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摘要]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

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走行,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避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

本研究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神经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66-0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如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均可造成较大影响。

多数患者有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常见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详细准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腰椎x线片及定位准确和高分辨率ct扫描和mri即可明确诊断。

但如遇到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则容易漏诊或误诊。

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诊断困难wang等[2-3]研究显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指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碎裂的纤维环等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同序数的神经根,造成同序数的神经根支配区域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

它属于一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分为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过去,部分患者有明显坐骨神经痛症状,但普通ct扫描和mri 常规断面成像未能明确显示腰骶神经根受压,aaron等[4]认为这类患者因而被误认为“梨状肌综合征”。

及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及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9盘突 出症是 一种特殊类 型的腰椎 1 9盘突 出, 普通 c T 和M R I 常规 断面成像不 能明确 诊断 , 通常需要行磁 共振腰骶 脊神经根成像来 明确 。通过磁共振 脊神经根成像 , 可 以提供 比较准确 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
解剖信 息 , 非常 清晰而且 直观地显示腰骶部 脊神经根走行 , 明确 神经根受压情况 , 避 免极 外侧型腰椎 间盘突出症 的 漏诊 。本研究 综述 了磁共振 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 型腰椎间盘突 f f I 中的应 用研究进展 。 【 关键 词 】 磁 共振 ; 神 经成像 ; 神 经根 ; 极外侧型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中图分类号 】 R6 8 7 . 3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0 1 - 6 6 - 0 3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n e u r o g r a p h y . Th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p r o v i d e mo r e a c c u r a t e a n a t o my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d i s p l a y t h e
L / U B i n M E N G Z e n g d o n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Eme r g e n c y T r a u ma S u r g e r y ,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Ku n h u a Ho s p i t a l o f K u n mi n g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 Ku n mi n g 6 5 0 0 3 2 , C h i n a ;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s , t h e Af il f i a t e d Ku n h u a Ho s p i t a l o f Ku n mi n g Me d i c l a C o l l e g e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Yu n n a n P ov r i n c e , Ku n mi n g 6 5 0 0 3 2 , C h i n a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01-06T15:57:11.540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11期作者:兰邦涛[导读] 分析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兰邦涛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检查后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诊断的正确率。

结果:CT诊断正确率82.9%,低于MRI诊断正确率97.1%(P<0.05)。

结论: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相对于CT的诊断效果,MRI诊断正确率更高,能为后期医师治疗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导致髓核膨出或突出,从而造成对脊神经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形成腰部疼痛[1],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指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内外,使同节段神经根受到压迫,好发于腰L3~L4与L4~L5[2],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

而在临床治疗中,根据不同程度的临床体征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不同,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出疾病对患者后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背景下,我院对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38±4. 8)岁;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为(3.5±2.2)年。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诊断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诊断
的髓 核 位 置 分 为 后 外 侧 型 、 中 央 2 5 处 发 生于 L 5 一 s l 节 段 ,共 占全 部 自身 脊 柱 侧 弯 因素 , 导 致 轴 位 图 型 、极 外 侧 型 突 出三 型 , 前 两 病 变 比例 的7 1 % , 与文 献 报道 的好 像 椎 问盘 层 面 不 对 称 ,使 诊 断 医 ; 本 组 患 者 伴 师 判 断 失误 。 因 此 M 者 均 属 于 椎 管 内 型 ,临 床 最 为 常 发 位 置 基 本 一 致 H R 扫 描 技 术 操 见 ,在 病 程 早 期 即 可 有 明 显 的 临 有 骨 质 退 变 及 椎 间 盘 变 性 的 比例 作 的规 范 性 对 影 像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床 症 状 , 相 对 容 易 发 现 , 而 后 者 高 达 9 8 . 4 % ,伴 有 椎 间盘 膨 出 的 比 的影 响至 关 重 要 。本 组 病 例 的全 2 位 主 治 职 称 以上 属 于 椎 管 外 型 , 即 突 出 的髓 核 位 例 为 7 4 . 6 %, 说 明退 行 性 改 变 与 部 影 像 诊 断 由2 于 椎 间孔 内或 外 部 ,亦 包 括 两 者 极 外 侧 椎 间盘 突 出的 关 系 密 切 相 医 师 随机 独 立 完 成 , 不 同医 师 的 同 时 受 累 , 因 此 极 外 侧 型 本 身 又 关 ,仅 有 一 例 无 其 他 伴 随 病 变 的 技 术 水 平 及 经 验 必 然 会 给 影 像 诊 包 括 孔 内 型 、 孔 外 型 及 混 合 型 三 病 例 具 有 严 重 外 伤 的 病 史 , 临 床 断 结 果 带 来 差 异 ,但 更 能 客 观 反 种 亚 型 ,本 组 病 例 椎 间孔 型 所 考 虑 为 急 性 外 力 性 纤 维 环 撕 裂 。 映 日常 工 作 中 的 实 际 情 况 及 存 在 L L D H 在 椎 间盘 突 出 占比例 高达 5 6 % , 远 超 过 其 它 两 另 外 有9 例 属 于 多节 段 型 椎 间盘 突 的不足 ,本 组F

