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生 心 理 测 试 表

学 生 心 理 测 试 表
学 生 心 理 测 试 表

学生心理测试表

班级姓名

一、下面20道题,请你逐题认真读一读,然后在题后的五种答案中选择一种(只能选择一种),在下面画上短线“—”:

1.我很喜欢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但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体适合这些项目,而是因为它们能使我更有毅力。

(很同意比较同意可否之间不大同意不同意)

2.我给自己订的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

(这种情况很多较多不多不少较少没有)

3.如没有特殊原因,我能每天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很同意较同意可否之间不大同意不同意)

4.订的计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完成计划有困难,随时可以改变或撤销它。

(很同意较同意无所谓不大同意反对)

5.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的时候,哪怕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我也会马上决定去学习。

(经常如此较经常时有时无较少如此非如此)

7.在练长跑时遇到生理反应、觉得跑不动时,我常常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经常如此较常如此时有时无较少如此非如此)

8.我常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不能按时睡眠。

(经常如此较多时有时无较少没有)

9.我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之前,常能想到做与不做的好坏结果,而有目的地去做。

(经常如此较常如此时有时无较少如此非如此)

10.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那么不管它是什么事,我的积极性都不高。

(经常如此较常如此时有时无较少如此非如此)

11.当我同时面临一件该做和一件不该做却吸引着我的事时,我常常经过激烈斗争,使前者占上风。(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这样不是)

12.有时我躺在床上,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的事(例如突击学一下外语),但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常有较常有时有时无较少没有)

13.我能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

(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这样不是)

14.生活中遇到复杂情况时,我常常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常有有时有时有时无很少有没有)

15.做一件事之间,我首先想的是它的重要性,其次才想它是否使我感兴趣。

(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是不是)

16.我遇到困难情况时,常常希望别人帮我拿主意。

(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是不是)

17.我决定做一件事时,常常说干就干,决不能拖延或让它落空。

(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是不是)

18.在和别人争吵时,虽我明知不对,我却忍不住说一些过头话,甚至骂他几句。

(时常有有时有有时无很少有没有)

19.我希望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因为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

(是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是不是)

20.我相信机遇,好多事实证明,机遇的作用有时大大超过人的努力。

(有有时是是与非之间很少是不是)

“意志品质自测简易量表”计分方法

1.凡单序号(1、3、5…),每题后的的五种回答,从第一到第五种依次记5、4、3、2、1分。凡双序号题(2、4、6…),题后五种回答依次记1、2、3、4、5分。

2.20题得分之和与意志品质的关系如下:

81—100分意志很坚强61—80分意志较坚强

40—60 分意志品质一般21—40分意志较薄弱

0—20 分意志很薄弱

诊断结果:

二、你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吗?这里首先向你们介绍一个“学习欲望问卷测验”,主要帮助你们了解一下自己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因扰。这个测验共20个题目,请你们实事求是地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目后打“√”,不相符的题目打个“×”号”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上网与郊游等。( )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感到力不从心。( )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

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你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题测查你们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们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们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们在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假如你们对某种(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自己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诊断结果:

三、请你根据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待时间的方式与态度,在A、B、C中选择最适合于你的一种答案。

1.星期天,你旱晨醒来发现外面正下雨,而且天气阴沉,你会怎么办? ( )

A.接着再睡

B.在床上逗留

C.按照生活规律,穿衣起床

2.吃完早饭,上课前,你还有一段自由时间,怎样利用? ( )

A.无所事事,根本没有考虑去学点什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B.准备学点什么,但又不知道学什么好

C.按照预先订好的学习计划进行,充分利用这一段自由时间

3.除每天上课外,对所学的各门课程,在课余时间里怎样安排? ( )

A.没有任何学习计划,高兴学什么就学什么

B.按照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安排复习、作业、预习,并紧张地学习

C.按照当天所学的课程和明天要学的内容制订计划,严格有序地学习

4.你每天晚上怎样安排第二天的学习时间? ( )

A.不考虑

B.心中和口头做些安排

C.书面写出第二天的学习安排计划

5.我为自己拟定了“每日学习计划表”,并严格执行。( )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6.我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应付预料不到的事情。( )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7.当你发现自己近来浪费时间比较严重时,你有何感受? ( )

A.无所谓

B.感到心痛

C.应从现在起抓紧时间

8.当你学习忙得不可开交,而又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时,你怎样处理? ( )

A.开始有些泄气,认为自己脑袋笨,自暴自弃

B.有干劲和用不完的精力,但又感到时间太少,仍拼命学习

C.开始分析检查自己的学习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找出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

