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与答案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语法一、学习提要1.语法概说语法是语言要素之一,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语法单位是指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包括实语素和虚语素,它们是构词语法单位。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几个语素构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一部分词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群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法单位。

2. 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根据的是词的语法特征。

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形态、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形态是指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构词的语法形式包括前缀和后缀;构形的语法形式包括重叠式和粘附式。

组合能力是指某类词可以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

造句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汉语里词类的语法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组合能力这一方面。

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音词。

名词包括人物名词、时间名词和方所名词。

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历时动词、断事动词、使令动词和辅助动词。

形容词包括性状形容词和定质形容词。

副词包括一般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

量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练习,带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练习,带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一、填空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性质表现为()、()和()。

2、实词和虚词的重要区别在于:()。

3、代词分为()、()、()。

4、兼语短语是由一个()短语和一个()短语套叠构成的。

5、主谓谓语句是指以()作谓语的句子。

6、一部分不能做谓语但具有分类作用和对立性质的词叫()。

7、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和词的()。

8、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把词分为()和()两大类9、虚词的特点是:(1)虚词总是()在实词或短语上边,表示一定的语法作用;(2)虚词不能单独充当();(3)虚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比较固定。

10、将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填入下边句中的空格内。

(1)他说()我没听清楚。

(2)月亮悄悄()爬上了树梢。

(3)我们按规定作()处理。

(4)高兴()眼泪围着眼圈儿转。

(5)你别说()太过分了。

11、根据句子的()分出的类别叫句类,它包括:()、()、()和()四种;根据句子的()分出的类别叫句型,它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2、“生命之树常青”这一句话中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

13、“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14、辨别句型:把句型的代号字母填在括号里。

A、连谓句B、兼语句C、双宾句D、主谓谓语句E、主谓短语作宾语(1)他让我骑自行车。

()(2)我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3)他知道我不喜欢挤公共汽车。

()(4)骑自行车我从没出过事。

()15、“向前看”、“向无此例”和“心里向着他”的这三个“向”的词性分别是()、()和()16、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

(1)小王曾经跟老张到过俄罗斯。

()(2)小王跟老张都到过俄罗斯。

()(3)小王跟着老张到过俄罗斯。

()(4)他的思想跟不上形势。

()二、单项选择1、句子“这东西你吃过没有?”中“没有”的词性属于()A、动词B、形容词C、副词D、区别词2、下列句子属于连谓谓语句的是()A、他看见了就上前去搀扶她。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语法一、学习提要1.语法概说语法是语言要素之一,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语法单位是指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包括实语素和虚语素,它们是构词语法单位。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几个语素构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一部分词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群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法单位。

2. 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根据的是词的语法特征。

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形态、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形态是指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构词的语法形式包括前缀和后缀;构形的语法形式包括重叠式和粘附式。

组合能力是指某类词可以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

造句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汉语里词类的语法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组合能力这一方面。

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音词。

名词包括人物名词、时间名词和方所名词。

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历时动词、断事动词、使令动词和辅助动词。

形容词包括性状形容词和定质形容词。

副词包括一般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

量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现代汉语语法题库 (带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题库 (带答案)

第四章语法一、填空题1、语法这一术语可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2、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在于(区别异同、辨明意义)。

3、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另一是(把整体切为部分)。

4、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语法分类,必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5、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

6、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7、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8、现代汉语特殊的词类有两类,一是(叹词),另一是拟声词。

9、量词包括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10、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或处所宾语的动词一般叫(不及物动词)。

11、加词包括(副词)和区别词两类。

12、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状语)。

13、(代替)功能就是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4、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5、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16、词与词的组合包括实词与实词、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可统称为(短语),也有叫词组的。

17、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句法成分)。

18、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动词和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的修饰语。

19、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关涉主语。

2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修饰语主要指(定语和状语)两种句法成分,被修饰的成分是中心语。

