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开店经验分享-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一、引言店铺选址是一个关键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商店的成功与否。
为了确保选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店铺选址调查。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帮助商家做出明智的选址决策。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潜在店铺选址的可行性以及各个选址方案的优劣。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找到最适合开设店铺的地点,并为商家提供决策参考。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市场分析。
我们首先对候选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周边环境、交通便利度、人流量等因素。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向潜在客户和目标人群收集信息,了解他们的购物行为和偏好。
最后,我们进行了市场分析,研究了竞争对手的位置、规模和业绩。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我们选择了A、B、C三个潜在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对于A地点,我们发现其地处繁华商业区,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但租金较高。
B 地点位于郊区,交通不太便利,但租金相对较低。
C地点位于市中心,与其他商店相邻,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适中。
2. 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在选定的地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更偏向于选择A地点的购物中心,因为这里有更多的品牌和商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比之下,B地点的购物中心在品牌和选择方面稍逊一筹。
C地点的商店虽然地处市中心,但面积较小,品牌选择性不如A地点。
3. 市场分析结果我们对竞争对手进行了综合分析。
发现在A地点周围有多家竞争对手,但由于人流量较大,市场容量也相对较大。
在B地点,竞争对手较少,但人流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
C地点相对于A地点来说,竞争对手较少,但人流量相对较小,市场容量也有限。
五、评估和建议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各个潜在地点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以下建议:1. A地点是最有潜力的选址方案,虽然租金较高,但其交通便利和人流量大的特点能够带来更多的顾客流量和销售机会。
餐厅选址分析报告

餐厅选址分析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餐厅选址分析报告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选择最佳选址地点,以建立一家创新型餐厅,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餐饮,同时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二、分析方法
本报告采用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两种方法,以找出最佳的餐厅选址地点。
1、市场调研:通过对当地居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人口密度、人群流动性等因素的详细调查,了解当地餐饮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最适合本餐厅的普遍人口流动量和消费水平。
2、竞争对手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进一步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定位和消费者评价等情况,从而设定本餐厅的竞争策略。
三、选址分析
1、地理位置: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大约50%的消费者喜欢在城市中心购物和就餐,因此,本餐厅选址最好是市中心地带。
此外,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很好的选址地,因为这里吸引了很多通勤人群和旅游者。
2、租金:餐厅的租金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
虽然市中心的租金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流量大、消费者多,其效益也是最好的。
因此,本餐厅选址的租金以市中心为首要考虑因素。
3、竞争对手:本餐厅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认为与本餐厅相似的其他餐饮店主要集中在商业街上。
根据竞争对手的位置,餐厅选址最好要避免与其过于靠近,否则,会带来流量的碎片化,压缩两家餐厅的效益。
四、选址建议
根据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餐厅选址最理想的区域是市中心或交通枢纽,离竞争对手较远,这可以吸引最多的消费者,增
加效益。
同时,由于餐厅选址几乎占据了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因此,餐厅应当对租金有充分的预算,并且寻找租金最合理的位置。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开设一家有市场潜力的店铺成为了创业者们的首要选择。
然而,店铺选址对于一个店铺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报告对店铺选址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创业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选址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在所选城市中随机抽取了500名居民作为调查的样本。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在购物、消费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和意见。
最后,结合实地考察的结果,对店铺选址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店铺选址最看重的因素是交通便利程度和人流量。
62%的受访者认为交通便利程度是店铺选址的关键因素,51%的受访者认为人流量是店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是开设一家成功店铺的关键。
2.调查结果还显示,消费者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中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店铺周边有景观或绿化设施。
这是因为良好的环境可以吸引顾客,提升店铺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3.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对于价格因素也有着较大的关注。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价格实惠是选择一家店铺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因此,在选址过程中要考虑到周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以保持竞争力。
