年和1998年就在美国设立了两个研究所。一方面是紧跟科技步伐, 二是研究美国市场。2002年华为在美国成立子公司Future Wei公司。美国最大的通 讯设备供应商是思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战胜思科,就要全面了解思 科。思科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队教员夫妻。09年《财富》杂志 500强中排名57位,11年在中国成立3家研发公司。在中国的成就也硕果累累,是华 为的有力竞争对手。其先进的教育云数据系统被中国各大城市的教育局采纳。 3.华为与思科注定在世界通讯市场上进行正面交锋。2002年华为市场占有率增幅直 逼思科,让思科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同年美国电信设备展,首次展出了华为产品 ,经过当场验证,性能和技术含量可以比肩思科任何一个产品,但价格便宜20%。广 告语宣传“唯一不同的是价格”导致02年华为在美国的销售增长70%。由于华为产品 和思科雷同,“思科客户不用培训就可以直接用华为产品”。为了打压华为,思科 状告华为侵权,要求华为禁止销售同类产品。华为为了避免硬刚,撤出了十几款产 品。
2.打破国际电信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是任正非在20世 纪最渴望的目标。北电网络,总部加拿大,随着改革开放 ,1995年12月在中国成立跨国分部。任正非的“狼性”, 善于观察对手弱点,并迅速出击。北电弱点:跨国企业, 战线过长,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专家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解 决。华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快速建立针对客户服务 的反映机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客户问题。2008年北电退 出中国市场。
3.AT&T公司,美国巨头,拥有贝尔实验室(诞生了11位诺贝尔奖的地方)被任正非用 和北电竞争时同样的战术,拖垮了。 4. AT&T公司垮了以后,化身朗讯,此时,2000年华为完成了IPD和ISC,市场收益进 入黄金期,被华为在“客户拉锯战”中拖垮
5.1998时华为还落后于中兴,任正非采取了一些不太 合适的政策,给中兴供应商发放自己产品的说明书。 中兴见势采取相同的策略,将产品对比较发给华为客 户。华为起诉中兴不正当竞争,中兴也起诉华为。读 发生多起官司,最终华为赔偿中兴累计180万元,中兴 赔偿华为累计86万元。 6.华为中兴两家竞争进入白热化,开始价格战。在国 内和国外的各个项目中经常斗的两败俱伤,就算是成 功招标,也不挣钱。
1.任正非安排李一男研发新产品-万门机。此人15岁进入华中理 工大学,天才。所谓“良禽择木而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93年,研究生还没 毕业,就选择了有前途的华为。很快设计第一个方案,投入20 万美元,但失败。任正非没有责怪他,继续信任他。很快设计 出第二方案,实验成功。1994年,万门机问世。
2.万门机推广第一个战略据点,江苏邳州市。当时邳州电信局供应商是上海贝尔。当 时邳州电信局需求量绝大,但是贝尔的订单迟迟没有交货,拖延了一年。任正非亲自 带队,趁虚而入,以高质量高服务低价格,成功拿下邳州。返回深圳后,任正非向员 工宣称:十年后华为要与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三分天下。果然,十年 后,华为跻身世界固话电信供应商前五名。
华为发展之路
1.任正非祖父任三和,浙江金华人。手艺是制作金华火腿,远 近闻名,家庭富裕。父亲摩逊,大学期间,日本侵华,父母相 继病逝,断了经济来源,辍学回家在一所普通职业院校任教, 维持生计。后来去了国民党军工厂,由于组织抗日运动,被国 民党特务追捕,最后在逃到贵州,在一所学校任职。并认识了 小17岁的程远昭。生了7个孩子,任正非老大。物质匮乏,分 餐制,公平对待。
2.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批斗入狱,经济拮 据,6个弟妹打工赚钱。他坚持读完大学,并对《 毛泽东选集》和德国《战争论》研究 颇深。 3.1967年大学毕业后参军,成为军队中的技术骨干人才,1982年以副团长职位退役。
4.退役专业到深圳,南海石油集团电子分公司,任职经历。 5.任职经理期间,被一家贸易公司骗走200万,被辞退。凑了2万块钱,创立华为,代理 销售香港的HAX交换机,并自己研发出新产品HJD48交换机,卖了一个亿。
1.任正非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醒员工:若三五年之 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国内市场一旦饱和 ,我们将坐以待毙。首先进军香港,与李嘉诚合作 。当时香港主要用西门子产品,且李嘉诚的和记公 司是香港通讯公司的老二,李嘉诚也想通过和内陆 合作,超越老大(香港电信公司)。虽然华为产品 质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华为人的敬业精神打动了 客户。1996年进军香港,2008年成功占领香港市场 。
1.通讯设备,欧美独大,1991年,美国考察,美国 的科技、绿化、教育深深的刺激了任正非,并以美国 最先进的AT&T五号交换机为标本,开始研发属于自 己的产品。
2.华为的客户是大型企业,销售额有限。电信局需求数量大,需要进军此领域,因 此需要研发出局用交换机, “研发成功,我们都有发展;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 跳下去”,终于1993年初局用交换机JK1000研发成功。但是科技进步太快,不到一 年时间,此产品就被欧美产品超越。 3.在继续销售JK1000的同时进行研发新产品,并于1993年下半年研发出新产品C& C08程控交换机,也标志着国产通讯技术具备了跻身世界前列的资本。创业初期, 任正非就招聘了大批理科精英毕业生投入研发,但当时收入低,条件艰苦。很多人 建议先停止研发,销售现有产品积累资本,被任正非否决。 4. C&C08程控交换机开打国内市场,以低价格高质量高服务,采取“农村包围城 市”战略,第一站义务电信局,任正非带队,24h两班倒调试设备,最终设备调试 成功,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得到好评。此款交换机在国内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此 时任正非已经开始安排人研发新产品。
4.进军亚洲,仍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选 择日本及“亚洲四小龙”之下的国家。把目标定在 中东-沙特阿拉伯。由于宗教信仰,沙特人很好说话 ,且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中国政府慷慨解囊, 赢得中东地区的好感。华为沙特分公司销售持续增 长。伊斯兰教,每年都要长途跋涉进行圣城朝觐。 他们希望和家人及时联系了,华为看到商机,推出 先进的3G视频通话技术。销售业绩大幅增长。在沙 特的胜利促进了其他中东国家的进程,最后进军日 本和韩国。 5.千禧之年(2000年),华为迈出了进军“城市”的脚步,挺近欧洲。第一站选择法 国,因为地大人多经济强,和当时选择沙特一样。华为选择了一家喜欢低成本性价比 高的合作商(阿尔斯通),通过高质量高服务低价格,赢得了新来。并通过其介绍给 了法国第二大电信运行商NEUF。(华为特别喜欢联合老二干老大)。在于NEUF合作中 ,华为用“中国速度”赢得了好感,不到3个月建成了两座城市的网络。给NEUF还节 省了10%成本。法国很快成为华为在欧洲的第一个投资建设基地。为了接地气,任正 非鼓励在法国的工作人员穿法国衣服,吃法国大餐,学习法语,起法国名字。 6.进军英国,英国人的大英帝国情节,很排外,特别是中国。任正非采取“擒贼先擒 王”的策略,指向英国电信集团,英国电信行业老大,世界第九。任正非派出公司元 老,华为董事会元首孙亚芳。在孙亚芳的努力下,华为挤进了英国电信集团的竞标行 列。任正非又派出万里挑一的人才崔俊海,经过多次努力成功成为英国电信集团“21 世界网络”中的优先供应商。获得电信老大的认可,华为和其他客户合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