9.在学习时,常常被人干扰打断,你怎么办? ( )

A.听之任之

B.抱怨,但又毫无办法

C.采取措施防止外界干扰

10.当你学习效率不高时,你怎么办? ( )

A.强打精神,坚持学习

B.休息一下,活动活动,轻松轻松,以利再战

C.把学习暂时停下来,转换一下兴奋中心,待最佳的时刻,再高效率地学习

11.阅读课外书籍,怎样进行? ( )

A.无明确目的,见什么看什么,并常读出声来

B.能一边阅读一边选择

C.目的明确地进行阅读,运用快速阅读法,加强阅读能力

12.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 )

A.按部就班,平静如水

B.急急忙忙

C.轻松愉快,节奏明快

13.你的手表或书房的闹钟经常处于什么状态? ( )

A.常常慢

B.比较准确

C.常常快

14.你的书桌井然有序吗? ( )

A.很少如此

B.偶尔如此

C.常常如此

15.你经常反省自己处理时间的方法吗? ( )

A.很少如此

B.偶少如此

C.常常如此

[评分标准]选择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将你各题的得分加起来,然后根据下面的评析判断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水平。

[结果分析]35—45分,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时间管理上,是一个成功者,不仅时间观念强,而且还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时间的利用率高,学习效果良好。25—34分,较善于对时间进行自我管理,时间管理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但是,在时间的安排和使用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5—24分,时间自我管理能力一般,在时间的安排和使用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也较差,时间观念较淡薄。14分以下,不善于时间管理,时间观念淡薄,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支配学习、生活时间,需要好好地训练,逐步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

诊断结果:

四、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吗?下列问题,符合自己的就打“√”,不符合的打“×”,难以决定的打

“○”。

A.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吗? ()

B.有面对书桌就没有兴趣而把时间浪费掉的时候吗? ()

C.身边经常备有辞典、字典之类吗? ()

D.学习时有下意识动作吗? ()

E.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

F.做过快速读书的练习吗? ()

G.学习结果这后,收拾书桌()

H.学完后,背诵所学内容吗? ()

I.有一边听广播或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 ()

J.发回的试卷,经常重看吗? ()

[计分方法]A、C、F、G、H、J题,答“√”给2分,“○”给1分,“×”不给分;B、D、E、I 题答“√”不给分,“○”给1分,“×”给2分。把每题得分数相加,即是总分。

[等级评定]3分以下非常差,4—7分较差,8—12分一般,16—16分较好,17分以上,非常好。如果不好,请下决心改变不利于学习的那些不良习惯。

诊断结果:

五、我的综合诊断(限100字以内)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班级成绩登记表

成绩登记表 班级:层次:专业:班主任: 评卷老师按此格式用蓝/黑色油笔将考生姓名及成绩按学号顺序填写入成绩表,不得涂改。考试学生人数缓考人数 缺考学生人数及名单 不及格学生人数及名单 任课老师:学籍负责人: 教务处:学生处:院办:

学生成绩评定细则 根据《学院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给出我院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满分100分,由作业成绩,考勤成绩,平时表现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项组成,其中,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10%,期中测验占总成绩的10%,期末占总成绩的60%,最后将各项成绩加起来是该学期学生的总成绩。下面是各项成绩的具体评定标准,请任课老师严格按照标准给出学生的每项成绩。 1、作业成绩(10分):作业成绩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是指老师在讲解完内容后留下的巩固课堂内容的作业,课后作业是指老师上完课后留下的作业,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是否积极完成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完成作业质量的高低来给该生评定成绩。 2、考勤成绩(10分):考勤是指学生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如果该生在本学期达到10次以上此类现象者,考勤成绩为0分)其它情况任课老师酌情给分。 3、平时成绩(10分):平时成绩是指学生的平时表现,例如,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上课是否扰乱课堂秩序,是否未经老师允许随便进门,是否穿奇装异服等平时的表现来评定(如平时表现恶劣且屡教不改者平时成绩0分,其它任课老师酌情给分)。 4、期中成绩(10分):每学期任课老师对所代班级应该有一次期中测验,成绩严格按照学生的答题情况来评定。 5、期末成绩(60分):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任课老师应严格按照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

