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课后简答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2、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

A.民主鉴定B.自我鉴定C.上级鉴定D.群众评议4、中晚唐时期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宦官用以控制军队的官职是______。

A.司隶校尉B.都督军事C.太尉D.神策左右军中尉5、清政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

A.猛安制度B.盟旗制度C.伯克制度D.土司制度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A.议行合一制B.委员合议制C.垂直领导制D.首长集权制7、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阁B.六部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8、宋代科举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A.常科B.制科C.武举D.省试9、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0、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______。

A.门下省B.御史台C.中书省D.尚书台11、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12、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3、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14、抗日民主政权中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属于()。

A.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B.该地区最高行政机关C.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D.该地区最高监察机关15、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______。

A.县(乡)苏维埃B.乡(区)苏维埃C.市(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16、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

雅典 公民大会
绪论
圣旨
罗马 十二铜表法
绪论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种
A.人治 B.法治
绪论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种【人治】
A.人治 B.法治
绪论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种【人治】
A.人治 B.法治
传统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绪论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种【人治】
A.人治 B.法治
传统治国之道的核心是【以德治国】
0.1.3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
引论 三、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
练习题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皇权和民权的矛盾 C:相权和军权的矛盾 D:事权和财权的矛盾
练习题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练习题
2、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 )
A:封建制时期 B:奴隶制时期 C:氏族部落时期 D:大一统时期
练习题
2、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B)
A:封建制时期 B:奴隶制时期 C:氏族部落时期 D:大一统时期
引论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战国
中国封建社会
【选择题】
鸦片战争
知识点详解见尚德教材5页
0.1上篇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引论
引论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知识点详解见尚德教材5页
引论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0.1上篇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引论
引论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制度是:A. 郡县制B. 州县制C. 行省制D. 郡国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A. 郡县B. 州县C. 道府D. 行省答案:B3. 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阁D. 六部答案:C4.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是:A. 县B. 州C. 府D. 道答案:A5. 以下哪个朝代没有实行郡县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朝时期,全国划分为三十六____。

答案:郡2.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州、郡、____。

答案:县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____。

答案:尚书省4.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____。

答案:行省制5.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是____。

答案: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郡县制。

答案: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始于秦朝,后被汉朝继承和发展。

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郡,郡下又设县。

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 简述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明朝的内阁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体现。

内阁由皇帝亲自选拔的文官组成,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诏书,参与决策。

内阁成员没有固定的官衔,但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能左右朝政。

内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郡县制到州县制,再到行省制的过程。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州县制的实行,进一步细化了地方行政区划,使得地方管理更加精细化。

中国行政史简答自考

中国行政史简答自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1)盛行于部落制时代的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扈氏,盘庚迁殷都曾召集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代神权政治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发挥。

37.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的不断和人口的流动,地方行政体制十分混乱,虽从主体上看基本维护了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但实际上变化颇多。

(1)地方行政经管层次的调整(2)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经管体制(3)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4)基层行政组织38.简述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1)明代督抚在明中期以后虽在地方上逐渐掌握了行政权力,但职权偏重于监察,名义上始终算中央官员,而且省级官员一直是三司长官。

(2)清代督抚则已成为注定的省级地方行政长官,二司成为其注定下属官员,清朝督抚已是名实兼备的封疆长官,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提督学政主管一省学校、科举事务,俗称“学台”,其办事衙门称“学院”,无论本人品秩高低,在充任学政期间,其地位与督抚平行,但重大问题要与督抚商办。

39.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经管体制演变的历程。

近代中国行政经管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由清末君主专制到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共和体制,再到北洋军阀政体,国民党政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体制,最后终于按照历史发展的趋势,走向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体制的正确轨道。

40.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利,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奴隶制时期行政经管的特色有哪些?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行政区划制度是:A. 郡县制B. 州郡制C. 行省制D. 郡国制答案:A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君主立宪制B. 封建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C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指的是: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 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C. 中书省、门下省、内史省D. 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答案:A4.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机构是:A. 东厂B. 西厂C. 锦衣卫D. 都察院5. 清朝末年,负责管理全国财政的机构是:A. 户部B. 工部C. 礼部D. 刑部答案:A6.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A7. 清朝的“八旗制度”中,旗人主要来源于:A. 汉族B. 蒙古族C. 满族D. 回族答案:C8.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B9. 明朝的“东厂”主要负责:B. 财政C. 监察D. 教育答案:C10. 清朝的“南书房”是皇帝的:A. 书房B. 寝宫C. 议事厅D. 娱乐场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A. 郡县制B. 行省制C. 州郡制D. 郡国制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机构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御史台D. 东厂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A. 都察院B. 御史台D. 锦衣卫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机构?A. 东厂B. 锦衣卫C. 枢密院D. 兵部答案: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度。