MRI检查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观察

MRI检查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观察
《现代 医用影像 学}2018年 4月第 27卷第 2期
MRI检 查 在 极 外 侧 型椎 间 盘 突 出症 诊 断 中应 用 观察
南 阳市方城 县人 民医院 核磁共振室 (河南 南阳 473200) 邢保玲
【摘 要】 目的 :观察 MRI检查在极外侧 型椎 间盘突出症 (FLLDH)诊 断 中应用效 果 。方 法 :收集 2015年 1月 至 2016年 12月本院收治 的经手术治疗确诊 的 54例极外侧型椎 问盘 突出症患 者临床资料 ,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多 发位置 、伴发病变及分型 比例关 系。结果 :FLLDH多发于 IA 一5、L5一S1处 ,发 生率 为 71.42% ,且多 见于孔 内 型 ,发生率为 55.56% ;FLLDH多 伴 随腰椎 骨 质退 变与 椎 间盘 变性 ,伴 发 比例 均 为 98.15% ;63处 病 变术 前 经 MRI确诊 47例 ,诊断准确 率为 74.60% 。结 论 :MRI检查 可 清 晰显示 FLLDH 的影 像 学特 征 ,且 属于 无创 操作 , 有 助于 FLLDH患者术前确诊 ,为其 提供 较为准确 的诊断依据 。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 像系统 ,厂家 :西 门子 (深圳 )磁 共振 同时压迫下层 出孔 神经 根 ;突 出髓核 普 遍显 示 T1wI信号 , 有 限公 司。 扫描 参 数设 置 :AX:T2WI/FSE;SAG:12w 其 中 54处 表 现 为 T2WI低 信 号 ,9处 表 现 出部 分 T2WI高
孔 型 、孔 外型及混合型三型 。详见表 1。
(98.15%),合并序列 不 稳 6例 (11.11% ),合并 椎 管 内椎
M M I BIM ONTHLY Vol 27 No.2 Apr. 20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研究进展
第48卷第7期 第24081卷8 年 7 月
温 州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本文引用:闫春丽, 陈兴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研究进展[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8(7): 539543.
Vol.48 No.7 Jul.2第0178 期
收稿日期:2017-06-05 作者简介:闫春丽(1989-),女,湖北枣阳人,硕士生。 通信作者:陈兴灿,主任医师,Email:genius117@。
的一些缺点为临床提供必要诊断信息。陈兴灿等[2] 利用自制腰椎纵轴加压器进行腰椎纵轴加压MRI研 究,其原理是通过腰椎纵轴加压模拟腰椎站立位及 伸髋状态,行腰椎 MRI 检查,从而发现一些较隐匿 的腰椎及椎管病变,近似立位MRI检查的效果,研究 发现部分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加重、椎间盘水平 椎间孔狭窄、小关节半脱位、椎体滑脱等情况,因 此,他们认为仰卧位纵轴加压MRI较传统腰椎MRI提 供更多附加信息,对诊断腰椎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②俯卧过屈位腰椎 MRI 检查:随着 LDH 微创治疗方 法的广泛应用,临床工作中发现椎间盘纤维环及后 纵韧带完全破裂、突出物与硬膜囊粘连、固定、髓 核嵌顿及老化程度重等因素与术后疗效不理想关系 密切。在骨科临床工作中,有些患者术前CT/MRI明 确LDH,而术中却看不到突出的椎间盘,导致部分患 者未能得到正确、合理、彻底的治疗,其原因主要 与术中采用俯卧过屈位使突出椎间盘回复有关。陈 兴灿等[3]对LDH患者进行常规MRI和俯卧过屈位腰 椎 MRI 检查对照研究,通过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程度 的变化,发现俯卧过屈位腰椎 MRI 可以改变仰卧位 LDH的临床分型,从而使其临床分型更为精确,可作 为 LDH 手术选择病例的客观指标,因此对临床手术 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1.2 LDH的功能MRI MRI是诊断LDH的首选方法, 可以提供椎间盘突出、Schmorl结节、终板下骨质改 变等形态学信息;然而对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腰 椎间盘退变,可以采用Pfirrmann分级。Pfirrmann 分级是通过矢状位T2WI上椎间盘信号强度来判断椎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毛晓芬;杨波;李斯明【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07(016)004【摘要】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CT、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FLLDH病人共15例,分析其CT、MRI影像表现.结果 15例FLLDH中,根据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置与椎弓根的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椎间孔内侧型3例,占20%;椎间孔外侧型6例,占40%;混合型6例,占40%,包括椎间孔内外侧突出.CT显示FLLDH的特征为突人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形态多呈丘状、圆形、不规则形或三角形.MRI显示同位节段脊神经受压、移位、增粗;T1加权像突出髓核的信号比脑脊液高,比硬膜外脂肪信号低,界限分明;T2加权像突出髓核可表现为高或低信号,信号强度比脑脊液低,比脊髓高.