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邢福义
邢福义:看透方块字的奥妙

上午8点半,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 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义在办公室里与 学生沈威探讨 《 形式动词“ 有” 和形容 词性宾语》 一文中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 的标点、 字词句的用法到宏观的文章结 构布局, 两个人一直交流到9点半。 这篇文章是沈威正在撰写的一篇论 文, 在邢福义的指导下, 已经修改了两 遍。 这次指导之后, 沈威要修改第三 遍。 已在语言研究所做讲师的沈威说: “ 邢老师带博士生从来不统一上大课, 而是坚持一对一交流指导。 路上、 办公 室、 家里是邢老师跟学生交流最多的地 方。” 邢福义今年 77 岁, 生活很有规律。 每天晚饭后都会在清幽宁静的桂子山上 的校园里散步。 一边慢慢地走, 一边思 考问题。 特别有必要时, 他会约个学生 一起散步, 那可是上课式的散步, 散步 中的传道和解惑。 沈威说: “ 每一次散步我印象都非 常深刻。 散步中, 他跟我谈了很多。 记 忆最深的是邢老师说的一句话: 理论的 成立和完善都是需要大量语言事实来支 撑的, 做学问要‘ 不唯上’, 治学的路就 在自己的脚下。”
反对 “ 大器晚成”的说法 只上过10年学
邢福义只上过10年学, 小学3年, 中 学3年, 中专2年, 大专2年。 他之所以能 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他惊人的学习能力。 邢福义说: “ 四五岁时, 祖父经常 杨 把我放到膝头, 读 《 薛仁贵征东》、 《 家 将》 等 小说 给 我 听 。 听 过之后, 我 竟 然 能 去 读别的 书 , 猜出 大 意 。 后来, 母 亲 带 着 我到 处借书 , 村 子里能 借 到的 旧 小说, 几乎全被 我读完了。 10 岁 进入抗 日战争胜利 后家 乡 办的 初级 小学读 书 , 邢福义说, 他走上 汉 语语言学研究 之路, 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1955 年的一个 傍 晚, 邢福义走 进 中 语文学习》, 读 文系资料室, 翻看一本 《 到了 几 篇讨论 主 宾语问题的文章, 立 即 对语言里 居然 存在那 么神奇奥妙 的规律 大感惊讶。 1956年7月中文专修科毕业之 后, 中文 系领 导 宣 布把他 留 在 系 里 当助 教, 问他 想分 到 哪 个专 业 , 他 毫 不 犹豫 地 选择 了“ 汉 语” —— —当 时大家都不 愿 意搞的、 被认为十分枯燥的一门学科。 开始当现代汉 语专 业助 教时, 邢福 义学历比同事们低一两个层次。 那时 候 , 家 乡 的一句 俗 话对他起了 作 用: “ 猪往 前拱 , 鸡往 后 扒! ” 意 思是说, 人 总 要 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路。 “ 我 属猪 , 我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 往前拱! ” 邢福 义说。 老教 授们 在 纷至沓 来的 政 治 运 动中 草木皆兵 , 邢福义在专 业 上不能得到老 教 授或 年 长 学 者面 对 面 的指导, 于是, 偷 师” —— —把 国 家语言学 权 威 他 开始 “ 刊物 《 中 国 语文》 等作为 “ 函授 教 材 ”, 把重要论文的作者当作“ 未见面的老 师”, 既学习教材的内容, 又琢磨 老师的 方法。 邢福义善于 抓住 问题, 作 小专题研 究。 《 中 国 语文》 上每 发表 一篇 重 要语 法论文, 他都要 潜 心探究: 作者 是 怎么 抓 到这个题 目 的 ? 是 怎么展开 研究的 ? 在方法上有 什么长处? 在 材料运 用上有 什么 特点 ? 他用一只 眼睛 来 看 懂 别人文 章的 表面 、 正 面 和一 行行 文字 ; 用 另 一 只 眼睛 来探 视 别人文章的 背 面 、 反 面 和 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奥秘。 1957 年, 22 岁的邢福义在 《 中国语 文》 上 发表 了文章。 至 “ 文革” 前 《 中 国 语文》 停 刊 , 他 连续 发表 了 7 篇论文, 引 起 吕叔湘 等前 辈 学 者 的特别 关注 。 邢 福义反对“ 大器晚成” 这种说法。 他 说, “ 大 器 晚成” 是一 些 人 为 自己的 惰 性 找 借 口 。 20 岁 左右 是人生 创造 力最 旺 盛 的时 候 , 年 轻 人 千万 不要 被什么 “ 厚 积薄 发 ” 所 迷 惑 — —— “ 积 一点就 发 一点 嘛 , 大 器 就 应该早 成”, 邢福义经常对 自己的学生说。
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

2012.01邓天玉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邢福义,1935年5月30日出生,海南乐东县黄流乡人,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
曾任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攻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文化语言学和其他问题,其论著三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2010年11月,入选湖北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邢福义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汉语语法学的教学与研究。
由于时代和家庭的原因,他只上过十年学(小学2年,初中3年,中师2年,大学2年)。
1956年,21岁专科毕业的他,留在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22岁,他就在中国语言学界最权威的刊物《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动词作定语要带“的”字》。
30岁时,他就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
截止到现在,他已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29篇力作。
