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
小编整理了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血常规化验单解读1、怎么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等。
在报告单的右侧会有正常参考值,当检查出来的结果超过参考值时,除了能从数字上看出来,还会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在看血常规报告单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准妈妈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可能会出现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情况。
如果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同时减少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贫血等。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正常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孕妇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国内外对于准妈妈是否贫血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3、白细胞白细胞主要有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孕期白细胞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孕7周开始增加,孕30周达到最高峰。
它的正常值范围为(5~12)×10^9/L,最高可达到(14~16)×10^9/L,如果高于孕期范围,则表示准妈妈可能有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4、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每个人都应该有医院就诊经历,大部分人就诊时医生应该都有叮嘱说先做一个血常规等,但是让人困惑的难题是,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却看不懂,不明白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代表啥?下面将详细给大家解读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其实不管你去医院健康体检还是因为生病去医院,最常做的检查是血常规,此检查被列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临床中也习惯称之为“血象”,具体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主要通过其血液细胞中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来判断受检者的健康状态,因为称为常规血液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介绍拿到手的血常规报告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基本指标及含义,就能很简单的判断疾病和血液状态,一般血常规报告单上包括20多个医学指标,最主要的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箭头上下显示,让人感觉很懵,不知道要看什么,下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指标解读。
(一)红细胞检查血常规报告中有20多项,但是最关键的只有三项,其中之一是红细胞指标,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全身输送氧气,循环排出二氧化碳,而氧气均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故又被称为人体组织器官的“输氧员”。
红细胞指标(正常值(3.8-5.1)×1012/L)范围中通过三项指标来反映,分别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如果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贫血症状,而贫血一般是由于缺少造血原料、创伤出血造成失血过多以及骨髓造血障碍等所致;如果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此病症是由心脏病、肺疾病及吸烟等因素引发。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多少能反映人们的精气神。
(二)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主要是计算其包细胞数量,其水平变化能反映人体免疫系统,故被称之为人体防御护士,也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发挥免疫作用。
检查白细胞主要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而引发的炎症病变,观察白细胞(正常值(3.5-9.5)×109/L)主要通过三个血象指标判断,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若显示体内白细胞增加超过正常范围,则表示存在炎症感染,但是白细胞数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影响,如果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会迅速上升,发生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增加,进而才会导致白细胞发生变动,若显示白细胞计数出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变动,则可能为白血病征兆。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血常规报告怎么看(1)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
5-4。
5) *1012/L检查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2)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3)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4)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50-70)%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5)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0-00。
75)%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表示:免疫缺陷(7)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2岁宝宝血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

2岁宝宝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首先,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范围是4-1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细菌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如果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低下。
其次,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是4×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贫血或失血;如果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缺氧或肺部疾病。
第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正常范围是11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是贫血;如果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缺氧或肺部疾病。
最后,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参与凝血过程。
如果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血小板生成障碍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感染、炎症或肿瘤等。
除了以上指标,血常规报告单还包括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总之,解读2岁宝宝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需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有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是检查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4.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
8.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9.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0. 淋巴细胞计数(LYMPH):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11.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13.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以上指标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如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常规检查,怎么能看懂,治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怎么能看懂,治疗方法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血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检查,可以掌握很多重要的信息。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繁杂的检查报告,很难理解其含义,下面我们将针对血常规检查进行解说。
一、检查项目解读1. 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运输到人体各器官中。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60g/L,如果低于120g/L,则表示体内缺少氧气,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的红细胞数量,其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如果高于此范围,可能表示身体缺氧,或者有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如果低于此范围,则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其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出血;如果过高,则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其正常范围为 4.0-10.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则说明身体正在发生炎症反应,如果过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了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正常范围为80-100fL。
如果MCV过小,则可能是由于铁缺乏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如果过大,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二、治疗方法1、贫血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缺失的铁、叶酸或维生素B12。
在补充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剂量,以避免负面反应的发生。
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使用药物、输注血小板等。
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异常可能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生理性增高:1、高山地区的居民:高海拔地区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饮水过少,排汗过多:暂时性的血液浓缩。
3、新生儿:在宫内生理性缺氧状态,代偿性增多,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
4、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生理性减低:1、三个月到十五岁的人群: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孕妇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
3、老年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工厂产能不足)病理性增多病理性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尿崩症等。
组织缺氧,代偿性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某些肿瘤:如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药物因素: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
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
5-4。
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
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
5-1。
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以上就是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分析知识,您了解之后,就不会茫然了,当然,您还需要把检验结果拿给医生,请医生给予您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由EB (Epstein-Barr)病毒引起的。
它会产生像感冒一样的症状和长期持续性的疲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
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
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
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
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天染色体。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增殖,然后感染b 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
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 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
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
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
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
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
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故认为EBv与此病关系密切。
鼻咽癌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h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表现(1)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
(3)一病例中仅有单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肿瘤起始阶段已进入癌细胞。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
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
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
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
以下为句子列表:
英文: EBNAl, a unique viral protein found in the four forms of latent infection by Epstein-Barr virus (EBV), provides a distinct episome maintenance function by binding to oriP, the latent origin of DNA repliction.
中文: EBNA是唯一一种在EB病毒四种隐性感染状态均存在的病毒
产物,EBNA通过与隐性感染复制起始区oriP结合,维持EB病毒以染色体外附加体的形式存在。
英文: AN ANTIGEN SPOT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中文: 用抗原斑点试验法测定EB病毒核抗原的抗体
英文: AN EPSTEIN-BARR VIRUS - TRANSFORMED HUMAN B LYMPHOCYTE CELL LINE SECRETING ANTIBODY AGAINST THE VIRUS OF HEMORRHAGE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中文: 用Epstein-Barr病毒转化法获得分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
英文: Effects of Epstein-Barr Virus Protein on the Production of Immunoglubulin by Cultured B Lymphocytes as well as Cloning and Expressing of It's gp350~derived
中文: EB病毒蛋白对培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及gp350相关肽段的克隆和表达
英文: Inhibiting Target Gene Expression and Controlling Growth of Epstein-Barr Virus Transformed Cells by Antisense RNA Transcripts
中文: 反义核酸抑制靶基因表达对EB病毒转化细胞的生长控制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