结论 CT及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为外科医师手术入路提供指导.【总页数】3页(P187-189)【作者】毛晓芬;杨波;李斯明【作者单位】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骨外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MRI 表现 [J], 杨焱;丁长青;单素平2.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王忠明;杨宏涛3.CT和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J], 亓雪芹4.CT和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J], 亓雪芹5.CT和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J], 亓雪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组织的突出或脱出,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压迫,引起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和肌力减弱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长时间久坐的习惯增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伤、高分辨率、多平面显示等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程度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核磁共振影像在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估其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的表现,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核磁共振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核磁共振影像(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椎间盘组织退变或损伤,导致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和无辐射的优势,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 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

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走行,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避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

本研究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标签:磁共振;神经成像;神经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如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均可造成较大影响。

多数患者有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常见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详细准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腰椎X线片及定位准确和高分辨率CT扫描和MRI即可明确诊断。

但如遇到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则容易漏诊或误诊。

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诊断困难Wang等[2-3]研究显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指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碎裂的纤维环等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同序数的神经根,造成同序数的神经根支配区域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

它属于一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分为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过去,部分患者有明显坐骨神经痛症状,但普通CT扫描和MRI常规断面成像未能明确显示腰骶神经根受压,Aaron等[4]认为这类患者因而被误认为“梨状肌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L5/S1,多伴有椎间盘的退变,Buirski[5]报道有66%的椎间盘在磁共振T2加权像中信号强度下降,以低信号为主。

脊神经根在常规TSE 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呈低信号,在脂肪组织高信号衬托下可显示清楚,横断面不能显示神经根的全貌,仅可见一小段神经根甚至是截面像。