四、选址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选址建议:1.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优先考虑位于交通枢纽附近、道路通行方便的地段,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流量,提升店铺的客流量和曝光率。
2.重视人流量:选择位于商业中心、商圈或人流密集的地区,比如大型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提升店铺的销售量。
3.注重周边环境:选择有良好的环境的地段,比如靠近公园、景区或绿化较多的地区,可以提升店铺的形象和吸引力。
4.考虑价格因素:在选址过程中要考虑到周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以确保店铺的价格具有竞争力。
5.灵活选择店铺类型:根据店铺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合的店铺类型,比如商场、街边店、社区店等。
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报告

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报告主要针对餐饮店选址及调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餐饮店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选址对于餐饮店的经营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基于市场调查数据、城市规划、人口密度等因素,为开餐饮店提供专业的选址方案。
二、市场调研在进行选址之前,我们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以了解当前餐饮市场的现状和潜在机会。
调研结果如下:1. 消费群体我们发现,消费群体主要包括白领、学生和家庭主妇等人群。
其中,白领群体占了消费总量的50%,学生和家庭主妇则占了30%和20%。
2. 饮食偏好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餐饮店的偏好主要集中在快餐、小吃和西餐等类型。
而对于营养均衡、口味独特的餐饮店也有一定的需求。
3. 消费场所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购物中心、办公楼附近和校园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用餐。
这些地方不仅便利,而且能够提供一定的娱乐休闲设施,吸引更多的顾客。
三、选址因素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对选址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
我们需要选择人口密集的地区,尤其是附近有学校、办公楼、住宅区等地方。
2. 竞争对手市场竞争态势对餐饮店的经营影响较大。
我们需要避免过多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情况,选择竞争对手较少的地区进行选址。
3. 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到达情况。
我们需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靠近公交站、地铁站等,以方便消费者的到达和流动。
4. 地租成本地租是每个餐饮店必须支付的成本之一。
我们需要选择地租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以降低运营成本。
5. 配套设施周边配套设施对餐饮店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选择靠近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地方,以吸引消费者和提供便利。
四、选址建议基于市场调研和选址因素分析,我们提出以下选址建议:1. 商业中心我们建议选择市区商业中心的附近进行选址。
商业中心通常人流量大,消费者需求旺盛。
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报告

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报告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报告一、选址分析1. 当地人口结构和消费水平选址餐饮店的第一要素是考虑当地人口结构和消费水平。
在进行选址调研时,我们调查了当地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年龄结构、职业分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群体的规模和消费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有足够的潜在顾客群体支撑我们的餐饮店。
2. 竞争对手分析餐饮业竞争激烈,周边是否存在类似类型、口味相近的竞争对手对我们的经营会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址调研中,我们需要调查周边是否已经存在类似类型的餐厅,如果有,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吸引顾客。
3. 交通便利度交通便利度对于餐饮店的经营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选址附近是否有公交车站、地铁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便顾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我们的店铺。
此外,附近是否有停车场或停车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以便方便顾客开车光临。
二、选址调研结果在对上述因素进行调研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当地人口结构和消费水平: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当地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高。
主要消费群体主要以年轻人和上班族为主,消费能力较强,对于餐饮业有较大的需求。
2. 竞争对手分析:附近已有几家类似类型和口味相近的餐厅。
我们可以通过菜品创新、服务提升和宣传推广等方式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吸引顾客。
3. 交通便利度:附近有地铁站和公交车站,交通便利,能够方便顾客到达。
此外,附近还有停车场和停车位,为开车的顾客提供了方便。
结论: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决定在选址方面选择在人口密集、消费能力较强且交通便利的区域开设餐饮店。
我们将在菜品创新、服务质量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吸引顾客。
以上是关于开餐饮店选址及调研的报告,我们将会根据这些数据和结论来进行后续的实际操作,以期取得成功。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一、引言选择一个合适的店铺位置对于开设成功的商店至关重要。
店铺的选址决定了商店的流量、目标客户群体以及未来的经营发展潜力。
本文将通过对店铺选址的调查和分析,为零售业主提供有关选择理想店铺位置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 环境调查:对目标地区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观察相关因素如交通状况、竞争对手、附近设施等;2. 数据分析:使用市场研究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潜在客户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3.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不同位置的店铺感兴趣程度。
