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体检健康报告

合集下载

机动车驾照申领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结果分析

机动车驾照申领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结果分析

机动车驾照申领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辆普及、覆盖面越来越广,而随之发生的各种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

机动车驾驶技术具有高风险性,机动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自身及他人生命的安全。

因此,初次申领驾照者健康体检中,体检医生把好视力与辨色力体检关,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中具有重要性作用[2]。

我院驻交警队车管所体检站负责全市机动车驾驶学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笔者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市机动车驾照初次申领35543名学员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到我院驻交警队车管所体检站进行健康体检的35543名驾照初次申领者体检资料。

其中男性25217名,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1.6岁;女性10326名,年龄34~46,平均年龄27.7岁。

1.2 视力检查根据公安部有关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相关规定,按《标准对数视力表》要求进行检测,自然光下两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4.9,B照及以上≥5.0;特殊情况下按要求检查夜视力,动视力。

1.3 辨色力检查方法色觉检查是在明亮日光灯下进行,被检查者眼距图谱面60~80cm;一般用数字图谱,亦可用几何图形图谱或日常生活用品、动物等图谱,先示范,再要求受检者在3~10s内读出,辨色力无红绿色盲[3],由于紫色盲及全色盲极为少见,通常不作要求。

2.结果与分析2.1 体检结果见表表驾驶员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检查情况2.2 结果分析首次体检35543名,男性25217名,女性10326名,检出视功能异常者438人,检出率1.23%。

视力未达准驾车型125名,其中男性85名,不合格率68%,女性40名,不合格率32%,男女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12,P<0.05);辨色力不合格313名(色弱211名、色盲102名),其中男性297名,不合格率,94.9%,女性16名,不合格率5.1%;男女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65,P<0.05)。

1462名辅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1462名辅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3 讨 论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参加 2 0 1 1 年我院健康体检 l 4 6 2 名辅
警, 其 中女 2 5 0例 , 男1 2 1 2例。分为 2 个 年龄组 , 男 <4 0岁
疾 病杂志, 2 0 1 0 , 3 ( 1 3 ) : 7 3 .
[ 5 ] 杨 益群 , 毛莉芬 , 胡 秀英 , 等. P i C C维护技术进社区的意 向调 查
[ J ] . 江苏医药 , 2 0 1 0 , 3 6 ( 1 4 ) : 1 6 6 3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2 8
辅警群体中男性较多他们常年肩负辅助交警的重要任务每一天都需要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且其工作性质多复杂多变社会事务性活动多medtheorpracvol畅26no畅14jul20132013年第26卷第14体检人员年龄岁性别异常率与排序疾病种类40岁98440岁228例数异常率排序例数异常率排序女25040岁23640岁14排序例数异常率排序高血脂310高胆固醇302尿酸高229脂肪肝234肝功能异常126高血压53造成生活起居无序饮食结构非常不合理油脂类肉食类进食较多而这些均是引起高脂血症甚至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使得多年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增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即三高症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很大
( 编辑
紫苏)
1 4 6 2名辅警健康体检 结果分析
梁惠英 摘要 何淑 儿 广东省广州市番 禺区中心 医院体 检科 5 1 1 4 0 0 目 的: 通过年度健康体检 , 了解辅 警系统 的健康水 平 , 对其体 检结 果进行 分析 , 增 强其 自我保健 意识 , 提 高健

健康调研报告范文3篇_调研报告_

健康调研报告范文3篇_调研报告_

健康调研报告范文3篇为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从优待警方针,深入了解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民警队伍的战斗力,在医院为全局民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

此次体检,对一些积劳成疾、带病坚持工作的民警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保护了民警的身心健康。

但是通过这次体检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民警队伍身体状况堪忧,许多同志正为重重疾病所困扰。

一、体检结果这次体检共有243名在岗在职民警参加。

体检结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48人,(占总人数20%;其中有28人年龄在30岁以下);其余195名同志不同程度的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我们区别不同的人群作进一步的分析:(一)从年龄角度来看,30岁(含)以下的民警共70人,健康状况正常或基本正常的28人,占40%,患病比例60%。

这一人群是各个人群中健康比例最高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患病的民警中,常见的是两种病:过早复极综合症和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尤以交、刑、巡警及派出所等一线民警为甚。

