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匹配与色彩原理基本知识
色彩原理知识点总结

色彩原理知识点总结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视觉的感知,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表达。
色彩原理是一门研究色彩特性、相互关系和运用规律的科学,它是设计师、艺术家和创意人员必须了解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从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相互关系、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对色彩原理进行总结。
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颜色特征。
常见的色相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在色相环中,相邻色相之间可以通过混合得到新的颜色,例如红和黄混合得到橙色。
2.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即色彩的独立程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显得鲜艳、鲜明,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显得柔和、灰暗。
3. 亮度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为明度。
亮度高的颜色看起来较光亮,亮度低的颜色则显得较暗淡。
以上三个属性构成了色彩的基本特征,设计师和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属性来创造各种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二、色彩相互关系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视觉上的鲜明差异,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和互补对比等。
冷暖对比是指冷色和暖色之间的对比,明暗对比是指明亮色和暗淡色之间的对比,互补对比是指互补色之间的对比。
色彩对比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色彩连续性色彩连续性是指由相邻色彩所构成的色彩序列,例如色相环中相连的颜色。
色彩连续性可以产生柔和的过渡效果,使整体色彩构图更加和谐。
3. 色彩协调色彩协调是指在色彩搭配中使各种不同的色彩相互衬托,产生和谐的效果。
常见的色彩协调包括单色调、相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等。
色彩协调可以使整体设计更加统一,塑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
以上色彩相互关系的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和艺术家更加理解色彩的运用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三、色彩搭配1. 单色调搭配单色调搭配是指以相同的色相为主导,通过调整饱和度和亮度来产生不同的色彩层次。
单色调搭配可以营造出具有统一性和和谐性的视觉效果,适用于需要表达某种情感或氛围的设计场景。
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

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体验,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色彩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名称,如红色、黄色等;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和强度;亮度则是颜色的明暗程度。
第二章:色彩搭配原理1.互补色搭配:互补色是在彩色轮上相对的颜色,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
这种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但也需要注意掌握好比例,避免给人眼部不适感。
2.类比色搭配:类比色指的是位于彩色轮上比较接近的颜色,如黄色、橙色和红色等。
这种搭配能够产生和谐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3.单色调搭配:单色调搭配是指使用同一个颜色的不同色调及亮度进行搭配,通过改变颜色的深浅和明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4.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指的是使用明显的对比色进行搭配,如黑色和白色、红色和绿色等。
这种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但也需要注意掌握好比例,避免给人眼部不适感。
第三章:色彩搭配技巧1.色彩的数量控制:掌握好色彩的数量,避免使用过多、杂乱无章的颜色,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2.主次分明的颜色搭配: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作用,需要很好地安排主次顺序,使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更加有条理、符合设计要求。
3.善于运用反差手法:反差是有力量的,通过巧妙地使用反差手法,能让设计中的色彩更加鲜明、突出,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
4.色彩渐变和混合技巧:通过渐变和混合运用,可以产生更加柔和、自然的过渡效果,从而营造出更加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
总之,在进行任何设计时,色彩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掌握好色彩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的搭配原理和技巧,可以使设计更加突出、富有魅力,吸引更多的目光和关注,产生更大的效果。
配色原理知识点总结