21、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

22、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说语两种。

23、复说语有称代式复说语和(总分式复说语)两种。

24、根据结构关系,单句首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句型。

25、非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和叹词拟声词句四种。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1、语法这一术语有()含义A一种A体词A代词B两种B谓词B动词C三种C加词C形容词D四种D代词D名词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7、“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8、“国营、民用、大型”是()A动词B名词C副词9、“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规模副词10、“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11、“我、你、他”是()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你代词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B副词C介词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14、“哎哟”是()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15、“今天星期日”是()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16、“彻底解决”是()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17、“去打电话”是()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18、“明代医药家XXX”是()D副词D形量词D副词D及物动词D区分词D否定副词D情态副词D名词)D方位词D语气词D助词D偏正短语D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19、“你的到来”是()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20、“XXX写了一篇文章”中的“XXX”是()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1、“跑跑有益安康”中的“跑跑”是()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2、“主张从速去”中的“从速去”是()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A大概补语B趋势补语C神态补语D程度补语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A复说语B状语C插说语D同位语27、下列句子中的()是名词句。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练习题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练习题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练习题第五章语法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1、“你要去哪儿?“哪儿”是()A名词B人称代词C 指示代词D 疑问代词2、“我在读书”中的“在”是()A介词B副词C 能愿动词D趋向动词3、“走向深渊”是()A 偏正短语B 方位短语C 动宾短语D动补短语4、“没有条件上学”是()A主谓短语B 连谓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5、“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中“奉献”属于()A 施事宾语B 名词性宾语C 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6、“墙上挂满了画。

”中的“挂满”是()A情态补语B结果补语C可能补语D程度补语7、“你说,他这样做有道理吗?”中的“你说”是()A状语B主语C 同位语D插入语8、“他眼睛真大。

”这三个熟语应该属于()A名词性谓语句B动词性谓语句C形容词性谓语句D主谓谓语句9、“鞋呢?”是()A特指问B 选择问C 正反问D是非问10、“他站着不动。

”是()A连谓句B 兼语句C存现句D 名词谓语句11、“昨天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是()A连动句B兼语句C省略句D存现句12、“面善心不善。

”是()A复句B 紧缩句C 省略句D 单句13、“好大的鱼啊!”是()A省略句B 名词性非主谓句C动词性非主谓句D形容词性非主谓句14、对下列紧缩复句的结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1)敢说不敢做(2)她来了我才能走(3)电脑一学就会。

A转折关系;条件关系;顺承关系B转折关系;顺承关系;条件关系C并列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D 并列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在他身上,使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B消息传出后,群情哗然。

C 在掌声中,焦刚讲了很多英雄的故事。

D 本市植树造林15000颗。

二、填空题1、语法这一术语可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著作。

2、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在于()。

3、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语法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4、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5、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加词三类。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1、语法这一术语有()含义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7、“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8、“国营、民用、大型”是()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9、“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10、“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11、“我、你、他”是()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你代词D名词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14、“哎哟”是()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15、“今天星期日”是()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6、“彻底解决”是()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7、“去打电话”是()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19、“你的到来”是()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A复说语B状语C插说语D同位语27、下列句子中的()是名词句。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习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语法一、填空题:1.实词可分________、谓词、加词,加词包括副词和________。

2.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等是根据________划分出来的词组基本类型。

3.词组或句子开头既有时间名词又有处所名词,后面不是主谓词组,而是其他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词组,这时的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充当________。

4.区分定语和状语主要根据整个偏正词组的________来判断。

5.句子的特殊成分有________和________。

6.存在句谓语动词表示存在或________。

7.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必须是________动词。

8.让肯复句就分句间的关系来说相当于假设条件加________。

9.省略句与非主谓句的主要区别是省略句有________性。

10.祈使句的主语一般是________人称。

11.语气词“吗”只用于________问。

12.作状语,表示对动作、意愿和事物的性状加以否定的否定词是________。

13.“王芬教我们织毛衣。

”按宾语来分是________句。

14.现代汉语有两种特殊的词类:叹词和________。

15.加词性句法结构经常用作定语或状语,一般不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属于本类的主要是________结构。