经咨询医护人员,过早复极综合症属心电图变异,成人发生率为1%-1.5%。

在30岁以下的民警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患病者居多。

中青年民警,无论从年龄、体力、精力还是工作经验上,这一人群都是相对较高的,而患病比例也是遥遥领先,较30岁以下民警高出了5个百分点。

全局中层一把手的情况也较严峻。

共有23名中层一把手参加了体检,有2人体验结论为健康,患病比例高达90%。

所患疾病大同小异,典型的就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心电图变异等疾病。

(二)从工作环境上看,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患病率高于机关民警,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民警中,63%为刑警、交警等一线民警。

不过,机关民警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眼病的情况较多。

(三)从病症的种类看,大部病症与职业特点有关,有的颇具代表性。

从总体来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共23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含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的64人;患过早复极综合症的29人;诊断患有高血压的最多,共有74人。

山西某市交通警察健康体检状况分析

山西某市交通警察健康体检状况分析

LiShu e f n, Zha ng Cui n yig
De a t n f h sog C a g h d c lColg M
Ab ta t Obe t e src jci :Toa ay et etafcp l e e l tt s v n lz h rfi oi 'h at sau .M eh d :B o dp e s r ,bo d s g r lo a , b cs h to s lo rs u e lo u a ,bo dft a —
r s ci ey. T h e e ton r t soft ou s a e n r a e t g n e pe tv l e d t c i a e hef rdie s si c e s d wih a i g。a hede e to a eo r on v r50i ini— nd t t ci n r t fpe s s o e ssg f
血 脂异 常 占 3 . 0 ; 肪肝 占 3 . 8 ; 3 7 脂 3 3 高血 压 占 7 8 ; . 2 糖尿 病 占 7 6 , . 6 其检 出率在 健康人 群 中较 高
且 随年龄 的增加 而增 高 。5 O岁以上年龄 组 明显 高 于 5 0岁以 下年龄 组 ,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P .5 。 结论 : 期健康体 检 , 变生活方 式 , 定 改 普及健 康 知识 , 有效控 制慢 性非传 染性 疾病 的重要 途径 。 是
关 键 词 健 康 体 检 ; 警 ; 防 交 预
中 图 分 类号 R1 5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献 编 号 1 0 一 2 1 ) 64 4 0 0 6(0 00 -6—3
Th at S a u e He lh t t sAnay i fTr f i lc n Cha g i lsso a fc Po iei n Zh

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完整版)

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完整版)

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是指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换证、审验等过程中,申请人需要提供的身体状况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62号)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无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

因此,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是机动车驾驶人申领、换证、审验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种类1. 居民身份证明:包括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等。

2. 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关于申请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证明材料,包括体检报告、病历等。

3. 驾驶员健康检查表:由驾驶员本人填写的健康检查表,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情况。

4.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公安机关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二、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办理流程1. 申请人携带相关证件和材料,前往当地车管所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2. 体检合格后,由医疗机构出具健康证明或驾驶员健康检查表。

3. 申请人携带相关证件和材料,前往车管所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

4. 车管所审核通过后,颁发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

三、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有效期限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的有效期限一般为6个月。

在此期间内,申请人可以申领、换证、审验机动车驾驶证。

超过有效期限的,申请人需重新进行体检并办理新的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

四、注意事项1. 申请人在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时,应确保所提交的证件和材料真实有效。

2. 申请人在体检过程中,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3. 申请人在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时,应注意遵守车管所的相关规定,如不得涂改、伪造证明材料等。

4. 申请人在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后,应及时妥善保管,以备后续申领、换证、审验等环节使用。

驾驶证体检报告

驾驶证体检报告

驾驶证体检报告
驾驶证体检报告是指在申请或者更换驾驶证时需要进行的一项体检检查,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驾驶者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驾驶要求,保障交通安全。

以下是一份标准的驾驶证体检报告范本,供大家参考。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职业,司机。

体格检查:
1.身高,175cm 体重,75kg。

2.血压,120/80mmHg。

3.视力,左眼裸眼视力1.0,右眼裸眼视力1.2。

4.听力,正常。

5.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

内科检查:
1.心电图,正常。

2.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异常。

3.肝肾功能,正常。

4.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

外科检查:
1.身体无明显疤痕、皮肤无异常。

2.头颈部无异常。

3.四肢关节无异常。

心理健康评估:
1.情绪稳定,无抑郁焦虑症状。

2.认知能力良好,无精神异常。

结论,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项目,被检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符合驾驶证申请要求。

