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路面设计

道路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路面设计

道路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路面设计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的前提下,规范要求和科学的路面设计是道路工程成功完成的关键。

本文将就道路工程中的规范要求和路面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规范要求1. 设计标准道路工程的设计应遵循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包括道路几何、标线、交通信号、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设计人员应熟悉并合理应用这些标准。

2. 施工规范道路工程的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

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3. 安全标准道路交通安全是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首要目标。

为了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工程师需要考虑路面标线、交通信号、路灯等设施的布置和设计,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护栏、隔离带、横道等,以及规范行车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二、路面设计1. 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的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适当的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

常见的路面结构包括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等,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类型,并合理设置基层、底基和面层的材料及厚度。

2. 路面坡度路面坡度的设计对于道路的排水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排水的需要,设置适当的横向和纵向坡度,确保雨水及时排除,并避免积水导致交通事故。

3. 路面平整度路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设计人员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速度等要素,确定合理的平整度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加强基础处理、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等,以实现较好的路面平整度。

4. 路面材料路面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对路面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人员应根据交通流量、环境条件和预算等要素,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以确保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交通流动和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范要求1. 路网密度和布局合理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密度和布局是否合理。

合理的路网密度可以提供充足的交通通道,减缓交通拥堵。

同时,路网布局要合理分布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并提高通行效率。

2. 道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城市道路建设必须与环境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道路和绿地的比例,增加绿化覆盖率,提供舒适的行车和行人环境。

此外,还应注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3. 车行道宽度和车道划分车行道宽度和车道的划分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车道数量和车道宽度,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

同时,根据道路使用需求,划分不同的车道,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以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4. 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城市道路规划的重点之一。

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情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有序、安全。

信号灯的位置、颜色和时间设置都需要符合交通规范,并与周边道路的情况进行配合,提高交通信号的可见性和可懂性。

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1. 行人设施和安全保障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和安全。

为行人设置合适的人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如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并确保其安全、通畅。

同时,也要设置合理的行人引导标志和标线,提醒行人关注交通安全。

2. 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设置对于非机动车交通,应适当设置专用通道和停车设施,以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停放便利。

比如划定自行车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等,为骑行者和步行者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一、道路设计基本要求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人与车辆的视线、行车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线形、交叉口、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

2. 连续性:道路设计应保证线路的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急弯,确保车辆行驶平稳,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环保性:道路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隔音屏等设施,降低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舒适、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力求经济合理。

二、道路线形设计要求1. 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应简洁、流畅,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直线段长度不宜过短,曲线段应保证足够的过渡段长度。

2. 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坡度、坡长,确保车辆行驶稳定。

坡度变化应平缓,避免突变。

3. 横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行人、绿化、排水等需求,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宽度。

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交叉口设计要求1. 交叉口形式:根据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如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等。

2. 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视距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和行人。

3. 交叉口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应合理,确保交通流有序、高效。

四、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要求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应醒目、规范,便于驾驶员识别。

2. 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应清晰、完整,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3. 路灯及照明:路灯及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照明需求,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4. 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完善,确保路面无积水,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五、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1. 绿化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多样化和景观美化。

绿化带应合理布局,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道路两侧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因素,创造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解读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解读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解读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对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总结和指导,旨在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解读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几个重要要求。

一、道路布局与设计要求在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布局与设计要求。

首先,道路的纵、横断面应符合交通流量和速度的要求,确保道路的通行平稳和安全。

其次,不同等级道路的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和承载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规划,保证交通组织的顺畅。

此外,道路设计还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环境要求和地质地貌条件。

二、道路建设材料要求在道路工程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建设材料至关重要。

道路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环境和交通荷载等因素。

例如,对于高速公路和主干道等重要道路,应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以确保道路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此外,在道路建设中,还需要进行材料的检测和试验,以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道路结构设计要求道路结构设计是确保道路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类别和承载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

同时,还需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考虑路基、基层和路面材料的特性和适用性,以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道路结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排水和防雨等因素,确保道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四、道路标志与交通设施要求道路标志和交通设施的设置和规划对于交通组织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道路工程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使用功能,合理设置和规划各类标志和设施。