+判断改错5﹡2′) ①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其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②个性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③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 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途径来研究心理现象,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所谓的三角印证原则,即多种方法下得出的相同结论才是可靠的。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文化研究法、档案研究法,等等。 观察法:优点在于不需要被观察者合作;被观察的行为是自然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又直接意义。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可以迅速、省时、省力地获取精确的资料。可以检验、便于对比。缺点在于实验过程复杂,干扰因素难以完全控制,人为的实验室环境中得出的结果往往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测验法:优点在于能够对心理现象进行方便的、迅速的、全面的、量化的分析,可以方便地 所谓注意,就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对心理活动对象与范围的选定)和集中性(心理活动对一定范围对象的反映强度)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按照注意指向和集中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付出与否的差异: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还是内部: (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皮肤觉 (一)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进行: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 (1)陈述性记忆(事实记忆):知识、可言传、学得快忘得快、易修正 (2)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不可言传、学得快忘得慢、不易修正 (三)根据再认或回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四)根据记忆时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信息保持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3、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4、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7、人格: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8、心理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9、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10、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105分类 二、 1、心理学各流派人物及成就 主义代表研究对象观点 ①构造主义学派冯特意识经验(内省法)可分成感觉、意象等基本心理要素 ②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个体适应环境机能心理活动是持续意识流、反对冯特 ③行为主义学派毕生可观察测量行为主张用刺激-反应(S-R)客观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海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是有特殊内在规律的完整历程 ⑤精神分析主义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中心课题是研究潜意识活动 ⑥人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⑦认知奈瑟计算机科学的模拟法研究认知过程 2、知觉的基本特征(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②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③理解性:受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④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性 3、睡眠的意义:消除疲劳、补充能量、排除体内毒素和代谢物、保持心理健康 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也可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过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5、思维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本身并不具有这个特点。 ②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而语言同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③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 ④不同民族的语法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联系:人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解的一种符号。通过这种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确定和巩固下来。

最新《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作业一 一、单选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 A.格式塔心理学 B.心理分析 C.构造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2.小张爱交往,朋友较多。小张在人格五因素模型测验中下面哪一特质得分较高: A.神经质 B.责任心 C.宜人性 D.外向性 3.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 A.反射弧 B.胞体 C.突触 D.树突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 B.脑干和脊髓 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5.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A.对数 B.线性 C.乘方 D.反比 6.人类眼睛上有两种视觉感受器,其中棒体细胞感知_____,锥体细胞感知_____。 A.明暗/颜色 B.运动/形状

C.明亮的光/暗淡的光 D.意识刺激/意识以外的刺激 7.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处还是暗处,人们都会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征被称为: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 8.人脑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 A.恒常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9.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 A.调节 B.维持 C.集中性 D.选择 10.如何开车、游泳等运动技能的记忆是: A.陈述性的记忆 B.程序性的记忆 C.闪光灯式的记忆 D.前瞻性的记忆 11.在思维的发散生成测验中,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说出某个物体的用途越多,说明其发散思维越: A.变通 B.独特 C.流畅 D.创新 12.日常生活中,一个单词越是经常被使用,其识别得也越快,这种效应称为: A.词长效应 B.词优效应 C.频率效应 D.启动效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8、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普通心理学》作业一 一、单选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 A. 格式塔心理学 B. 心理分析 C. 构造主义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2.小张爱交往,朋友较多。小张在人格五因素模型测验中下面哪一特质得分较高: A. 神经质 B. 责任心 C. 宜人性 D. 外向性 3.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 A. 反射弧 B. 胞体 C. 突触 D. 树突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 脑和脊髓 B. 脑干和脊髓 C. 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 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5.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A. 对数 B. 线性 C. 乘方 D. 反比 6.人类眼睛上有两种视觉感受器,其中棒体细胞感知_____,锥体细胞感知_____。 A. 明暗/颜色 B. 运动/形状 C. 明亮的光/暗淡的光 D. 意识刺激/意识以外的刺激 7.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处还是暗处,人们都会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征被称为: A. 明度知觉恒常性 B. 大小知觉恒常性 C. 颜色知觉恒常性 D. 形状知觉恒常性 8.人脑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 A. 恒常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选择性 9.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

A. 调节 B. 维持 C. 集中性 D. 选择 10.如何开车、游泳等运动技能的记忆是: A. 陈述性的记忆 B. 程序性的记忆 C. 闪光灯式的记忆 D. 前瞻性的记忆 11.在思维的发散生成测验中,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说出某个物体的用途越多,说明其发散思维越: A. 变通 B. 独特 C. 流畅 D. 创新 12.日常生活中,一个单词越是经常被使用,其识别得也越快,这种效应称为: A. 词长效应 B. 词优效应 C. 频率效应 D. 启动效应 13.接收性失语症与下列哪个语区的损伤有关 A. 布洛卡区 B. 额下回 C. 角回 D. 威尔尼克区 14.心境的特点是: A. 激动性 B. 弥散性 C. 渲染性 D. 冲动性 15.大脑的喜、怒、哀、乐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 情绪的主观体验 B. 情绪的生理唤醒 C. 情绪的外部行为 D. 情绪的外部表达 16.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A. 否认 B. 压抑 C. 转移 D. 退行 1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 l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18.在下列测验中,能计算出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的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克斯勒量表 D.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总 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 (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 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 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 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 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 (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神经系统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 (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 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 端脑 8、大脑的四个“叶” 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 顶叶——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听觉中枢

