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合集下载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李鲜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新授课时:2 主备:审核:初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难点】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看了本文的题目,你能否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2、请你认真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意,工整地积累在下面。

3、你喜欢文中的词语吗?请选择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二、阅读指导,整体感知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也可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预习反馈】(总结预习中的收获或疑问等等)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方法指导: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找出关键语句,然后小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方法指导: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每当光照在地上,像◆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方法指导:借助想像和联想,从形状入手,既考虑静态,又考虑动态。

22看云是天气 导学案

22看云是天气 导学案

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主备人:柯小丽审核人:使用日期: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 3 导学案编号:班级:小组名称: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学习难点】了解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资料链接】说明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三、什么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五、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导学案

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Xxxxx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日晕()崩塌()(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3)写下你自己的重点字词。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预习自测:《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三、细读课文,热点探究1、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结构。

总——分——总(1):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2—6):怎样看云识天气。

形态、光彩(7):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 划出文中描写的较优美的语句例如: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卷云丝丝缕缕的飘浮着,有时像……,有时像……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就像……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三、语段精读1.阅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最后一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样的天气”点名了全文的中心。

2.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这段和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本段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的光彩简表4.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看云是天气的目的——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虚心学习、留心观察、掌握规律注意事项——局限性、依靠天气预报小结:1.本文语言特色表现在哪里?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准确严密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字中,是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17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课堂目标导航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了解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自主学习方案1.知识储备●走近作者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几十年来,他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现为特级教师,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解读背景1962-1965年,作者被江苏省教育厅借调到南京,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组”,除一般挑选课文、组织单元、编写注释、设计练习外,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知识短文和说明文,其中就包括了《看云识天气》。

说明作者善于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的事物,告诉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我们同样可以写出精辟的文章,只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了解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知识。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2.字词梳理●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注意。

峰峦(luán)点缀(zhuì)棉絮(xù)模糊(mó)●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峰luán(峦)弥màn(漫)zhēng(征)兆匀chân(称)留liàn(恋)màn(蔓)延zhâng(证)明chēng(称)号●理解词义解释词语。

(1)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主旨概括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旨在告诉人们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在观察中要掌握规律。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导练【温馨导读】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一诗中写道:“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多情的诗人眼里,天上的云彩也成了思念的对象。

其实,面对着头顶上那翻腾流动的云彩,我们感受最多的还是它与天气的密切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看云识天气》一文,去科学地认识云和天气的关系吧。

【积累·体味】小贴士: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学习脱离了积累,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一、轻松预习1、拼一拼,写一写。

峰luán()匀称()mí()漫一shà()间绫()纱笼()罩薄()云日晕()谚()语预zhào()2.云是天上的精灵,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所以我们就有了许多关于“云”的成语。

请写出五个含有“云”字的成语。

3.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短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

请抄写积累课文中的谚语并再写出你所积累的关于天气的两个谚语。

二.自主学习小贴士: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意思是抓住网的总绳,提起衣服的领子;比喻简明扼要地抓住要领。

阅读文章也要抓住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迅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5.找出第一段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6.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7.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三.合作探究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四.精讲点播文中用到了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等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其相应的一个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五.有效训练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六.课后小作业从现在开始地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地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4、读一读、品一品:从文中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句段,有感情的读给组内其他同学听,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你美妙的声音。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说说理由。
5、写一写: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例句选择一个句子造句。

