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word)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世界现代史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2.《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关于对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列宁在报告中宣布,“我们应当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当时,列宁签订和约的思想、其和平观的指向是( )A.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工人阶级掌握全部政治权力C.以和平方式结束帝国主义战争 D.以革命战争维护苏维埃政权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5.《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 )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6.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六世界现代史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六世界现代史

阶段检测卷六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火星”的是()A.同盟国形成B.巴尔干同盟的建立C.协约国形成D.萨拉热窝事件2.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

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苏联模式的确立3.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高涨,他们有的拿起武器抗争,有的用和平手段示威,印度圣雄甘地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代表人物。

下列事件中采用同样策略的是()A.印尼的苏加诺反荷B.埃及华夫脱党反英C.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D.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5.(2022年江苏盐城高二学考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参战各国约有飞机1 500架,而到战争末期,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军用机达到8 000多架。

在战争中,飞机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材料说明()A.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B.科技是战争的“发动机”C.战争是科技的“转折点”D.科技是战争的“方向盘”6.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高三历史练习题:现代世界史

高三历史练习题:现代世界史

高三历史练习题:现代世界史现代世界史高三历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事件中,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的是:A. 达官会议B. 萨拉热窝事件C. 火炬传递仪式D. 凡尔赛和约签订2. 以下哪位领袖是苏联第一任领导人?A. 弗拉基米尔·列宁B. 约瑟夫·斯大林C. 尼古拉·赫鲁晓夫D.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波兰的入侵B. 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C. 德国对法国的入侵D. 德国对苏联的入侵4. 以下哪个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A. 阿根廷B. 中国C. 埃及D. 澳大利亚5. 冷战期间,东欧剧变的导火索是:A. 柏林围墙的倒塌B. 匈牙利事件的爆发C. 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D. 波兰工人运动的兴起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原因。

2.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的登月一行为世界历史上带来了哪些重大意义?3. 请简要描述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现代世界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并阐述其对中国及全球的影响。

5. 请简要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其对全球关系和国际体系的影响。

三、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现代世界史中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以上是本次高三历史练习题的内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并配以自己的答案。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

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

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

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答案 A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

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

”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答案 C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8·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单元质检卷十三世界当代史(1945年至今)(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单元质检卷十三世界当代史(1945年至今)(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十三世界当代史(1945 年至今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 分)1.(2018 天津部分区一模) 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说: “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 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 但一个有名无实的友好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 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

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

然而, 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 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 如果这种压力获得成功, 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

”乔治·凯南表达的主旨是()A.发展日美友好同盟关系B.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C.谋求亚太地区和平稳定D.将日本作为战略重心2.1959 年 ,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 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 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 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3.1946 年 2 月 22 日 , 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 指出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 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

”这一文件()A.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4.1947 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 14 个国家所接受。

双方约定 , 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 , 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从该材料看 , 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 恢复西欧经济B. 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 遏制共产主义5.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 , 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 在处理国际问题时 , 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

人教版高考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五)

人教版高考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五)

板块综合检测(五)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703年,彼得大帝首次命名“圣彼得堡”(源自德语);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的历次更名反映了三百年来俄罗斯()A.与西欧的矛盾不断加剧B.政治制度发生多次变革C.社会主义革命曲折发展D.国内外政局的屡次变动解析:由材料“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圣彼得堡一词来源于德语,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以及十月革命,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经市民投票恢复历史名称圣彼得堡,故圣彼得堡的更名体现了国内外政局的变动,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出与西欧的矛盾,排除A项;更名并不是由政治制度的变革引发,排除B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于1917年,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聊城二模)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承担国际责任B.推广美国制度C.遏制社会主义D.推行霸权政策解析:根据材料“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膨胀,企图推行霸权政策,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推行霸权政策,而不是承担国际责任,排除A 项;“推广美国制度”是手段,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涉及遏制社会主义,排除C项。

答案:D3.(2020·福建泉州一模)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通过石油生产配额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收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迅速跃居世界富国行列。

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

由此可知()A.新力量中心的崛起导致旧经济秩序崩溃B.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C.经济区域集团化极大的冲击了两极格局D.发展中国家的斗争导致世界经济多极化解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组织,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可知,其利用自身优势对欧美等强国施压,反映了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旧经济秩序并未崩溃,虽然新兴国家极力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因发达国家的强大,新秩序目前仍尚未建立,排除A项;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可知,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体现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C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区域集团化并不等于世界经济多极化,世界经济是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的,而非多极化,排除D项。

2020年高中人民版历史高考复习选修部分测试卷

2020年高中人民版历史高考复习选修部分测试卷

选修部分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英国议会()A.取消了下议院B.与克伦威尔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C.根本就不存在D.不过是克伦威尔统治的点缀品而已2.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进行认真研究,特别关注西方议会制度,并为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的是()A.严复B.梁启超C.宋教仁D.孙中山3.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

这一文件是()A.《权利法案》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4.第一国际成立前欧美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日益增强B.工人运动再度高涨C.工人罢工的目的是要求缩短工作时间D.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密切结合5.下列关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体西用”思想在维新运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B.洋务派以“中体西用”思想攻击维新思想C.维新运动后,“中体西用”思想仍然流行D.清末统治者也以“中体西用”作为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6.下列各项与《人权宣言》不符的是()A.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B.任何权利都是神的赏赐C.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D.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7.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A.封建势力强大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C.资产阶级妥协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8.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B.启蒙思想广泛而深入地传播C.政府发生严重的财政危机D.为了筹款镇压人民起义9.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A.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B.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D.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10.维新运动时期,具有比较明显民主革命色彩的维新思想家是()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11.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富兰克林和杰斐逊都主张()①自由和平等②反对奴隶制③实行普选④人拥有自然权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的实践()A.使英国最终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B.使英国封建专制制度得以最终建立C.激化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矛盾D.直接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A.宗教自由问题B.税收问题C.军事问题D.对外关系问题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

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训练(十四)一、选择题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 C解析从《四月提纲》到《国家与革命》,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方针的变化过程——从和平过渡到武装起义,说明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是逐步明确的,不是一次形成的,C项为正确选项。

A项与《四月提纲》不符,故错误。

D项与《国家与革命》的方针不符,故错误。

B 项看似正确,实际错误,俄国革命的方针是列宁根据俄国形势灵活决定的,不是全党的政治智慧,加米涅夫等人公开反对武装起义的方针,导致彼得格勒起义提前举行。

2.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答案 A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

3.(2018·合肥一模,2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答案 B解析为了引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苏俄在新经济政策中实行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私有化存在,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
1.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

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

影片意在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2.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

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入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

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
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
3.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
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

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得到提升
4.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利率仅6%。

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5.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

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

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6.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
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

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

材料体现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权力制衡有效践行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最主
要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D.缓解失业压力
8.“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
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A.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历次科技革命的继承关系
C.技术革命核心是能源革命D.科学与技术结合日益紧密
10. 据新浪财经数据,2014年美国进口商品来源地排名前三依次为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而其商品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三则依次为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

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B.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11.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
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处死末代沙皇
C.颁布《和平法令》
D.推翻临时政府
13.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
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

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

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A.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实的历史
B.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14.下图为联邦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标题为“在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路上”。

这表明
A.欧共体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大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利益之争
C.法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英国与欧共体诸国矛盾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