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院门》读后感
最后一片叶子的读后感11篇

最后一片叶子的读后感11篇最终一片叶子的读后感1这篇故事是欧亨利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中有三个不得志的艺术家,琼斯、苏、老贝尔曼,琼斯得了重病住在医院里,这是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琼斯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念,她每天数着病房窗外一棵常春藤树上的叶子,用树上剩余的叶子来计算自己还能再活几天,这天,树上只剩下4片叶子了。
她的伴侣苏和贝尔曼特别关怀她,为了给琼斯生活下去的士气,在大雨滂沱的夜里,在树上的叶子飘落完后,老贝尔曼拿着他的画笔,冒着雨在窗外墙壁上画了一片叶子,琼斯看到树上的最终一片叶子始终不落下,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士气,病情一每天好转。
老贝尔曼由于淋了大雨,得了肺炎,很快就去世了。
这是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可以看到贫困潦倒的小人物之间无私的友谊,生命的领悟不能寄予在树叶上,琼斯荒唐的想法导致了自己的伴侣贝尔曼付出了生命。
所以,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当用主动的看法来对待,不能消极,要英勇的走出逆境,由于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最终一片叶子的读后感2美国作家欧·亨利写的《最终一片叶子》这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
《最终一片叶子》描述了三个不得志的画家――女画家琼斯和苏,还有60多岁的老画家贝尔曼之间发生的事。
一年秋天,肺炎突发,有许多人染上了这种疾病,琼斯也是其中一个。
琼斯住院后,苏无微不至地照看着她。
但是,琼斯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盼望,她觉得窗外常春藤上的叶子全部掉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她去世的时候了。
苏把琼斯的事告知了楼下的老画家贝尔曼。
贝尔曼听后在窗户外面画了一片有些泛黄的叶子,令琼斯有信念让自己能活下去。
可是贝尔曼却在那一晚由于画叶子染上肺炎,两天后就去世了。
贝尔曼的精神是多么得让我们感动啊,他不顾自己去劝慰患病的琼斯,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布满爱心、热心关心别人的人,愿世界布满爱!最终一片叶子的读后感3《最终一片叶子》它描写患肺炎的穷同学琼西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终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
陈诗歌《风居住的街道》读后感

陈诗歌《风居住的街道》读后感
哎呀,这本书真好看!我今天在课堂上读了陈诗歌写的《风居住的街道》,感觉风儿就像个淘气的小朋友,跑来跑去,藏在街道的每个角落里,“呼——呼——”地吹着。
书里写到风住在树叶间,会让树叶“沙沙沙”地响,还会偷偷钻进小朋友的围巾里,惹得他们直打喷嚏,哈哈,可真调皮!
读着读着,我就想着,如果我是风,我会干啥呢?嗯,我肯定要飞去天上看看云朵姐姐跳舞,和小鸟弟弟赛跑,还要偷偷溜进妈妈的厨房,把香喷喷的菜味儿带给全街的人。
是不是很棒呀?
这本书让我觉得,风不只是吹啊吹那么简单,它好像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秘密。
陈诗歌写得可真厉害,把风写活了!读完以后,我就站在窗户边,感觉风在跟我说话,“呜——呜——”地唱歌,感觉我的脑袋都凉快了好多。
以后啊,我还想读更多这样的书,能让我想着想着就开心地笑出声!