例如,交叉口应设置交通信号灯、标线和指示牌等,以引导和警示驾驶员。

此外,还需根据道路的环境和交通流量,合理规划停车位和人行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五、施工与验收要求在道路工程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与验收。

施工要求包括材料使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验收要求包括道路完工验收和交工验收。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篇一:道路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绪论1.1地区概况1.2沿线地理特征第二章路线设计2.1公路等级确定2.2路线方案确定2.3平面线形设计2.4纵断面线形设计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路基横断面3.3路基设计与防护3.4路面设计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4.1路线交叉设计4.2涵洞和通道设计环境保护5.1设计原则5.2绿化设计第六章小结6.1小结6.2设计中的不足6.3思考附录: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该公路修建意义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198 5年最高日气温℃,最低℃。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

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

年平均风力二级。

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

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道路设计及建设达到安全、顺畅、便利和环保的目标,统一规范道路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以下是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一、道路布局设计规范1. 道路等级和分类设计,根据道路功能、交通量和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和分类。

2. 道路横断面设计,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划分等。

3. 交叉口与平面交叉设计,包括交叉口位置、形式、标志和标线的设置等。

二、道路几何设计规范1. 道路水平几何设计,包括道路的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

2. 道路纵断面设计,包括纵坡、切坡和桥梁、涵洞等的设置。

3. 道路垂直几何设计,包括车辆通行高度、临边防护和桥梁、涵洞跨径设计等。

三、道路路基和路面设计规范1. 路基设计,包括基床厚度、排水和稳定性等。

2. 路面设计,包括路面层厚度、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

四、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计规范1.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包括道路标志的类型、布设位置和尺寸等。

2. 道路标线设计,包括车道线、中心线、停止线和导向线等。

五、道路排水设计规范1.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包括排水沟、雨水篦、排水管等的设置。

2. 道路排水施工,包括排水沟的开挖和处理等。

六、道路景观设计规范1. 道路绿化和绿地设计,包括绿化带、草坪和树木的布置等。

2. 道路景观设施设计,包括广告牌、公共设施和街头艺术品等。

七、道路安全设施设计规范1. 道路护栏和护坡设计,包括护栏和护坡的类型、高度和位置等。

2. 道路照明设计,包括照明灯具的设置和照明强度的要求等。

八、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 道路噪音控制设计,包括噪音屏障和降噪处理等。

2. 道路污染控制设计,包括排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等。

以上是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些差异。

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便利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篇一:道路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绪论1.1地区概况1.2沿线地理特征第二章路线设计2.1公路等级确定2.2路线方案确定2.3平面线形设计2.4纵断面线形设计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路基横断面3.3路基设计与防护3.4路面设计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4.1路线交叉设计4.2涵洞和通道设计环境保护5.1设计原则5.2绿化设计第六章小结6.1小结6.2设计中的不足6.3思考附录: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该公路修建意义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198 5年最高日气温℃,最低℃。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

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

年平均风力二级。

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

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路线方案设计相关指标和原则1):选线原则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以设计数据为主导,远景设计为目标,大节控制细部。

③线形要求短捷、平顺、美感。

④正确处理线形与环境的关系:“少占田,避拆房,尽量不穿溏”。

⑤正确处理路线与城镇的关系: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⑥处理好路线与老路的关系。

⑦注意不良地质的处理,例如最小添土高度问题。

综合分析本设计图纸共三张,比例为1:2000,等高线高差有2米/每等高线和 1米/每等高线。

地形总体上是平坦的,障碍物较少,属于重丘区。

整个地段,主要是丘陵,同时布满大小不等的水塘。

要求:①避让开大塘,尽量避开中小塘。

②避开居民区、城镇,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③起终点高差不大,属于典型的丘陵区,由于地形限制得较死,基本上沿起终点的大致走向确定线路。

④从填挖工程上看,有填有挖,起点附近较多为填方区,中间段则较多挖方区,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整体的工程量及填挖平衡问题。

⑤道路平面主线确定后,要注意细部的控制和处理。

方案拟定整个路线方案的确定,考虑到路线受地形限制,计划采用较多的S型曲线,半径满足要求但较小,并设有缓和曲线以保证曲率的变化连续。

一般应考虑曲线的变化不宜过大,故采用近似的平均布置。

考虑到合理利用天然变坡点及山脚线等有利地形。

路线平面设计选线映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平面线形设计选线时注意以下要点: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长度所占比例相当。

