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
常见机房服务器备份

常见的数据备份系统主要有Host-Base、LAN-Base和基于SAN结构的LAN-Free、Server-Fr ee等多种结构。
Host-Based备份方式:Host-Based是传统的数据备份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
LAN-Based备份方式: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
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
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 (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利用IBM Tivoly Storage Manager软件,配合IBM LTO等磁带库产品,可以实现以上各种备份方式。
数据备份方式的选择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
存储系统及设备简介

存储系统及设备简介存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或软件。
它可以用来存储文件、程序、数据库、备份数据等多种数据。
存储系统通常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磁带等物理设备,以及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备份系统等软件。
这些设备和软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存储需求。
硬盘是最常见的存储设备之一,它可以将数据永久保存在磁盘上。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存储技术,速度更快且更可靠,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盘和磁带则通常用于备份数据或长期存储数据。
在软件层面,文件系统是用于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文件和目录的软件。
常见的文件系统包括NTFS、FAT32、ext4等。
数据库系统则专门用于管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例如企业的客户信息、销售记录等。
备份系统则用于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存储系统和设备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关系着数据的安全和持久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存储系统及设备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存储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表现。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对数据的存储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存储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继续讨论存储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存储设备的发展趋势、存储系统的应用和挑战等方面。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设备的性能、容量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其中,固态硬盘(SSD)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设备,以其高速的读写性能和可靠的存储特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HDD)相比,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小的体积,因此在高性能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硬盘的容量和性能还会继续提升,今后有望成为存储系统的主流设备。
除了固态硬盘外,存储系统中的光盘和磁带等传统存储设备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高手论道 几种常见存储备份系统

平衡利弊再定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面我们讨论了光纤通道环境下的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由于有些结构集成了基于IP的技术,譬如iSCSI,特别是随着将来IP存储技术在存储网络中占有的强劲优势,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将会变得更为普遍。
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并非适合所有应用。如果您拥有的大型数据存储库必须7×24随时可用,无服务器备份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确保您已经清楚恢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因为低估了这点会面临比开始更为严重的问题。
无服务器备份的优势
无服务器备份与LAN-free备份有着诸多相似的优点。如果是无服务器备份,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SAN设备是数据通道的主要部件。虽然服务器仍参与备份过程,但负担大大减轻,因为它的作用基本上类似交警,只用于指挥,不用于装载和运输,不是主要的备份数据通道。
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具有缩短备份及恢复所用时间的优点。因为备份过程在专用高速存储网络上进行,而且决定吞吐量的是存储设备的速度,而不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所以系统性能将大为提升。此外,如果采用无服务器备份技术,数据可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给多个磁带库或磁盘阵列。
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网络数据管理协议(NDMP)。这种协议实际上为服务器、备份和恢复应用及备份设备等部件之间的通信充当一种接口。在实施过程中,NDMP把命令从服务器传输到备份应用中,而与NDMP兼容的备份软件会开始实际的数据传输工作,且数据的传输并不通过服务器内存。NDMP的目的在于方便异构环境下的备份和恢复过程,并增强不同厂商的备份和恢复管理软件以及存储硬件之间的兼容性。
此外,不同厂商实施的LAN-free机制各不相同,这还会导致备份过程所需的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问题。
电脑系统备份方法预防系统崩溃

电脑系统备份方法预防系统崩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电脑系统崩溃是每个电脑用户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保存的重要数据可能会丢失,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通过备份电脑系统,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系统崩溃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脑系统备份方法,以提供一个参考。
一、外部存储设备备份1. USB闪存驱动器备份USB闪存驱动器是一种常见的外部存储设备,可以方便地将文件从电脑中复制到闪存驱动器中。
备份电脑系统时,我们可以将重要文件和数据手动复制到闪存驱动器中,并妥善保存。
在系统崩溃时,我们可以使用该闪存驱动器来恢复丢失的文件。
2. 外置硬盘备份外置硬盘是一种容量较大且速度较快的外部存储设备。
我们可以使用备份软件,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备份和还原工具或第三方备份软件,将整个电脑系统的数据备份到外置硬盘中。
这样,在系统崩溃时,我们可以通过还原备份来恢复系统和文件。
二、云存储备份云存储备份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备份方式,它将电脑系统和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中,以便随时随地恢复数据。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云存储备份服务:1. Google DriveGoogle Drive 是一个提供云存储和文件同步服务的平台。
通过将文件上传到 Google Drive,我们可以将电脑系统和文件备份到云端,并且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访问和恢复这些文件。
2. DropboxDropbox 是一个流行的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它允许用户将文件上传到其云服务器中。
我们可以使用 Dropbox 来备份电脑系统和重要文件,并使用相同的 Dropbox 帐户在不同设备上同步和恢复这些文件。
三、系统恢复点创建1. Windows系统恢复点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了创建系统恢复点的功能。
在电脑系统正常运行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恢复点,以便在系统崩溃时返回到该状态。
创建恢复点非常简单,只需按照系统设置提示即可完成。
服务器数据存储与备份方案RAIDvs数据库备份