中国行政史简答题

中国行政史简答题

中国行政史简答题1.简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军事首长:仅仅负责统率军队和担任主祭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人民大会:最高的权力机关2.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3.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1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然在西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4.商代和夏代相比行政管理水平大有提高,其表现为哪几个方面?1商王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独尊地位,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2扩大中央行政管理机构3实行内服制,增强中央王朝的实力4对外服诸侯赐封爵称以加强联系5.战国时期变法运功的内容是什么?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2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3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4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5奖励耕战6.战国七雄时期,各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各国君主名号的升级上2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上,其主要措施是在官僚机构中设置文武分职制7.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灵活方式是什么?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2在南方依附地区采用双轨制,保持少数民族内部高度自治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督4持节领护官8.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1任子 2訾选 3察举 4征辟 5博士弟子 6荐举9.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是什么?作用: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得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中国封建社会始于【】A.春秋时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A.朝觐B.朝会C.巡狩D.巡查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A.郡县制B.行省制C.巡抚制D.国鄙制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A.三老B.游徼C.亭长D.党长6.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A.御史台B.尚书台C.中书省D.门下机构7.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路B.羁縻府州C.道D.北庭都护府8.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A.告归B.休沐C.致仕D.丁忧9.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10.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A.常科B.制科C.武科D.文科11.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A.东面官制B.西面官制C.北面官制D.南面官制12.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3.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21/ 1A.批红B.票拟C.奉诏D.制诏14.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A.军机处B.宗人府C.都察院D.大理寺15.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从而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时间是【】A.1900年9月B.1901年9月C.1904年9月D.1905年9月16.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A.中央政权B.省级政权C.县级政权D.军政分府17.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监察院制18.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A.实行军事独裁B.建立责任内阁C.总统总揽大权D.实行地方分权19.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和【】A.门荫B.甄用C.流外入流D.入幕府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是【】A.国民党中政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1.1948年“行宪国大”后,名义上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总统B.立法院C.行政院D.国民大会22.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A.首长负责制B.合议制C.委员会制D.混合制23.工农民主政权中央各部的副部长、局长以及事务工作人员均采用【】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荐任制24.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A.边区参议会B.边区行政公署C.边区人民委员会D.边区政府委员会25.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A.大解放区人民政府B.城市各界代表会议C.军事管制委员会D.人民执行委员会)10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内。

中国行政史课后简答题答案

中国行政史课后简答题答案

1、中国军事民主管理时期在管理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分工,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

2、分析商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作用?答:开创了“家天下”王朝,建立了王位世袭继承制。

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最高统治权的顺利交接,避免因内部权力斗争而危害整个王朝的统治。

3、什么是内外服制、分封制、乡遂管理体制?答: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份,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分封制——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乡遂管理体制——在国都内及近郊划分若干遂,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的管理。

4、西周行政决策有哪些形式?行政联络有哪些方式?答:行政决策有纵向行政决策和横向行政决策。

纵向行政决策联络方式有:巡狩、朝觐述职及天子发布政令,还有聘。

平级间的纵向联络方式有:朝会和诰。

5、分析世卿禄制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答:世卿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是巩固“封邦建国”王朝行政的一种手段,对等级君主制王朝所有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

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

但另方面也容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

6、分析等级君主制解体和君主专制体制产生的原因?答:王室的衰弱导致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在不断强大,一些强大的诸侯俨然以天子自居,充当一些小国的保护人和盟主,使用天子之礼接受小国朝聘和进贡,王权沦落。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大国诸侯相继为争夺霸权而逐鹿中原,不断地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等级君主制的解体,又逐渐酝酿着一种新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

1、皇帝有哪些权力?答: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行政决策中的最重决断权、人事权。

2、概述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答: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制度,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皇权和相权相互结合,难以截然划分开来,就行政管理而言,皇帝侧重于决策的的决断权与监察权,丞相侧重于决策的参与权和指挥权,皇权和相权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了秦汉后期的中枢决策体制宰相制度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军事民主管理时期在管理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分工,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

分析商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作用?答:开创了“家天下”王朝,建立了王位世袭继承制。

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最高统治权的顺利交接,避免因内部权力斗争而危害整个王朝的统治。

