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曹建林) 习题答案:第1章
《电工技术》曹建林-(教学资源) 第1章

物质按导电能力可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ρ<10–5Ω•m的材料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类的水溶液等; ρ>105Ω•m材料叫绝缘体,如塑料、陶瓷等;ρ介于导体和绝
缘体之间,叫半导体,如硅、锗、砷化镓及一些金属氧化物等。
18
表1.3 几种常见材料的电阻率(20℃)
材料名称 银 铜 铝 铂 钨 碳
向一致时,电压为正,即Uab >0;反之,电压为负,即Uab <0。
9
(3) 电动势
在图中,为维持电路中的电流流通而使灯泡不断发光,
则必须保持电路两端a、b间的电压Uab恒定,这就需要电源力 (非电场力)源源不断地把正电荷由负极b移向正极a。维持
Uab不变的这一装置称为电源。电源力克服电场力移动正电荷 从负极到正极所作的功,用物理量电动势来衡量。电动势在
表1.1 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直流电源E
电容C
开关S
固定电阻R 可变电阻RP
电感L
电压源US 电流源IS 电灯EL
熔断器FU
电压表
V
电流表
A
4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
电荷的有规则运动形成电流。在导体中,带负电的自由 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逆电场方向运动而形成电流。电流 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1.1 电路与电路物理量 1.1.1 电路及其组成
简单地说,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 径。例如,把灯泡用导线、开关与电 源接通,则有电流通过灯泡,使灯泡 发光。图(a)是最常见、最简单、最 基本的电路——手电筒电路。这种使 电流获得通路,把各种电气设备和元 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总体,叫 作电路。
电干 源电
导线:把电源和负载构成通路的连接导体,并用来 传输、分配电能。
(完整)《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思考与习题1-1 1—35图中,已知电流I =—5A ,R =10Ω。
试求电压U ,并标出电压的实际方向。
图1-35 题1-1图解:a )U=-RI=50V b )U=RI=—50V.1—2 在1—36图所示电路中,3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I 1=-4A ,I 2=4A ,I 3=4A ,U 1=140V ,U 2=—90V,U 3=50V.试求(1)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 (3)效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图1—36 题1-2图解:(2)P 1=U 1I 1=-560W ,为电源;P 2=—U 2I 2=360W ,为负载;P 3=U 3I 3=200W,为负载。
(3)P发出=P吸收,功率平衡。
1-3 图1-37中,方框代表电源或负载。
已知U =220V ,I = -1A,试问哪些方框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图1-37 题1-3图解:a)P=UI =-220W ,为电源;b)P=—UI=220W,为负载;c)P=—UI=220W ,为负载;d )P=UI =—220W ,为电源。
1—4 图1—38所示电路中,已知A 、B 段产生功率1500W,其余三段消耗功率分别为1000W 、350W 、150W ,若已知电流I =20A,方向如图所示.a) b)Ia) b) c) d)(1)标出各段电路两端电压的极性。
(2)求出电压U AB 、U CD 、U EF 、U GH 的值。
(3)从(2)的计算结果中,你能看出整个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性吗?解:(2) U AB =—75V,U CD =50V,U EF =17。
5V ,U GH =7.5V(3) U AB +U CD +U EF +U GH =0.1—5 有一220V 、60W 的电灯,接在220V 的电源上,试求通过电灯的电流和电灯在220V 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
电工电子技术1-5章习题答案

U a (15V ) U a (55V ) 5A 0 4 1
a 1 b
4
U a -51 V
I 5A – o 15V + 55V 6 + 8A – c 2
d
节点c:
U c (15V ) U c (55V ) 8A 0 6 2
U c -57V
2
24V – +
b’
– 12V +
2 4
U s Uba 24V 6 A (6 8) 4 A (4 2) 84V Rs Rba 8 6 4 2 20 a 4 b I U s 84V Rs 2 20 2 I Rs 2 2 42 A 3.8 A + 6 8 11 Us b – a
U IR1 I1 R2 2 cos- 45 j sin - 45 1 1 3 I2 4 - j V ,故U 42 1 4.1V
第四章 习题答案 P.92 三、4、某栋楼房有三层,计划在每层安装10盏 220V、100W的白炽灯,用380V的三相四线制电源供 电。①画出合理的电路图;②若所有白炽灯同时点亮, 求线电流和中线电流;③如果只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点 亮,求中线电流。 IA A 解: 电路图 ① ... 一层楼 ②每盏白炽灯的电阻 IN 2 U Lp 2202 N R 484 二层楼 P 100 每相负载的阻抗
4 +
– 5I 3A + 12 2
作业中的问题: 1、不按题目要求的方法做。 2、缺少必要的等效电路图。 3、公式中的变量在电路中未标出。 4、第9题没有人对,汽服2班吕军做对了第11题。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答案.doc

