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母颖慧一、规范化育秧。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硬盘育秧三种。
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状、无病无杂。
(一)育秧前期准备1、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5-6)的营养土。
培育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公斤,集中堆闷。
2、种子准备:(1)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2)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
机械播种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
3、苗床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厘米,秧沟宽约25厘米、深约15厘米,四周沟宽约30厘米以上、深约25厘米,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二)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1、工艺流程:铺放育秧载体一装床土一洒水—播种一覆土。
2、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推算出适宜的播种期。
3、铺放载体: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
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米左右、幅宽1.5米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厘米x3厘米,孔径2-3毫米。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
将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
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
4、装床土: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床土,土层2厘米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而育秧又是机插秧的关键环节。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特别对秧苗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要达到总体均衡,个体健壮,形成壮秧,并且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盘秧苗无粗细”,根系带土厚度2~2.5 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为此,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必须掌握以下技术。
1播种前的准备1.1苗床地的选择首选菜园土,其次是耕作熟化的旱作土或耕翻晒伐的干田。
1.2盘土的准备播前20 d备130kg过筛细土,其中100kg及时拌8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0.5 kg复合肥,盖膜闷于苗床边待用;另30 kg用地膜覆盖堆于床土边作盖种用。
1.3秧板的准备播种前20 d按每公顷大田准备I.3mx3m的秧板(即苗床地)15块,同时每块施100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1 kg复合肥后浇透水。
秧板宽1.3 m,秧沟宽30cm,沟深15 Elm,板面“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1.4秧盘(软盘或木格)及其他材料的准备1.4.1秧盘的准备。
每公顷大田需准备58 cm x28 cm的软盘或等量木格240—270个。
1.4.2农膜及其他材料的准备。
准备足够的宽农膜,采用拱棚增温育苗,在育秧季节若气温较低,应加盖农膜。
扎制适量的草帘、茅扇适时盖棚,防止低温、冰雹及高温伤害幼苗。
1.5种子的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按每公顷大田准备种子15kg。
2精细播种2.1确定播期根据茬口按照秧龄18~22 d推算,确保适龄(3—4叶1心,苗高15~20 cm)移栽,移栽前做好大田耕整。
2.2种子处理晒种1d后用55度左右温水对强氯精浸种24—36 h,经清水洗后在35~38℃环境下催芽,要求做到“快、齐、匀、壮”,“快”是指2 d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成苗率达90%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昧。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水稻的收割、种植、插秧等过程仍然十分依赖于人工劳动,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农业机械化技术日益得到发展,其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是手工插秧,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农民的参与,除了人力成本高,种植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高效种植。
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利器。
育插秧机是一种自动化机械,通过挖掘壕沟将秧苗自动送入土壤,大大减少了人工插秧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具体来说,水稻育插秧机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高效性育插秧机能够单次种植数千亩的土地,且插秧速度快、时间短,因此种植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
机器的作业效率很高,一台设备每小时可以完成数亩的地块机械化插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
2. 节约人力传统插秧方式需要大量农民参与,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时间成本。
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只需要操作者及时维护就行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
3. 程控性强育插秧机的工作使用计算机控制,通过多个传感器来识别土地以及作物,实现机械手动操作,装置设备智能化程度很高,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减少出错以及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 操作简单机器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少量的培训就可以上手使用,而且对于不同的地形,机器也能够自动调节高度。