什么是内外服制、分封制、乡遂管理体制?答: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份,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分封制——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乡遂管理体制——在国都内及近郊划分若干遂,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的管理。

4、西周行政决策有哪些形式?行政联络有哪些方式?答:行政决策有纵向行政决策和横向行政决策。

纵向行政决策联络方式有:巡狩、朝觐述职及天子发布政令,还有聘。

平级间的纵向联络方式有:朝会和诰。

分析世卿禄制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答:世卿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是巩固“封邦建国”王朝行政的一种手段,对等级君主制王朝所有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

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

但另方面也容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

分析等级君主制解体和君主专制体制产生的原因?答:王室的衰弱导致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在不断强大,一些强大的诸侯俨然以天子自居,充当一些小国的保护人和盟主,使用天子之礼接受小国朝聘和进贡,王权沦落。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大国诸侯相继为争夺霸权而逐鹿中原,不断地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等级君主制的解体,又逐渐酝酿着一种新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章皇帝有哪些权力?答: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行政决策中的最重决断权、人事权。

概述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答: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制度,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皇权和相权相互结合,难以截然划分开来,就行政管理而言,皇帝侧重于决策的的决断权与监察权,丞相侧重于决策的参与权和指挥权,皇权和相权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了秦汉后期的中枢决策体制宰相制度演变。

西汉初年,皇帝对丞相礼遇有加,但随着皇权上升,汉武帝开始贬斥丞相,先在礼仪上打掉丞相的威风,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朝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

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所取代,这起到了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作用。

中外朝形成后,地位崇高,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以丞相,三公为首的外朝官变成了重要管理常规政务的部门,形成了两汉中后期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

列卿制度是如何促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的?答:第一、列卿虽名上隶属三公,但皇帝诏令可以直达列卿,列卿上奏皇帝的表章也无需要通过三公。

第二、列卿虽然职责清明,分工明晰,但实际行政运行职务与实际职责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列卿秉承皇帝旨意,即可领兵作战,又可以参与讨论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议事。

第三、列卿制度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精神,同于官员相互制约,以保证效忠皇帝。

圣旨有哪些种类?如何下达?答:圣旨有制书、诏书、诰、手迹几种。

一般由御史大夫下达丞相,丞相下达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达郡太守和诸侯相。

东汉尚书台建立后,有时由尚书下达三公,三公再往下转,有时也有、由尚书跳过三公直接下达九卿。

分析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答:秦朝虽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但在决策方面尚未达到皇帝个人专制,中央既未过度集权,皇帝也难乾纲独断,军国大事,由三公会议讨论,皇帝批准。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一般日常事务,皇帝常常独自作出决断,权限虽然并无限定,但在行使决策独断时,仍需按一定程序和试进行,专制君主政体下的会议制度贯穿了专制君主独揽大树的精神,对军事的处理上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可以看出皇帝的独断是一种在兼听前提下的最后决断。

秦汉有哪些选官试?答:察举、征辟、荐举、博士弟子、任子、赀选。

察举制和后世科举有什么不同?答:察举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其中虽有考试程序,但与后世科举制度下的考试不同,是一种以保举为主,附加复试的考试,但保举是汉朝察举制的最关键环节。

第三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过渡性质?答:自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后,中朝官掌握了国家政务的决策权,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退居执行政务的地位,实行三公宰相列卿制后,相权被分散,三公宰相列卿制日渐解体,职权萎缩,地位下降,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在法理上逐渐变为正式的政府机构,地位游移不定,致使和种新的中央集权体制在酝酿产生。

分析侨川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端。

答:作用:一方面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弊端: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中有什么特点?答: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管理中最高机关是尚书省,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尚书小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以便更好地实施决策,二是尚书省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凡事涉若干的行政决策,由尚书省会同有关机构共同解决。

北魏时期流行的选官原则是什么?答:初期“唯才是举”后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意义。

答:九品中正制是巩固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工具,保护世家大话的政治特权。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作了哪些改革?答:1、确定了三公不再兼任政府职务原则。

均不参加政府机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职衔。

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将三省长官均列宰相,并确定尚书省总署都省为“政本之地”。

分析门诊部在唐朝中央职能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在中央职能部门中以尚书为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

六部执掌政令不管具体事务,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需接受六部指导,二者相互制约。

分析隋唐道制的复杂性。

答:道作为监察区的制度虽然稳固下来,但道的职权范围却一直游移不定。

道之监察名称变化频繁,其权力也不断调整之中。

称巡察使、按巡察使时职权较小,仅巡视而以。

称采访处置使时权力日益加重,除变革旧章须呈准外,余事皆可先行生奏。

称采访使时权力萎缩,只察善恶,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所以这一时期道制极其余杂。