27岁,他在004All Rights Reserved.2012.01《中国语文》(1962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副词修饰名词》,文章刚一发表,学部委员、南京大学一级教授方光焘先生就于1962年5月强调“研究语法应该注意一般现象、特殊现象和个别现象的相互关系”,指出:“副词能否修饰名词的问题,张静认为副词能够修饰名词,他是想推翻已有的规律。
而邢福义则是以特殊现象来作补充,指出了副词修饰名词的条件,这是很好的。
副词修饰名词必须具有一些条件。
我基本上同意邢福义的意见,……”(方光焘《研究汉语语法的几个原则性问题》,《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269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文革”时期,学校停课,刊物停刊,但他没有放弃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他注重培养研究习惯,积累研究经验,铸造敏锐视力。
刑福义语法体系浅谈

刑福义语法理论体系浅谈[摘要]刑福义,1935年出生于海南岛乐东县黄流乡,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刑福义的语法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着力点:其一,着力于隐蔽规律的发现;其二,着力于结合逻辑研究语法事实;其三,着力于学术“据点”的建立;其四,着力于理论问题的思考;其五,着力于研究路子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本文将试从语法方面,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浅析。
[关键词]刑福义语法体系刑福义,1935年出生于海南岛乐东县黄流乡,1952年8月——1954年7月,进入海南广东琼台师范学校学习,1954年9月——1956年7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修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截止2008年,发表文章尽400篇,出版著作30多部,论著多次获奖,包括多项部级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图书奖。
刑福义先生的语法体系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一、语法总体论(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总体性论说)(一)小句中枢。
汉语语法系统以小句为中枢。
汉语语法重句法,而不重词法,对于汉语语法规则的构成和显示来说,小句在各类语法实体中居于中枢地位。
“小句中枢”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研究汉语语法,必须以小句为中轴,以句法机制为重点,注重观察句法规则的各种语法因素的管控作用。
(二)小句三律。
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这是汉语小句的三条定律。
了解小句三律,可以加深对汉语语法系统中小句的中枢地位的认识。
成活律1:句子语气+可成句构件语法单位=小句成型2:句子语气+可成句构件语法单位+旨意的有效表述=小句生效包容律1:小句-句子特有因素=短语2:小句-句子特有因素短语常备因素=合成词联结律1:小句联结+小句分化=复句2:小句直接间接联结+句子集群化=句群(三)动词核心和名词赋格。
现代汉语讲解——(邢福义版教材)

邢福义《现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而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属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只在一定的方言区流行,为方言区人民所使用。
如沙市区有沙市话,就是沙市这个地域的方言,像有《有么子说么子》、《小城故事》就是用这种地点方言(直到一个个地点,如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所做的节目,各地都有用自己的方言做的节目,如《经市故事会》(武汉话)、《雾都夜话》(四川话)、《弯管子电影院》(荆州各县市如沙市、公安、松滋、洪湖等地的方言)、粤语台,但方言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容易被别的地区的人听得懂,所以大型的节目像春节联欢会、还有绝大多数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是用普通话的,这些都是现代汉语的构成部分。
(二)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易于周密、严谨。
(三)现代汉语的划分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口头语和书面语自古以来就有,今天所讲的现代汉语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呢?汉语的发展经过五个阶段:先秦前有口语无书面语原始汉语阶段先秦上古汉语阶段两汉至隋唐中古汉语阶段晚唐开始出现了口语和文言相杂的通俗文学作品近代汉语阶段五四运动以后言文统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现代汉语阶段从时空线索来看,汉语经历了五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分析,不够发达,不够丰富。
第二个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
由于书面语言的出现,语言出现整合、规范的可能,如诗歌的由经书面语言的传诵过程,就是一个规范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社会生活相当发达,交流交际的频繁化,尤其是书面语言即文字的应用十分广泛,字书(字典)、辞书(词典)对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文化影响,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使得汉语的发展、整合十分迅速。
