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常用园林植物共58页文档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墨脱石豆兰、狭唇卷瓣兰、尖角卷瓣兰、富宁卷瓣兰、贡山卷瓣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墨脱石豆兰、狭唇卷瓣兰、尖角卷瓣兰、富宁卷瓣兰、贡山卷瓣兰、墨脱石豆兰(西藏植物志)形态特征假鳞茎聚生,圆柱状,长4-6.5厘米,粗7-10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稍扩大,被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干后褐色或淡黄色。
叶厚革质,长圆形,长13-21.5厘米,中部宽3.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长1-2厘米的柄。
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远高出叶外,长达55厘米;总状花序长约为花葶长的1/6,疏生多数花;花序柄粗2-4毫米,基部被2-3枚鞘;鞘筒状,紧抱花序柄,长达2.5厘米,先端锐尖;花苞片狭披针形,凹的,约等长于花梗和子房,长5-8毫米,先端长渐尖;花绿色;萼片离生,卵状披针形,长约1.5厘米,先端渐尖;中萼片比侧萼片稍短,凹的;花瓣宽椭圆形,约为中萼片长的1/2,先端钝,具5条不明显的脉,边缘具睫毛;唇瓣厚肉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凹缺,基部具凹槽,边缘具腺状睫毛;蕊柱粗短,基部扩大;蕊柱翅在蕊柱基部扩大;蕊柱足短,向前弯曲;蕊柱齿钻状。
分布及生境产西藏东南部(墨脱)。
生于海拔2000-208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
锡金、印度东北部也有。
模式标本产于印度东北部。
我们的标本无花,然而从植株的体态,留存在标本上的花葶远高出叶外和狭长的花苞片等特征来看,与本种的原始描述是一致的。
上述花的描述是摘自本种的原始记载和参考 King et Pantl. (1898) 对本种的记载作出的。
狭唇卷瓣兰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狭唇卷瓣兰命名来源:[Bull.Jard.Bot.Buitenz.Ser.2 8: 24. 1912]中国植物志:19:223组中文名:单叶卷瓣兰组组拉丁名:Sect.Cirrhopetalum亚族中文名:石豆兰亚族亚族拉丁名:Subtrib.Bulbophyllinae Schltr.狭唇卷瓣兰 - 形态特征根状茎粗壮,在每相距2—9厘米处生1个假鳞茎。
假鳞茎狭卵形,长2—3.5厘米,顶生1枚叶,基部被鞘腐烂后残存的少数纤维。
青藏高原植物资料

整个青藏高原区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据粗略估计高等种子植物可达10,000 种左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除外也有约8,000 种之多。
但是高原内部的生态条件差异悬殊,植物种类数量的区域变化也十分显著。
如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自山麓河谷至高山顶部具有从山地亚热带至高山寒冻风化带的各种类型的植被,是世界上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区域,高等植物种类在5,000 种以上。
而在高原腹地,具有大陆性寒旱化的高原气候,植物种类急剧减少,如羌塘高原具有的高等种子植物不及400 种,再伸进到高原西北的昆仑山区,生态条件更加严酷,所采到的植物种类也只有百余种。
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虽然海拔高度低至3,000 米上下,但气候极端干旱,盆地内种子植物约300 种,加上周围山地,种类可在400 种以上,至于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阿克赛钦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则出现大面积裸露的无植被地段,所能找到的植物种类就更少了。
可见,整个高原地区植物种类的数量是东南多、西北少,呈现出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
显著的区域差异按照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青藏高原各地也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原南缘,东喜马拉雅南翼的低海拔地区属古热带植物区,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种属数虽较多,每属内所含的种数却较少,说明这里处在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边缘,属热带亚洲成分,起源大都比较古老。
如三尖杉科的印度三尖杉,买麻藤科的买麻藤金缕梅科的阿丁枫、龙脑香科的羯布罗香等。
高原东南部属森林植物区系,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含有数量众多的木本植物,组成各种类型的森林,如壳斗科、茶科和樟科的一些常绿树种,高山栎类植物以及针叶林中的代表树种,如高山松、乔松,多种冷杉和云杉等,杜鹃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也就在这里。
独特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在高原内部则以青藏高原成分占支配地位,它有着年轻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有许多种、属是在高原强烈隆升过程中逐渐适应于寒冷干旱的生态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典型代表植物如小蒿草、紫花针茅、固沙草、西藏蒿、垫状驼绒藜等。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及热带花卉园部分植物名录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部分植物名录
09生物第二实习小组
一、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简介: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
二、调查结果
西双版纳花卉园部分植物名录
09生物第二实习小组
一、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简介: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坐落在西双版纳景洪西路热作所大院之内,是西双版纳热作所新近建成,供游人游赏的主要景点。
西双版纳热作所是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简称。
在院内栽培着许多热带经济作物,分为百草园区、棕榈植物区、稀树草坪区、果树区和经济作物区。
百草园荟萃奇花异草,景区内设有花草园、空中花园、盆景园、观叶植物园等。
二、调查结果
所记录植物28、目、40科、81属、99种,详见下表:。
西藏5种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

2 2 方 法 .
