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卷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合集五篇)

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合集五篇)第一篇: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语文科评卷组长陈少华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每个考生应该能够在相关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对捐助与接受的多个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虽然人人都可以有话可说,有针对性地说,但要说得精彩说得有份量,还要看考生的思想见识与表达水平。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关于捐助的小故事,从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映,既有对其行为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提醒,即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和加强沟通,以体现捐助的本意。
从受助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家心存感激并接受了捐助,在困难的时候学会接受帮助和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我,这是一种成熟理性的处事态度。
第二家以等价偿还这一方式来接受捐助,从中隐约可见古人所说的“苟非己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修身准则,这是一种立身处世要严守本分,不贪便宜、知恩图报的人生态度,也可能是多数人会做的选择。
第三家认为捐助含有施舍的性质,因此明确拒绝,虽然故事本身看不出捐助者有这方面的主观意图,毕竟“不食嗟来之食”自古就当作施舍。
人要有尊严,人穷志不短,困难的时候要自食其力。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思考。
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一人物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对比立意。
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考生可以展开联想,以适合自己的文体,写出精彩的立章。
接受慈善,接受一份善心“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也推崇善心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也是慈善的根源。
有人致力于行善,就会有人要接受慈善。
接受慈善或许是一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高贵的尊严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选择。
2013广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3广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神圣的尊严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
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
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
”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
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
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
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
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
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比如本次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比如: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但防止写成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大而空或有离题嫌疑的文章。
总之选择提炼出自己认同好写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只抓材料中的一个词去写或另起炉灶。
从所选材料内容看,今年广东作文更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一次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陈少华),通过现实去的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从陈光标的高调捐款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于丹),内容非常具体,直面现实,可以说如果平时学生不注意社会和生活是很难有作为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浅析及范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十四、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简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道德)材料内容(关键词):富翁,慷慨,慈善,捐助,感激,接受,犹豫,偿还,谢谢,拒绝。
材料特点:今年广东省作文选用创设情境类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材料。
这则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是很强的,现在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或个人集体的捐资助学。
有的人欣然接受了,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
材料设置了三种对待捐助的不同方式,进而引发考生思索。
事例清楚,事理本身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于此类话题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但想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这类话题便于做结论,却不便于敷衍出更多的内容。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讲的就是三个不同的家庭对待别人无偿捐助的三种态度。
材料要求是自选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立意。
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
从第一个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激并高兴地接受了。
可以写受馈于人首先要心存感激之情。
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可以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而不能产生依赖感。
从第三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谢后拒绝了施舍。
可以写人要有骨气,但也要相信他人,学会通过接受帮助来改变自己。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
2013年广东高考,考生们面对的作文题目是“梦想与现实”。
这个题目引发了无数考生对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被现实的压力所困扰,梦想似乎越来越遥远。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现实的困境,梦想才显得如此重要。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只有拥有了坚定的梦想,我们才能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惜牺牲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而另一些人则因为被现实所束缚,放弃了追寻心中的梦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能只关注梦想而忽视现实,也不能只沉浸于现实而放弃梦想。
我们要明白,现实是梦想的基础,而梦想又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动力和希望。