注意事项:
1.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疲劳驾驶。

2.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以上是一份标准的驾驶证体检报告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申请或更换驾驶证时,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体检,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符合驾驶要求,为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考驾照体检报告模板

考驾照体检报告模板

考驾照体检报告模板
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方式:
2. 体格检查
2.1 身高体重
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
2.2 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2.3 心率
心率:
2.4 眼部检查
裸眼视力:近视力:远视力:
2.5 听力检查
2.6 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肺部听诊:
2.7 循环系统
心脏听诊:心电图结果: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
3.2 尿常规
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糖:
3.3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3.4 肾功能
血肌酐:尿素氮:尿酸:
4. 总结
以上为本人的体检报告,健康体检结果良好,请放心报考驾照。

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

换驾照体检报告有哪些内容

换驾照体检报告有哪些内容

换驾照体检报告有哪些内容引言换驾照是指持有驾驶证的个人由一个行政区域转移到另一个行政区域后需要申请新的驾驶证,其中体检是换驾照流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体检报告记录了申请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换驾照的必要证明材料之一。

本文将介绍换驾照体检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换驾照体检报告首先会记录申请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id号码、户籍地址等。

这些信息是核实申请者身份的基本依据,也是后续进行健康评估的重要参考。

身高体重测量换驾照体检报告会详细记录申请者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身高和体重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对于判断是否适合驾驶来说也是重要参考之一。

在进行体检时,医生会使用衡量身高的仪器和称重的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填写在体检报告中。

血压和心率测量换驾照体检报告还会记录申请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

血压和心率是评估申请者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心血管功能状况。

医生会使用血压计和心率仪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填写在体检报告中。

视力检查换驾照体检报告会对申请者的视力进行检查。

优良的视力对于驾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驾驶过程中需要看清道路情况、交通标志和其他车辆。

医生会使用眼图表和专业的视力检查设备对申请者的视力进行评估,包括远视力、近视力、散光等指标。

检查的结果会写在体检报告中。

听力测试换驾照体检报告还会检查申请者的听力状况。

良好的听力能够帮助驾驶者及时听到警报声、其他车辆的喇叭声等重要声音信号,对于安全行驶至关重要。

医生会使用耳鼻喉科专用的听力测试仪器对申请者的听力进行全面检查,结果会填写在体检报告中。

精神状况评估换驾照体检报告还会对申请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

精神健康状况对于驾驶者的安全行驶同样非常重要。

医生会通过与申请者沟通,观察其表情、情绪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其精神状况,并将评估结果填写在体检报告中。

其他检查项目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换驾照体检报告可能还会包括其他项目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申请职业健康体检的请示报告尊敬的领导:按《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公司现正在进行的一期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编制中也要求公司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开展岗前、在岗、离岗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

故公司现需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妥否?请审阅批示。

此报告安质部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二日篇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范本xxx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在岗期间体检)编号:zt-2012-41 xxxxxx健康体检中心2012年8月8日体检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 报告书编制人员基本情况表目录前言................................................. 6 第一章用人单位概况.....................................6 第二章用人单位生产工艺流程............................7 第三章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7 第四章职业健康检查程序 (12)第五章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6 第七章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2、其他疾病或异常人员名单及体检结果3、本次检查未见异常人员名单4、常规体检项目检查结果参考标准及建议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复印件6、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复印件(在岗期间)7、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篇三: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张淑芳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据调查,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1%,2001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 6.7%和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

【1】2006年公安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

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

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

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

【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

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

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造成民警缺乏信心和不能够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感情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离婚率高,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关系紧张。

因而会降低民警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对民警行为的影响。

心理压力容易使警察个体形成偏执型性格。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动机则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心理压力值就会高,则心理防御手段更强烈,心理障碍的患有率就大大上升,而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又常常导致个体行为偏离。

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使警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所有的陌生人都有违法的嫌疑,这种心理定势不断地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对所有的陌生人不能太友好,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发生行为偏离,则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滥用暴力,如刑讯逼供等表现出来,有的甚至滥用权力,对公民的宪法权利构成严重侵害甚至剥夺。

二、影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工作压力1、警察工作的危险性、生活的艰苦性。

警察在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特别是面对穷凶极恶、持枪拒捕的歹徒时经常受到枪弹、匕首、棍棒等凶器和危害、爆炸物品的威胁,时时面对伤亡的危险。