配色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基本色调。
对于人类来说,色相从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基本颜色过渡到彼此之间的无数种颜色。
色彩的色相是由其所具有的波长决定的。
在配色中我们需要根据色相的搭配来确定色彩的主次关系。
2. 亮度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被称为色彩的明度。
亮度维度上存在明亮的颜色和暗淡的颜色,在配色中亮度的对比关系将影响到设计的整体效果。
3.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被称为色彩的纯净度。
饱和度越高的颜色越纯净鲜艳,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更加灰暗。
配色中需要根据饱和度的搭配来确定色彩的明暗对比。
4.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色彩在明暗、饱和度、色相等方面的差异性。
在设计中,色彩对比可以用来突出重点、塑造氛围、增加趣味性等。
二、配色原理1. 对比配色对比配色是指将不同色彩属性的色彩进行搭配,如明暗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饱和度对比等。
这种配色方法常用于突出主色,增加视觉冲击力。
2. 类似配色类似配色是指选择邻近的色彩或相似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方法通常会让整体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温和柔美的感觉。
3. 三色配色三色配色是指从色相环中选择三个相互等距离分布的颜色进行搭配,通常会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均衡的效果。
4. 互补配色互补配色是指从色相环中选择相互对立的两种颜色进行搭配,这种配色方法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通常用于突出重点和增加视觉冲击力。
5. 单色调配色单色调配色是指将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的色彩进行搭配,这种配色方法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柔和的效果。
6. 邻色对比配色邻色对比配色是指搭配彼此相邻的色相进行色彩搭配,这种配色方法会产生一种柔和、和谐的效果。
三、配色技巧1. 在配色中遵循“三色为主”的原则,即在设计中最多使用三种颜色进行搭配。
2.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色相的互补关系,明暗度的对比,饱和度的搭配等因素。
3.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使用暖色调和冷色调进行对比和平衡,以达到整体色彩的和谐效果。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
从我们的穿着打扮到家居装饰,从广告设计到艺术创作,色彩的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色彩搭配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营造出舒适的氛围,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包括黑、白、灰,它们没有色相和纯度的区别,只有明度的变化。
有彩色则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它们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属性。
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从白到黑的变化过程。
纯度则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纯度越低,色彩越浑浊。
此外,还有一些色彩的关系需要我们了解,比如对比色、互补色和邻近色。
对比色是指色相环上相距 120 度到 180 度之间的颜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
互补色是指色相环上相距 180 度的颜色,如红色与青色、黄色与蓝色。
邻近色则是指色相环上相距 60 度以内的颜色,如红色与橙色、黄色与绿色。
二、色彩搭配的原理1、平衡原则在色彩搭配中,要保持整体的平衡感。
可以通过使用等量的色彩来达到平衡,也可以通过色彩的明度、纯度和面积来实现。
例如,如果使用了大面积的鲜艳色彩,可以搭配一些小面积的低调色彩来平衡视觉效果。
2、协调原则协调的色彩搭配能够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可以选择色相相近、明度和纯度相似的色彩进行搭配,如淡蓝色与深蓝色、浅黄色与深黄色。
3、强调原则通过使用一种突出的色彩来吸引注意力,强调重点。
这种突出的色彩可以与整体的色彩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特定的元素或区域。
4、节奏原则色彩的节奏可以通过重复、渐变、交替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服装设计中,可以使用色彩的重复来营造出一种节奏感。
三、色彩搭配的技巧1、单色调搭配选择一种颜色,通过调整其明度和纯度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色彩与配色原理

优点
类似配色易于协调,给人以舒适、 自然的感觉。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呈现温馨、柔和氛围的 家居、服装等设计。
补色配色
定义
补色配色是指使用色相相反的色彩进行搭配,以形成强烈的对比 效果。
优点
补色配色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鲜明、突出。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海报、标志、高贵、浪漫
色彩的象征意义
红色
爱情、勇气、力量
紫色
神秘、高贵、权力
绿色
健康、生命、和平
蓝色
智慧、忠诚、平静
黄色
希望、智慧、创造力
色彩的生理影响
暖色调
刺激食欲,提高新陈 代谢
冷色调 降低心率,放松身心
明亮色调
提高警觉性,增强注 意力
暗色调
降低兴奋度,促进睡 眠
中性色调 平衡情感,稳定情绪
04
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服装配色
色彩搭配原则
01
服装配色应遵循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邻近色、同色系等,
以营造出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
场合与场合
02
不同场合需要不同色彩搭配,如正式场合应选择稳重、典雅的
颜色,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明快、活泼的色彩。
个人偏好与肤色
03
个人偏好和肤色也是选择服装色彩的重要因素,适合自己的颜
1 2
定义
近似配色是指使用在色相、饱和度等方面相近的 色彩进行搭配,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优点
近似配色易于协调,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
3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呈现简约、现代感的网页、产品等设 计。
03
色彩心理学
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的概念及基本配色原理

色彩的概念及基本配色原理
色彩是指物体发出、反射或透过光线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感受。
它是通过眼睛接收并由大脑加工处理后产生的视觉感知。
色彩包括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在视觉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配色方案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基本配色原理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规则或原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本配色原理:
1. 对比配色:选择互补色或对立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这种色彩搭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视觉上非常显眼和有冲击力。
2. 类似配色:选择相邻色或类似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橙色、蓝色和紫色等。
这种色彩搭配会产生柔和和谐的效果,视觉上比较舒适和平和。
3. 温暖与冷色配对:选择温暖色和冷色进行搭配,如橙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等。
这种色彩搭配会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视觉上非常引人注目和有趣。
4. 单色调配色:选择同一色系中的不同色调进行搭配,如淡蓝色、浅蓝色、天蓝色等。
这种色彩搭配会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视觉上比较稳定和平衡。
5. 黑白灰配色:选择不同深浅的黑、白、灰进行搭配。
这种色
彩搭配会产生简洁和经典的效果,视觉上比较干净和高雅。
总之,色彩的搭配原则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设计的目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来灵活运用。
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吸引人的视觉注意力,传达出设计意图。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的基本知识