羁马縻州府属于什么制度?答:羁縻州府属于一种自治性质的行政地方机构。

5什么是“内制”?什么是“外制”?答:翰林学士所制诏出自禁中,称内制。

中书舍人所制诏,称外制。

什么是律、令、格、式?答:律是国家的基本法。

令是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以诏制的形式颁布。

格是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涉及范围较为具体,是对律、令的补充。

式是包括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为事章程,行政执行须信式而行。

唐朝行政决策有哪些特点?答:即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方式,又是一种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把两种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后皇帝在行政决策中始终掌握最后裁定权。

唐朝科举考试有哪些种类和程序?答:有常科和制科两类。

程序:先是州考,合格者称为举人,举人有资格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

分析差遣任职法的利弊。

答: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统治者用临时置使,随时订补的方法,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应变能力,使差遣在不改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对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弊:皇帝控制政权,直接插手国家庶务的一种手段,造成国家庶务管理的随意性,具有破坏制度的弊端。

比较宋朝两府三司制与隋唐三省宰相制的异同。

答:宋朝两座三司制是由隋唐制度演变而来,两者间还是存在区别:三省宰相是中书学诏令,门下学封驳,尚书学执行的一种决策程序上的分权体制,而两府三司制是在皇帝直接控制最后决策前提下,由中书门下处理日常事务,枢密院处理军政令事务,三司使掌管财政方面和政令政务,形成二府三司分类进行行政管理的格局。

两府三司均可独立处理各自管辖范围事务。

元丰改制对中央职能机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机构重叠,即无定职,无专职。

诸相之间表面上事权分离,相互制约,实际上共执发令、审核、执行权。

分析宋朝未出现地方割据的原因?答:加强了各级官吏的监察,还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督察,形成严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地方监察中过分的分权,也使各级地方政府活力消失殆尽。

宋朝决策中的朝议制度有哪些具体形式。

答: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

分析宋朝行政执行特点?答:皇帝控制行政执行的实权,三大中枢机构长官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务执行官,从两府三司长官到地方州县都在皇帝的监察网络之中,各级官员均按一定程序员严格执行政务。

宋朝殿试登第者有哪些等级?答: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一、二等称“进士及第”,三等称“进士出身”,四、五等称“同进士出身”。

宋朝科举制的严密地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为防止考试作弊,省试考官从受命起到取定名次之时止需同外界隔绝,闭锁于宫院,称“锁院”。

试题需糊名并经人卷录后再送考官批审。

此外,还订立了若干项“不准”,如不准朝官推荐考生,主考官子弟亲属不得与其他考生同场考试。

什么是勃极烈制?答:将原有的部落联盟机关改造成国家机关的制度化管理体制叫勃极烈制。

什么是猛安谋克制?答:始于古代出猎时生产组织,以后逐渐演变为平时射猎,战时作战的生产军事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

辽北南官制在体制和职权上有什么不同?答:北面官制是辽统治者为了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为契丹贵族,是辽政权的权力重点所在。

南面官制是辽统治者模仿唐朝制度设立的一种管理汉人的制度。

杂采了几朝制度,其官号极为紊乱,隶属关系错综复杂。

分析司礼监在明朝中枢机构中的地位。

答:司礼监是宫中掌管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是皇帝的代言人。

作为皇帝的代表到内阁议事,以监控外廷,其权力超过内阁和其他任何中央机构。

是中枢机构的一部分,在决策权力上,它与内阁平分秋色,甚至压倒内阁。

分析明朝内阁制度与前朝宰相制度的异同。

答:从职务设置上来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而内阁却无定定制。

从地位上来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及其他职能机构是其法定属下。

而内阁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内阁首脑也不是最高行政长官。

从职权上看,宰相拥有法定的职权,而明朝内阁仅充当皇帝的顾问和助手,仅有决策参与权。

明朝六部在中央体制中的地位有什么变化?答:六部是明朝重要的职能机构,其地位和权力因中书省的废除而较以前提高。

直接听命于皇帝,期间再无转承机关,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道具有哪些种类?答:布政司系统的分守道。

按察司系统的分巡道。

什么是票拟和批红?答: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票拟。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作出最高决策裁决——批红。

分析明朝监察制度的建树和弊端。

答:明朝监察制度主要发展设置六科,监察机构的设置要加严密和规范,形成了科道并列的的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