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史记》是中国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史书。

为二十四史之首。

那你知道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军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层围了好几层。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是什么原因让楚人这么多呢?”项羽就在夜里爬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故事的价值1.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一个好的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都是经过提炼、净化后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九牛一毛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0篇)我们都知道,用原有的拼音输入法以输入'皆大欢喜'四个字来举例的话,应该总共要敲击键盘共十五六次键盘才能将所有的字打出(还不包含翻页找字的按键)。

那么相比英文则只需输入:'everybody happy' 就可以了。

在这个回合我们好像暂时输在了信息输入上面。

的确英文的组合排列形式很科学。

它的灵活性多样性特点在此时尽显其风头正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史记成语故事1一言九鼎秦昭王十五年,秦军攻打赵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楚王不肯答应。

最后平原君手下一向被人瞧不起的门客毛遂仗剑上殿,开诚布公地为楚王分析时局,说明利害之所在,终于说服了楚王。

毛遂因此立了汗马功劳。

平原君开诚相见地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提高到像九鼎大吕般的重要。

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2釜底游鱼东汉顺帝时期,有一个小官吏名叫张纲,此人为人忠诚,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独断专行,张纲看不惯梁冀贪污腐化、残害忠良的行为,便上奏皇上揭露梁冀。

满朝的文武百宫为之举动震惊,但因为梁冀的势力实在太大,最终皇帝对他也无可奈何。

此后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

于后来,广陵张婴造反,梁冀想要借刀杀人,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

张纲胸有成竹,上任后便前去说服张婴归顺朝廷,并表示要坚决惩办贪官污吏。

张婴被说服了,他开诚布公的说:“为了生计我们才聚在一起起事,就好像鱼儿游在锅里,很快就会死亡,我们心甘情愿的归顺朝廷。

”从此广陵太平无事。

中国史记成语故事3恩怨分明战国晚期,张仪赴楚国宰相家喝酒,结果被怀疑偷了楚相的一块玉璧,他抵死不认,被拘起来掠笞数百。

张仪当发秦国宰相后,他开诚布公的写信警告楚国宰相:“那一日我陪你喝酒,你却找个理由鞭打我。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1、卧薪尝胆【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去守墓和喂马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难过,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

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在吴国的羞辱。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让人民安居乐业。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并使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

【寓意】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

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破釜沉舟【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史记里的成语

史记里的成语

史记里的成语《史记》,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它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的许多典故成语、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这里为大家精选了20个出自《史记》的成语,带你看看成语背后的故事。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2. 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

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里有哪些成语故事

史记里有哪些成语故事

史记里有哪些成语故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那你知道史记里有哪些成语故事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成语故事:毛遂自荐秦国围攻邯郸的时候,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

平原君想选出门下文武兼备的二十名食客一同前往楚国,结果只选出了十九人,剩下一人没有着落。

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大王,我听说您要跟门下的二十名食客到楚国去,让楚国订下合纵盟约。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

”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

”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

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人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说明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

先生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说:“我今天请求把我放在口袋里。

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整个锥锋早都会脱露出来,而不只是露出一点儿锋尖就罢了的。

”平原君被毛遂的话感动了,最终觉得这个毛遂确实不是个等闲之辈同意让他一同前去。

那十九个人则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不自量力。

史记里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乐毅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

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没能攻下。

惠文王十分生气,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

赵奢一到麦丘,就命令进攻。

赵括认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难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麦丘的粮食尽管还没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

赵括希望父亲先搞清楚情况,暂停进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但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赵奢没有听赵括的话,下令攻城。

赵军死了不少人也没有攻下麦丘。

赵括对赵奢说,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对赵军的进攻很有防御办法,使赵军攻了几年都无功而返。

史记成语故事

史记成语故事

史记成语故事《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那你知道哪些史记成语故事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几篇史记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成语故事:一诺千金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为人很守信用,个性忠厚直爽,又乐于助人。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他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设法办到,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常常率兵和刘邦的军队作战,曾经把刘邦的军队打败了好几次。

因此,刘邦非常痛恨他,视他为眼中钉。

刘邦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以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悬赏捉拿季布,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

后来,朱家又去请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夏侯婴力劝刘邦不要记着过去的仇恨,应该重用季布这个人才,以服天下的民心。

结果刘邦从善如流,赦免了季布,并且封他做了大官。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拜见季布。

季布见到曹邱生,知道他只是来巴结自己而已,就表现出一副非常厌烦的样子。

但曹邱生却弯腰鞠躬,很有礼貌的说:“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名声呢?还不是我们同乡到处帮您宣扬,而您现在却这么瞧不起我,这是为什么呢?” 季布听了,觉的很不好意思,便好好的招待他住了一阵。

成语“一诺千金”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现在,我们说人家很重视自己的诺言,凡事说得出就做得到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说话算数,言而有信。

史记成语故事:三生有幸唐朝的时候,有一位高僧,法号圆泽。

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

有一天,圆泽约了李源善出去玩。

两人路上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好不快活。

史记的成语故事

史记的成语故事

史记的成语故事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被誉为“史家之宝”、“史家之绝唱”。

在史记中,不仅有大量的历史记载,还蕴含着丰富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史记中的一些成语故事。

成语一,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史记中的一个著名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有两个人乘船过河,其中一个人不小心将自己的剑掉入了河中。

他非常着急,便用刀在船舷上刻下记号,然后返回原地去找剑。

当他找回剑后,却发现记号已经被水冲刷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固守旧的观念,要善于创新和变通。

成语二,焚琴煮鹤。

焚琴煮鹤,是史记中的另一个著名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蒙毅的人,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钟爱琴艺。

有一天,他听说有人煮鹤,便焚烧自己的珍贵琴来表示抗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要用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成语三,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是史记中的又一个著名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他和一个叫桃夭的人一起种桃树。

有一天,桃夭去世了,孟尝君为了怀念他,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桃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要用实际行动来纪念和怀念逝去的朋友。

成语四,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史记中的还一个著名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范蠡的人,他为了报仇,曾经卧在炉火旁边,吃煮熟的薪柴和喝沸水,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史记中的这些成语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是史记的精华,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
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
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
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
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
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
奔逃。

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
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
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
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
的行动。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
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
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

看其平时喜欢亲
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
什么。

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

”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
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
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

”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
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
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

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
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

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
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
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

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
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

”韩信忍耐
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
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
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张良觉得好笑,就多他几眼,
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

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
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

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
穿上。

"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
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

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
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

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
儿等我。

"张良连忙答应了。

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

老人生
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

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
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

他只好认错。

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
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

"说吧,拂袖而去。

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
半夜就到桥上等着。

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
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

"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

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
位有名的军事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