—— 1 —1 —。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通用12篇)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通用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1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患了肺炎的琼西姑娘把自己比作常春藤上最后的叶子,代表自己的死亡。
琼西认为自己将会随着叶子的落光而逝去,所以每天都在数着剩下的叶子,但随着最后一片凋落的不是琼西而是患有肺炎的老画家贝尔曼先生。
原来,最后一片叶子是落下了,但老画家爬上树画了一片叶子,隔天贝尔曼先生就去逝了。
我想,这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生前最伟大的作品。
叶子是琼西生命的寄托,是贝尔曼对琼西生命的挽留。
琼西实在太脆弱了,可笑到竟然把生命放在一片叶子上,最终却仍是叶子救了她的.命。
生活美好的背后是荆棘。
它会割伤你,刺破你。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心存希望,就能创生的奇迹。
贝尔曼,这个大半穷困潦倒,在琼西失去希望的时候,他为她建造了希望。
与把自己的生命寄于一片飘摇的琼西相比,贝尔曼更像一个失败的英雄。
面对他,面对那片“希望之叶”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琼西,可辅助她成长的却是贝尔曼,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爱与奉献。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希望。
世界上,可能还有无数像琼西一样的女子,她们或许脆弱,在身边可能也有如贝尔曼一样的人。
但,失去一切,切不可失去希望。
希望如同曙光,它能给你重获新生的力量。
最后一片树叶,永不落下。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2《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文章是我在《儿童文学》上看到的。
当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时,我深深的敬佩那位老画家的才智和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事情是这样的:苏的好朋友琼斯不幸染上了肺炎,在他们住所的窗外有一丛常春藤,经过风雨的洗礼,它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琼斯认为当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落光后,她的生命也即将结束。
苏为此绞尽脑汁也不能打消她的想法,只得向楼下的贝尔曼先生求助。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范文5篇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范文5篇《最后一片藤叶》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
描写的是华盛顿贫民窟的两个年青的画家苏和琼西同她们的邻居贝尔曼之间发生的故事。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1读了《最后一片藤叶》这个故事后,让我感受很深,这是一则很感人的故事,作者欧亨利利用细腻的手法,将老贝尔门这个舍己为人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故事是这样的,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爱好相同而租了同一个画室,一个名字叫苏,另一个名字叫琼西,但因传染性的肺炎将琼西击倒了,琼西就认定自己的命运与长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系在一起,可是经过两个大风大雨的夜晚,叶子却没掉下来,为什么呢?文章最后,作者交待了老贝尔门在叶子落下的夜里,冒雨在墙上画了一个叶子,是老贝尔门用自己的生命唤起了琼西生的希望。
一个可悲可喜的结局,让人总也忘不了老贝尔门冒雨画叶子的情景,忘不了老贝尔门死去前,因挽救了一个生命而欣慰的表情;忘不了琼西恢复时为老贝尔门流的泪水。
这篇文章我认为它传述了一个像贝尔门一样善良舍己为人的好人,教育世人要有舍己为人的思想并给人们以启示。
心地善良有爱心的人在世人的心中是美好的不可毁灭的。
这不仅让我想起5。
12汶川大地震,在每一个被震得粉碎的学校里,都有几个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们撑起一把保护伞,这些舍己为人的老师不就是现实活生生的老贝尔门,,他们同样是为让后生们可以更好的活下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性格虽不相同,但他们有着一颗相同的心灵,相同的使命和相同的态度,让我们因欧亨利记住老贝尔门的行为,让我们因大地震而记住那些老师和无名的人吧!最后一片藤叶寄托了什么?寄托了无限的爱。
它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舍己为人的心。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2在《新语文读本》这片浩瀚的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有无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
我常常在想,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才有意义,有没有一种形象的事物可以来比喻我们的一生?有时,我觉得人生像蜡烛,要燃尽自己的每一束光芒,光明磊落的地着;有时,我觉得人的一生像道路,有畅通也有拥堵,有平坦也有坎坷。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1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
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
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
