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仿真实训报告书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高频电子线路》实训报告题目: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研究设计过程:1.高频功率放大器简介高频功率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特点都是输出功率大和效率高,但二者的工作频率和相对频带宽度却相差很大,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低,但相对频带宽度却很宽。
例如,自20至20000Hz,高低频率之比达1000倍。
因此它们都是采用无调谐负载,如电阻、变压器等。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由几百Hz一直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MHz),但相对频带很窄。
例如,调幅广播电台(535-1605kHz的频段范围)的频带宽度为10kHz,如中心频率取为1000kHz,则相对频宽只相当于中心频率的百分之一。
中心频率越高,则相对频宽越小。
因此,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
由于这后一特点,使得这两种放大器所选用的工作状态不同:低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于甲类、甲乙类或乙类(限于推挽电路)状态;高频功率放大器则一般都工作于丙类(某些特殊情况可工作于乙类)。
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高频功率放大器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点:①放大管是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能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
②输出端负载回路为调谐回路,既能完成调谐选频功能,又能实现放大器输出端负载的匹配。
③基极偏置电路为晶体管发射结提供负偏压,使电路工作在丙类状态。
④输入余弦波时,经过放大,集电极输出电压是余弦脉冲波形。
3.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效率的高低与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训报告。
首先,我们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技术参数,其整流采样技术可确保放大器的输出对象的功率稳定;其抗干扰能力强;其基于分压技术的调整器把状态参数改变为更好的性能状态;其精度和纹波;其可以降低功耗,保持合理的噪声比等。
此外,重点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工程实训的实验步骤:首先,进行各种电路元器件的检查,确认安装类型、位置、参数及特性等;接着,进行线路接线,排列出电路图,然后进行合格测试,最后进行调试和调整,调整输出的压放等,当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时,实训就完成了。
最后,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到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结构以及其基本调配技术,加深了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理解和认识,增加了对其调试和维护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应用此技术。
经过这次实训,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知识,而且更加深入了解了高精度的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和维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实践能力,从而有了更好的应用能力。
谐振功率放大器实例实验报告(一)

谐振功率放大器实例实验报告(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实例实验报告1. 引言•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验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2. 实验设备•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板•功率放大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3. 实验目的•研究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增益和效率。
4.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板。
2.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到电路板上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3.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输出波形的变化。
4.记录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值,并计算增益。
5.根据示波器上的波形,判断谐振功率放大器是否达到谐振状态。
6.测量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并计算效率。
7.反复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记录数据,得出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5.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不同频率下,记录并分析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增益、效率和频率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在谐振频率附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增益最大,效率也达到了最高点。
•频率响应曲线表明了谐振功率放大器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
6. 结论•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够在特定频率下增大信号功率的电路。
•实验结果验证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谐振功率放大器在谐振频率附近具有较高的增益和效率。
7. 参考文献•[1] Smith, John. “Resonant Power Amplifiers: Theory and Practice.”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Techniques, vol. 55, no. 11, 2007, pp. .•[2] Johnson, Wi lliam. “Design and Analysis of Resonant Power Amplifiers.” Wiley-IEEE Press, 2011.8. 实验改进思考•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研究了谐振功率放大器在谐振状态下的特性,但实际应用中,谐振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信电子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室时间段座位号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实验名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预习报告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丙类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2.掌握输入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实验内容1.实验准备在实验箱主板上装上幅度调制与无线发射模块,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2.测试前置放大级输入、输出波形高频信号源频率设置为6.3MHZ,幅度峰-峰值300mV左右,用铆孔线连接到1P05,用示波器测试1P05和1TP07的波形的幅度,并计算其放大倍数。
