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

初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阅读)一、知识链接:翻译要求???????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于原文。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1、断,…者”“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4、“见”?(?bc。

?5、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1、互文不可直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翻译【学习⽬标】1、明确⽂⾔⽂翻译的原则2、掌握⽂⾔⽂翻译的常⽤⽅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

3、让学⽣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过程】⼀、导⼊翻译:⽲引上⾐,请毕其说。

⾐裾落,上⽈:“正⾔碎朕⾐矣”。

(注:选⾃《宋史·陈⽲传》,陈⽲时任左正⾔)(建议:先让学⽣翻译,⼀起分享,找⼀些不同的典型)⼆、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要求原⽂字字在译⽂中有着落,译⽂字字在原⽂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求和原⽂⼀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的两⼤招式:1、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从句顺明⽩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句⼦的翻译⽅法(⼀)第⼀组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惠⽂王⼗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得到了楚国的和⽒璧。

⼩结:字字落实第⼀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1、读⽂⾔句⼦,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四、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翻译复杂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2.练习法:通过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互动法: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讲授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序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练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教师通过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理解句子结构、分析词义、翻译词序等内容。

4.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包括分析句子结构、翻译词义、调整词序等内容。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和段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和互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翻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K12学习】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_1

【K12学习】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_1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2、学习文言文翻译要求和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1、2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一、导入能理解并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尽管我们平时很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训练,但同学们翻译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与“信、达、雅”的标准相对照尚有很大差距。

从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个句子理解错误,或者个别词语认识有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整篇旨意的准确把握。

从翻译方法上看,许多学生不能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致使译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却破坏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如何实现“信、达、雅”的目标?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这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

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④调动已有的教材知识,进行比较推断,帮助理解。

★文言文翻译要求:信、达、雅1.“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即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没有语病。

3“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就是要使译文生动、优美★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达,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方法,使句意尽量达到畅达、完美。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文言文翻译作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可忽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翻译,本课题设计了一篇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型结构和汉字。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规则。

3.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文言文的基本翻译。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语法及汉字。

2.教学难点:翻译思维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文言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学习通过对篇章中常用的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基本语法和句型结构。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翻译做好铺垫。

二、文言文翻译的规则与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核心在于语言表达的精准和准确。

本教案将文言文翻译规则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于文言文表达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意图,为文言文的翻译提供方向。

三、翻译实践的练习通过日常练习,慢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在初期,可以通过简单的课文段落进行翻译演练,逐渐增加难度,并且增加随意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学习1.课本知识点讲解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学语法和句型结构,讲解文言文中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基本语法,并介绍句子的总体结构。

2.总结和归纳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型结构进行总结和归纳。

3.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理解和巩固。

II、文言文翻译的规则与方法1.课本知识点讲解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一般规则,包括关注上下文、注重修辞、正确翻译词法等方面。

2.练习翻译演练通过学生自身的翻译演练来检验学生对讲解的掌握程度,并且教师要及时给出指导,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III、实践练习1.真实文言文段落的翻译教师提供真实的文言文段落,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翻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教学目的】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九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女口:古(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③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如发语词“夫”、“盖”,某些助词,如衬音助词“之”,陈述语气助词“也”,提顿语气助词“者”,某些承接连词“而”“以”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它们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④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

如句中省略的主、谓、宾以及介词“于”、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⑤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把这些倒置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前三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四.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一)总体分五步:(二)分步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

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高考挑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另外,每个人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

在这一步中,先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

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

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①主谓倒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五.文言句子翻译方法:(一)“留”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一一《游褒禅山记》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一一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宋仁宗)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二)“换”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一一《出师表》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I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删”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的特点: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四)“补”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旦日,客从夕卜来,与坐谈。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有碑仆道。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I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课堂练习: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

(五)“调”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一《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激昂()大义,四、布置作业(见附卷)五、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附卷:课外综合练习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005年广州市一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