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
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
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经典语录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经典语录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
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它会自觉躲过。
它知道车轱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都是自己多费劲。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
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
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
他嫌我们赶不好,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除了书本,我们已越来越不懂得向生存本身,向自然万物学习了。
接近生存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人类的书籍已经泛滥到比自然界的树叶还要多了。
真实的生存大地被书页层层掩盖,一代人从另一代人的书本文化上认识和感知生存,活生生的真实生活淹没了。
思想变成一场又一场形成于高空而没落到地上的大风,只掀动云层,却吹不走大地上的一粒尘埃。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一年后,我才能勉强地叫出父亲。
父亲一生气就嘟囔个不停。
我们经常惹他生气。
她说东,我们朝西。
有一段时间我们故意和他对着干,他生了气跟母亲嘟囔,母亲因此也生气。
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懂事,父亲也渐渐老了。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生活本身的偏僻远近,单调丰富,落后繁荣,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内心的富饶与贫瘠、深刻与浅薄、博大与小气。
我相信在任何一件事物上都有可能找到整个世界,就像在一滴水中看见大海。
展现博大与深远的可能是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
那些存在于角落不被人留意的琐屑事物,或许藏着生存的全部意义。
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中心。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我一直觉得我不太了解父亲,对这个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叫他父亲的男人有种难言的陌生。
他会说书,讲故事,在那些冬天的长夜里,我们围着他听。
母亲在油灯旁纳鞋底。
我们围坐在昏暗处,听着那些陌生的故事,感觉很远的天,一片一片地亮了。
我们不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过得快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他把我们一家人接近这个院子后悔吗。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夜再黑,夜空是晴朗的。
《断魂枪》读后感5篇

《断魂枪》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断魂枪》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读者对书中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能够引发读者对书籍背后故事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创作的力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断魂枪》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6篇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6篇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启示,读后感让我们有机会提炼和反思书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启示,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一个人村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篇1这几年我一直沉迷于余华的作品无法自拔,眼前不断浮现出的各种悲伤画面总使我泪流不止,完全使我身处一片死寂之潭。
但最近被突然翻到的一本书吸引了注意力,那是一个我从未领略过的世界。
这本书是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书中的村民都是一样的劳动、一样的穷、一样的作息,村中整年都没有特别厉害的人,也没有特别重大的事。
作者也时常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累了就坐下来休息。
晚上困了就自己盖一间屋子睡下。
用一下午的时间去观察蚂蚁搬家,花几天时间去打探一个自己突然想起的名字,这些都是作者常干的事。
这本书中是一片真正平等的世界,作者没有因为自己是人而看低别的生物,就像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有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和尴尬。
马肯定有它自己的事情,马来到世上肯定不仅是给人拉拉车当当坐骑。
同时也有很多与其他动物的换位思考,从它们的角度去陈述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对于驴来说,你的一生无胜利可言,当然也不存在遗憾。