腰椎间盘突出时,原有的脂肪组织高信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变性椎间盘的低信号,与神经根信号相类似,二者区分起来比较困难,无法明确诊断。

普通CT扫描如未包括椎弓根下方层面,会导致漏诊。

常规MRI以横断面及冠状面成像,未行矢状面成像,或有矢状面但未包括椎间孔以外区域,无法观察神经根受压情况,亦会漏诊。

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关于腰骶部神经根方面的研究[6-8],他们主要依据脊髓X线造影、CT脊髓造影、磁共振脊髓成像等早期用来显示脊神经根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希望获得关于神经根的有用信息。

但是因腰骶段的脊神经根解剖走形比较复杂,所用的这些方法均难以展示神经根走行的全貌,尤其是脊神经的节后段,因而影像学对其直观显示一直不满意[9]。

在神经根得不到良好成像显示,不能明确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无法确认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下,便不能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所以,为了提高该病的诊断能力,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寻求更好的神经根影像成像方法。

2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概念是1992年,国外Howe等[10]学者在研究家兔前肢外周神经时所提出来的,是用来显示神经大体解剖形态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

它能够对神经选择性地成像,所产生的神经纤维束图像分辨率非常高,对神经内部束状细微结构的显示非常满意。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可以特异性地升高被检查神经的信号强度,对神经的显示效果良好,就如同运用DSA技术显示血管一般清楚[11-12]。

3 磁共振神经成像的2种常用成像技术3.1 弥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DW-MRN)[13]这项技术是先后用平行于神经及垂直于神经的弥散梯度来成像,获得两幅图像,一副神经呈黑色,另一幅神经呈白色,然后将二者进行减影,即可获得只有神经的高分辨率图像[14-15,11]。

3.2 以T2为基础的磁共振神经成像[13]这种技术是以神经内部的超微结构及不同类型的组织水为基础,通过脂肪抑制技术将神经周围与神经内部神经束间的脂肪成分抑制掉,同时抑制掉肌肉信号,从而获得只留有神经束内膜内液体的T2加权像。

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16-17]应用三维快速梯度(3D FFE)序列,选择性激励水或脂肪组织,从而达到选择性地抑制水信号或脂肪组织信号的目的。

4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RN)的优势及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弥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DW-MRN),可獲得只有神经的分辨率非常高的图像,该技术对神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T2为基础的磁共振神经成像,以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为代表。

PROSET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为:在椎管硬膜囊、脊神经根、椎间盘组织和腰大肌等显示为强度不等的高信号,而脂肪组织和椎体(因其中的黄骨髓含较多脂肪细胞)为低信号。

经MPR(多平面重组)、MIP(最大强度投影)处理,然后再结合原始图像,便能够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的形态,从而得到非常良好的神经根节内段、神经节及部分节后段走行显示效果,对于神经根的完整性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

该技术的优越性:此序列利用水激励成像,可清晰地展示腰骶丛神经硬膜囊、神经根鞘的外形以及脊神经根的节内段、神经节和部分节后神经的形态结构,因而该成像序列成为目前磁共振扫描腰骶丛神经成像的常规序列。

因此对于观察脊神经根症状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对揭示神经根病变部位及病因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以其独特的成像方式,依靠组织高信号与低信号对比明显的特征,能突出显示硬膜囊内的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及相应鞘袖,甚至使脊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都能够清楚展示,这是常规MRI没有办法达到的。

常英娟等[18-19]研究认为,在对腰骶神经的显示中,如果采用PROSET序列成像,将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PROSET技术可以较直观地显示椎管内神经,神经根及鞘袖的轮廓,还可以追踪显示腰骶神经由脊髓发出经椎间孔走行至椎管外,对脊神经根形态走行进行较全面的显示,这些都是常规MRI所不及的[20]。

Woo等[21]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脊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是诊断有临床症状的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常重要的方面。