5. 保证质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速度慢,时间成本大,难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均匀及时的生长,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可以快速、准确地按照设定的深度和宽度插秧,保证了植株均匀利用水分、养分和光线,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能。
总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种高效、智能化、省力、保证质量的模式,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水稻农机作业要点

一、技术要点
1. 土地整理:在机械化插秧之前,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包括深耕、耙翻、平整等工作,以便保持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
2. 种子质量:选择优质水稻种子,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同时避免病虫害的侵害。
3. 插秧深度:插秧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一般以插入土层为宜,以免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
4. 插秧距离:插秧距离要适中,一般为30厘米左右,以便保证秧苗生长的空间和养分。
二、设备选择
1. 插秧机:插秧机是机械化插秧的核心设备,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在选择插秧机时,应考虑其插秧深度、插秧距离、插秧速度等因素。
2. 其他设备:除了插秧机之外,还需要配备其他设备,如拖拉机、耙机、平整机等设备,以便完成土地整理、平整等工作。
三、作业流程
1. 土地整理:在插秧之前,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包括深耕、耙翻、平整等工作。
2. 种子处理:将优质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以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
3. 插秧作业: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插秧深度、插秧距离等需要注意。
4. 后期管理:完成插秧作业之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管理工作,如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工作。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种植技术-水稻机插秧的技术要点

种植技术-水稻机插秧的技术要点1.插秧机的选择水稻插秧机起源于我国的传统插秧工具---秧马与莳符,现代水稻插秧机的设计是对秧马和莳符两种插秧工具的有机结合。
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可以将水稻插秧机分为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按机器的运作动力可以将水稻插秧机分为人力和机动两种。
对于小型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户来说,为了更好的保持秧苗的状态和提高秧苗的成活率,一般选择两用型、人力水稻插秧机,而对于大型的农场和专门的水稻种植基地来说,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插秧的效率,大多选择两用型、机动水稻插秧机来完成水稻的插秧工作。
除此之外,水稻插秧机种类的选择还要考虑机器成本,时间和种植土壤质量等因素。
2.育秧方式我国水稻育秧主要采取软盘细土育秧与双膜细土育秧这两种方式。
以软盘育秧为例,通过软盘细土进行水稻育秧,必须保证各个育秧操作环节的标准化,其中,播种的质量好坏将对秧苗的质量和水稻机插秧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育秧和插秧的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水稻品种准确计算好播种的数量和质量,无论是人工育秧还是机械育秧,都需要尽可能的做到播种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机械育秧播种时,要提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硬塑盘作为托盘周转。
播种前要反复调试,确认好播种机的状态,将托盘内的底土厚度稳定在2~2.5厘米;精确调整好育秧播种的种子数量,使其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上层的覆盖用土的厚度一般维持在0.3~0.5厘米,实际情况中,以看不见芽谷为宜,等等。
3.整地插秧在用人力水稻插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插秧的质量问题,掌控好插秧的速度,及时更正插秧过程中发现的插秧机精准度,并在完成插秧后,进行插秧工作的复查;若使用的是机动插秧机,且种植面积较大,则几乎没有可能进行插秧成果的检查和错误的纠正,因此,必须在插秧前一次性做好所有准备和防范工作。
4.适时分秧,科学管理在插秧工作完成后,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人工或插秧机的分秧功能对秧苗进行及时的分秧管理,并均匀施肥,合理灌溉,为秧苗的茁壮成长提供滋润的土壤条件和良好的补水措施。
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
随着水稻秧苗播插机械日臻完善,水稻秧苗机械播插开始由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应用。
如何提高秧苗机械播插质量,根据近两年的实践,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机插秧秧苗素质。
无论是双膜泥浆法、双膜细土法、硬盘育秧及软盘育秧等育秧方式,秧龄须严格控制在15-20天。
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防止超秧龄影响秧苗素质和插后大田成活率。
机插秧面积大的,可根据插秧进度集中合理分批播种,确保批批适龄移栽。
一般每台步行式插秧机每天插15亩,高速插秧机每天插30亩,每3天为一个批次,也就是步行插秧45亩,高速插秧机90亩为一批次播种。
二、机插秧大田耕整。
机插秧采用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栽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
⑵耙地墁平后田面达到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
⑶表土硬软度适中。
用锥形穿透计测定,标准深8-10厘米。
⑷上细下粗,细则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拥泥。
⑸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节,水清不浑浊。
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天,粘土一般需沉实3天左右。
待泥浆完全沉淀后薄水插秧。
