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符的起源
八卦图的来源是什么 八卦图的历史起源及文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卦图的来源是什么八卦图的历史起源及文化导语:八卦图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这两幅星图所作。
在早期道教发展的历程中,八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传八卦图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这两幅星图所作。
在早期道教发展的历程中,八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传说,伏羲曾造出先天八卦流于后世。
后来,姬发演绎先天八卦,认为其中还有很多缺陷,做出了新的八卦图,人称后天八卦。
如今我们流传的八卦图就是姬发推演的后天八卦。
这是一门伟大的学问,里边包含着大量的哲学道理。
那么这先天八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
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
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
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他感觉有些疲劳,于是在一座山上生活了一段时间。
伏羲氏一个注意观察四周事务的人,在那段时间,他一边享受着天娱之乐,一边推演着自然的变化。
白天时候他就看着山下的田野,晚上的时候他就看着天上的星星。
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开始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他曾经教人们结绳记事,他自己也是用这个方法的。
推演来推演去,费了他很大的精力,也消耗掉了他很长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东西,叫做八卦图。
八卦图,是伏羲大帝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
黑白两色,互通有无,相互贯通,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着。
阴阳平衡,平衡的又特别的微妙。
人们喜欢用八卦图来推演事情的发展,算一下自己将来的事情,是吉祥是凶残,怎么才能够化险为夷。
总而言之,八卦图就在山上完成了。
山上地势微妙,因而八卦图的形状还有一点像山下的俯视图。
生活常识分享。
道家符的文化

道家符的文化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是道教沟通人神的凭证和秘诀,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术。
道教内传承有许多符图咒语,在道藏经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斋醮科仪活动中被大量地运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
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道教以为经过画符能够召神驱鬼、治病养生、祈福消灾等;咒语,也叫咒词、神咒、视咒、明咒、咒诀、口诀、诀、禁咒、真言、密语等等。
在巫术和道教法术中,都普遍以为某些言语具有神力、魔力和法力,这种具有神力、魔力、法力的言语便被称之为咒语。
道家的符咒的故事,来源于古时的巫祝。
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与符有亲密的关系,符咒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事都有一定的咒语。
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干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
祷告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类的言语;治病时,咒语是请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语;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请求神灵协助等语。
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普通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
道教灵符制作有一定程序,不是随意乱画的,绝不能够简单了事、次第颠倒。
普通道士画符都要设坛行祭礼,符咒上写有道教信仰的神祗——土地、城隍、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将、玄武大将、黑杀大将等。
画符前,先要净心,专心致志,诚心诚意,肃清邪念,思想专注,并要净身、净面、净手、漱口,准备好水果、米酒、香烛等祭物,还有笔墨、朱砂、黄纸等。
对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来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道家符的制作过程之前,还要上香跪拜,祝告天地神祗,将要祈祷主事表达出来。
祝告终了,取出纸墨或朱砂,正襟危坐,存思运气,一鼓作气画出所要画的符,中间不可有任何连续停顿。
画符时要吹气于符中,同时还要一边画一边用嘴悄悄念咒。
此外,不握笔之左手要作出书符时必用的日君诀、月君诀、天纲诀等手势。
日君诀:变曲左手四指指尖,只要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
道家符的形成与发展

道家符的形成与发展道家符实质被人认为能够召致鬼神的奇特文书,符上的文字让人难以辨认,有的人看着像是某种书法,有的人看着则像一幅图画,被道家大师广泛应用。