服务器数据存储与备份方案RAIDvs数据库备份服务器数据存储与备份方案:RAID vs 数据库备份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变得更为重要。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都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存储和备份的方案中,RAID和数据库备份是常见的两种选择。
本文将对RAID和数据库备份两种方案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数据存储与备份方案。
1. RAID(冗余磁盘阵列)方案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存储单元,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性能和容错能力的技术。
RAID方案通常提供了以下几种级别的选择:1.1 RAID 0RAID 0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但没有提供冗余容错能力。
一旦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会丢失。
1.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技术,将数据实时复制到多个硬盘上,提供了冗余容错能力。
当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从备份的硬盘上读取数据。
然而,RAID 1需要较多的硬盘空间,容量利用率较低。
1.3 RAID 5RAID 5通过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提供了较高的容错能力和读写性能。
当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校验信息恢复数据。
RAID 5通常需要至少3块硬盘,并且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操作。
1.4 RAID 6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校验信息,提供了更高的冗余容错能力。
RAID 6至少需要4块硬盘,并且可以同时容忍两块硬盘的故障。
然而,RAID 6的写入性能较低,对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
2. 数据库备份方案数据库备份是一种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架构信息复制到备份存储介质上的方法。
数据库备份方案通常有以下几种选择:2.1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架构信息进行一次备份。
这种备份方式最为简单,恢复速度也最快,但对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要求较高。
2.2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数据库中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相关日志信息。
列举几种常用的windows系统备份方法

列举几种常用的windows系统备份方法题目:列举几种常用的Windows系统备份方法引言: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系统崩溃、病毒攻击或者硬件故障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我们的数据丢失甚至系统无法恢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定期备份Windows系统。
在本文中,将列举几种常用的Windows系统备份方法,并一步一步详细回答。
一、系统自带备份工具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了备份和还原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备份整个系统分区。
下面是使用系统自带备份工具进行备份的步骤:1. 打开"控制面板",点击"系统和安全",然后点击"备份和还原"。
2. 在备份和还原窗口中,点击"创建系统映像",选择备份的位置(可以选择外部硬盘、网络共享文件夹等)。
3. 选择要备份的系统分区,点击"下一步"。
4. 在"确认你的选择"窗口中,确保设置正确,然后点击"开始备份"。
5. 备份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取决于系统分区的大小和计算机性能。
6. 备份完成后,您可以创建一个系统修复盘,以便在系统崩溃时恢复。
二、第三方备份工具除了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外,还有许多第三方备份工具可供选择。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灵活的备份选项。
下面是使用EaseUS Todo Backup作为示例的备份步骤:1. 下载并安装EaseUS Todo Backup。
2. 启动程序,点击"系统备份"。
3. 选择备份目标(可以是本地磁盘、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共享等)。
4. 在"备份选项"中,可以选择完整备份、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
5. 点击"执行操作"开始备份过程。
6. 备份完成后,您可以将备份文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防止意外数据损坏或删除。
几种常见的数据备份方案

几种常见的数据备份方案数据备份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被恶意访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备份方案。
1.本地备份:本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光盘、U盘或其他移动设备。
这种备份方案的优点是备份速度快,可随时访问备份数据。
然而,如果备份介质丢失、损坏或被盗,数据可能无法恢复。
2.云备份:云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
这种备份方案的优点是数据安全性高,可以远程访问备份数据。
云备份还具有弹性和可伸缩性,适合大规模数据备份。
然而,云备份的缺点是依赖于网络连接和云服务商的可靠性,备份和恢复速度可能较慢。
3.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发生更改的文件或数据块,而不是整个数据集。
这种备份方案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消耗。
增量备份通常通过与之前的完整备份进行比较,只备份更改的部分。
然而,恢复数据时需要先恢复完整备份,再逐个应用增量备份。
4.镜像备份:镜像备份是指将完整的系统或数据复制到备份介质上。
这种备份方案可以创建系统的完全副本,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
镜像备份通常用于灾难恢复和快速系统恢复。
然而,镜像备份的缺点是备份和恢复时间长,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
5.远程备份:远程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远程地点的备份设备上。
这种备份方案可以提供地理上的分离,以保护备份数据免受地方性的灾难性事件影响。
远程备份可以是本地到本地的备份,也可以是本地到云的备份。
然而,远程备份需要可靠的网络连接和足够的带宽来实现备份和恢复操作。
6.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是指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备份,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备份一次。
定期备份可以确保数据的最新版本得以保存,同时可以减少备份操作的频率和数据存储的成本。
然而,定期备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范围较大,恢复时需要重新应用最近的完整备份,并且可能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数据备份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来选择。
常见的备份方案包括本地备份、云备份、增量备份、镜像备份、远程备份和定期备份。
存储备份方案