尤其在设计路线的后面地段,地势起伏不大,但是由于要进行绕山而行,所以有较长的曲线,路线基本上都是曲线。

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高产田。

布线要从路线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地形条件、工程数量、交通运输费用等方面全面分析比较,既不能片面为了追求过高的线性指标而占用大量高产田,也不能片面强调不占哪块田,使路线弯曲,线性指标过低而造成行车条件恶化。

2.水力建设相配合。

尽可能少和灌溉渠道相交,把路线布置在渠道上方非灌溉的一侧或渠道尾部。

路渠方向基本一致时,沿渠堤布线,堤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田和便利灌溉。

路线必须跨河时,应当尽量减少过多压缩河水过水断面,避免不必要的冲刷。

(三)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1.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城镇、较密集的居民点及一些重要单位,例如学校,工厂等,但又要考虑到便利支农运输,便利群众,便利与工矿的联系,路线不宜离开过远,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在两者发生严重冲突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合理考虑解决。

2.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时,可进行少量的拆迁。

(四)处理好路线与桥位关系(五)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平面砠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所占比例相当。

在设计路线后面地段,线性要绕山而行,路线弯曲较大,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处于旅游区的地区来说特别重要。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

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纠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

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平曲线应该梢长于竖曲线,尽量做到了“平包竖”。

(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

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

(4) 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着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

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如果在两个平曲线之间不能满足长的直线的要求,最小也要满足最短直线距离限制,S型曲线为2V,同向曲线之间最短距离为6V。

(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叠调整。

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

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著,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

一般认为,θ≤7°应属小转角弯道。

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

线形的设计步骤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

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行驶力上的要求。

(1)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

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蠠方案可行、经济、合理、美观、工程量小。

(2)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缓和曲线的长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a.驾驶操作从容,旅客感觉舒适Lsmin=R*αs=*603/700*=22mb.超高渐变率适中由于在缓和曲线上设置有超高渐变段,如果缓和曲线太短会因路面急剧的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按规范规定的适中的超高渐变率,导出缓和段最小长度。

Lsmin=BΔi/p=*(1/125)=70m取70mc.行驶时间不过短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不应少于3秒,即缓和曲线不应短于50m。

综合考虑,缓和曲线尽量不要短于70 m,至少不应短与规范给定的70米的要求。

本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均采用70 m以上。

在确定R,Ls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及交点的里程桠号。

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本设计在平原区主要采用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

在绕山区地段,由于本地区山岭石质主要为石灰岩,且坡度极为陡峻,故采取了避让的措施,采用了指标低一点的线形,以减少工程量。

同时应注意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即200米。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即600米。

相关指标①采用基本曲线组合,最佳配比为:Ls:Ly:Ls=1:1:1(Ls是缓和曲线长,Ly是圆曲线长)②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最大半径:1000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 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85m(已经考虑了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要求)④缓和曲线参数A2=R Ls应满足要求:RAR/3⑤偏角α:α7°,控制在α10°平曲线要素计算(1)常用的相关计算公式:Ⅰ、基本公式:①切线增殖:Q= Ls/2-Ls3/240R2②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③缓和曲线角:β0= 9Ls/R④切线长:T=(R+P)tan(α/2)+Q⑤平曲线长:L=(α-β0)∏R/180+2 Ls⑥圆曲线长Ly =(α-β0)∏R/180⑦外距:E=(R+P)sec(α/2)-RⅡ、推导公式:由(来自: 小龙文档网:道路设计规范要求)Ls:Ly:Ls=1:1:1①R= Ls/α②Ls=αR/③Ly =(α Ls)∏/180纵断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及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如果道路的设计纵坡太小,还要考虑路面的排水问题。

这些要求虽在选定线阶段有所考虑,但要在纵面设计中具体加以实现。

纵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2.应避免能看见近处和远处而看不见中间凹处之线形。

3.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坡顶的纵坡宜适当放缓。

4.相邻纵坡之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