3、根据戴维南定理如图 所示的等效电流内阻RAB为( )
A、 K B、 K C、3K
4、如图 电路所示,A、B、C三灯相同,当SA合上瞬间( )
A、A灯最亮B、B灯最亮
C、C灯最亮D、A、B、C三灯一样亮
5、如图 所示三相电源或电压为380V,Ru=Rv=Rw=10,则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
A、只含有放大了交流信号
B、只含有直流静态电压
C、既有直流静态电压又有交流信号电压
20、影响放大器工作点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偏置电阻的阻值 B、负载的变化 C、交流旁路电容的容量 D、温度
21、负反馈改善了放大器的性能,但使放大电路的放大信数( )
A、降低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22、下列电路中,具有记忆、计数功能的电路是( )
4、同一组三相对称负载,联成三角形,接到三相电源上,与联成星形接到同一电源上作一比较,I相△=I相y, I线△=I相y。
5、常见的触电原因有三种:、、。
6、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称作保护接地。而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叫保护接零。
7、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吸收电源能量,通过,而输出电能的它起的只是的作用。
17、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 )
A、380VB、220VC、110VD、36V以下
18、当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输出电流不够时,应该采用下面( )种做法。
A、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串联。
B、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并联。
C、更换一只稳压值相同,功率更大的二极管。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1-1 在题图1-1中,已知2I A =-,5R =Ω。
求各图中的电压U 。
U+U+U+U (a)(b)(c)(d)解:(a )U 、I 关联,(2)510U IR V ==-⨯=- (b )U 、I 非关联,(2)510U IR V =-=--⨯= (c )U 、I 非关联,(2)510U IR V =-=--⨯= (d )U 、I 关联,(2)510U IR V ==-⨯=-1-2 在题图1-2中,已知2I A =-,15U V =。
计算各图元件中的功率,并说明它们是电源还是负载。
(a)(b)(c)(d)解:(a )U 、I 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A 是电源性。
(b )U 、I 非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B 是负载性。
(c )U 、I 非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C 是负载性。
(d )U 、I 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D 是电源性。
1-3某电路中需要接入一个限流电阻,已知接入的电阻两端电压10R U V =,流过电阻的电流20R I mA =。
试选择这个电阻的参数。
解:3105002010U R I -===Ω⨯ 31020100.2R P UI W -==⨯⨯=规格化以后,0.5R P W =1-4一只15V 、5W 的白炽灯接在36V 的电源上,试选择需要串联的电阻。
解:51153P I A U === 361521R U V =-=216313R U R I===Ω 12173R R P U I W ==⨯=1-5 在题图1-5中,已知112U V =,14S U V =,26S U V =,1232R R R ===Ω.试求2U 。
2解:1211()S I R R U U ++=111212424S U U I A R R --===+221222462S S U IR U U V =+-=⨯+-=1-6在题图1-6中,已知电位器6W R K =Ω。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一答案

03 电子技术基础题目解析
半导体器件题目解析
半导体材料特性
二极管与三极管
解答涉及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热敏 性和光敏性等特性,以及其在电子器 件中的应用。
针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符号、工作原 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进行深入解 析,并讨论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PN结形成与特性
详细解析PN结的形成过程、工作原理 和特性,包括单向导电性、击穿电压 等概念。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 过参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关注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拓展相关学科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可以拓 展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如物理学、数学、计算机 科学等。
05 电机与变压器基础题目解 析
变压器工作原理及特性参数计算
变压器工作原理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变换电 压和电流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 配。主要构件包括铁芯和绕组, 铁芯上绕有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
特性参数计算
包括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 容量、变比、空载电流、空载损 耗、短路阻抗和效率等。这些参 数对于变压器的选择和使用具有
02 电路基础题目解析
直流电路题目解析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串并联计算
掌握元件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串并联公式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理解定律原理,能够准确运用在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中。
电源的等效变换
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能够简化电路结构。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理解定理条件,能够运用定理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1-1 填空题1.实际电气设备包括电工设备、联接设备两个部分。
电工设备通过联接设备相互联接,形成一个电流通路便构成一个实际电路。
具体分析实际电路时,总是将实际元件理想化,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忽略其次要性质,这样的元件所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2.关于电流的方向,有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之分,应加以区别。
带电粒子规则运动形成的电流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这种客观存在的电流方向便是电流的实际方向。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3.对于电压的方向,应区分端电压、电动势两种情况。
端电压的方向规定为高电位端(即“+”极)指向低电位端(即“-”极),即为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在电源内部由低电位端(“-”极)指向高电位端(“+”极),即为电位升高的方向。
4.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其参考方向。
不加说明,电路图中所标的电压、电流、电动势的方向均为参考方向。
选定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电路分析的第一步,只有参考方向选定以后,电压电流之值才有正负。
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5.若某个元件对外只有两个联接端钮,这样的元件称为二端元件。
若某个电路单元对外只有两个联接端钮,这个电路单元整体称为二端网络。
6.对二端网络的外部电路而言,如果两个二端网络的伏安关系相同,那么,它们对二端网络的外部电路的作用也就相同,也就是说,这两个二端网络等效。
7.回路是一个闭合的电路。
从回路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则在这个方向上的电位降之和等于电位升之和。
8.电路中的每一分支称为支路,一条支路流过同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的支路相联接的点称为结点。
在任一瞬时,流向某一结点的电流之和应该等于由该结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9.电阻元件联接方式主要有:串联联接、并联联接、三角形联接、星形联接、桥式联接等。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第8页检验题解答: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
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
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
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