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四)16.(2020年丰台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①子曰:“,鲜矣仁。

”(《论语·学而》)②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B组: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③子曰:“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这道题大家背下来就可以,是最基础的内容。

答案:A组:⑴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⑵关于“仁”学思想。

“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⑴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⑵关于“君子”理想。

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行,要内外兼修,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与人和谐相处,却不盲目附和;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17.(2020年石景山期末)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

(2分)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

《论语 颜渊》《说苑 君道》(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论语 颜渊》《说苑 君道》(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樊迟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材料二: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

’”宣王曰:“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

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

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

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

”唐叔虞喜,以告周公。

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

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

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2023年12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一日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3)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含有比喻的句子“,”,表达了他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

,,,。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②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③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④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⑤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A.①④⑤③②B.①③⑤②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⑤③②①(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

(3分)活动通知居民朋友们: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11月30日修改建议:提出建议的原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一)①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应被认定为作品,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报道和描述来看,至少在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为形成作品所需的智力创作存在本质区别。

以修图软件为例,它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将照片或图片处理成印象派等各种绘画风格。

如仅从结果来看,多数人都会以为是画家绘制而成。

然而,该项人工智能对照片或图片的处理,与绘画者根据照片或图片创作同样风格画作的行为相去甚远。

谈谈“仁”和“礼”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谈谈“仁”和“礼”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谈谈“仁”和“礼”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谈谈“仁”和“礼”的关系|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文化经典阅读(6分)1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2·1)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12·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11·22)(1)填空:(2分,每空1分)同样是弟子问仁,孔子的答案不相同;子路和冉有问了同一个问题,孔子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都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方针。

在孔子看来,像冉有那样做事畏缩不前,或者像子路那样莽撞冒进,都是不可取的。

只有两者取其中才是最佳状态,这是孔子思想的具体体现。

(2)孔子还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3·3),请你结合选文《颜渊》(12·1),谈谈“仁”和“礼”的关系。

(4分)15、(1)因材施教;中庸;(2)“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离开了“仁”,“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礼”,“仁”有缺少了重要的依托。

(答出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得2分,具体分析两者各自的特点可再得2分。

)【附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论语颜渊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论语颜渊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论语•颜渊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材料2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篇》)1. 以上两则材料,可看出孔子“用人之道”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

(填两个成语)。

2. 结合两则材料,对孔子思想中的“用人之道”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答案】1. (1). 知人善任,(2). 任人唯贤2. ①孔子主张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同时,要提拔重用正直的人,这样国家就会安定。

②孔子的这一用人思想,成为后世君主选才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解读材料2结尾例子,“舜举皋陶,汤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是对“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解释。

可见用人首先要了解其人,任用贤人。

由此得出“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答案。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本题为评价文章体现的的思想。

先总结用人之道,再进行评价。

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知人”就是客观真实看待一个人,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用人就要用贤人,用正直的人。

这主要是针对当时统治者说的,当然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由此得出答案。

【点睛】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熟知儒家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孔子的求学、处事、修身、用人之道。

《论语十二章》《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宇仲尼。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

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

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

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日:“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论语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论语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语文汇编论语一、名著阅读1.(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阅读《论语》三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③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闻义不能徙.(2)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3)结合这三则《论语》,简要概括孔子认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仁”的境界。

2.(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颜渊》)请分别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概括孔子的交友之道。

并就其中一点联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3.(2023秋·北京怀柔·高二统考期末)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孔子用两个比喻谈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请对句子加以理解,并阐明它的现实意义。

4.(2023秋·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论语 颜渊问仁》《史记 孔子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论语 颜渊问仁》《史记 孔子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①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曰:“荀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②,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股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股、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③:“乐其可知也。

始作翁如,纵之纯如,缴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股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④,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错:通“措”。

②秦缪,即秦穆公。

③鲁大师:即鲁太师,鲁国乐官。

④枉席:床席,喻夫妻生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middot;颜渊》)
[注] ①达:通达,显达。

②闻:有名望。

③下人:下,动词。

对人谦恭有礼。

(1)子张与孔子对达的看法有何区别?(2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在回答子张时所阐述的观点。

(4分)
参考答案:
9.(6分)
(1)子张注重表面名声,而孔子更注重品德和礼义。

(2分。

意思对即可)
(2)[示例]孔子从内在修养和对待他人等方面,提出了士只有做到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体察人情、不慕虚名,才算的事是真正的通达。

(4分)
[参考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

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

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