植 物 的滞尘 能力 是指 一定 时期 植物单 位 叶面
积 上 的灰尘 滞 留量 。该试 验采 用 叶面滞 尘法 进行
测定 。
西 藏 园林植 物 的滞尘 研究 奠定 一定 的基 础 。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西 藏农 牧学 院位 于 西 藏林 芝 地 区八 一 镇 , 坐
ye e s s do n i )。
雨 淋会 重新 滞 尘 , 因此通 过城 市绿 化 降低粉 尘 , 减 弱 粉尘 对人 体 健 康 的危 害 具 有 重 要 意 义l3。该 2_ - 文 对 西藏 比较 常见 的 5种 园林 植 物 的滞 尘 能力 进 行 了分 析 和研究 , 与相 关研究 成 果进 行 比较 , 并 为
较小 , 集 3 采 0片 , 然后 将 片 的灰尘 脱落 。
2 2 2 清 洗 和 称 重 叶 片 用 适 量 蒸 馏 水 浸 泡 . . 2h 然 后 用 软 刷 轻 轻 清 洗 叶 片 , 洗 叶 片 上 的 附 , 浸
摘 要 : 用 叶 面 滞 尘 法 测 定 了西 藏 5种 常 见 园林 植 物 白 玉 兰 、 贞 、 采 女 白柳 、 京 杨 和 日本 晚 樱 的 滞 尘 能 力 。 结 北 果 表 明 : 同种 园林 植 物 滞 尘 能 力 差 异 较 大 , 不 5种 园林 植 物 滞 尘 能 力 的 顺 序 为 女 贞> 白柳 > 日本 晚 樱 > 北 京
着物 后 , 用镊 子将 叶片小 心 夹 出 , 并用 蒸馏 水 清洗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6 , 日照 时 数 1 9 8 3~ 3 年 7. 25 1 6h 全 年无 霜期 1 7d 这里 的气 候 和地 理 1. , 6 ,
西藏地区常用园林植物

Arbor 13
乔木类—
13、大果圆柏,(学名:Sabina tibetica Kom)属于柏科圆柏属乔木的一种,生长高度可高达30米,稀呈灌木 状,在寒冷干燥的环境能形成森林,果和叶可入药,具有清肾热,除湿,解毒的功效。
Arbor 14
乔木类—
14、冷杉,学名:Abies fabri (Mast.)Craib,柏科冷杉属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树皮灰色或深灰 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固着于树干上,内皮淡红色;大枝斜上伸展,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淡灰黄色或淡褐色,叶枕之间 的凹槽内有疏生短毛或无毛,二、三年生枝呈淡褐灰色或褐灰色;冬芽圆球形或卵圆形,有树脂。球果卵状圆柱形或短 圆柱形,基部稍宽,顶端圆或微凹,有短梗,熟时暗黑色或淡蓝黑色,微被白粉。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
2014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一座山脉上发现了一株9500岁云杉,堪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且它还在继续 生长。
Arbor 17
乔木类—
17、美国黑核桃(学名:Jugiqns nigra),核桃科核桃属植物,美国东部黑核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硬阔材树种 之一,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材果兼优树种。黑核桃木材结构紧密,力学强度较高,纹理、色泽美观,且易加工,是优良的 胶合板材,可用于家具、工艺雕刻、建筑装饰等,已成为高雅、富贵的象征。其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黑核桃坚 果的核仁营养丰富,风味浓香,可生食、烤食,广泛用于冰淇淋、糖果的配料,是美国最畅销的珍贵营养食品。黑核桃 栽植后6年开始结果,具有长势旺、根深干高、寿命长、病虫害少、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一直是美国中部地区农用林、 平原绿化的主栽树种。在河南省洛阳绿诚农业栽培试验获得成功。
Arbor 5
乔木类—