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的基本知识如下:
1.颜色的基本属性:颜色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名称,如红、绿、蓝等;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越高表示颜色越鲜艳;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越高表示颜色越明亮。
2.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比原理、类
比原理和单色原理。
对比原理指的是选择互补色或相反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黑色和白色等;类比原理指的是选择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如蓝色和紫色、橙色和黄色等;单色原理指的是选择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和饱和度的颜色进行搭配,如深蓝色、浅蓝色、灰蓝色等。
3.色彩搭配的技巧:色彩搭配的技巧包括控制色彩的数量、选择
主色调和辅色调、运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运用色彩的比例等。
控制色彩的数量指的是尽量选择少量的颜色进行搭配,避免过多的颜色造成视觉混乱;选择主色调和辅色调指的是选择一个主色调作为主题,再选择一至两个辅色调进行搭配;运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指的是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来实现搭配效果;运用色彩的比例指的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颜色的比例,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4.色彩的情感作用: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体验,它还具有情感
作用。
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代表平静、冷静,黄色代表快乐、活力等。
在色彩
搭配时,需要考虑颜色所代表的情感作用,以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以上是一些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设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

设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色彩搭配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设计师来说,掌握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色彩搭配既可以通过对比和和谐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冷暖色调、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组合来实现。
在设计中,色彩搭配可以为作品带来生动的视觉效果,进而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色彩的种类、使用场景和目标观众的喜好等因素,以确保搭配效果的成功和符合设计的目的。
一、色彩搭配原理1.对比原理:对比色彩是指两种或多种色彩在一起产生鲜明对比的效果。
对比色彩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
对比可以通过互补色、对比色、高对比度明度、高对比度饱和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将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与橙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视觉冲击力。
2.和谐原理:和谐色彩是指两种或多种色彩在一起产生和谐舒适的效果。
和谐色彩搭配可以使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舒适和和谐,给人一种柔和、平和的感觉。
和谐色彩可以通过类似色、相邻色、类比色、低对比度明度、低对比度饱和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将粉红色与淡紫色、浅蓝色与淡绿色进行搭配,可以产生柔和而舒适的效果,使人感到温馨与平和。
3.冷暖色调原理:冷色调搭配可以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适合使用在需要表达清新、冷静的场景中;而暖色调搭配则可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适合使用在需要表达温暖、亲切的场景中。
冷暖色调可以通过对比或和谐的方式进行搭配,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4.明度和饱和度原理:明度和饱和度是影响色彩搭配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明度和饱和度的巧妙搭配,可以达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使设计作品产生明暗对比、饱和度对比等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色彩搭配技巧1.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设计师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彩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补搭配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
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于影视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
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匹配与校正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
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在数字电影色彩的运用和创作方面,现代的数字电影制作者有很多新的认识。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在《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写道:“色彩的应用,实质是一种经验”。
这种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对创作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
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对色彩的敏感度,色彩捕捉能力通常强于初学者。
但当进入数字影像制作时代,这种理念将无法指导数字化的影像后期制作。
数字影视制作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数据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确的制作目的性,如果仍旧单纯套用经验进行制作,不仅很难达到作品的预期艺术性,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
因此,本文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二、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1.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从原理上讲,单一波长的电磁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称为谱色光或单色光。
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
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
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对人眼刺激的强弱,与进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关。
光源的发光强度越高和彩色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越高,物体的亮度越高。