王红等[22]研究指出,椎间盘突(膨)出是腰骶部好发疾病,MRI或常规CT扫描对病变的显示有其各自的优势,但其各自却都不能完全展示神经根鞘受压和移位的全貌。

PROSET序列成像,得到的原始图像能清晰显示脊髓硬膜囊缘的椎间盘压迹,局部神经根鞘受压向侧方移位等表现。

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椎间盘髓核突(膨)出的位置和局部神经根鞘受压,从而能够解释日常诊疗活动中所遇到的患者临床症状与常规CT及MRI 等影像表现不符现象。

巴兆玉等[23]指出PROSET成像技术能为腰椎间盘手术提供直观的影像学图像资料,在术前可充分了解腰神经根的形态走行、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明确责任椎间盘病变对脊神经根压迫的情况,为手术过程中充分清除病变椎间盘组织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李红等[24]认为,PROSET 图像观察结果与脊神经根的解剖和以往文献上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25-26,19]。

因此笔者认为将PROSET序列成像所获得的图像用于对腰骶神经根进行观察是可行的,其显示的神经根是非常真实和完整的。

MRN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腰骶神经根成像,用来诊断一些症状典型,但普通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患者具有持续、剧烈的下肢根性疼痛,但普通CT或MRI 常规断面成像未能明确显示病变或显示病变较轻微,与疼痛症状不符,而又高度怀疑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Winkler等[27-29]研究指出常规MRI可判断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椎管内肿瘤的情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尤其对属于特殊类型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沿神经根走行生长的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穿越椎间孔呈“哑铃形”的肿瘤)而言,不能显示神经根受压、移位的全貌,极易因混淆而导致误诊。

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这类神经源性肿瘤二者本身就属于发生率低的少见病,往往不能引起临床医师主观上足够的重视,客观上脊神经根显示条件的制约,都造成了误诊并不少见。

曾凡伟等[30-32]报道“脊神经根纤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此时,可行磁共振PROSET成像扫描,此方法能无创、全面、清晰地显示腰神经根走行及其周围结构的全貌,可清楚显示正常的脊神经节内段、神经节或部分节后段被梭形或哑铃形的肿瘤组织所代替,并沿神经根走向发展,从而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发生于椎间孔附近的神经鞘瘤和神经根纤维瘤相鉴别。

磁共振神经根成像,它还可以同时作为术后观察使用。

以往,欲对部分病例行术后对比,但因针对神经根鞘等结构没有合适的成像方法及手段,故无法做术后对比观察。

韩秉艳等[33]学者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后行PROSET序列成像,所显示的原来受压神经根鞘袖外观形态及走行均基本恢复正常;或受压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充盈程度明显增加、信号增强,硬膜囊受压消失。

而且,该技术非常适用于行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而又未放置内固定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得这部分病患术后随访观察成为可能。

PROSET图像对脊神经前、后根分辨无明显优势[34,18-19],但高立等[35]报道,弥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轴位原始图像上可以非常清晰地顯示脊神经节及节前神经根,应用MIP重组的多角度、3D冠状位图像可以清楚地观察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大体解剖形态和走行。

将弥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DW-MRN)与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联合使用,所获得的精确清晰的成像,可使腰骶丛神经病变获得准确、直观诊断。

另外,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一些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难以长时间良好地配合检查,需给予疼痛对症治疗后,才能配合检查;体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肌肉刺激器严禁行MRI 检查;体内有金属假体、内固定物、金属异物不宜行磁共振扫描。

总之,磁共振神经根成像(MRN)无创伤、无需对比剂,经济有效,虽然有一些小的局限性,但只要有目的及针对性地使用,将其中的多种成像技术有机结合,获得的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的大体解剖形态和走行,结合常规矢状位、横断位MR图像,便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尤其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中对神经根受压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确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又准确鉴别了其他相关疾病,对显示腰骶神经根病变部位及病因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推广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