三、调查结果1. 人流量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商店选择的理想位置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人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交通状况:离主要道路、公交站和地铁站近的店铺更容易吸引顾客;- 附近设施:周围是否有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也会影响店铺的人流量;- 竞争对手:附近有较少竞争对手的地区往往能获得更多顾客流量。
2.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通过人口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
以下几个因素是选择店铺位置时需要考虑的:- 年龄和性别:根据目标客户的年龄和性别特征,选择店铺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收入水平:选择店铺位置时应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以确定是否与目标客户群体相匹配;- 生活方式:目标客户的生活方式也是选择店铺位置的重要因素,例如喜好户外运动的人会更加关注周围环境的便利程度。
3. 竞争状况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位置和规模对于选择店铺位置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们通过调查获得的竞争状况分析结果:- 竞争对手数量:考虑选择位置的竞争对手数量以及他们的规模,避免选择过于竞争激烈的地区;- 竞争对手特点:分析竞争对手的特点,例如价格、产品种类、服务质量等,以寻找与之有差异化的优势。
四、店铺选址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供以下店铺选址建议:1. 选择繁华商业区附近的位置,确保店铺能获得足够的人流量;2. 注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顾客到达,并为顾客提供停车场等配套设施;3. 周围设施匹配:选择周围有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地区,能增加店铺的潜在客户;4. 避免过于竞争激烈的地区,寻找与竞争对手有差异化的优势。
餐饮选址调研报告

餐饮选址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餐饮创业者确定最佳的选址地点。
餐饮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餐饮店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帮助其获得竞争优势。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勘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目标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竞争状态,为选址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调研过程和结果1. 市场潜力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标市场的人口流动情况和消费习惯。
该市场位于繁华商圈,居住人口稠密,白领和学生人群占比较高,对餐饮服务有较高需求。
此外,该市场周边缺乏类似餐饮店,具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2. 竞争对手分析通过调查市场周边的餐饮店,我们发现竞争对手主要分为两类:小吃快餐店和高档餐厅。
小吃快餐店主要以价格低廉和速度快为卖点,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和工作人员。
而高档餐厅则以菜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为卖点,吸引了一些慕名而来的消费者。
分析市场空白和潜在需求,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竞争对手的定位开展特色经营。
3. 地理环境分析通过对选址地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该地点交通便利,附近有公交站和地铁站,方便消费者到达。
此外,该地段也有较高的人流量,特别是下班和上学的高峰期,可以为餐饮店带来较多的潜在顾客。
因此,选址地点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4. 成本评估通过对选址地点周边房租和人员成本等进行评估,我们发现该地段的租金偏高,但由于市场潜力和地理环境优势,仍然具备良好的投资回报预期。
此外,人员成本相对可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选址地点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周边缺乏类似餐饮店,具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2. 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为白领和学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可进行特色经营。
3. 选址地点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必须充分考虑选址成本,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地点。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分析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分析背景介绍:店铺选址是成功经营一家实体店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选址能够为店铺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额。
而错误的选址则可能导致店铺无法吸引顾客,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因此,对于刚刚开始筹备开店的企业来说,一次全面的店铺选址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目的:本次店铺选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目标市场中最适合开设店铺的位置,并了解潜在顾客的需求和偏好。
调查方法:本次店铺选址调查采用了两种主要的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选择了市区内多个潜在的店铺位置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各个位置的交通情况、人流量、竞争对手分布等因素。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在目标市场中的商圈选择了一些潜在顾客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于店铺选址的看法、他们对店铺的需求以及在该区域的购物偏好。
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结果:1.交通情况: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情况相对较好。
周边有多个公交车站、地铁站和停车场,便于顾客前来购物。
相比之下,远离市中心的地区交通不便,顾客到达的成本较高。
因此,市区内的店铺选址更具有吸引力。
2.人流量:我们观察到,在市区内的人流量相对较高的商圈,商铺的客流量也相对较大。