存储备份方案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数据是企业和个人非常重要的资产。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储备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存储备份方案,以供参考。
1. 本地备份本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设备中,如硬盘、SSD等。
这是一种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备份方案。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本地备份:•手动备份:用户手动将数据复制到本地存储设备中。
这种方式简单直观,适用于小量数据的备份,但容易忽略备份操作,仍然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定时备份:通过设置定时任务,定期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设备中。
可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或第三方软件,如rsync、Cobian Backup等。
定时备份可以提高备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仍然存在风险,如设备损坏、丢失等。
优点:简单、成本低。
缺点:依赖本地设备、容易遗忘、数据安全性低。
2. 网络备份网络备份是通过网络将数据备份到远程存储设备中,如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
这种备份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实现跨地域、跨设备的数据备份。
常见的网络备份方式有以下几种:•云备份:将数据备份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
这种方式无需用户自己搭建存储设备,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已有的备份计划或自定义备份策略,如亚马逊S3、Google云存储等。
云备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但需要考虑数据存储和带宽使用费用。
•NAS备份:使用网络附加存储设备(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进行备份。
NAS是一种独立的存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
用户可以将数据备份到NAS 中,并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和管理备份数据。
常见的NAS产品包括Synology、QNAP等。
NAS备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但需要额外的设备成本和管理工作。
优点:数据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跨地域、跨设备备份。
缺点:费用较高、依赖网络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
LAN-Based备份方式: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
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
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利用IBM Tivoly Storage Manager软件,配合IBM LTO等磁带库产品,可以实现以上各种备份方式。
other数据备份方式的选择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
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
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
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
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源提高了效率。
LAN-Free备份由于数据通过LAN传播,当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备份时间窗口紧张时,网络容易发生堵塞。
在SAN环境下,可采用存储网络的LAN-Free备份,需要备份的服务器通过SAN连接到磁带机上,在LAN-Free备份客户端软件的触发下,读取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SAN备份到共享的磁带机。
这种独立网络不仅可以使LAN 流量得以转移,而且它的运转所需的CPU 资源低于LAN 方式,这是因为光纤通道连接不需要经过服务器的TCP/IP 栈,而且某些层的错误检查可以由光纤通道内部的硬件完成。
在许多解决方案中需要一台主机来管理共享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查找和恢复数据的备份数据库。
SAN Server-Free备份LAN Free备份对需要占用备份主机的CPU资源,如果备份过程能够在SAN内部完成,而大量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则可以极大降低备份操作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SAN Server-Free备份就是这样的技术。
目前主流的备份软件,如IBM Tivoli 、Veritas,均支持上述三种备份方案。
三种方案中,LAN备份数据量最小,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多,成本最低;LAN free备份数据量大一些,对服务器资源占用小一些,成本高一些;SAN Server-free备份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备份大量数据,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少,但成本最高。
中小客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other传统备份:黔驴技穷无奈何在传统的备份模式下,每台主机都配备专用的存储磁盘或磁带系统,主机中的数据必须备份到位于本地的专用磁带设备或盘阵中。
这样,即使一台磁带机(或磁带库)处于空闲状态,另一台主机也不能使用它进行备份工作,磁带资源利用率较低。
另外,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使用的备份恢复程序一般也不相同,这使得备份工作和对资源的总体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后来,产生一种克服专用磁带系统利用率低的改进办法:即磁带资源由一个主备份/恢复服务器控制,而备份和恢复进程由一些管理软件来控制。