学生健康检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用表)1

编号: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用表 学生健康检查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专业:________ 建表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民族: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往史:肝炎 肺结核 先天性心脏病 肾炎 风湿病 地方病(病名):____________其它(病名):__________ 既往疾病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检 查 项 目 检 查 日 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形 体 机 能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肺活量 ml 血压 kpa 医生签名 五 官 听力 右 左 耳 鼻 扁桃体 龋齿 + + + + + + 充填牙 牙龈炎 沙眼 色觉 视力 右 左 医生签名

检查项目 检查日期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内科心 肺 肝 脾 医生签名 外科头部 颈部 胸部 四肢 皮肤 淋巴结 脊柱 医生签名 化验血红蛋白g/L 尿蛋白 蛔虫卵 肝功 医生签名 检查结论正常 需复查项目病名 主检医生签名 注:1.“既往重要病史”:过去患有本项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患者,在该病名处画“√”号,地方病应注上病名。 “其他”栏亦填上病名,并应说明诊断时间。 2.“健康检查”:在“健康检查”栏各项中,检查结果无阳性发现者可填“/”;发现阳性结果者可填写病名或阳性体征。形态、机能、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等项,记录具体数据。 3.形态机能检查、内科、外科和化验等项均留有空格,供需要增加的检查项目填写之用。 4.检查医师检查完毕应签名,以示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学生成绩登记表.docx

九江学院2016-2017 学年第 1 学期成绩登记表 开课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行政班:护理 A1612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课程代码: H1210001学分: 4.0 选课课号: (2016-2017-1)-H1210001-09085-1 序号学号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备注120160200905刘文莹100954762 220160200936刘献勇1001007280 320160200991魏佳羽1001007482 420160201139王慧雯1001007885 520160201342邵威100956172 620160201416查金园100988186 720160201602冯华丽981008589 820160201681周蕊98989697 920160201811刘晶晶1001007280 1020160202001曾淦1001007280 1120160202011曾祥清1001008590 1220160202336肖晓杰1001007985 1320160202684李艳98967984 1420160202847曾雨琴1001007180 1520160202906魏霞981007079 1620160202986张芸100988287 1720160203150罗宇婷100986676 1820160203264曾美玲100989596 1920160203695丁云霞96966474 2020160203940罗亚林98988589 2120160204148王淑金100988589 2220160204223吴群100959394 2320160204798张晓雯1001007784 2420160204838林汝菲1001007683 2520160204841王胜辉95986272 2620160205040毛振强1001007381 2720160205041华成龙100986978 2820160205196蔡曼妤100958589 2920160205198赵一逸100988992 3020160205199姚凯豪100988388 3120160205224李东辰100987582 3220160205226丁旭100968488 3320160205401童奇傲1001006273 考试 /考查成绩统计 90 分以上(优秀) 3 人9.09%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普通心理学课程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既有很雄厚的历史积淀,又有新时代的特色和创新的精品课程。【目录】 新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五、心理学科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四、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的概念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 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七.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八.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1,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最新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资料

学校健康教育制度 1.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校长要熟悉此项工作和政策法规,配备专(兼)职校医一名。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2.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早操。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九个小时。 3.搞好防近周宣传工作,教育学生用眼卫生,读写时要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指离笔尖一寸,读写四十五分钟要休息十分钟。不要躺着或乘车、走路时看书。不要在暗弱光线下看书,教育和督导学生积极做好眼保健操,降低近视眼患病的发病率。 4.采取各项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一课。 5.组织好每年学生体检工作,体检率达到95%以上,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建设工作。 6.上好健康课,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传染病、胃肠病、蠕虫感染、近视、龋齿和牙周疾病、贫血、沙眼、营养不良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一、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经医院确诊或实验室检查)。 顺序:学生—班主任—卫生室—校长室+县疾控中心、县教育局二、晨检制度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健康学生要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扳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 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住宿部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不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卫生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_免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示.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各体心理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个案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页额下回后方紧靠中央前回的下部,如果这一区受损伤,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