李宇明_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李宇明《马氏文通》问世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仅在挖掘和描写语法事实、揭示和解释语法规律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而且也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或“中枢”,就是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一种重要体现。
本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法学史上提出或表现出的一些“本位”观念、特别是对最近提出的“小句中枢”说进行分析评论,希望以此对认识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有些许裨益。
一语法学史上的五种“本位”观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出来的汉语语法本位观念和明确提出的汉语语法本位学说,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五种:A、马建忠的“词类本位”;B、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C、朱德熙的“词组本位”;D、徐通锵的“字本位”;E、邢福义的“小句中枢”。
1.1马建忠的“词类本位”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法学诞生。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本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马氏文通》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洋洋十卷大作,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字”,一卷论“句读”。
当然,篇幅的多少还只是其本位观念的表象,但从本质上看,《马氏文通》也是通过对词类的详细论述来讨论句读的。
论句读是其目的,但词类是其观察、研究语法的起始点,是其语法体系的本位所在。
正如《马氏文通·例言》所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
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
”传统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对于形态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法(特别是构形法)控制着句法,把词类作为语法本位显然有较多的合理性。
但是,形态不发达的语言不是词法控制句法,而是句法控制词法,所以对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显然不是或不宜作为语法的本位。
《马氏文遥》开创了汉语语法学,“导后人以先路”,功不可没,但是它从西洋语法“葛郎玛”中所借引来的“词类本位”观念,显然不大适合汉语这种非形态语言。
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指瑕

第19卷 第1期2007年3月 塔 里 木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ari m UniversityVol.19No.1Mar.2007① 文章编号:1009-0568(2007)01-0060-03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指瑕包朗 韩留勇(塔里木大学文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摘要 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存在以下不足:是书前后有些地方互相矛盾;处理学术问题标准不一,提出概念不予定义;统书不精导致某些章节与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在同一问题的认识上恰好相反;漏掉重要内容,导致行文言而不尽;生造术语;行文次序照应不周,主次不明;排版时出现误字。
关键词 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不足;矛盾;不精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A Co mm en t on M odern C h inese Specia l Topicof G ramm a r and R hetoric Ed ited by X i n g Fuy iBao Lang Han L iuyong(College of A rts and Science,Tari m University,A lar,Xinjiang843300)Abstract There are several fla ws in M odern Chinese Special Topic of Gramm ar and Rhetoric edited by Xing Fuyi as foll ows:contradic2 ti ons in the fr ont and back of this book;no consistent standard in dealing with syste matic learning;concep ti on without definiti on;inac2 curate editing with contradicti on on the sa me issue bet w een this book and another book M odern Chinese edited by hi m self;talking frivo2 l ously with om itting i m portant content;coining ter m inol ogy;confusing the order of s ome parts;sta mp ing a wr ongly written character in typesetting.Key words Xing Fuyi;M odern Chinese Special Topic of Gramm ar and R hetoric;fla ws;contradicti on;inaccurate editing 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1](以下简称《专题》)是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教材。
