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医学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解析与意义

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解析与意义

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解析与意义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是医生们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通过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提供医学数据和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疾病进展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进行解析,并探讨其意义与应用。

一、血常规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液凝结功能。

通过血常规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以及血液凝结功能异常等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风险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BUN、Cr)、血脂指标(TG、TC、HDL、LDL)等。

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正常,血脂水平是否偏高,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疾病的风险。

三、炎症指标炎症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程度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以及炎症程度的轻重。

通过炎症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的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是一类用于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细胞免疫功能(CD4、CD8)等。

通过免疫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免疫指标的检测对于筛查和诊断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用于协助肿瘤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

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存在和发展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随访。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专业是指通过科学仪器与方法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监测,从而获取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相关信息。

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生化、免疫等指标的检测,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疗效。

2.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血脂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血糖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3.免疫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主要包括炎症指标、免疫细胞计数等。

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炎症是否存在,免疫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

4.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手术过程和药物治疗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5.传染病指标:传染病指标包括病原体抗体、病原体核酸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其中一种病原体,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恶性肿瘤。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7.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8.影像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以支持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常见指标在临床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也为疾病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是医生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测量生物学体征、检测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方式获取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参数情况,如贫血、炎症、感染等。

临床上,血常规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观察治疗效果。

2.尿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白细胞等。

尿常规可以评估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如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

临床上,尿常规常用于筛查和监测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3.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肝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癌等。

临床上,肝功能指标常用于筛查和监测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4.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如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临床上,肾功能指标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肾脏状况,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5.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血脂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如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

临床上,血脂指标常用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调脂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6.血糖指标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血糖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临床上,血糖指标常用于筛查和监测糖尿病,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血糖控制效果。

7.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等。

甲状腺功能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临床上,甲状腺功能指标常用于评估甲状腺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总之,医学检查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疾病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与解释临床检验项目是指用于评估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指标。

临床意义与解释是对这些检验项目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与解释。

1.血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项目是评估机体血液系统功能和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用来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

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帮助诊断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2.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和损伤程度。

例如,ALT和AST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引起。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等引起。

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以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原因。

3.血脂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水平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可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4.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3)、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甲状腺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正常与否。

例如,T3、FT3和FT4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由于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引起。

TSH水平升高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等引起。

临床常用检验值和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值和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值和意义临床常用检验值是指医生根据病人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对血液、尿液、体液等进行定量测定的数值。

这些数值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几项临床常用检验值及其意义:1.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和疾病负荷的指标;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和免疫功能的指标;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的指标。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是评估贫血的程度,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类型和病因的指标。

3.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等。

血糖是评估糖尿病和血糖稳定性的指标;血脂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和肾脏疾病的指标。

4.免疫学检测指标:包括白蛋白、球蛋白、人体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

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评估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指标;人体免疫球蛋白是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指标;C-反应蛋白是评估炎症反应和感染程度的指标。

5.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以及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6.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炎症和感染的存在和程度,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125等。

这些标志物能够帮助医生筛查肿瘤、评估肿瘤的进展和预后,指导治疗决策。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临床常用的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在临床中,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用的检验指标,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检验报告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通过测定人体的生理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检验结果,我们需要了解参考值的含义以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参考值的含义1. 定义:参考值,也称为正常参考范围或标准值,在特定人群中,某一指标测得的数值集中在人群中的一定范围内,称为参考值。

2. 区分性别和年龄:参考值通常会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划分,因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对某种指标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3. 临床参考区间:参考值通常分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临界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

- 正常参考范围:这是指大多数健康人群的标准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指标值视为正常。

- 临界参考范围:这是介于正常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之间的数值范围,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 疾病参考范围:这是指异常值的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二、参考值在临床中的意义1. 疾病筛查与诊断:参考值的确定为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当某项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潜在疾病或病理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通过连续监测某项指标的数值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指标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可能意味着病情好转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参考值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人群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4. 个体化治疗规划:参考值还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规划。

不同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某些指标可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三、参考值的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参考值范围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指标的数值会发生变化。