一色调是彩色之间相互差异的重要特征所在。
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谱色光有不同的色调。
人眼大体能分辨出200多种不同的的色调。
饱和度表征色彩的纯粹性,即某种色调的浓度、深浅程度。
正是由于人眼对不同颜色在识别上的差异性,因而在创作上,对于不同的颜色应该区别对待。
例如:人眼对蓝色区域的饱和度分辨阀和色调分辨阀都是比较高的,在色彩的控制和处理上,蓝调的控制是比较容易的,而黄绿色调的控制是最困难的,稍稍不慎就会造成层次的丧失和色调偏离。
2.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
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
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
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
依据色彩理论,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个独立的参数来描述。
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YUV模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
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
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
比较常见的色彩监测设备有LumaWFM波形显示器、Vectorscope矢量显示器、Histogram直方图显示器。
正是由于显示设备本身色彩管理与现实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进行了相应的色彩截取,从而使现实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并节省资源。
三、色彩匹配思路及实例分析1.色彩匹配在影视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由于拍摄时地点、时间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胶片材料、灯光器材、光学镜头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断间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异。
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影片影调和谐统一,势必需要对影像素材进行色彩值、色度值的进行调整,使不同影像片断间仍然保持色彩的连贯性,这就是色彩匹配的传统定义。
在数字特效制作过程中,尤其数字特效合成镜头中,经常需要将多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进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间的颜色、反差、质感等方面经常出现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各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调整,以便使合成镜头形成统一的画面风格和质感,这是数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动画电影中,为了表现动画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此时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进行创作。
在颠覆原有世界的色彩观的基础上,每一部动画电影都可以创造自己本身的色彩识别系统,从而表现自己独特的色彩性二格。
2.色彩匹配的应用类型在影视特技中的色彩匹配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维制作素材与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
因而大体上分为实景拍摄匹配和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两种类型。
实景拍摄匹配主要处理一些由拍摄场地光源、拍摄时间、现场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素材间的色彩不统一。
或者是基于演员在蓝/绿屏背景前实景拍摄与实拍素材结合时,由于蓝/绿屏背景素材与实拍背景素材间的色彩不一致而需要进行的色彩匹配。
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很难实现它,因此不得不用数字手段来创造它。
因而需要将计算机生成的CG图像,和蓝/绿屏拍摄所得的实拍影像进行色彩上的统一调整,使观众看不出是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画面。
3.色彩匹配思路解析进行匹配的时候,将所需匹配的素材分为目标素材和源素材。
目标素材与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则需要将目标素材中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彩、亮度与源素材匹配一致,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体思路。
因而在匹配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对目标素材与源素材之间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进行比较,为后续制作提供匹配依据。
利用通过色彩吸管进行前后景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比较。
比较前后景暗部与亮部的色差,以及相应的rg 的色彩差异。
然后在色彩匹配制作中,通过对素材色调的整体匹配调整以及对亮部、中间层次、暗部色彩、亮度的分区域二级调整。
四、色彩校正的一般规律色彩校正主要对同一部影片中的色调进行客观技术与主观艺术层面上的进行色彩校准。
客观技术层面的色彩校正主要是依据电影、电视色彩还原的相应技术指标参数的校准,对前期拍摄中的瑕疵如偏色、曝光过度等进行弥补,使前期拍摄的画面得到最大程度的色彩还原,以期达到电影、电视的画面播出的指标要求。
而主观艺术层面主要是基于影片整体基调、风格、情绪等因素对视觉色彩的调整。
正如影片《三百斯巴达勇士》为了呈现出及具史诗感的惨烈历史时刻,影片影调运用了浓烈的史诗油画感觉,全片影调色彩的二次创作,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视觉感受。
这也是色彩校正的魅力之所在。
影视画面的色彩校正主要就是对真实场景色彩的正确还原,并对前期拍摄中的瑕疵如偏色、包光、曝光过度等进行弥补,在数字色彩校正,则可对灰度、亮度、对比度以及在独立的RGB通道内,对画面进行像素级的修复。
但是由于技术指标的限制等原因,要做到真实现场的色彩还原是不可能的。
因此画面色彩校正只不过是一种假象中色彩真实感,及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色彩真实。
但是作为数字调色师来说,在画面瑕疵得以修复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的是艺术化的画面色彩处理,通过画面色彩,控制画面情绪,形成影调风格,从而创造出影片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气三氛,引起观众的视觉注意和心理感应,达到影像色彩的艺术“表现”。
因而,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色彩校正这个问题,对于所要处理的影片类型不同,色彩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对画面精修和处理的步骤与有所不同。
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色彩还原和修复,而是有目的地运用色调来吸引观众视线,发挥色彩的心理特征,将画面中最具美感、信息最为丰富的地方展现给观众,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
在了解色彩处理上艺术“还原”与“表现”的关系,色彩校正的基本思路也就大致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一级调色阶段,色彩整体还原阶段;2:二级调色阶段,细节调整,分色调整;3:艺术表现阶段。
对于不同的景别镜头,色彩校正时的侧重点也是不同。
一般来说,远景重气氛,以整体环境氛围烘托出场景所要表现的气氛,突出主题所要塑造的情景。
近景重层次,观众对于近景的物体会更为留意,要特别注意主体元素的色彩层次、质感、影调等方面的体现。
上述是色彩校正的一般规律。
本文由长沙鸿旗动画()整理分享。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