梦想与现实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要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积累和改善。
只有在这样的理解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梦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梦想与现实”,引导着考生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思考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现实是我们行动的基础。
只有在梦想与现实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实现更大的价值。
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这个题目的引导下,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勇敢追寻梦想,坚定脚步迈向成功的彼岸。
2013高考广东卷作文,从爱的反思去立意可得高分

2013高考广东卷作文,从爱的反思去立意可得高分新东方在线2013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结束,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高考语文名师国家玮第一时间对2013年各省高考语文作文进行了解析及点评。
以下是2013高考广东省的高考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们再来看2013年的广东卷,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在审题难度上也很难,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同情处境进行捐助,一家接受,声明要偿还,还有一家认为是施舍,拒绝了。
文章究竟出现了哪些人?从总体上看,一个是慈善家,还有三个不同的家庭,这三个不同的家庭,对于这个慈善行为,在于了三个不同的态度:第一个是感恩,谢谢他,第二个以后会偿还,第三个是拒绝,说明一个人要心存善念很重要,如果一个人领悟了别人的善念不感恩,说这个月给我的捐款怎么还没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不仅是因为存在的一些慈善,心存善念的人,更是因为有些人不仅要感恩。
第二个是报偿,以后要重新还给慈善家这些钱的人,他们一定不把这笔钱看成是救济,看成自己前行的动力,用这笔钱做一些事情,加倍的报偿给给钱的人,这是行动派,如果写拒绝这个角度,也能写出好的文章,你是慈善家,我感谢你的善意,但是我拒绝你的施舍,这里面讲到的是关于人与人究竟怎么样的帮助?怎么样的尊重?才是真正的爱。
关于爱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认为爱就是我帮你,我好心,你还不接受,你这不是有病嘛,中国文化有一个点,别人给你钱你必须拿着,恰恰这样一种爱本身,不是以施舍者和被施舍者平等地位为基础,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为奉献爱心,把钱给别人,更要接受一个人因为内心有自尊,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拒绝,给别人钱的慈善家要敬重,不拿钱的我们也要敬重,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在拒绝慈善家这一方,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给一笔钱也许不是真正的爱,拒绝他,可能希望的是,你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个工作,我可以自食其力,对于一个人的爱,不是简单的给钱,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简单的思维,或者是简单的帮助,而是让别人有尊严的,也成为和你一样的,独立的,平等的个体。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6篇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
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
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
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
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
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
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
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
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
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
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
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
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
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
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
2013广东高考作文

2013广东高考作文一、引言2013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多样的,旨在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就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以及给出一篇满分范文。
二、作文题目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为:《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
这个题目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首先,题目中的“大家”指代的是广大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主要力量。
而“弄潮儿”则映射出这一代年轻人对时代潮流的引领和积极参与。
其次,这个题目也提醒着我们,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作为年轻人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变化。
三、满分范文作文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种逻辑组织,下面是一篇满分范文供参考: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笑对时代的变迁和拥抱新的挑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年轻人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不应该被束缚,而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选择。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不应该被传统观念所限制,而应该敢于尝试和挑战不可能。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武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便利。
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思维更开放。
年轻人是时代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潮流。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是大是小,都是有意义的。
总之,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探索,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四、总结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要求我们对时代的变迁和年轻人的责任有一定的理解和见解。
通过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在潮流的前沿,拥抱变化,积极参与,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广东卷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
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