由于该级集电极负载是电阻,没有选频作用。
3. 激励电压、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丙类功放工作状态的影响U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1)激励电压bE=5V左右(用万用表测1TP08直流电压, 1W05 1K03置“右侧”。
保持集电极电源电压cR=10KΩ左右(1K04置“右侧”,用万用表测1TP11电阻, 1W6逆时针调到底),负载电阻L顺时针调到底,然后1K04置“左侧”)不变。
高频信号源频率1.9MHZ左右,幅度200mv(峰—峰值),连接至功放模块输入端(1P05)。
示波器CH1接1P08,CH2接1TP09。
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使功放谐振即输出幅度(1TP08)U,观察1TP09电压波形。
信号源幅度变化最大。
改变信号源幅度,即改变激励信号电压b时,应观察到欠压、临界、过压脉冲波形。
其波形如图7-7所示(如果波形不对称,应微调高频信号源频率,如果高频信号源是DDS信号源,注意选择合适的频率步长档位)。
实验报告1.认真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参数和波形进行分析,说明输入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负载电阻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2.用实测参数分析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c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丙类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和振幅特 性;
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集电极效率的计算方 法。
二、实验内容
观察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波形;
观察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和振幅 特性;
测量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效率。
在测试时要保证接地良好。
七、思考题
讨论丙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时,
集电极电流波形下凹不完全对称的原因。
临界状态:放大区和饱和区之间;输出信号 功率最大;
过压状态;处于饱和区,ic中间凹陷的脉冲波 随Vcm增大,脉冲的凹陷加深,高 度减少;
影响放大器性能的电量
VBB:由欠压—临界—过压 Vbm:由欠压—临界—过压
过压—临界—欠压 Vcm:由欠压—临界—过压
Vcc:
负载特性
Re由小增大时,放大器将由欠压进入过压状态; 而减少;直流电源提供功率PD、集电极耗散功率 Pc减少;集电极效率ηc增大;
三、实验仪器
GDS数字示波器 万用表 调试工具
四、实验基本原理
功率放大器:大信号放大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发射机的末级电路;
要求: 除了增益、频率响应、稳定性以外, 最主要的是在保证功率管安全工作 的条件下,高效率地输出尽可能大 且失真在允许范围内的功率。
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的范围可分为
ic脉冲电流的平均分量Ico和基波分量Ic1m随Re增大
Re的取值使管子工作在临界状态,输出信号功率 Po最大,集电极效率ηc较大。 Re为最佳负载电阻 。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_2

一、题目选择
no
题目
学生姓名
负责工作
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研究
2
FM调频波信号调制仿真
3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仿真
4
锁相环路应用
5
二极管峰值检波电路仿真
二、时间安排
实训时间:2015年6月15日,结束时间:2015年6月25日。
答辩时间:2015年6月26日。
答辩地点:综合楼604。
要求:设计仿真电路、运行仿真结果,来自写实训报告。三、实训成绩
仿真系统:60分、实训报告40分。
附件1:高频实训报告模板。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报告
2012级电子班姓名:学号:
题目:xxxxxxxxxx
设计过程:(简述系统设计过程,注意过程中保存截图)
仿真结果:(简述仿真后效果,注意截图)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训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报告一、工作原理1.谐振功放基本电路组成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电路,用于发射机的末级。
主要任务是高效率的输出最大高频功率,馈送到天线辐射出去。
为了提高效率,晶体管发射结采用负偏置,使放大器工作于丙类状态(导通角θ<90度)。
晶体管的作用是在将供电电源的直流能量转变为交流能量的过程中起开关控制作用,谐振回路中LC 是晶体管的负载,电路工作在丙类工作状态。
v b BB CC i 图1.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基本电路2.谐振功放的三种工作状态 在非线性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常常根据集电极是否进入饱和区,将放大区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①欠压工作状态:集电极最大点电流在临界线的右方②过压工作状态:集电极最大点电流进入临界线之左的饱和区③临界工作状态:是欠压和过压状态的分界点,集电极最大点电流正好落在临界线上。
图1.2谐振电路工作三种状态3.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⑴ 输出高频交流功率:222o L L om orms U U P R R == ⑵ 电源电压提供的直流功率D P :0D C C P E I = ⑶ 集电极效率C η:oc D P P η= 式中,om U 为输出电压振幅, orms U 为输出电压有效值,L R 为负载电阻。
4.电源电压Ec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及集电极调制特性维持EB 、Ubm 、RP 不变,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随EC 变化的特性,称为集电极调制特性。