三、机插秧移栽要求。
深度:控制在1.5-2.5厘米。
密度:机插行距固定为30厘米,而株距、每穴苗数可人工调节,每亩基本苗控制在6-6.5万。
四、机插秧栽后管理。
一般插后脱水1-2天,使根土结合。
其后各项田间管理如病虫害防治、杂草化除、水浆管理、合理施肥等可参照抛秧大田进行。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石头杂草 ,用砂壤 土与 2% 0 左右 的细碎腐熟农家肥 , 把 机械最小 的株距 1 , 2 每亩基本苗在 1 2 . 万丛 , 中村 乡 8 在 中村村委会 中村 一组农户 08亩 选 择 机 械 株 距 1 , . 4 每 过 磷 酸 钙 05g 敌 克 松 5 g 壮秧 剂 2 g 对 水 浇 入土 . 、 k 0、 5,
中, 拌均 匀堆捂 1 天左右待播种时备用 ; 5 种子选用及处 亩 基 本 菌在 1 万丛。 . 5 移栽后插缺补漏 , 到满 栽 满 插 。 做 理: 选适宜 当地 的良种 , 示范 田选用楚梗 2 、8 72 号和 52 0 33大田管理 栽 后 5 . —7天 ,用金稻 龙药肥进行化 优质稻 , 亩需干种 3 . g 宜 , 每 —35 为 k 播种前 4天泡种 , 用 除 , 每亩拌入 2 k 碳 氨或 7g尿素撒施促苗分蘖 。 2g k 浅水 “ 施宝克 ” 浸种 7 2小时 , 起捂种催 芽 4 捞 8小时后 备播 。 管理 , 忌灌深水 , 栽后 3 0天左右苗 分蘖时及 时晒 田 。 晒
保持 田水深 12m,  ̄c 用机晚 击, 确伤
早生快发 。
3 . 2栽插规格 寸水移栽 , 行距 3 c 不能调整 )每 0m( ,
稻育秧专 用塑盘 , 亩田 3 个秧盘 。营养土 的准备 : 每 0 每 丛 2 株 ( ~3 株距刻度要调到适合 当地 的生产最佳刻度 , 个盘 以装 4 g k 计算 , 亩需 10 g左右 。要过筛细碎 无 有 1 、4 1 、8 2 、2 每 2k 2 1 、6 1 、0 2 等刻 度 ) 。今年示 范 田基本选 择
技术版块 一作物 栽培
J h n ui i u a a s b k
水机 化插 技要 稻 械育 秧 术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摘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34-1
农业机械化是建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逐步改变了“三农”落后的面貌,还成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切实解决水稻栽培中人工插秧费时、费力、费工的现状,实现了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要点,以期对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 育秧技术
1.1 苗床整理
秧田选择背风向阳、方便管理及运输的地块,旱育秧苗床做成高埂低墒,内宽1.3m,苗床土细碎并夯实整平。
旱育水管的苗床基本做法跟常规薄膜育秧的苗床一致。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
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5-6)的营养土。
按每个育秧盘装4kg 营养土计算,每亩需120kg左右。
要过筛细碎无石头杂草,用沙壤土与20%左右的细碎腐熟农家肥,把过磷酸钙0.5kg、敌克松50g、壮秧剂25克,对水浇入土中,拌均匀堆捂15天左右待播种时备用。
1.2 育秧方法
秧盘准备采用长58cm,宽28cm,高2.5cm的水稻育秧专用塑盘,每亩田30个秧盘。
选择适宜当地的良种,每亩需干种3-3.5kg为宜,播种前4天泡种,用“施宝克”浸种72小时(3天3夜),捞起捂种催芽48小时后备播。
育秧前准备好小拱棚用的塑膜、竹子等,拱棚高度在50cm左右。
育秧放营养土于秧盘内2/3高并将秧盘夯实在育苗畦上,以每个秧盘称种120g计算,将总的种子均匀的撒于盘面上,随后将1/3营养土均匀撒满盘,种子必须全覆盖。
除草措施及覆盖:将干碎的细粪均匀撒施一层,然后浇水浇透,亩用含量为98%的“杀草丹”50ml对水60kg喷施后及时用松毛或者稻草均匀的盖一薄层,盖上小拱膜(拱高50cm,用打孔薄膜),压实膜边做好防鼠、防鸟工作。
1.3 秧田管理
视秧田情况浇水(早晨秧苗叶尖无露水,午间叶片微卷时浇),浇水以表面湿润即可(大约2-3天1次,浇水以早上露水干后进行)。
以少浇勤浇,干湿交替管理为原则。
两叶一心时炼苗4-5天(早晚将膜两头揭开通风)揭膜,施断奶肥一次,用尿素对水(每分秧田0.6-0.8kg对水浇施)一次,浇1-2次敌克松防立枯病,浇水后盖
上遮阳网(每星期浇一次肥,可用农家肥如清粪水或沼液或尿素,禁用碳氨,用量视秧苗长势情况微增),视苗情也可以采取叶面喷施1-2次(可用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对水),总体掌握肥少施勤施,以免烧苗。
2 秧苗管理
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
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
在秧苗管理中要注意安排专人负责秧苗管理,适时揭膜炼苗,防止发生烧秧现象发生。
炼苗时要注意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
栽前4-5天浇一次肥,防病虫一次(可选用硫环唑,杀虫单、巴丹等)。
秧苗高15-18cm左右,茎基宽不小于2㎜,每苗根数12-15条,秧龄28-33天左右移栽为最佳。
3 移栽及大田管理
3.1 整田
大田要求排水通畅,田平泥化(高低差不超过3cm),亩施抄耙肥50kg,硫酸钾肥8kg,碳氨33kg,硫酸锌肥3kg或40kg,尿素20kg,好田后等3天,待大田混泥完全沉入大田(以免影响栽插深度),保持田水深1-2cm,用机械浅栽插,确保秧苗早生快发。
3.2 插秧作业
寸水移栽,行距30cm(不能调整),每丛2-3株(株距刻度要调到适合当地的生产最佳刻度,标有12、14、16、18、20、22等刻度)。
移栽后插缺补漏,做到满栽满插。
3.3 大田管理
栽后5-7天进行化学除草,每亩拌入22kg碳氨或7kg尿素撒施促苗分蘖。
浅水管理,忌灌深水,栽后30天左右苗分蘖够时及时晒田,晒到田不陷脚,浅水管理(每次水自然落干后3-4天加入浅水,忌放跑马水)至穗灌浆期,栽后45天左右,秧苗主颈小穗分化有半颗米大时施入硫酸钾8kg,尿素11kg,锌肥视田块适量补充。
灌浆后期开始干干湿湿交替管理,养根保叶防早熟,湿润壮籽促大穗。
适时收获。
总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作为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推广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加大育、插秧机械的研发创新,推广先进的农技和农艺,对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促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明源,周纯红.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11,(06).
[2] 张汉夫.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j].中
国农机化,2009,(02).
[3] 滕俊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初探[j].农机科技推广,2010,(04).
作者简介:丁爱雪(1970-),男,吉林伊通人,就职于伊通满族自治县河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