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比如本次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比如: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但防止写成“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大而空或有离题嫌疑的文章。
总之选择提炼出自己认同好写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只抓材料中的一个词去写或另起炉灶。
从所选材料内容看,今年广东作文更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一次“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陈少华),通过现实去的关注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从陈光标的高调捐款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本则作文材料
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于丹),内容非常具体,直面现实,可以说如果平时学生不注意关注社会和生活是很难有作为的。
于是有考生也感叹“切入点很小”,因为作文必须要围绕“捐助”,似乎准备的一些素材很难插入进去。
其实这也正是给我们考生和老师提了个醒,那就是要不仅要学好课文,也要关注你生活的现实。
其实从全国各地作文题看,也都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思想,如全国卷“同学间人际关系”,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山东卷“莫言被挑错别字”等。
作文的命题与改革体现了命题者的立意,其实早在2012年阅卷后陈妙云教授就说“感觉学生文章缺乏思想性。
”然而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必须从关注现实开始,而不是去死记一些所谓的作文素材。
要有表达水平,还要有思想,特别是做个有思想的现代中学生,难怪有老师说,要通过思想的深浅拉开距离,我十分赞同这句话。
当然广东的作文自从“常识”以来,越来越贴近现实,这有其合理和现实主义的一面,能引导学生更关注现实生活,但由于我们的高考作文比较单一(每个省一次高考只有一个作文)
这样很难让学生有所选择,对于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想主义思潮的学生,象“雕刻心中的天使”这样的作文也许越来越远,思想可能越来越扁平。
【参考作文】
故事改编
捐款
麦总搬到城中新居别墅三个月了,可街坊邻里没有一个与他来往。
每天他总是西装革履,开着豪华小轿车下班回来,看到邻居们很热闹地围坐在一起喝酒打牌聊天,他对这份和谐与融洽实在很羡慕。
有几次,他主动停车下来与邻居们打招呼,大家也都表面上与他客气地聊上几句,可一会儿又陆续地散开了。
他思来想去,自己没有什么对不住他们的地方,麦总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推想可能他如今毕竟是有点钱,成了大伙眼里的“富翁”,住别墅、开靓车,邻居们大都还住的是普通民房,甚至有人家里还很困难,隔阂的原因就在这里。
机会终于来了,汶川大地震,全国上下都在捐款献爱心,麦总心想这回我得多拿点出来表达我的心意,决定干脆街坊邻里的捐款他都包了,并也同样写上他们的名字,按每户800元,他估算了一下这个老小区街坊邻里约60多户人家,也就5万多。
这样他既为灾区捐了款,也替大家做了好事,这么想着他就印发了个通知,挨家挨户告知邻居们,晚上来他别墅,他请邻居们吃饭,顺便在捐款上签字。
可大部分街坊邻里都找籍口说有事,到场人员寥寥无几。
邻居们这样不领情,不给面子,他觉得很没趣。
他迫不及待地问到场的小李子,询问林福家,薛大嫂还有看大门的老王这么都没来?小李子说他听老王说麦总的做法好像施舍,看不起他们,剥夺了他的爱心。
麦总闻后怅然若失,不过他还是决定以小区的名义捐款5万。
几后天,街坊邻里大都对麦总为灾区捐款表示赞许,但他们每户也都各自捐了款。
周末的晚上,他脱下西装、领带和皮鞋,洗澡完,穿着便衣与拖鞋,拎着一扎啤酒,带上一次性的杯子,来到了邻居们喝酒打牌聊天的地方,麦总说:“各位兄弟,以后别叫我麦总,还是叫我麦惠民吧,或者干脆叫我阿民就好了。
”不一会,大家就干掉了六瓶啤酒。
酒量最大的林福喝得舌头有点发硬:“阿民老弟,你千万别看不起咱们这帮人常在这里闲聊,咱们也很想做些正经事,大伙还段时间正商量计划办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咱们准备把沈大哥的旧空房子装修一下,再购臵些桌椅,图书和活动器材,咱们几个发动社区的人每人都捐点钱,怎样?”阿民听了这话心花怒放了:“没问题,大伙说吧,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需要多少钱,我全包了!”林福说:“别,还是大家各尽所能吧。
不用你全包,你就捐这个数,怎样?麦总说:“五万元,没问题!”林福哈哈大笑:“阿民老弟,我说的是五千元,咱们社区每人都要捐一点,总共有一万至二万元就行了。
”阿民给大伙都满上酒,端起杯子说:“这些年我开公司做生意,也赚了些钱,咱们社区建文化活动中心,我当然要捐款,行,就按大家的意见,建成了,咱们社区就有一个象样文化活动场所了。
”大伙听了都举起杯齐声说:“好!好!干!干!!”
那晚,麦总喝得摇摇晃晃,哼着小曲回到家,面对妻子的质问与不解,他说:“我们有几千万身价,五千元对我们来说,值得噢!值得噢!”
爱心与尊严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既然捐助,捐助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相信能够理解受捐者的心态,领者欣然,拒者敬然。
爱心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施舍求助,也应该包括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关怀。
曾几何时,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款,抛洒钱财,可谓爱心无限,然而这种无视受捐者尊严的行为也令许多人唏嘘;还有我们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高调公开贫困户的名单和展现他们受捐的场面,真实令人呼吸困难。
有谁考虑过这些受捐者他们的感受呢?且不说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美誉,至少拒绝了受捐的一家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背后当然他认为是尊严的丧失。
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如今假日“扎堆”献爱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记得五一节,某福利院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志愿者,据说光洗脚一天就5、6次,反反复复聊天,反反复复被推出去晒太阳,令老人们不堪其扰。
这样的爱心成了一种幸福的负担,老人们俨然成了丧失尊严的道具。
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其结果会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而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无论是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其地位都应是平等的。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当然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苛求对方全盘接受,俯首帖耳。
别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严,对于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扰的献爱心活动,也有说不的权利。
须知,献爱心是要真切让人感到“被爱”,而不是“被迫接受爱”。
在北京四惠地铁,许多路人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报纸送给收报纸的70多岁李大爷,而李大爷给每位过往的路人发这张感激卡片,上面还写着“再怎么急,也别忘了吃早饭。
”表示在收报纸期间受到大家不少的帮助,一个老人质朴的感恩心情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爱与尊严交织的温馨的画面。
很多时候人在接受别人帮助后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尊严,无论是断然拒绝还是过后的偿还,正如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严。
于是在汶川大地
震中我们看到了唐山救援队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们也看到了汶川救援队的存在。
社会需要爱心,就像天边的白云之于大地;人需要尊严,如同水之于生命。
虽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无论怎样的姿态,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