道家符的形成时间是在东汉,它是将凡间的权利象征搬至鬼神世界的结果,由中原文字变形而成。
符最早以前是古代君王用以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的凭信,执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将领须得听从其传达的命令。
将人间的符搬到神鬼世界,於是便有天符、神符等的出现。
道教符书能够有连贯的文句表达一定的宗教内容,比起散漫於民间的巫师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现出自发的民间巫术向人为的、有系统理论的宗教形态过渡的轨迹。
东汉以後,新的道家符问世便越来越多了。
道家符的实质构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厌胜物,另外一些符还有神像,但以文字为主体:由於道家符的主干是汉字和汉字的变形,所以按其原初状态说是可以读的。
道家符广泛地用于道法和斋醮科仪的各个环节,凡建坛、召将、上章、立狱、驱邪、破幽、水火炼度等,都要用道家符。
同时,道士又常用道家符水为人治病、镇妖、驱邪,所以符在民间多有流传。
道符也融汇到民众的岁时风俗中,挂护身符袋的习俗即遍及全国不少地区。
如果说道家符的信仰较多地继承了巫符的成法,那么道家符箓的出现则突出地表现了道教开创者自己的智慧。
箓是一种道教符书,被用作入道凭信与行法依据。
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正一、灵宝、上清、神宵、清微、净明等法箓,以作入道凭信和道阶标志。
道教思想与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
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
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道家符的内容都直言不讳地讲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是道教咒语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一般说来,中国的民众对待宗教的态度,以祈求解决眼前的困难为主导,求得平安便算有福。
道家符的形成实际上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形成,道家符的发展也是通过人们对道家符不断的认知不断的了解而发展并且延续至今。
黄老道家与老子道家之分别

黄⽼道家与⽼⼦道家之分别⼀提起道家学说,⼤家都知道它是先秦百家学说的⼀个派别,创始⼈是⽼⼦。
实际上⽼⼦应当不是道家学说的⾸创,道家学说在⽼⼦前数万年已有⼀定规模,只是并不完善,⽼⼦应当是道家学说的⼀位集⼤成者,《道德经》五千⾔把道家的精髓说得⼊⽊三分。
道家学派所涵盖的内容究竟指哪些呢?我认为,道家学派研究的对象主要指“道”、“德”和“阴阳”,这应当为道家的核⼼,其余如政治、天⽂历算、医药丹道等并不算道家的东西,它们都属于独⽴的⼀门学科,只是借⽤了道家的阴阳观作为基础进⾏研究,因此道家更多被称作思想,或者说是哲学。
当然道家不仅仅是⼀种思想,更是⼀种修炼,下⽂我会提及。
道家所研究的阴阳,起源于上古时代,距今170万年,那时还没有⽂字,从出⼟的⽂物中能发现原始⼈使⽤过的陶器上画有⼀道道的橫纹,这些横纹相间排列颇似《周易》中的卦⽘符号,有学者提出,这当是中国古⼈阴阳观的起源。
后数⼗万年间,这样的阴阳观并没有太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个⽐较原始的认识上。
直⾄伏羲⽒发明⼋卦后,阴阳观才进了⼀⼤步,⼈们的观念也从阴阳过渡到四象、⼋卦这种相对系统的认知中,但绝不会有“道家”这个概念。
春秋时期的《道德经》出现后,是后⼈对先秦诸⼦进⾏学派的划分才有“道家”⼀词。
可以说作为三皇之⼀的伏羲是阴阳说的⼀位开拓者,《易经》中的⼋卦、六⼗四卦全部在阐述阴阳的时空变化,包括黄帝也是⼀位承前启后的⾓⾊,虽然并⽆太多史料记载黄帝对道家的贡献,仅仅是⼀些类似于九天⽞⼥授予《奇门遁甲》这样的传说,但从奇门遁甲这类数术决策学以及后⼈托名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黄帝四经》、《黄帝阴符经》等⼏本著作可以窥见⼀斑,黄帝对中华道⽂化贡献匪浅,他本⼈不仅深知阴阳、⼋卦、⼲⽀,甚⾄已经能把这些理论综合起来发展出更庞⼤系统化的理论,并运⽤于政治、军事、天⽂、医药、农业上,我认为黄帝应该算得上是第⼀位道⽂化的集⼤成者,与⽼⼦不同的是,黄帝是⼀位部落联盟的⾸领,需要治理天下,故⽽黄帝的道家思想更多的是⼀种⽣产⽣活的实际运⽤,体现出道家思想与其他学问的融合,这也是相⽐⽼⼦的道家思想更为突出的⼀点,这类到道家在后世即指黄⽼道家。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

道教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古代哲学、宗教和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和文学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道家文化的起源与传承、道家文学的特点与形式,以及道教对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道家文化的起源与传承道家文化是源于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系,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通过返璞归真来追求真理和人的自由。
道家文化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代表作品,通过这些经典文献,道家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并对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道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二、道家文学的特点与形式道家文学以唐宋时期为代表,这一时期是道家文化和文学的鼎盛时期。
