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及心得体会300字精选
作文《《勇敢的心》观后感》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一《勇敢的心》观后感说实话,第一次看《勇敢的心》的时候,我差点睡着。
不是电影不好,而是我那天晚上吃了好多辣条,胃里翻江倒海的,根本没心思欣赏苏格兰风光和梅尔·吉布森的英勇。
那包辣条,是我妈从菜市场旁边小卖部买的,说是特价清仓,包装袋上画着个卡通小老虎,特别喜庆。
味道嘛,怎么说呢,前半段是刺激的辣椒味,后半段是诡异的回甘,那种甜味不是正常的甜,而是让你心里发毛的“甜”。
我边看电影边吃,吃到一半,胃就开始抗议了,那种感觉,就像电影里的苏格兰战士们在战场上被英军追杀一样,惊险刺激,却又痛苦不堪。
电影里威廉·华莱士的英勇无畏我感觉到了,但更多的是我肚子里的翻江倒海,我当时就在想:这辣条,这电影,简直是绝配!一个让我热血沸腾,一个让我肠胃翻腾。
电影结束了,我的肚子还在闹腾,我只能默默地祈祷自己明天早上不要拉肚子。
篇二《勇敢的心》观后感第二次看《勇敢的心》,我终于能好好欣赏电影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我吃的是清淡的小米粥,胃里舒舒服服的,完全没有上次那种“惊魂体验”。
这次我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电影里那些苏格兰战士的服装,看起来又脏又破,但是却透着一股子狠劲儿。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表哥以前养的一只土狗,那狗全身都是泥土,看起来又脏又邋遢,但是护食的时候,那凶狠劲儿,啧啧,跟电影里的战士有的一拼!我表哥这狗,平时特别怂,见到人就躲,可是一旦有人想动他的骨头,立马就炸毛,龇牙咧嘴的,那架势,比电影里苏格兰人拼刺刀的气势都不差。
所以说,外表有时是很具有迷惑性的。
还有电影里的战役场面,真是太震撼了!那种惨烈,那种血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对比一下,我表哥那狗护食,也就只是吓唬吓唬人,完全没法跟电影里的战争场面相比。
篇三《勇敢的心》观后感现在回想起来,《勇敢的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威廉·华莱士宁死不屈的精神,那种为了自由而战的勇气,真的非常令人敬佩。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勇敢的心》观后感5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5篇《勇敢的心》观后感1《勇敢的心》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确太感人了,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
悠远而绵长的苏格兰风笛,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凄美绝伦的感情故事。
但最触及我灵魂深处的,确是电影的主题――关于勇气。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我应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
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理解,得到别人的帮忙,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
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可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
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以往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下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影片经过多种角度告诉我们,勇气,并非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我所应对的困境。
华莱士的叔父无疑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
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诫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经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赋予人自由。
幼小的华莱士还不能彻底的懂得这些,他还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
在梦中,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是华莱士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片中最能体现勇气的片断,应当是刽子手对华莱士行刑的场景。
华莱士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
随波逐流的平明又怎会明白华莱士追求自由的高尚?华莱士浸没在飞溅而来的唾液和恶毒的咒骂声中,但他坦然自若。
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气前夕被放下,应对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来依旧沉默不语。
这是对信念和自由的执着。
直到在绞刑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在刑床上被剖割,华莱士一向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乞求的呻吟。
喧嚣的人群为他的坚忍所感染,直至静默。
最终,一个平明妇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来:“Mercy!”声音牵动了所有人的知觉。
《勇敢的心》观后感五篇范文

《勇敢的心》观后感五篇范文影片《勇敢的心》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敢的心》观后感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勇敢的心》观后感五篇范文(一)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题记苏格兰风笛,真的那么悠扬,那么自由,可以飞翔。
800年前,苏格兰的平民华莱士,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
有他的智慧和勇气反抗英格兰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血泪传奇。
这个传奇伴随着那个自由的信念和那颗勇敢的心!手持木棒粪叉的苏格兰士兵看见全副武装的英格兰重甲骑兵全然没有了斗志,开始向后退缩。
面对丧失信心的战士们,华莱士并没有慌张,他在英格兰士兵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发表了一场热血澎湃的演讲:“是呀,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
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
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
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正如华莱士叔父所说的“你要先学会用脑子,再教你用剑。
”是的,成为英雄不仅仅要有力量和热血,还需要有智慧。
不然,永远只能像楚霸王般在垓下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而华莱士那番动人心魄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
苏格兰的人们靠着对自由的向往赢得了这场战争。