16.主语同________是一个层次上的成分。

17.“说得来、说得了、说不得”中的补语属于________补语。

18.句子是________单位,词和词组都是________单位。

19.大主语、小主语等术语只用于________句。

20.“是”可以是判断动词,还可以是________。

21.“不论……都”是________复句的关联词语。

22.倒装句的语气词往往放在________的末尾。

23.表示语气主要靠________和________。

24.“没”可以兼属两类词,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

25.有些多义结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仍然消除不了多义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名词解释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 [+位移] 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23、语义格: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25、歧义句: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即它含的意义不止一个,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歧义句。

填空题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白话文语法著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1924年黎锦熙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他一反马建忠‘词本位’观念,以‘句本位’来建立语法关系。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著作。

3、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期、探索革新期、振兴期。

4、《中国现代语法》的作者是王力。

5、探索革新时期吕叔湘的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

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7、《现在汉语八百词》的主编是吕叔湘。

8、探索革新期(1936-1949)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

9、草创模仿时期的代表作是《马氏文通》《新著国文语法》。

10、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1、1978年后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的《现在汉语八百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1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1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4、“打扫干净”属于述补词组。

15、“进攻水平”属于定中词组。

16、“编写价值”属于定中词组。

17、“开展批评”(动+名)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述宾关系。

18、“班主任田力”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同位关系。

19、‘的’总是附加在定语之后;‘地’总是附加在状语之后;‘得’总是附加在补语之前;20、动词的重叠方式往往用 ABAB式;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往往采用 AABB式。

21、形容词+形容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并列和主谓。

22、动词+名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述宾和定中。

23、形容词+名词的一种语法意义是定中:美丽的小岛。

24、名词+名词这一形式有四种语法意义并列、定中、同位、主谓。

25、动词+动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并列、述补、连动、述宾。

26、动词+形容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述补、主谓、述宾,连谓。

27、形态可分为狭义形态和广义形态两种。

28、俄语名词词尾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词尾有时,体,人称,数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狭义形态。

29、汉语动词后可加轻音的‘着’‘了’‘过’分别表示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

30、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1、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32、用公母,雌雄,男女来表示性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

33、汉语里有体的语法范畴,没有时的语法范畴。

34、人称代词和表人名词这些词具有数的语法范畴。

35、下面的情形属于形态的有动词重叠,表复数的‘们’,附在动词后表体意义的‘着’‘了’‘过’。

36、构成句义的因素:1、成分词(实词)的异同。

2、词语的次序。

3、组合层次。

4、语法的结构关系。

5、语义结构关系。

6、句调。

37、‘小李搬去了’的歧义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导致的。

38、句子包含三个部分一个语言片段、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一定的句调。

39、汉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形态标志、句法功能、组合能力。

40、汉语划分词类的最具普遍性的标准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41、“马上”和“今天”前者是时间副词,后者为时间名词。

42、“刚才”和“刚”前者是时间名词,后者为时间副词。

43、“她忽然看见了一只鸽子”中的“忽然”是副词。

44、“小刘买的是名牌产品”中的“名牌”是区别词。

45、名词前边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

46、“马上”是时间副词。

“现在”是名词。

“微弱”是形容词。

“微型”是区别词。

“特赦”是动词。

“叮当”是拟声词。

“白云”是名词。

47、“特级”是区别词。

“特殊”是形容词。

“特地”是副词。

48、副词只能做状语。

49、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受数量结构的修饰,也不受‘不,很’修饰,否定时用‘非’而不用‘不’。

50、介词总是带上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充当修饰语。

特别说明介宾结构不能充当述语。

51、划分主宾语时应当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52、主语是对谓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句子的对立统一体。