而在远离市区的商业区,客流量较少。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我们建议选择市区内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点进行店铺选址。
3.竞争对手分布:通过实地考察和询问潜在顾客的意见,我们了解到在目标市场中已经存在一些竞争对手。
他们有些位于市区内,有些则位于市区外的商圈。
在竞争对手比较集中的地区,新店铺可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我们建议选择竞争对手相对较少的地区进行店铺选址。
4.顾客需求和偏好: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潜在顾客对于店铺位置有一定的偏好。
例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离家或工作地点较近的地方购物。
此外,他们对店铺的外观、布局和产品种类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选择店铺位置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潜在顾客的需求和偏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店铺选址前首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对店铺地址进行周密的调查,列出一份详尽的选址调查报告,从而逐一分析店铺的选址的利与弊,最后确定该地址是否适合店铺的运营。
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一步了解该地段家庭人口及收入水平家庭状况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家庭特点包括: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收人状况等。
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人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未来商店的销售。
如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则会增加家庭对选购商品数量、质量和档次的要求。
家庭的大小也会对未来的商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比如一个两口之家的年青人组成的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则其消费需求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
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会对商品具有不同需求。
比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保健品、健身用品、营养食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食品、玩具等。
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二步人口密度的普查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
一个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则选址商店的规模可相应扩大。
要计算一个地区的白天人口,即户藉中除去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地区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
部分随机流入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
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为办公区、学校文化区等地。
对白天人口多的地区,应分析其消费需求的特性进行经营。
比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到商业设施之间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
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吸引力低,且顾客光临的次数也少。
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三步客流量的统计*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点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未来商店的客流量。
人流量的大小同该地上下车人数有较大关系。
上下车客人数的调查重点为:1.各站上下车乘客人数历年来的变化。
2.上下车乘客人数愈多的地方愈有利。
3.上下车乘客人数若减少,又无新的交通工具替代的情况下,商圈人口也会减少。
*根据车站出入的顾客年龄结构,可了解不同年龄顾客的需求。
一般而言,调查人口集聚区域是企业选择立地的重点。
如:1.居住人口集聚区。
如新建小区、居民居住集中区等。
2.日常上班的场所、学校、医院等,乃白天人口集结之场所,也就是人口聚集地区。
3.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是人们利用交通工具的集结点,也是人口聚集之处。
4.体育场、旅游观光地及沿途路线也是人们集聚活动的场所。
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四步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商圈人口收入水平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取。
比如北京西郊某商厦在立地之初,就对周围商圈一至二公里半径的居民按照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家庭样本2000个。
经过汇总分析,这2000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月千元左右的约占50%,500—1000元的占20%,1000—1500元的占20%,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0%;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约占10%。
由此说明,该地区居民大都系工薪族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店铺选址调查和评估方法•为本文出题发布时间:2008-12-1 9:56:40 作者: 信息来源:(1)商圈的调查商圈,也称商业圈,是指店铺吸引消费者的地理区域。
商圈的大小,与消费者所购买商品的特性、消费习惯、交通因素等有很大关系。
一般以店铺设定的地点为圆心,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但实际上,还应综合店铺的业态形式、商品的特性、交通网的设立等一系列因素。
而且商圈的形式不一定都是同心圆,店铺类型、规模、周围有无竞争者,顾客往返时间和交通障碍等都会影响商圈调查的结果。
商圈包含三个层次:中心商业田、次级商业田和边缘商业圈。
中心商业圈占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55%一70%。
这是最靠近店铺的区域,顾客在人口中所占的密度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大,很少同其他商圈发生重叠。
次级商业圈包含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15%一25%。
这是位于中心商业圈外围的商圈,顾客较为分散,一般日常用品对这一商圈的顾客缺少吸引力。
边缘商业圈包含了剩余部分的顾客,他们最分散,如便利店对他们就不具有吸引力,只有一些特殊晶、选购品才会吸引他们的到来。
①有效商圈范围的调查对于新设店铺商圈的划定,往往通过调查评价,包括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对消费者的调查。