5、北京杨(拉丁学名:Populus beijingensis W. Y. Hsu)为杨柳科杨属植物, 乔木,树木很直,灰绿色皮,树 冠为近卵形,叶广卵圆形,花期3月,为中国特有种。本种对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较快,可供建筑用 材。但在抗寒、抗旱、瘠薄和盐碱性土上生长较差。为防护林和绿化的优良速生树种。但在引种时必须本着适地适树的 原则进行栽培,否则会失其优良特性。
西藏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选择

护、 退耕还林 、 自然保护 区建设 、 拉萨市 及周边 地 区造
林绿化 、 防护林和 防沙 治沙林及 重点 区域生 态公益 林
西藏人工林树种结构简单 , 混交林面积很小 ; 中幼 林多, 成过熟林少 ; 林层结构简单 , 层林多 、 单 乔灌混交 复层林少 ; 生态林 比重 大 , 经济 林小 ; 位面 积蓄积 量 单 小 , 为 1 . lm / m , 当 于全 国人 工 乔木林 平均 仅 2 4 h 相
1 人 工 造林 现状
西藏 地域辽 阔, 同地区水热条件差异很大 , 不 森林 类 型、 种组成 、 树 生长状况 以及 开发利 用 的条件等 , 都
有显著 的差别 。全 区人工 造林 主要在 中西部 地 区, 该
9 O年代 实施 的 “ 一江 两河 ” 合 开发 , 综 造林 区域 为 山 南、 日喀则 和拉 萨市 的雅鲁藏 布 江中游及其支 流 年楚 河、 拉萨河流域 。加快西藏全 区造林绿化进程 , 提高人 工造林成效 , 大生态环境保 护与建设力度 , 加 确保高原 生态安全 , 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具有重
i b t n Tie . Ke r s:a o e tt n;r e s e iss lcin ; b t y wo d f rsai te p ce ee t o o Tie
人工造林是 扩大森林 资源 、 改善生态 环境 的主要
途径之一 。西藏 自治 区大规模 的人工造林始于上世纪
要意义 。进人 2 世 纪 以来 , 区( 1 全 控制线 以 内, 同 ) 下 实施 了一 系列 的林业 建设 工程项 目, 如天然林 资 源保
区域年降雨 量 40 mn以下 , 0 l 大多数 造 林作 业 区在风
西藏地区的高等植物 圆柏属

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 Rehder & on)是柏科、刺柏属乔 木。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枝条平展或向上斜展,树冠尖塔形; 小枝四棱形,通常稍成弧状弯曲。鳞叶深绿色,二回分枝上之叶交叉对生, 成四列排列,紧密,菱状卵形;一回分枝上之叶三叶交叉轮生,先端急尖 或渐尖;幼树之叶三叶交叉轮生,刺形。雌雄同株,雄球花近圆球形,雄 蕊2-5对,药隔宽卵形。球果直立或斜展,卵圆形或近圆球形,熟时黑色 或蓝黑色,无白粉,有光泽,苞鳞分离部分的尖头圆;种子1卵圆形,上 部稍扁,两端钝尖或基部圆。
西藏地区的高等植物——圆柏 属
密枝圆柏(Juniperus convallium Rehder & on)是柏科、刺柏属 乔木。分枝密,树冠密,灰绿色;枝条直或开展,多分枝,枝皮灰褐色; 小枝近弧形或直,下垂;刺叶仅生于幼树上,三叶交叉轮生或交叉对生, 斜展。雌雄异株或同株,雄球花卵圆形或近球形,雄蕊通常5对,花药3-4, 药隔宽卵形,先端圆。球果锥状卵圆形或圆球形,生于通常弯曲(稀直而 不曲)的小枝顶端,熟时红褐色或暗褐色,无白粉,稍有光泽;种子锥状 球形,上端有两条棱脊,顶端钝尖或尖,基部圆,有树脂槽。
圆柏原产于中国,现分布各中国广大山地,在朝鲜、日本、俄罗斯均 有分布。圆柏是喜光树种,较耐阴,喜温凉、温暖气候;忌积水、耐寒、 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能生长于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上 ;圆柏 的繁殖方式为播种、扦插、压条。
据《甘肃中草药手册》记载,圆柏的枝叶可供药用;性味苦、辛,温; 有小毒;主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疼痛,荨麻疹,皮炎及硬结肿毒等症。 圆柏的树形枝干极为优雅,树冠呈圆锥形或广塔形,在中国历代各地均广 泛作为庭院树栽植,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