华莱士用他智慧的头脑和那颗勇敢的心给妄图剥夺苏格兰人民自由的侵略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华莱士那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能仅仅凭借苏格兰那些衣衫褴褛、武器破烂的流民而战胜英格兰军容整齐、武装到牙齿的重甲骑兵并非偶然,或是走运。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如今的我们,也要明白要先学会用脑子,再学会你用剑。
如今中国处境危急,钓鱼岛、黄岩岛处处剑拔弩张。
但我们不能整天叫嚣着打日本、打菲律宾。
我们要先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心真正强大起来。
勇敢的心观后感14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14篇勇敢的心观后感14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敢的心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心观后感1看了勇敢的心,我有点感触。
勇敢的心讲的是一个叫做华莱士的苏格兰人带领他的族人们对抗英格兰,去取得自由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华莱士游历多国回来与一个女孩相爱了。
可是,英格兰国外下了一个初夜权的旨意,害了许多的人。
华莱士的女朋友被士兵们侮辱,幸好华莱士赶到,与士兵对抗。
但最后,华莱士的女朋友还是被杀了。
这是华莱士起义的导火线。
华莱士是一个重情的人,不然他也不会为了女人而做出这样的大事。
我感觉这有点像陈胜,吴广起义,兵器也不精良,却硬是起义了。
后来,华莱士因为误中敌人计谋,被人骗去了敌人的大本营,被人活捉。
我觉得这有点像毛泽东去和蒋介石西安谈判那种情况那样,只不过毛主席没事,华莱士却死了。
看了勇敢的心这部电影的作战,我感觉有点像斯巴达三百勇士,华莱士有点像三百勇士的领袖,沉着,冷静,同样的,最终,他们还是死了。
他们的起义最终大概没成功,毕竟,领袖死了,兵又不够别人厉害。
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一次打仗时他们要向敌人挑衅,露屁股什么的,被敌人用箭射死了不少。
这些牺牲我觉得有点亏。
但是他对付骑兵那一段我觉得很精彩,那样的战术真的很厉害,有点像斯巴达三百勇士受温泉关的战术那样有效。
但是,这场战役后,有起有伏,最终失败。
领袖是很重要的啊。
我还有一点不太明白,可能是我不仔细看吧,我不清楚王妃为什么帮华莱士,而且还好像是爱上了他。
同时,华莱士好像也不那么专一,对王妃也是有爱的。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教会了我们勇敢,勇敢的心可以助人成功。
华莱士就有勇敢的心,所以他才敢起义。
我想陈胜,吴广也是有勇敢的心的。
勇敢的心观后感2自由,人人都向往自由。
你可能没看过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所以你对自由并不是很向往。
勇敢的心观后感(精选10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精选10篇〕《勇敢的心》观后感篇一勇敢的心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看完了这部所谓的男人的戏。
主人公William Wallace是个血气方刚,大义凛然的真男人,但也不仅仅是个只会舞刀弄枪的粗人,他心思细腻,善于用脑,更是每个女人仰慕的痴情专情的好男人。
面对丧父之痛,他握紧小拳头,不让自己留一滴泪,心里默默地积蓄着一股力量……Murron一直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Wallace。
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
他的眼泪可以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可以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哀,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心。
说是宿命也好,长大后的他们在曾经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初夜,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
正如Wallace所希望的那样,他希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
本来我以为他们的爱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Murron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他们的“在一起〞戛然而止。
失去了爱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
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
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
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扞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
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勇敢的心,苏格兰的贵族们贪图英格兰皇室给予的恩惠,背信弃义。
对威廉姆来说这也无疑是一个重创,当在战场上追上自己的敌人,解开他的面具,发现居然是自己的手足同胞时,他立刻止住了准备刺下去的剑。
那种被欺骗,被背叛的感觉,把他的心绞得很痛。
他绝望地倒在地上,敌人的千军万马,身上的流血伤痛,没有让勇敢的威廉姆有一丝痛苦的感觉,但对于同胞的背叛,他受到的打击太大了。
《勇敢的心》观后感范文5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范文5篇,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售赏过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勇敢的心》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勇敢的心》观后感范文5篇(一)华莱士,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了爱情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自由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斗士。
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英雄。
首先是华莱士他的成长,对他而言,真正的成长是在失去了父亲以后。
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小孩而已。
当他看到那个小屋里被人吊死的同胞,他只是一种震吓,一般小孩一样惊吓而已。
但他父亲哥哥死后,他变得勇敢,敢于直面死亡了,面对他父亲和哥哥的遗体,他变得如此平静。
再后来,他叔叔把他带走,说是人要先学会用他的脑袋才能真正的战斗,把他带去接受教育,这个是他的故事的开端,也是他生命意义上的长大了。
其次是他的爱情,这部片他的爱情分成了两部分。
一个就是和小时候的梅伦,一个美丽的苏格兰姑娘,一个在他父亲的葬礼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
华莱士求学有成后回来向他求婚。
因为当时贵族享有初夜权的原因,他们在森林里偷偷的结婚了,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本能的叛逆。
但他们的爱情没有维系多久,因为梅伦的美丽太耀眼了,贵族杀了梅伦,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战斗的导火线,因为这引发了华莱士的爆发,揭竿而起,各地响应。
第二段是与皇后的感情。
皇后丈夫本来就是个同性恋,包办的婚姻让她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根本没有感情可言。