道家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
道家文学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追求自然本真的境界。
这种追求在道家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描写山水田园景色和咏史抒怀为主要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对自由、逍遥和无为而治的向往。
其次,强调意境的思索。
道家文学注重以抒怀情志和深思熟虑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并通过意境的构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道家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兴手法,借用自然景物和动物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再次,注重形式与风格的独特性。
道家文学追求以简洁清新、超然高远的形式风格来展现思想,以达到温润如水的艺术效果。
在诗歌创作方面,道家文学倡导以五言古诗为主,以其音律和平仄的运用,赋予了诗歌以深邃的韵味和美感。
三、道教对文学的影响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文学与道教信仰相融合,互相交融的关系促使了道教文学的繁荣。
道教文学以神话、传说、道德教义等为题材,通过富有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手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道教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如,道教发展早期的《神仙传》,以及明代陈维崧编纂的《太平广记》等,无一不展示了道教文学对后世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说符——道家的符文

说符——道家的符文说符《道门大论》中讲到,天地阴阳初分的时候,有三元五德八会之气,在天上飞行展现,这是文字的最早显示的现象。
后来《真诰》里紫薇夫人讲到三元八会之书是一切文字的鼻祖。
是道教中显示万物的根本。
(其原文详见《正统道藏》卷二,第一百四十二页三洞神符记卷首)明朝《正统道藏》三洞神符三元五德八会之气,被轩辕黄帝派仓颉用具体的图形和线条的形象代替上古结绳记事的方法而产生了具体含义的文字。
在周朝时。
当时文字的形式是大篆。
在秦朝时是小篆,到汉朝时名字为隶书。
相传三十六天之上有云篆之书,分别有六十四种形式之多。
汉张道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创立正一盟威道,为了广宣道法均以隶书为解释。
八体六书六文,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日隶书。
王莽时使司徒甄丰校定文字,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二曰奇字,古文异书,三曰篆书,四曰佐书,即隶书,五日缪篆,就是摹印,六曰鸟篆,就是翻译。
仓颉始书,已应有笔。
汉和帝时蔡伦发明始造纸术之前。
都是用简牒。
牒是内容,话语,简就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
符就是,通过摄取宇宙万物之精气;书画别析音句有形无形虚空神秘力量之旨;图者,画取灵性变化的状态。
然儿符中有书,参考图像。
书中有图,形声并用。
因此才有八体六文的形象,更加形象生动。
就是如此还有二十种书画符文的形式、颜色、字体,在此介绍其中常用的几种,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明朝《正统道藏》上清灵宝大法题素:《五符经》云:五符一通,书以南和之缯,南和,赤色缯也。
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玄之君。
《仙公请问经》云:《道德上下经》及《洞真玄经》、《三皇天文》、上清众篇咏等,皆是太上所撰,而为文书於南和之缯,故曰题素也(《五符经》里讲书画五符要用红色的丝织品为载体黑色字体,因为赤色为红色阳也,黑色为阴也,阴阳和既,有威力灵验)明朝《正统道藏》上清灵宝大法玉札:《金根经》云:太上大道君以大洞真经付上相青童君,掌录於东华青宫,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
道号_精品文档

道号引言道号,又称为道符或道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道家学说中的符号,代表着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宇宙的真理。
本文将介绍道号的起源、含义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起源与含义道号最早出现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核心经典,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道号通常被描述为一条中间宽大两端尖细的曲线,类似于一个S形。
这个符号代表了道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柔和而有力的特质。
道号的含义是十分深远的。
它代表了道家思想中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原则。
道符的曲线表达了宇宙万物的流动和变化,也可以被解释为自然界的各种对立面的统一。
这种对立面包括女性与男性、柔弱与刚硬、阴与阳等。
道号的形状也被解释为一个既开放又不可描述的口,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和未知。
道号的作用道号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它的几个主要作用:1. 表达道家思想道号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符号,是对《道德经》中道的理解的象征。