《现代汉语》讲义(邢福义版)

邢福义《现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而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属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只在一定的方言区流行,为方言区人民所使用。
如沙市区有沙市话,就是沙市这个地域的方言,像有《有么子说么子》、《小城故事》就是用这种地点方言(直到一个个地点,如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所做的节目,各地都有用自己的方言做的节目,如《经市故事会》(武汉话)、《雾都夜话》(四川话)、《弯管子电影院》(荆州各县市如沙市、公安、松滋、洪湖等地的方言)、粤语台,但方言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容易被别的地区的人听得懂,所以大型的节目像春节联欢会、还有绝大多数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是用普通话的,这些都是现代汉语的构成部分。
(二)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易于周密、严谨。
(三)现代汉语的划分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口头语和书面语自古以来就有,今天所讲的现代汉语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呢?汉语的发展经过五个阶段:先秦前有口语无书面语原始汉语阶段先秦上古汉语阶段两汉至隋唐中古汉语阶段晚唐开始出现了口语和文言相杂的通俗文学作品近代汉语阶段五四运动以后言文统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现代汉语阶段从时空线索来看,汉语经历了五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分析,不够发达,不够丰富。
第二个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
由于书面语言的出现,语言出现整合、规范的可能,如诗歌的由经书面语言的传诵过程,就是一个规范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社会生活相当发达,交流交际的频繁化,尤其是书面语言即文字的应用十分广泛,字书(字典)、辞书(词典)对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文化影响,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使得汉语的发展、整合十分迅速。
邢福义现代汉语pdf -回复

邢福义现代汉语pdf -回复
摘要:
1.邢福义与现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2.邢福义对现代汉语的贡献
3.邢福义的现代汉语研究方法
4.邢福义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邢福义是一位在现代汉语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
他致力于现代汉语的研究,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邢福义对现代汉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律的深入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也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邢福义的现代汉语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他通过对大量的语言实例进行分析,揭示了现代汉语的许多语言规律。
他的研究方法不仅严谨科学,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邢福义的现代汉语研究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许多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中,他的研究方法也被广大语言学者所接受和推崇。
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对我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邢福义的现代汉语研究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于事实
福义先生治学,最重语言事实。用敏锐的目 光去充分地观察事实,用入微的工笔去细腻 地描写事实,在对事实充分观察、细腻描写 的基础上,发掘出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语法 规律。 福义先生的语法研究路向是“上行路向”, 即从事实中发掘规律,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向,根基深厚,活力充沛,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五、研究特点
1.重视把逻辑分析方法引入语法研究领域,重视语法 事实的深入发掘,重视隐蔽规律的揭示与刻画
逻辑学家李先焜《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中: “我特别推崇邢福义同志的语言研究工作。……他善于 运用逻辑方法去分析语言现象。邢福义同志是专门研 究过逻辑学并写过逻辑学著作的,因此他对语言现象 的分析过程有意或无形中就使用了逻辑办法。……可以 说他一定程度上也在进行逻辑语言学的探索。” 吕叔湘在《语法问题探讨集》的序中:“福义同志的 长处就在于能在一般人认为没什么可注意的地方发掘 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巧作安排,写成文章,令人信 服。”