民警们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这一工作现状使公安民警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境地,而且也包括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

长期从事警察工作本身就会造成令人生畏的压力。

另外,警察工作任务重、时间长,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生活无规律,长期超负荷工作。

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差,公安经费不足,工资福利待遇低,多接触社会阴暗面。

这是警察工作艰苦特点的表现。

2、警察工作的繁杂性。

我国现有民警160万,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二,警力配置仅是西方国家的1/3.警力明显严重不足,民警超时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此外,公安工作范围很广,除了维持秩序,打击犯罪,更多的还要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使公安民警总是有做不完的事而心力交瘁,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

(二)社会压力1、少数人对警察的偏见,不信任,甚至恶意。

警察是人民的卫士、公仆,一直都在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在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警民关系出现矛盾,甚至裂痕。

公众对警察不信任,抱怨指责的多;对警察不支持、旁观回避得多;对社会治安不参与、躲闪得多;对社会工作不满意、评头品足得多。

警察严格执法,进行社会秩序管理,常常引起社会的非议。

在公众眼里,警察的工作集严肃、怀疑和专横为一体,警察形象不佳。

2、社会竞争激烈下的生存压力。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下,新的经济体制,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进一步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不断探索,大胆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级评定、全员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制等等。

部分公安民警由于自生文化素质不好。

往往导致工作业绩不理想,觉得自己的晋职、晋级无望。

各种学习任务,各种培训如果不过关,不仅脸面不光彩,而且提职晋升、工资待遇等也将直接受到影响。

久而久之,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

(三)家庭压力。

家庭对警察的抱怨、不理解。

对大多数警察来说,他们经常被家人抱怨为不称职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公安民警作为社会中平凡的个体,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既有铁骨铮铮的威严,也有柔肠百转的内心。

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工作的需要,早出晚归已成为一种规律,极少与家人在一起。

工作压力的加重,心里消极因素容易被带入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

久而久之,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庭出现危机。

(四)警察自身因素。

警察心理健康与自身身心素质是分不开的。

外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

但不同人格、不同个性特征的警察在承载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人追求完美,做好的事情总是感到有不足,经常处于压力状态。

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与自己无关的语言和事物都会对其形成强烈的刺激。

有有的人面对困难和责任时不敢正视、企图逃避、拖延,由此带来了与日俱增的焦虑和沮丧,如此等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或者说人格上的某些缺陷,只能增加自我心理压力,体验压力带来的痛苦。

【3】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改进工作现状1、合理配置警力资源。

公安民警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

其工作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以夜继日、加班加点的超长工作方式取得的。

超长工作方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形势长期平稳的问题。

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量和不同的工作需要及公安民警不同心理特征将警力进行合理调配。

调整警力部署和警力投向,把警力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2、定期实行警种轮岗。

警种不同,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也就存在巨大差异。

可考虑对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大的警种与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小的警种进行定期岗位轮换,以实现压力总体分配均衡。

3、政府要重视、公安机关要支持、社会要理解。

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解决后顾之忧;公安机关在解决警察的后顾之忧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为警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

社会各界及广大社会成员对警察工作给予最大理解和支持(二)从根本上减轻压力1、确保公安经费。

国家和地方财政要保障公安经费的切实到位,使从事“创收”类非警务活动回到真正的公安工作中来,将公安民警职权外的事情剔除,为民警们减负。

2、合理安排公安民警休假。

原则上确保每个季度有四分之一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更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

3、适当增加公安编制。

这是保障公安民警正常休假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安机关应当与人事等部门联系,增加警力编制,保障正常开展警务活动的必要4、切实关注民警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公安机关的领导对公安民警遭遇的家庭变故、生活困难要特别关注,尤其要关注这件事情带给公安民警的消极影响。

(三)以人为本,从优待警。

1、提高民警的条件待遇。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其不能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工资成为民警收入的唯一来源。

应严格落实超时工作的工资补贴,从实际上给予民警们一定优越的物质与精神待遇,使其超额付出得到相应回报。

2、维护民警合法权益。

公安民警执法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广大的基层民警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尖浪口,遭到的侵害、投诉较多。

公安机关要加强民警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

成立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委员会,建立规范的投诉查处反馈制度,确保民警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积极为民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