缺乏了爱情的滋润,让为爱情而起的华莱士走进了她的心灵,她自然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了。
而华莱士则是在为了自由而奋身博杀,因为失去了梅伦,他一直在为了他的信念作战,皇后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他,两颗干枯的心就这样融在了一起。
《勇敢的心》观后感9篇

《勇敢的心》观后感9篇《勇敢的心》观后感篇1历史像深夜里浩瀚无际的天空一样,那样纯洁、美丽,使人充满无限的遐思,你看那点点的繁星,装饰着那深蓝色的“幕布”,一闪一闪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爱我看来,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像那浩瀚的蓝天,而那充满活力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它们就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他们那高洁的品格,崇高的人格魅力,伟大的奉献和如传奇一般的人生深深地吸引,感动着我们,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在我看来,英雄注定有着传奇般的一生和令人遗憾的逝去。
而威廉也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拥有一个如水晶般透明的心,小心地珍藏着他孩童时期的爱情,他对他的妻子的爱有如火一般热烈,彼此间简单单纯而又热烈地爱着对方。
然而他又拥有一颗岩石般坚定的心。
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惨死在英格兰人的刀下,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反抗之路。
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那是无稽之谈,尽管在一些人看来,那是一条不归路,但坚定而又勇敢的他还是选择了勇往直前,坚定自己的选择,完成自己勇敢者的游戏。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那不寻常的,超出世人的一点是有一颗勇敢的心,也许每个人都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但当你直面死亡时,你会怎样呢?或是当你直面受尽折磨而死时,你会直面样呢?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威廉在两中截然不同的死法面前,毅然放弃了弱者的选择-服毒而死,坚持直面敌人残忍的蹂躏,只为向凶残的英格兰人证明,苏格兰人是不畏惧死亡的。
苏格兰人最终会得到自由的,他那最后的一声呼喊“FREEDOM”为英格兰人唤起了战争的斗志和胜利的希望。
也许,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被所有的人所铭记,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被所有的人认可,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拥有金子般闪耀的一生和一个快乐的绝句,但我相信,真正的英雄一定有一颗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观后感篇2最终看完了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电影赏析的这门课程也要结束了。
一学期过得真快。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
观《勇敢的心》有感(精选多篇)

观《勇敢的心》有感(精选多篇)第一篇:观《勇敢的心》有感观《勇敢的心》有感自古以来英雄的勇敢都成为我们的崇拜的理由,也是我们面对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撑点,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比登天还难。
在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中,却让我看到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勇敢的民族起义英雄——华莱士。
电影中讲了“长腿”爱德华国王统治着苏格兰人民,由于他的残暴统治,导致苏格兰人民起义,也导致华莱士在小时候一夜间失去了父亲和哥哥,待他长大后再次回到家乡,他与青梅竹马茉伦发展恋情,并且为了逃避英王赐予英格兰贵族享有女子初夜权的不平等待遇,在一日晚上秘密成婚。
隔日,梅伦因遭到英军士兵的调戏而反抗,打伤了几名英格兰士兵。
当地长官为了引华莱士出现而杀害了她,失去爱妻的华莱士揭竿起义,其他苏格兰人也纷纷响应,华莱士最后也以妻子遇害的手法报复了英军长官。
看完电影,至今萦绕于我脑际的是华莱士那声声嘶力竭的“freedom",他那充满自信的坚定,中箭后强忍肉痛仍不停下前进的脚步的那顽强的意志……华莱士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奋身搏杀,他的爱情是自由的,他的信仰是自由的,他向往追求自由。
失去梅伦是他人生中最深处的伤疤,当梅伦被杀时,也是华莱士的自由爱情被扼杀的时候,他决定为自己的自由去复仇。
他的勇敢征服了各地的人民,许多在国王的压迫下决定同华莱士一起揭竿起义,跟随自己的心。
在战斗中,华莱士凭借他聪明的智慧,顽强的意志,对自由的渴望,一直坚持到最后,哪怕是在绞轮架上。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
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
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
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可见自由是华莱士生命的全部,他用他的余生在为苏格兰人民和民族起义中度过。
“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自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敢的心电影观后感及心得体会300字精选
本文为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在深圳第二阶段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岳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部影片,分别是《勇敢的心》,《永不放弃》,《修女也疯狂》,《卡特教授》,《金牌工人》,《第一军规》,《追梦赤子心》还有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
这几部片子都是提高领导力的好影片。
昨天下午,我利用休息时间,观看了美国大片,《勇敢地心》,的确向岳老师说的那样,这部片子令人震撼,美国导演把苏格兰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英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为了自由,威武不屈的华莱士选择了抗争,在茫茫的英格兰大山之巅,他带领着起义军,与强大的英国统治者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民族的悲歌。
故事的结局有些让人沉重压抑、忧郁愤闷,英雄被出卖上了断头台,但华莱士为了英格兰的自由,不屈的斗志,那颗勇敢面对酷刑,面对痛苦的心,永远感召后人。
正像影片中那首主题歌词一样,做人就是要做勇敢的人,要有一颗勇敢地心。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
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声轻叹,我只是一个孩子,在寻找爱的怀抱。
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
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这不是一种幻想,也不是一种痴狂,这就是我坚信的灿烂生命的摸样。
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寻找家的方向。