主备份服务器接收其他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发来的数据,并将其存入公用磁盘或磁带系统中。
这种集中存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磁带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它也存在一个致命的不足:网络带宽将成为备份和恢复进程中的潜在瓶颈。
有没有一种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在备份的时候尽可能减小对系统资源的消耗,同时又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灵活性呢?LAN-free备份:平平常常第一招儿办法之一是采用LAN-free技术。
所谓LAN-free,是指数据不经过局域网直接进行备份,即用户只需将磁带机或磁带库等备份设备连接到SAN中,各服务器就可把需要备份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共享的备份设备上,不必再经过局域网链路。
由于服务器到共享存储设备的大量数据传输是通过SAN网络进行的,局域网只承担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而不是数据传输)任务。
2种常见的实施手段LAN-free有多种实施方式。
通常,用户都需要为每台服务器配备光纤通道适配器,适配器负责把这些服务器连接到与一台或多台磁带机(或磁带库)相连的SAN上。
同时,还需要为服务器配备特定的管理软件,通过它,系统能够把块格式的数据从服务器内存、经SAN 传输到磁带机或磁带库中。
还有一种常用的LAN-free实施办法,在这种结构中,主备份服务器上的管理软件可以启动其他服务器的数据备份操作。
块格式的数据从磁盘阵列通过SAN传输到临时存储数据的备份服务器的内存中,之后再经SAN传输到磁带机或磁带库中。
LAN-free备份不足之处“人无完人”,LAN-free技术也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它仍旧让服务器参与了将备份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转移到另一个存储设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CPU处理时间和服务器内存。
还有一个问题是,LAN-free技术的恢复能力差强人意,它非常依赖用户的应用。
许多产品并不支持文件级或目录级恢复,映像级恢复就变得较为常见。
映像级恢复就是把整个映像从磁带拷回到磁盘上,如果您需要快速恢复某一个文件,整个操作将变得非常麻烦。
此外,不同厂商实施的LAN-free机制各不相同,这还会导致备份过程所需的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问题。
LAN-free的实施比较复杂,而且往往需要大笔软、硬件采购费。
无服务器备份:锦上添花第二招儿另外一种减少对系统资源消耗的办法是采用无服务器(Serverless)备份技术。
它是LAN-free 的一种延伸,可使数据能够在SAN结构中的两个存储设备之间直接传输,通常是在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之间。
这种方案的主要优点之一是不需要在服务器中缓存数据,显著减少对主机CPU的占用,提高操作系统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更多的工作。
2种常见的实施手段与LAN-free一样,无服务器备份也有几种实施方式。
通常情况下,备份数据通过名为数据移动器的设备从磁盘阵列传输到磁带库上。
该设备可能是光纤通道交换机、存储路由器、智能磁带或磁盘设备或者是服务器。
数据移动器执行的命令其实是把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实施这个过程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SCSI-3的扩展拷贝命令,它使服务器能够发送命令给存储设备,指示后者把数据直接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不必通过服务器内存。
数据移动器收到扩展拷贝命令后,执行相应功能。
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网络数据管理协议(NDMP)。
这种协议实际上为服务器、备份和恢复应用及备份设备等部件之间的通信充当一种接口。
在实施过程中,NDMP把命令从服务器传输到备份应用中,而与NDMP兼容的备份软件会开始实际的数据传输工作,且数据的传输并不通过服务器内存。
NDMP的目的在于方便异构环境下的备份和恢复过程,并增强不同厂商的备份和恢复管理软件以及存储硬件之间的兼容性。
无服务器备份的优势无服务器备份与LAN-free备份有着诸多相似的优点。
如果是无服务器备份,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SAN设备是数据通道的主要部件。
虽然服务器仍参与备份过程,但负担大大减轻,因为它的作用基本上类似交警,只用于指挥,不用于装载和运输,不是主要的备份数据通道。
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具有缩短备份及恢复所用时间的优点。
因为备份过程在专用高速存储网络上进行,而且决定吞吐量的是存储设备的速度,而不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所以系统性能将大为提升。
此外,如果采用无服务器备份技术,数据可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给多个磁带库或磁盘阵列。
至于缺点,虽然服务器的负担大为减轻,但仍需要备份应用软件(以及其主机服务器)来控制备份过程。
元数据必须记录在备份软件的数据库上,这仍需要占用CPU资源。
与LAN-free一样,无服务器备份可能会导致上面提到的同样类型的兼容性问题。
而且,无服务器备份可能难度大、成本高。
最后,如果无服务器备份的应用要更广泛,恢复功能方面还有待更大改进。
平衡利弊再定夺前面我们讨论了光纤通道环境下的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由于有些结构集成了基于IP的技术,譬如iSCSI,特别是随着将来IP存储技术在存储网络中占有的强劲优势,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将会变得更为普遍。
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并非适合所有应用。
如果您拥有的大型数据存储库必须7×24随时可用,无服务器备份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但必须确保您已经清楚恢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因为低估了这点会面临比开始更为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您拥有的大小适中的数据库可以容忍一定的停机时间,那么传统的备份和恢复技术也许是您比较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