市场趋势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如人口分布的预测、新住宅的兴建、公共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料。
对消费者的调查,如往返于商店的距离和花费的时间多少是顾客乐于接受的,一家商店的坐落插所要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吸引顾客,最可能来新店的人们的住址等。
分析市场趋势和调查消费者这两方面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只用其中一项,同样都可为勾划商圈轮廓提供依据。
要划定一家新设店铺的商圈界限,可使用美国学者威廉·雷利提出的雷利法则,也可称为“零售引力法则(定律)”。
他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店铺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店铺吸引力是由最临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
其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这个点位于对顾客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两家商店位置上。
雷利法则假定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是相同的。
则A城镇的商圈范围为15公里,B城镇的商圈范围为5公里。
实际上,任何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企业在确定商圈时,要考虑到不同地点的实际情况,对测定的商圈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雷利法则较适宜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地区采说,人口密度高,购物主要以步行为主,可能更多地考虑步行的距离对商圈的影响作用。
对于超级市场而言,不同的业态模式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同,目标顾客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商圈范围;借鉴国外经验,一般而言;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度。
许多商品都是成批购买,商圈范围可达到50公里;大型综合超市卖场面积大,经营商品种类丰富,因而可吸引远距离的顾客,商圈也可达到15-20公里;而标准食品超市主要经营食品、商圈一般为5公里;传统食品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商圈约为1—3公里;便利店因为经营商品种类少,而价格又比其他的超市高,消费者购买主要是为了求方便,因而商圈只有500米左右。
②商圈的顾客群调查商圈内的顾客群分为两部分:一是流动人口:二是住户。
两种人口对营业额的影响不同。
流动人口测定的一般方法是:a.指定专人(最好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可轮流测量,获得全天的测试资料)到预定的店址测定各年龄层的人数。
b.将几个时段内测定的流动人口数平均,得到每小时平均人数。
c.预估不同年龄层可能发生的客单价,即每一个顾客的购买金额。
d.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店铺的人数比例。
住户测定的方法是:(a).按商圈范围分层测定住户效。
当前资料可从居民住宅区的居委会获得,未来资料可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
(b).根据远近距离估计入店串,第一商圈最高,第二商圈次之,第三商圈最低。
(c).客单价预估则与入店率成反比,距离近、常上门的顾客,其购买单价通常不会太高,而距离远、上门次数少的顾客,其购买的单价通常较高。
住户的情况调查是耗时最大的调查项目,而且了.解的越详细越好。
有关资料的收集可借助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可通过4条渠道发送: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与居委会合作分送;与学校合作,通过中小学生送达到家庭;邮寄或直接送人住宅区的信箱内。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必要的诱导,如重要性说明,赠送小礼品,按问卷编号开奖等等。
店址调查及其评估方法③商圈内的竞争店调查在作商圈内竞争店调查时,必须考虑到下列因素: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数量,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
任何一个商圈都可能处于商店过少、过多或饱和的情况。
过小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以至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内的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
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下式求得:C*REIRS=---------RF式中:IRS——某商圈的零售饱和指数RE——某商圈内消费者人均消费支出C——某商圈内的顾客数RF——某商圈内的商店数目[例]有三个地区,它们的顾客与商店情况如表3—1所示:表1—180000*10IRSA=-----------=32(元/平方米)2500050000*15IRSB=-------------------=25(元/平方米)3000030000*20IRSc=--------------=60(元/平方米)10000若考虑到近期开业的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面积,则80000*10IRSA=---------------=24.24(元)25000+800050000*15IRSB=-------------------=20.83(元)30000+600030000*20IRSc=--------------=35.29(元)10000+7000一般来说,应选择饱和指数较高的商圈开店。
因为饱和指数越大,这意味着改善圈内的饱和度越低;饱和指数越小,商圈的饱和度越高。
④开业后营业额估算营业额的估算应考虑:商圈内常住居民的购买量;商圈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购买量;流动顾客群的购买量;超级市场在商圈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等。
对于商圈内常住居民的营业额估计,可采用下式:住户营业额估计;户数*人店率*客单价则:第一商圈:80*45%*50=1800(元)第二商圈:350*25%*58=5075(元)第三商圈:600*10%*70=4200(元)住户总营业额:1800+5075+4200=11075(元)对于商圈内流动人口的营业额估计,可采用下式:流动人口营业额估计(元/时);每小时平均人数*客单价*入店率将不同年龄层加总的预估营业额(元/时)乘上一个“常数”,即为每日流动客的营业额。
便利店该常数值可设为20,而超市则可根据营业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如营业时间为12小时,则常数可设为10,原因是每天都会有一段离峰时间,扣除离峰时间,才比较接近事实,举例如表3—2所示。
表1—2营业额预估合计:2450.90元/时X20=49018(元/日)则总营业额为:11075+49018=60093(元/日)⑤合适的卖场面积确定连锁超市一般对某种业态的店铺都定有卖场面积标准及卖场结构标准。
这一方面是为了树立统一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商品的平面布置、立体陈列、设备安置等店铺设计项目套用标准化的模式,以降低设计费用;也是为了使各连锁店的商品结构的基本一致性而使采购成本和流动资金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