香柏(Sabina pingii var. wilsonii)属灌木,常匍匐生长,高 0.3-1米,有时高达6米。枝条匍匐状,弯同,枝皮褐色,有叶小枝密,常 呈六棱状,枝梢上部向下弯曲。叶刺形,3叶轮生,叶下延部分不露出, 船形,卵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腺体位于基部,通常椭圆形,凹下。球果 卵圆形,长6-8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圆,熟时黑色;种子1,卵圆形, 长约5毫米,先端钝,基部圆或钝,有树脂,棱脊下显明。花期4-6月,球 果期10-11月成熟。产于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 及西藏等省区海拔2600-4900米高山地带。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青藏高原植物

一、植物种类和地理成分整个青藏高原区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据粗略估计高等可达10,000 种左右,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除外也有约8,000 种之多。
但是高原内部的生态条件差异悬殊,植物种类数量的区域变化也十分显著。
如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自山麓河谷至高山顶部具有从山地亚热带至高山寒冻风化带的各种类型的植被,是世界上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区域,高等植物种类在5,000 种以上。
而在高原腹地,具有大陆性寒旱化的高原气候,植物种类急剧减少,如羌塘高原具有的高等种子植物不及400 种,再伸进到高原西北的昆仑山区,生态条件更加严酷,所采到的植物种类也只有百余种。
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虽然海拔高度低至3,000 米上下,但气候极端干旱,盆地内种子植物约300 种,加上周围山地,种类可在400 种以上,至于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阿克赛钦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则出现大面积裸露的无植被地段,所能找到的植物种类就更少了。
可见,整个高原地区植物种类的数量是东南多、西北少,呈现出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
按照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青藏高原各地也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原南缘,东喜马拉雅南翼的低海拔地区属古热带植物区,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种属数虽较多,每属内所含的种数却较少,说明这里处在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边缘,属热带亚洲成分,起源大都比较古老。
如三尖杉科的印度三尖杉,买麻藤科的买麻藤金缕梅科的阿丁枫、龙脑香科的羯布罗香等。
高原东南部属森林植物区系,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含有数量众多的木本植物,组成各种类型的森林,如壳斗科、茶科和樟科的一些常绿树种,高山栎类植物以及针叶林中的代表树种,如高山松、乔松,多种冷杉和云杉等,杜鹃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也就在这里。
在高原内部则以青藏高原成分占支配地位,它有着年轻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有许多种、属是在高原强烈隆升过程中逐渐适应于寒冷干旱的生态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典型代表植物如小蒿草、紫花针茅、固沙草、西藏蒿、垫状驼绒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