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指标上也存在差异,例如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尿酸(UA)
评估肾功能和痛风风险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痛风等。
尿蛋白(PRO)
评估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阳性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
血糖与血脂
空腹血糖(GLU)
评估糖尿病和糖耐量的指标,升高或降低分别提 示糖尿病或低血糖。
总胆固醇(TC)
评估血脂水平的指标,升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 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04
微生物学指标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
通过培养血液、痰液、尿液等标本中 的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药敏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检测出细菌对各种 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帮助医生选择最 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
02
补体系统的激活可以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溶解和破坏,从而发挥
抗感染作用。
补体系统异常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
03
疾病等的发生。
肿瘤标志物
01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分 泌或释放到血液、细胞和组织 中的物质。
02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对 肿瘤进行早期发现、诊断、治 疗和监测。
03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 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 CA19-9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指标 • 生化指标 • 免疫学指标 • 微生物学指标 • 其他指标
0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它疾病。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 、恶性肿瘤等;降低则可能为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病或脾功能亢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PT缩短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 ②获得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原 理:血浆在加入凝血活酶和Ca2+后的凝固时间。 用于测定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
临床意义: ⑴APTT延长见于血液呈低凝状态:
①血浆Ⅷ、Ⅸ、Ⅺ因子的含量严重减少(重症甲、 乙、丙型血友病);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后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时。 ⑵APTT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 ①DIC早期; ②脑血栓形成; ③心肌梗死。
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方法测定,正常参考值 <9U/L
临床意义:
1. Graves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停药判定 如甲亢未控制时一般明显↑,经治疗后↓,如未 ↓至正常,提示免疫异常未纠正,停药后复发 风险高。
2. 甲亢病因的鉴别 3. 新生儿甲亢的诊断和预测 4. Graves眼病的辅助诊断
自身免疫病检测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临床意义:试验阳性表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1.毛细血管壁异常: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坏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2.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 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 及血小板病等。
3、血小板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日间波动、新生儿、妊娠、剧烈运动 2.病理性变化: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 ②破坏亢进和消耗过多; ③分布异常;
血小板数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 ②持续性增多; ③慢粒、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分布宽度
MPV—PLT平均容积 临床意义: 增高:PLT破坏增多,骨髓增生功能良好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血病
• 粘附、聚集试验: 增高: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降低:低凝状态: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等 • 释放功能: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4因子测定
增高: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降低:先天性或获得性贮存池病。
4、凝血因子检测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⑴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等; ②获得性:DIC;VitK缺乏症;肝硬化及重型肝炎;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的存在。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一种 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 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RF在类风湿中检出率达79.6%, 并不是类风湿独 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约有50%阳性,在其他 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 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的诊断。
临床医学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血液的其他检查
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二、红细胞比容(PCV)测定 三、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四、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验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四、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验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capillary fragility test) 又称束臂试验(Tourniquet test)
抗体
抗Sm (smith)
抗U1- RNP
抗SSA/ SSB
抗Scl-70
靶抗原、特性
临床意义
snRNP核心蛋白 SLE所特有,不与疾病活动相
A-G
关,敏感性较低30%-40%.
U1-核糖核蛋白 RNP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30%-40% SLE也可出现
RNA蛋白复合体
干燥综合征(灵敏度50%- 80%),SLA、RA等也可出 现
26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
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 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可出现于多种自 身免疫性疾病中 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 性和种属特异性 其性质主要是IgG,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27
ENA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
5、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在直流电场的 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叫红细胞电 泳时间。
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正常值:
男性 15~2心病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与心肌缺血的 程度相平行
➢ 以血栓形成为主的疾病与红细胞电泳时间成正相 关, 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 、脉管炎、肺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
分布宽度PDW—PLT的大小离散度 临床意义: 增高:PLT大小异常
(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包括:PAIgG、 PAIgM、 PAIgA
免疫球蛋白增高临床意义: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输血后紫癜 ➢ 新生儿免疫性紫癜 ➢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SLE、淋巴瘤等。
(四)血小板功能试验
3.其他:亦见于肝脏疾患、慢性肾炎、严重凝血障碍 及传染病等。
2、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 BT)
出血时间是测定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 停止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
Duke法:1-3min; Ivy法:2-7min BT延长的临床意义:
1. 血管壁结构、功能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 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 3. 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等。 4. 凝血因子缺陷:如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
临床意义
作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甲状腺 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炎、 Graves甲亢)的辅助诊断指标
TRAb(TSH受体抗体)
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异常抗体,能特异性与TSH受体结合。 可能与Graves病的病因有关。
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 TSH刺激性阻断性抗体(TSBAb) 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
甲状腺功能检测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参考正常值:4 ~14.5 ug/L 临 床 意 义:
(1)甲亢、甲炎、甲瘤、甲癌(分化型) 均可不同程度增高
(2)分化型甲癌术后及131I治疗后,TG增 高提示有复发、转移(主要用途)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 )
正常值
TGAb < 30% TMAb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