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听写 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小石潭记1.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
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写景物。
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B.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
笔墨经济。
语言优美。
D.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
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
手法高超。
形象生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
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
4.理解性填空。
①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③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际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5.翻译。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代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这篇短文对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之情,透露出的特殊心境。
二、重点词语解释: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3.怀民亦未寝()4.盖竹柏影也()三、理解阅读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均采用的修辞。
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本文是以顺序来展开描述的。
3.①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交代了:②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③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作用是: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八年级上册课内外文言文复习和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题一、字词翻译第三单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不..()夜分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良...()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霜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
自康乐以来,..()之仙都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第三单元《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
庭下如积..()步于中庭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东...()。
从.()流飘荡,任意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猛浪..(),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泉水激....(),千百成峰()石,泠泠..()成韵。
蝉则..()作响;好鸟相鸣,嘤嘤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8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一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
板(用雕版)印(印刷)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同“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平民)毕昇,又为(发明)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铜钱的边缘),每字为(刻)一印,火(用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混合)纸灰之(这)类冒(蒙,盖)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满铁范为(成为)一板,持就(靠近)火炀(烤),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算是)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是)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另外)布字,此印者才毕(完成),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更(交替)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②不用,则以纸帖(用标签标出)之,③每韵为一帖(tiě标签),木格(用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平时,一向)无备者,旋(随即,立刻)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④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又)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烧)土,用讫(终了,完毕)再火(用火烤)令药熔,以手拂(擦拭,掸去)之,其印自落,殊不(一点也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
从,cng,堂房亲属。
)所得,至今保藏。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②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
③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④不用木料制做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
【课文要点】1.作者:北宋沈括。
出处:《梦溪笔谈》。
2.*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版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与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
3.*第二段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运用工作程序顺序来说明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

对方扼腕叹息,我方虚惊一场。全场结束,最终0:0握手言和,两队都是只打雷不下雨,均无建树。
青春,在学习、娱乐有几颗眨着眼睛的星星,月亮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劳累了一天,晚上我来到操场的跑道上散步,它是标准的300米煤渣铺成的环形跑道,三面被浅浅的水沟包 围着,一到春天,水草丰茂,借着一点儿星光,看上去亮盈盈的。一路上,青蛙呱呱地唱着动听的歌儿,到处弥漫着芳草与泥土的气息,这不禁让想起了去年的暑假生活。
92年暑假,中考结束以后,全家焦急地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有一天,学校的耿老师终于送来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我激动得狠狠地掐了自己大腿一下,生怕是在做梦。 父亲只兴奋了一个下午,第二天新的烦恼又来了——学费成了个大问题。虽然就近上个师范学校只要几百元,但这笔钱也是不容易凑齐的。于是我与父亲一起努力挣钱,父亲在外面给人家打短工, 非常辛苦,一天还挣不到20元。我在家用竹笼子抓黄鳝,平均一天也挣不到10元钱。
“唉哟,不行了!被你小子给缠死了。”他提出要下场,大家都不同意,只好喘口气再来。电子游戏排行开户
呐喊声响彻整个校园,这里不讲究技术,我这个后卫一会儿跑到前方成了前锋,一会儿跑中间又成了中场,双方都乱了一锅粥,突然对方一个长传,打到我们的身后,由于我擅离职守,守门员被迫 出击,形成了空门,一个绝好的机会竟让对方勇猛的后卫一脚射偏了,球滑门而过!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注释听写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仿佛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交通相闻外人黄发垂髫便要.还家绝境无论具言叹惋便扶向..路及.郡下诣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遂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问津.缘.溪行渔人甚异之..芳草鲜美..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何陋之有《爱莲说》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淤泥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焉.隐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君子噫菊之爱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核舟记》奇巧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是象.形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雕栏相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峨冠髯手卷卷端卷末如有所语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绝类.弥勒矫.首昂视不属诎.右臂支船倚之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椎髻左手倚一衡.木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王毅叔远甫.钩画了了..其色墨.篆章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技亦灵怪矣哉..24.《大道之行也》大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大同25.《杜甫诗三首》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城春草木深浑欲不胜簪暮投石壕村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偷生死者长已矣有孙母未去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夜久语声绝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习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1)圣人非所与熙.也( )(2)齐人固.善盗乎()(3)吾欲辱之,何以.也?( )(4)晏子避席..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 (2)索舆()( )(3)都不哭()(4)掷地( )(5)人琴俱亡()(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4.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缘.溪行.(沿着)(前行)2.夹岸数.百步(几)3.芳草鲜美....(落花)(繁多而错杂的..(鲜艳美丽)4. 落英缤纷样子)5.复.前行(再、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林尽.水源(尽头)8.初.极狭.(刚)(狭窄)9.才.通人(只、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都)14.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1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都)19.率妻子邑....人.(带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然)2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邀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对)27.便扶向..路(沿着)(从前的)28.处处志.之(做标记)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记)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36.豁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不复出焉.(兼..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37.怡然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3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问路;津,渡口)40.具.言所闻(详细)50.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三、重点虚词1.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桑竹之.属(复指代词,“这”,指代前面良田、美池、桑竹)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桃林)处处志之.(句末语气助词)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3.乃:乃.不知有汉(竟然)乃.大惊(于是)4.然:豁然.开朗(……的样子)屋舍俨然.(…的样子)5.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遂.迷(最终)后遂.无问津者(就)5.其:欲穷其.林(指示代词,那)得其.船(他的)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四、翻译下列语句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大陂中学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

大陂中学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一、理解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2、《过故人庄》一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游山西村》一诗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渔家傲》一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5、《浣溪沙》一词中“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6、《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8、《过故人庄》写老朋友相聚,亲切谈话的情景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9、《游山西村》一诗用常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渔家傲》进一步渲染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浣溪沙》一词中写景的句子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12、《观刈麦》一诗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3、《赤壁》一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作者由咏史而生发的感慨。
14、《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15、《己亥杂诗》一诗中比喻作者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中强烈表现作者对人民苦难同情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中心论点所在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观刈麦》一诗中写农民割小麦时心理活动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9、《已亥杂诗》一诗中含有比喻义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爱者甚番-------番----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3,宜乎众矣-----宜----4,女有归-----归---5,至于夏水襄陵-----襄----6,沿溯阻绝----沿,溯----7,不以疾也-----以--8,良多趣味----良— 9,念无与为乐者-----念----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11,仅如银线-----仅--12,虽席地不容间也----虽,容------13,吞天沃日-----沃--14,客此------客----1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1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17,自非亭午夜分-------自-----------18,不蔓不枝------“蔓,枝”的用法和意义--------19,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0,翻译: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 • • • • •
1,可爱者甚番-------番-----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沾染 3,宜乎众矣-----宜-----应当 4,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5,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6,沿溯阻绝----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7,不以疾也-----以---认为 8,良多趣味----良—实在,确实 9,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只是, 清闲的人
• • • • • • • •
11,仅如银线-----仅---几乎 12,虽席地不容间也----虽,容-------即使,容下 13,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14,客此------客-----客居 1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被 1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主谓之间 17,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18,不蔓不枝------“蔓,枝”的用法和意义---------名词作动词, 长枝蔓,长枝节 • 19,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 (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 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 20,翻译: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吗,驾驭着疾风,也不认 为它快。(也不如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