这本书中所讲述的事,没有祥子那样的坎坷,没有保尔柯察金的坚毅,没有简爱的反抗,更没有严监生的吝啬与宋钢的悲哀。
那些在很多人眼里无聊透顶事,在这里又一次呈现。
它呈现的好像是一张上了淡色的白纸,没有别人笔下的井井有条或色彩分明对比明显,但它很充实也不凌乱,没有放过一个角落的为你展现出一幅淡淡的画。
用这种淡淡的画向你讲述作者感受中的村庄。
画中的纹理是一种新的舞动和排列,表达的就是一种新的事情、新的观点。
确实,又有多少人会去想我是不是在一个地方生活得太久了?土地是不是已经烦我了?道路是否早就厌倦了我的脚印,虽然它还不至于拒绝我走路。
或者觉得一匹马在某个黑暗角落盯你,它做了一辈子牲口,是不是后悔了,开始揣摩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中的院门》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的对象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因而,同样的文本、视频,总能得到不同的读后感。
下面,为大家带来“《风中的院门》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阅读。
《风中的院门》读后感
“我知道哪个路口停着牛车,哪片洼地的草一直没有人割。
黄昏时夕阳一拃一拃移过村子。
我知道夕阳在哪堵墙上照的时间最长”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一句话时,脑海里勾勒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村庄的孩子,他在描述关于他眼中的生活、他所住的地方以及他所看到的世界。
一个用一支笔记下他最熟悉、最亲切的村庄,包括人和事、牲畜和动植物。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村庄,会有那么多故事,自从看了他的《风中的院门》后,我想到了。
我以为我的老家会因为我现在的远离而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会因为拆迁而不再被提起,会因为搬迁而成为过去。
现在看到他笔下的《一个人的村庄》,特别是《风中的院门》,给我找回昔日村庄的身影。
也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新有了我家乡的形象,我想自己也会用自己稚嫩的笔回忆起我那亲切值得珍藏的老家。
感谢他——刘亮程。
这是一个“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我们长大、长老,然后死掉”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他的出生地——新疆沙湾县,
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的点点滴滴,亲切让人迷醉。
“老户人家这边,先是韩三家、韩老二家、张桩家、邱老二家的炊烟一挨排出了村子。
路东边,我们家的炊烟在后面,慢慢追上韩三家的炊烟,韩元国家的炊烟慢慢追上邱老二家的炊烟。
冯七家的炊烟慢慢追上了张桩家的炊烟。
”从缕缕炊烟中可以体会到村庄的和谐安详,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缕缕炊烟仿佛触手可及。
想象每当家家户户的烟囱都飘出云彩时,那灰色的小瓦上,两米多高的烟囱,你会不会闻到一股饭锅巴的香味啊,会不会听到哧哧响的油锅菜香啊。
再看,那些要打架的炊烟仿佛在赌一场小游戏,看谁家的饭先做好,看谁家最先吃饭。
刘亮程用孩子的特有心理写出这些调皮天真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的村庄有趣充满美好生活的味道。
有人说刘亮程是一位乡村哲学家,“我们长大、长老,然后死掉,刮过村庄的一场风还没有停。
”不难看出其中蕴藏的几分人生哲理。
虽然一代人埋入乡土,而村庄依然存在,依然哺育着下一代,延续着下一代。
“人在回家的远路上一步步长大成人。
出门时是个孩子,回到家已成老人。
”在村庄里生活的人们会因为生存,可能外出打工,求学,出嫁等等,但他们最终都会落叶归根,好一句深沉的“回到家就成了老人”。
那时候,老人又有孩子般的心境,简单的依赖着生他养他的村庄。
虽然“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却停不
了“村庄的一场风”,道出了刘亮程对村庄生命生生不息的感慨和赞美。
“我在黄沙梁见过两种风,一种从地上往天上刮。
另一种风从高空往下灌。
”在两种风的对比中,写出风的变形、树梢的摇动、天空的鸟群、云块倾斜以及地上的草屑、叶子、纸、布片、帽子、头发、尘土、毛等一系列事物的变化,再写到人往屋里收东西,地里的人扛起农具往回走。
人变得急匆匆,关窗户,关门。
往回赶的人,全侧着身,每人肩上像扛着很粗的一股子风,摇摇晃晃走不稳等人物的变化。
在这场风里,他以朴素细微的心灵感悟着这一场天翻地覆。
足以体会到刘亮程朴素细微的心灵。
“在这一场场永远刮不出去、吹不到天上、无人经历的弱小微风中,有一场叫刘亮程的风,已经刮了三十多年了。
”是刘亮程对村庄感情的自然流露。
“每一场风后,看那些依偎在墙根院角没有刮跑的土、草叶、布条、虫子和鸡,我就知道村庄留住的比这更多。
”刘亮程对村庄充满了无尽的等待和盼望。
最后深沉的一句“而我,只留住了一个村子。
”表达出刘亮程对村庄深深的依恋和根深蒂固的热爱之情。
我突然很羡慕这个叫黄沙梁的地方。
因为刘亮程献给它的礼物相当于一部历史剧,朴实而充满了生命力,将成为黄沙梁人所要珍藏的历史回忆。
刘亮程像一个独步者,在独特的黄沙梁的自
然坏境下,对自然、人生的敬重用笔在纸上独自行走。
而黄沙梁像一个母亲,用她最好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黄沙梁人。
最后我想引用刘亮程的话送给他的读者“对我而言,它是精神与心灵的。
我们的肉体可以跟随时间身不由己地进入现代,而精神和心灵却有它自己的栖居年代。
我们无法迁移它。
在我们漫长一生不经意的某一时期,心灵停留住不走了,定居了,往前走的只是躯体。
那个让人心灵定居的地方成了自己的一个村庄。
”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有些人有些事是弥足珍贵的,那我们何不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当有一天我们真的老了,我们还可以拿出来咀嚼品味,还可以陪伴我们一起回忆走过的路程。
恰如一道有过故事的风,穿过岁月的门,看得见我们那时就停留在那一所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