这是飞一样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这是同样的感觉,这是颤抖的感觉,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
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等5项大奖。
影片根据13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是一部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是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作为史诗片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
在我的印象中史诗片一般都是比较冗长、沉闷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确实那么的荡气回肠,受到大家的热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观众的喜欢,在电影时光网
上有很多网友都很喜欢。
这部影片的音乐很好听,这是很喜欢的一点,起码是由苏格兰的感觉,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空灵空旷感但又有点悲怆的感觉,很符合威廉.华莱士这位苏格兰的传奇英雄的一生。
这部影片是由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而梅尔.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再加上该影片的制作公司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的,所以这部影片没有摆脱好莱坞的商业模式,给我的感觉很美国化,连拍摄场景都是在美国好莱坞完成而不是苏格兰。
整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典型美国的个人英雄人物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无名的小人物成长为带领人民斗争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伦和王妃伊莎贝拉都是美女级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当花瓶。
威廉.华莱士除了给人至刚至阳的硬汉感觉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觉得很符合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
影片中威廉.华莱士是在他的妻子梅伦去世后就毅然起义反对英格兰的统治者,这是我不能认同的一个部分。
我觉得刻画一个民族英雄这样的一个形象未免有些过于肤浅,好像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当然影片中也表现出了之前就有了对当局者不满的场景,也许这只是导火线而已,但是作为民族英雄的威廉.华莱士最初不是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斗争而是为了个人的儿女情长,这样好像与民族英雄的格调有些牵强。
而影片中苏菲.玛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贝拉的美丽、善良的形象和事实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许是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这
部影片其实也是备受史学家的争议的。
当然,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艺术源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样又怎么能称为艺术呢?电影艺术更多的是表现生活的一种信念,就像片中威廉.华莱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样,所以这部片也号称男人必看的影片。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这部电影是高一时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师又放了一遍才想起这部电影,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因为带有个人情绪在里面吧。
高一时候看这部电影其实完全是冲着苏菲.玛索才看的,可以说苏菲.玛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法国电影明星。
但是《勇敢的心》里面的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却不是我喜欢的男演员,而且对他的意见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
不得不说,《勇敢的心》是一首悲壮的自由挽歌,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自由。
也给予了观者无数的力量--来自于华莱士勇敢的心的力量!我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的领导者的奋斗,看到了他的勇敢,看到了他的坚毅。
而也正是他,将这种勇敢,这种坚毅,这种追求自由的勇敢的心得力量给予了我们。
使我们能扪心自问,我真的勇敢地面对了吗?我真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了吗?并获得了一种在生活中长风破浪的勇气,一种威迈山河的豪情!
《勇敢的心》,永远的经典之作,永远的伟大篇章,更是永远的英雄传奇。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华莱士,使我们的心变得勇敢,使我们成为真正的勇敢者!
"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活过。
"这是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
华莱士的经典名言。
他告诉我们,王权和贵族禁锢不了心灵,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你就可以去追求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华莱士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一直在为自己的自由,苏格兰人民的自由而奋斗,而努力,最终成为一柄苏格兰利剑直插英国残暴王权的心脏。
《勇敢的心》源自于史实但又高于史实,主题思想并没有脱离史实,只是表现手法不同罢了,所以它成为了史诗类型片的成功之作。
电影毕竟是一个产业,还是以盈利为目的,既要符合电影观众的口味又要不脱离史实的主题,表现手法的不同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试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实我想这部影片不一定会取得如此的成功。
但是这部影片过于"美国化"是我最不能认同的一点,明明是苏格兰的传奇的民族英雄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英雄人物,虽然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过于商业化的电影好像脱离了史实。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诗片,《阿育王》更能体现民族性,也许是因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摄的,对本
民族文化的解读更加透彻。
虽然《阿育王》没有像《勇敢的心》那样获得那么多的奖,票房也比不过,但是《阿育王》却是我看了一遍
又一遍的影片,也许个人品味不同吧,我总觉得电影需要多一点的人性的解读,多一点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启发人心灵、信念的东西。
对于《勇敢的心》这部影片,我只能说过于商业化的美国大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