三、科研经历分期
(一)积累期(1956年至1978年) (二)求索期(1979年至1989年) (三)造型期(1990年至今)
(一)积累期(1956年至1978年)
主要特点:在文革前,《中国语文》上发表过7 篇文章,文革期间,《中国语文》停刊,但是 他没有放弃钻研,主要特点是:培养研究习惯、 积累研究经验、铸造敏锐视力。
专著 教材
《语法问题探讨集》 《语法问题发掘集》 《邢福义自选集》 《语法问题思索集》 《汉语语法学》 《文化语言学》增订本(主编) 《汉语复句研究》 《邢福义选集》 《汉语语法三百问》 《词类辨难》修订本 《语法问题追踪集》(2008) 《语法问题献疑集》(2009)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主编) 《现代汉语》(主编)
(三)造型期(1990年至今)
主要特点:强调“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 于事实”。一方面,致力于事实的发掘,把研 究范围扩大到方言,还有意识地把视线移向近 代古代汉语。一方面,着力于理论问题的思考 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探索,总结了“两个 三角”“小句中枢”等著名论点。
代表作:《小句中枢说》 (《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汉语语法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
3.以复句为主要研究阵地
(1)复句分类,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划 分复句为因果类、并列类和转折类,建构汉语复 句的三分系统。 (2)复句关系标志静态动作又有动态动作。静 态角度,作用在于“表明”;动态角度,对于隐 性的逻辑基础来说,作用有显示、选示、转化和 强化。 (3)复句格式对语义关系进行反制约。 (4)多样性既表现为语义关系多样,又表现为 句式的构成联结形式多样。 (5)复句和单句既有对立又有纠结。
他常说“做学问,贵在文品正。文品既反映为 人和学风,又决定文章级次与格调的高低”。
在治学道路上,他无止境地追求,自强不息, 在个人利益上,有限度地要求,知足常乐。
“年年岁岁,春夏秋冬。”(人的生命历程 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中要 不断地有新的开始,不断地站到新的起跑线 上。《汉语复句研究》序中,他说句号放大 了是个0,往前又是0起点。他把自己的人生 总结为“三部曲”“偷学”-“自悟”-“有 我”——探讨-发掘-思索(求索))
(二)在学术和人生的路上,邢先生追求的 是“人和物的统一”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 家”
邢福义
主讲人:史晓晨 二〇一一年五月
☆ 1999年,在华中师大创建我国第一个以母语汉语为 教学和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系,出任系主任。 ☆ 2000年起,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为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 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修辞学会 副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2010年11月16日,邢福 义入选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四、研究领域
词:《关于副词修饰名词》 《形容词AABB的反义叠结》 《“最”义基层的多个体涵量》
语句:《“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 复句:《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
《反递句式》 《“越X,越Y”句式》 《“但”类词和“无论p,都q”句式》 方言:《说“兄弟”和“弟兄”》 《“有没有VP”疑问”的验证》
二、成就和贡献
1995年,所著《语法问题发掘集》获首届全国高等学 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年,所著《汉语语法学》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又获第十一届中 国图书奖。 1998年3月,澳门回归前夕,到澳门参加国际会议,会 上宣读的论文后来获得澳门理工学院《理工学报》唯 一的一个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9年8月在德国汉诺威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 间正式接受获奖证书和奖金。 2001年,论文《小句中枢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
六、治学精神
(一)以三句话作为他的行为规范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一个有所作为的 人,眼睛要看着山,心里要想着爬山。但是, 上山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一步 一个脚印地去踩开。山顶不易攀登,成功不靠 侥幸。)
“猪往前拱,鸡向后扒。”(要拱也要扒,要 奋斗,求发展。猪只能拱,鸡只能扒。各有各 的特点和办法。拱和扒没有对错之分,要看哪 个适合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代表作:《关于副词修饰名词》 (《中国语文》,1962年第5期)
(二)求索期(1979年至1989年)
主要特点:以复句为“据点”开展对语法问 题的研究,重视把逻辑分析方法引入语法研 究领域,重视语法事实的深入发掘,重视隐 蔽规律的揭示与刻画。
代表作:《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 (《中国语文》,1979年第1期); 《词类辨难》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