图1.3 E C对工作状态的影响图1.4集电极调制特性图1.5集电极调幅5.输入信号振幅bm U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及基极调制特性与放大特性图1.6 bm U B E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及放大(或基极调制)特性图1.7基极调幅二、设计过程1.放大器工作状态的确定因为要求获得的效率η>60%,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采用临界状态,取θ=70°,所以谐振回路的最佳电阻为0202)(P U U R CES CC -==551.25Ω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0012R P I m c =≈0.019A集电极电流最大值为)70(11 αm c cm I I ==0.019/0.436=43.578mA其直流分量为CO I =cm I *)70(0α=43.578*0.253=11.025mA 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为PD=Ucc*Ico=132.3mW集电极损耗功率为P= PD – PC =32.3mW转换效率为η= PC / PD =100/132.3=75.6%当本级增益ρA =13dB 即20倍放大倍数,晶体管的直流β=10时, 输入功率为 P1=P0/AP=5mW基极余弦电流最大值为IBM = ICM /β ≈ 4.36Ma基极基波电流振幅)70(11 α⨯=BM M B I I =4.36⨯0.436=1.9mA 所以输出电压的振幅为UBM =2 P1/ IB1M≈5.3V2.谐振回路和耦合回路参数计算丙类功放输入、输出回路均为高频变压器耦合方式,其中基极体电阻Rbb<25Ω, 则输入阻抗436.0)70cos 1(25)()cos 1(11⨯-Ω=⨯-= θαθbb R Z ≈87.1Ω 则输出变压器线圈匝数比为013R R N N L =≈6.4在这里,我们假设取N3=13和N1=2,若取集电极并联谐振回路的电容为C=100pF ,则20)21(1f C L π⨯=≈7.036μH采用Φ10mm×Φ6mm×5mm 磁环来绕制输出变压器,因为有322210)()()(4-⨯⨯⨯=N l A L cm cm μπ其中 μ=100H/m , A=210m m , l =25mm, L =7.036μH ,所以计算得N2=7 三、仿真结果图1.7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仿真电路图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的调整用高频信号源提供2MHz 的输入信号,幅度在1V 左右,观测到放大后的不失真的输入信号。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高频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环境Multisim 14.0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Multisim仿真步骤,熟练操作获取波形2、仿真验证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临界、和欠压状态的波形三、实验原理和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三极管截止区,导通角小于90度,属于丙类放大器。
故三极管输出波形为尖顶余弦脉冲序列(临界或欠压)或是凹顶余弦脉冲序列(过压),信号经过选频网络后,能够恢复指定频率的波形信号。
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输出电流Ic和Vce 关系曲线,如图2.2图2.2四、实验步骤1,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
2,计算电路谐振频率,画出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
3,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值,使三极管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调节基极偏置电压源、信号源幅度、并联回路电阻值和集电极电源,观察输出电压Vc 、输出电流ic波形,判断电路状态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如图4.1所示图4.1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11.56MHz,与电路参数计算相吻合。
其0.707带宽为15.65MHz2、输入信号改为f= 11,56MHz,计算频谱如图4.2.1所示图4.2.1输出信号频谱如图4.2.2所示图4.2.23、观察时域波形。
调节参数Vbb= 0.7V反偏,Vi = 0.9Vrms,Vcc = 10V,波形如图4.3.1所示图4.3.1根据三极管特性,发射极反偏时,电流信号Ib需克服Vbb和Vbz才能导通,所以Ib和Ic应为尖顶余弦脉冲。
但是仿真出波形为完整余弦脉冲,不符合理论。
可能的原因有,三极管导通电压参数与理论值差异较大,发射结反偏程度低。
三极管模型不符合实际特性,无截止区。
调节Vbm,使Vi = 1.0V,其余参数不变,观察时域波形,如图4.3.2输出电压Vc产生失真,可能因放大倍数等参数不合适导致。
图4.3.2波形出现尖顶余弦脉冲,电路为欠压状态,导通角2θ=(202.6-188.6)ns * 11.56Mhz*360°= 58.26°,半导通角θ= 29.13°信号电压,ic的频谱如图4.3.3所示图4.3.3继续增大信号电压至1.2V,波形如图4.3.4图4.3.4观察输出波形Ic,类似出现了凹顶余弦脉冲,所以电路处于过压状态,半导通角θ= 28°输入输出信号频谱如图4.3.5.1和4.3.5.2所示图4.3.5.1图4.3.5.2六、小结本次实验验证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欠压和过压状态,观察欠压状态的尖顶余弦脉冲序列和过压时的凹顶余弦脉冲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功率放大器仿真实训作业
班级
姓名
教师
时间
一、实验目的
1、Multisim常用菜单的使用;
2、熟悉仿真电路的绘制及各种测量仪器设备的连接方法;
3、学会利用仿真仪器测量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参数、性能指标;
4、熟悉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及调整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利用Multisim软件绘制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如附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
附图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与负载特性调整
(1)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f i=465KHz 、U im=290mV,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和R1上的电压波形,调节负载回路中的可变电容C1,得到波形如下:
此时,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状态。
(2)维持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变,逐步减小R2,使R1上的电压波形为最大的尖顶余弦脉冲,得到波形如下:
此时,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状态。
3、集电极调制特性
输入信号维持不变、V1、R2均维持不变,将VCC由小变大:
(1)将VCC设置为9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波形如下: (2)将VCC设置为12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波形如下:
(3)将VCC设置为18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波形如下:
总结:
4、基极调制特性
(1)输入信号维持不变、VCC、R2均维持不变,将V1由小变大:
1)将V1设置为350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2)将V1设置为400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3)将V1设置为415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总结:
(2)V1、VCC、R2均维持不变,将输入信号由小变大:
1)将输入信号设置为280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2)将输入信号设置为290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3)将输入信号设置为300mV,按下仿真电源开关,双击示波器,即可得到如下波形: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