2)浏览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
天气情况
卷云
象征晴朗
卷积云
无雨雪
积云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天晴
集体修改
课后反思
葛家中学______年级_______学科导学案
集体修改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
天气情况
卷层云
晴转阴
高层云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雨雪连绵
积雨云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温馨提示:可以从语言、结构等方面讨论。
7、课堂检测
8、作业
《伴你学》中自主学习3,阅读探究的2。
集体修改
课后反思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预习指导
1、猜一猜、想一想:
看了本文的题目,猜测一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记一记:字音、字义、字形
措施:初读课文时,建议同学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解决,感觉有价值的写在笔记本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方面不超过5个字。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是,用线画出和它相呼应的句子。
3.第①②③和④段的是关系,因此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0分)
4.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和。
2、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奔bēn()薄báo()
bèn()bó()
bò()
3、形似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sǒngjuǎn云鱼línsǒng恿
波光lín lín
4、整体感知
1)、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3、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抓课文内容要点:(1)抓关键句(2)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2、品味语言:(1)删除法(2)比较法(将所用修饰限制词和修辞删除后,看看表达效果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说明文基础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审批:
主备
授课
学生
班级
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目标快速阅读,提高搜索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2.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积累。
3.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10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10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10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活动目标能够注意到图案上的细节,训练观察能力。

通过讲述活动,培养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知道天气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图片四张。

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会用语言表达天气的大致情况。

活动过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每组给一张图片请幼儿观察。

提问引导幼儿:图片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认为图上是怎样的天气?交换图片,幼儿自由讨论。

集体看图,请个别幼儿描述图片上的内容。

小组讲述活动:看谁说的多又多。

活动渗透美术活动:花雨伞。

音乐活动:大雨小雨。

科学活动:认识天气。

情境渗透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小气象台”,做好表示几种天气的卡片,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粘贴卡片。

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状况,发现不同天气状况时周围环境的变化。

家庭渗透建议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活动分析本活动选取的`教材《看图识天气》渗透了常识教育的内容,并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集体看图和小组讲述,锻炼了幼儿细致观察图片和组织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也帮助幼儿巩固了自然常识。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全语言教育“能正确的说出讲述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说出天气状况。

活动难点: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拓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动物行为变化的录像或图片,如下雨前乌云密布、天色变暗、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增进幼儿对天气的了解。

设置“天气预报”专栏:教师可以请幼儿把家中的报纸带到幼儿园,将报纸上的图片或人们的照片给幼儿看,并进行讲述。

可以为幼儿提供关于天气的VCD,让幼儿观看。

谈话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畅谈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最喜欢干什么。

注意事项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天气跟人物行为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才有这样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17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日常使用的天气谚语。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轻盈()绫纱()冰雹()圆弧()
谚语()弥漫()晕圈()峰峦()预兆()
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高积去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B.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D.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就积云。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天风雪的预兆。

预兆:
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
4.填空。

(1)说明文是以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的文章。

(2)议论文以理服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和说明文;以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
5.在方框中填写合适的文字。

总说云与天气的关系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知识呈现
3.填写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
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4.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5.填写云的光彩简表。

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拓展延伸
6.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
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7.欣赏下列天气的谚语。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鱼跳水,有雨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积累本课生动形象的语言。

3.探究分类说明在文中的作用。

复习导入
【复习导学案】
1.先找出来列各词的近义词,再找出反义词。

(1)笼罩()()
(2)模糊()()
(3)消散()()
(4)复杂()()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1)那些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地各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
4.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课堂探究案
语言品析
1.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

例如: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等等。

试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分类别:
(2)作比较:
(3)打比方: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

“薄去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写法探究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去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拓展延伸
4.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华环贝司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D.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去在聚焦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魄的绸幕。

2.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刚才还是白云朵朵,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3.“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此句中的“天气“能换成气候”吗?为什么?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说出这个道理。

(2)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5.夏季来临,某物业公司准备在小区内喷洒除虫药水,喷洒除虫药水的时间为5月30日14:00~15:00。

请你代物业公司拟一份告示(只需写出正文部分内容),告知小区居民。

要求:内容清楚,主意简明、得体。

重读课文“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6.写出四种光彩的天气情况。

(1)晕(2)华(3)虹(4)霞
7.用“‖”将本文段在段中划出四个层次,归纳层意。

(1)(2)
(3)(4)
8.用简洁的话归纳本段段意。

9.引用是说明的一种方法,从本段中列举起一列,说明其作用和特点。

10.本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敞开心扉说课堂)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