53、宾语是对述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述宾结构中的对立统一体。

54、“今晚家里又来了两位同学”其中家里是主语。

55、“昨天星期六”其中星期六是谓语。

56、“校园里鲜花怒放”其中校园里是主语。

57、“桌面上的小说他拿走了一本”的主语是桌面上的小说。

58、“开会时台上坐着主席团”的主语是台上。

59、“下午宾馆又走了一帮客人”的主语是宾馆。

60、“一次大餐她也没有吃过”的类主语和类定语是大餐,一次。

61、“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儿”的“圈儿”从语义上看是结果。

62、“我家里昨天又来了两位客人”其中我家里是主语。

来是述语。

客人是宾语。

63、“一次面我们也没见着”其中一次面是类主语。

一次是类定语。

我们也没见着是谓语。

64、“这个问题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其中这个问题是主语。

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是谓语。

65、“你们大院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其中你们大院门前是主语。

你们、大院是定语。

蹲着是述语。

石狮子是宾语。

66、“小赵我也寄去了两本新书”其中小赵是与事。

我是施事。

新书是受事。

67、替换包括等量替换、不等量替换。

不等量替换包括超量替换、差量替换。

68、扩展实际上指的是等量替换和超量替换,紧缩实际指的就是差量替换。

69、层次切分的依据是结构,功能,意义。

70、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

71、可以进行多分的结构是连动结构、非连续结构。

72、“叫老廖写”是兼语结构。

73、“他死了父亲才去”“他们十人一组”“批评小吴的大姐”都是因为组合层次不同造成了歧义。

74、“看了半个月的报纸”中的多语义词语是半个月。

75、“打得我满头大汗”“这个人谁都不认识”“女子理发店”都是因为语义结构关系造成了歧义。

76、语义结构歧义的主要因素句式,句式中关键的动词,句式中关键的名词。

77、因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里面存在一个身分特殊的词语叫多语义词语。

78、句式是指句子构造上的格式。

79、句式的变换是指不同句式的同义变换。

80、变换矩阵里,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上一致。

81、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2、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语法条件限制、语义条件限制、语音条件限制。

83、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是区别狭义同构、分化歧义句、深化语法研究。

84、所谓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5、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是一种变换关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86、句式变换的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

一是平行性原则。

87、“把案情复杂化了”不能变换为“复杂化了案情”是受到语义条件限制。

88、“水在沟里流着”不能变换为“水流在沟里”是因为违反了同一性原则。

89、“在房间里喝酒”不能变换为“酒喝在房间里”是因为受语义条件限制。

90、“你把钱还给邻居宋爷爷”不能变换为“你还给邻居宋爷爷钱”是受语法条件限制。

91、“在客厅里打毛衣”不能变换为“毛衣打在客厅里”是受了语义条件限制。

92、动词属于[+附着]的句子是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对联贴在大门两边;窗帘绣着鲜花。

93、动词属于[+位移]的句子是他从学校搬迁到了海景花园。

小叶从二楼跳到一楼。

泥石流流到了村边。

94、“马上就下雨了”是非意志动态句。

95、“她从上海调到广州”是位移动态义。

96、“袜子穿破了”是结果静态义。

97、“我祝愿他今年能考上大学”是非现实动态义。

98、“你陪叔叔走走”中的“陪叔叔”属于伴随格。

99、“他把新衣服送给了小张”的句义是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0、“他答错了三道题”中的补语“错”的语义指向是同时前指主语、后指宾语。

101、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是语义对语法结构具有决定性、语法结构对语义具有强制性、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102、“我预祝小李考上大学”具有非现实动态义、非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3、“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具有位移动态义、非意志动态义、现实动态义。

104、属于双向动词的是写、打量。

105、“用井水煮汤”、“用砂锅煮汤”、“用温火煮汤”,“用”后的名词分别是材料格、工具格、方式格。

106、句子中存在着关联格词语的是这事,我没有意见。

那场火,幸亏消防员来得快。

关于小王入团的事,他心里有个结。

107、歧义句的类型有三种:层次组合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108、写作语法学论文的步骤一般说来分为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如何写作。

109、在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时,分类标准要统一,观点要前后一致,自圆其说。

问答题一、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