通过展示道号,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道家思想中的道。
2. 艺术与装饰用途道号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和装饰品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工艺品中,道号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美学追求和精神境界。
3. 道家功夫的象征在道家功夫中,道号常被用作象征性的标志。
它代表着修炼者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对身体和心灵的掌控。
4. 道家道德教育的教具道号也常常被用作道家道德教育的教具。
教师可以通过道号的形状和含义来介绍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了解道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
5. 宗教仪式和崇拜道号在道教的宗教仪式和崇拜中也有重要地位。
在道教寺庙中,道号被用来装饰神龛和供桌,以示对道的尊敬和信仰。
结论道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宇宙的真理。
它的形状和含义提醒着人们要追求柔和而有力的生活态度,注重对立面的统一和宇宙的无限。
道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表达道家思想、艺术与装饰用途、道家功夫的象征、道家道德教育的教具以及宗教仪式和崇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符的起源
因为家人信仰道教的关系,让我对道家符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阅读一些书籍,让我了解到道家符的起源是很古老的,是由一些符的历史演变而成的。
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方术曾经是那样广泛的存在着。
大到国家的禅代更新,小到百姓的消灾驱邪,择日行事,都要借助于方术。
尤其在民间,影响更为深广。
它为那些希望自己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永远快乐的人带来美妙憧憬。
而对于那些不堪受现世苦难,急于寻求解脱者,则给予一种永脱轮回。
为急功近利者找到了寻求富贵的捷径,为兢兢度日的小百
姓心中升起了丰衣足食的美妙景象。
历朝历代以来,它都是中国道教、民间论坛、神坛或庙会都经常使用的为人消灾解厄运用的。
而且,也是传统家业社会经常使用的玄学秘术。
它是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其存在之真伪虚实,来证明其功能之大小有无。
说起道家符,不得不提的便是神鬼玄秘之事,一般人对道家符的神秘力量,概括为怀疑或肯定或否定等三种心态。
无论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四周,尽管科技日益昌盛,人类已经开始在太空中漫步,也无法用科学的逻辑去证明神鬼的有无。
因此,谁都无法抹去或者否定符咒之术。
在这个世界上无时不刻的都会产生许多奇迹,让人无法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无法去推翻。
什么是符咒呢?咒”是发号命令的语言,“符”是神佛力量汇集表现的体现,也是一种打“人”的工具。
实质上,符咒就是一种神佛表现灵力灵迹的唯一表现方式。
符咒又有正邪之分,若是邪符,当然而且必然要藏私,隐瞒重点,顶多亦只点到为止。
邪术,昌天下人神之大讳,害人又自损阴德。
《灵信宗教网—简单购中国》
请出符时,必然先得念出咒语。
而相对于道家符的起源,咒的历史是比符还要早的。
翻阅字典查到咒的解释一为“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
”二为“诅咒”。
祝是咒的早期形式。
一些通灵散文明确记载巫祝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之灾解难的一种仪式。
古代巫祝并称,可见祝的产生跟巫师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巫师是人与鬼神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能够通天达地,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联系。
它逐渐为道教所改造利用,成为治病、消灾、改命的一种术数。
汉末黄巾起义、领袖人长角兄弟等人就是利用符水咒法来替人治病,后来便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
道教认为符可以遣神役鬼,镇魔押邪,祈福招财,安宅治病等。
符的来源,据引“黄帝出军诀”,黄帝兴兵讨伐,战于逐鹿、士卒死伤甚重,黄商爷天叹息,心中痛苦万分,就在他苦思对策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睡梦中他看见西王母派遣来的一个身着狐皮大衣的人授予他一符,并且鼓励他道:“太一在前,天一备后,得此兵符,战无不克”。
黄帝醒后,悟得其符,及立坛祈祷,祭以大牢,不久巨龟衔符从水中钻出,将符放于坛上,黄帝再次叩头,将符着重地佩在了身上,然后再去攻打蚩尤,这时战役就进行的异常顺利了,最后,终于生擒了蚩尤。
最早的符,应该是今日仍可见到的新年桃符。
其元初形式是将桃梗一剖为二,在上面写些祈福禳灾的语句。
这种桃符在东汉时期,已经非常浒,家家户户悬挂以驱邪招祥。
之所以用桃木做材料,是因为在中代传说中桃木能避鬼。
但是由于桃梗做符毕竟困难,于是渐渐地直接将文字写在彩色的五色缯上,因为古人认为五色缯也能辟邪气。
再往后则就书于特定的纸上。
最初的符,是篆书或隶书的祈福降魔之诩的复文,这一点在较早的道经中还能见到。
关于符的演变、道家符的文化,经过了千百年历史文化的洗礼,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灵信宗教网—简单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