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景与情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古诗十九首古代诗人的情感抒发

古诗十九首古代诗人的情感抒发古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艺术形式,通过古诗抒发了丰富多彩的情感。
这些古诗中,既有对爱情的牧笛之声,亦有对自然的赞美之词,更有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在这些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能够从中领略到古代人们对于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1.《登黄鹤楼》——崔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境遇融于一体,抒发了胸怀壮志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入海和登上黄鹤楼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大气磅礴、追求卓越的情感。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透过宁静的夜晚,望着明亮的月光,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同身受。
3.《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苦恼与无奈。
诗人通过描绘高山秋天的景色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揭示了人生的辛酸和无常。
4.《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古诗以简练的词句描绘了江雪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独自垂钓的老人和飘洒着的雪花,抒发了对自然宁静和寂静之美的独特感悟。
5.《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古诗诠释了爱情中深深的相思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南国春天盛开的红豆花,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
6.《饮酒喜岳阳楼瞻云》——杨万里岳阳楼高处接云汉,一低万古凝长环。
卧看冰鲤晴天白,起看春来草色干。
这首古诗描述了登上岳阳楼所带来的景色。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生命和世界的赞美与喜悦。
7.《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景中藏情的诗举例

景中藏情的诗举例
古诗中,有许多景物描写中隐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让人产生共鸣。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景中藏情”的诗句,赏析其妙处。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之景,但作者却以草木生长枯萎的变化,来抒发人生离别的感慨。
通过对原野草木的描绘,表现出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的无常,让人感受到别离之情的深沉和哀伤。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情感表现出自己的乡愁和思乡之情,但却是以夜色静谧的景色作为背景,在月光的映照下,凸显出人心静谧、思乡的情感愈发浓郁。
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人的思绪更容易被景物所感染,从而产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鸣。
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的是登高远望之景,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出作者的心情变化。
猿啸哀婉,清渚白沙,落叶长江,这些景物的特点和气氛都与作者心情产生了共鸣,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苦痛和悲哀。
总之,景中藏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抒发出了更加深刻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让人们产生更为共鸣的情感体验。
《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

《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
《山居秋暝》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以山居秋日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之美,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情感抒发。
以下是对诗中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的分析:
一、自然景观
1. 诗中通过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描绘,展现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的自然景色。
这种清新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一步细化了自然景观的描写。
月光透过松林洒落,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形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
二、人生哲理
1.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暗示了诗人对于喧嚣与宁静、动与静之间的辩证思考。
竹林中洗衣姑娘的喧闹与莲叶轻摇、渔舟缓行的宁静形成对比,体现了生活中动静相宜的哲理。
2. 诗中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
山雨初霁、月光松间、清泉石流等景象都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体
现了“返璞归真”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抒发
1.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诗人认为春天的芳华虽然短暂,但秋天的山居生活依然值得留恋。
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
2.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秋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中的情感抒发深沉而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总的来说,《山居秋暝》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情感抒发。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以景结情的古诗举例

以景结情的古诗举例
1. “哎呀呀,看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最后不就是以景结情嘛!那清幽的景色,不就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吗?
2. 嘿,李白的《送友人》也有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这结尾的景色,不正像他们的友情那般让人留恋吗?
3. 你们想想,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寒夜的钟声和静谧的景,岂不是把诗人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4. 还有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荒凉的景,不就是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吗?
5. 哇塞,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美好的夕阳景,不也隐含着他的某种感慨吗?
6. 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结尾那秦淮河的景,不就像在嘲讽当时的社会吗?
7.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清寂的景,不正反映出他的孤独之感吗?
8.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那无人的渡口和急急的春潮,多有味道呀!
9.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雪夜的景,是不是让你也感受到那份寂静中的温暖?
10.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玉门关的景,不就是一种别样的哀愁吗?
我觉得以景结情真的是古诗中很妙的一种手法呀,让我们能通过景色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
古诗中以景结情的例子

古诗中以景结情的例子
嘿,你知道吗,古诗里有一种超厉害的手法叫以景结情!就像王之
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
”你看啊,前面写了黄河、孤城、羌笛这些,最后却用“春
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景色来结束,哇,那感觉,就好像把所有的情感
都寄托在了那玉门关外的景色里!这就像你心情超好的时候,看到天
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所有的喜悦好像都藏在了那晚霞里,懂不?
再来说说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水千山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把那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到最后
用“独钓寒江雪”这样的景来收尾,哎呀呀,真的是绝了!就好像你一
个人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那种孤独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那“夜半钟声到客船”,多有意境啊!就好
像在寂静的夜晚,那钟声一下一下地敲在你的心上,让你的愁绪更加
浓烈。
这和你在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
惆怅不是一样的吗?
古诗里的以景结情,真的是太神奇了!它能让我们在那些美妙的景
色里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作手法啊!它就像
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情感的大门,让我们能和古人一起感受那些
或喜悦、或悲伤、或孤独的时刻。
难道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我反正
觉得超棒的!所以啊,我们要多读古诗,去领略那其中的美妙和奥秘呀!。
古诗词中的情与景

古诗词中的情与景一、古诗词中的“情”“情”,即情感,是作者通过笔下的生活现象或画面传达出来的情绪感受。
“情”有多种:亲情、友情、爱情;对人民、社会、国家、民族的感情;激越之情、豪放之情、温柔之情、愁苦之情。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喜、怒、愁、惧、爱、憎、欲”等七情。
1、喜:喜悦、喜欢、喜庆。
喜自然——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喜人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杜甫《喜达行在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喜国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怒:愤怒,愤懑。
对敌人之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对昏庸朝政之怒——杜甫的“三吏”“三别”;对贪官污吏之怒——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自己之怒——杯汝前来!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辛弃疾〈沁园春戒酒〉)3、愁:忧愁,忧愤,忧虑(1)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觐《乡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情愁——A爱情(离愁别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B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 离散的感伤。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指出 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 “雨”景、“月”色的描写,(解说手法)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 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指明效果)
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乐景衬哀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 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 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指出手法)因见 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 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 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解说 手法)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指明效果)
情与景关系题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声。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 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
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 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 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 喜爱之情。
(一)乐景写乐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借“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 蓝”的“江水”,表达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萦、 久久不忘的情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触景生情
▪ 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 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二)哀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 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 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 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 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
▪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 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 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 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
触景生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 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 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 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哀景衬乐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
小结:鉴赏诗歌的景和情
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 分析。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指出手法)诗人 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 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解说手法)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对生活 的热爱。(指明效果)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 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 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 解说手法---指明 效果.
内情 在与 联景 系的
▪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 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 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 想象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 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 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 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 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 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古诗中的景与情
古诗的情与景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 明代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 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 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 种感情的色彩。
谢谢观赏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 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 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 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 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 水路返家之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 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 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 “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 中。
二者如果“表现出色”, 就称作“情景交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 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 诗人的羁旅情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 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 的联想与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 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 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 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 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