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摘要:盈余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它是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及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集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盈余管理往往存在过度操纵的问题。

管理者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滞后的缺陷或关联方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的行为,容易使人们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

为此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动机、手段和完善盈余管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希望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basis, it is the manag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 meet its own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to maximize the coll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excessiv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sues. Managers will use the cont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ag complex defects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through accounting methods or means to carry out over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st of th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satisf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esires of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asy so that people willconfuse the fake with the surplus. Through thi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fou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oping to distinguish false and earning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for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目录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性 (1)(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1)(二)盈余管理的特性 (2)二、盈余管理动机 (3)(一)资本市场动机 (3)(二)债务契约动机 (3)(三)报酬契约动机 (4)(四)政治成本动机 (4)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5)(一)会计政策选择 (5)(二)关联方交易 (7)(三)非经常性损益 (7)四、完善盈余管理的措施 (8)(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诚信黑名单 (8)(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8)(三)转变审计交易模式,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 (9)(四)改进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诱因 (9)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一种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会计利润来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股东回报率等财务指标。

由于财务指标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因此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受到广泛关注,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还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意义1.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

2. 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指标、股价、股东价值等的影响,对于公司制定财务决策、规避风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通过研究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调节因素,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1.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特点。

2. 探究盈余管理行为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指标、股价、股东价值等重要财务指标,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

3. 进一步研究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行业特征、市场状况等,同时研究调节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如审计、监管、市场纪律等因素。

4. 最后,提出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建议,为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1. 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盈余管理行为的类型、原因、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2.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财务指标、股价、股东价值的影响。

3.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和调节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在六个月内完成,研究计划分为以下步骤:1.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盈余管理行为的类型、原因、影响等方面的信息(1个月)。

盈余管理开题报告

盈余管理开题报告

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盈余管理开题报告目 录CATALOGUE •引言•盈余管理理论基础•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假设与预期结果•研究计划与时间表•参考文献PART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对投资者利益、市场秩序等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盈余管理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报告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深入研究,揭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为规范企业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盈余管理?他们采取了哪些手段?盈余管理对企业和投资者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有效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PART02盈余管理理论基础总结词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分类是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和类型。

详细描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控制交易时机等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干预,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

应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手段调整财务报表,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是通过实际经营活动来影响盈余。

总结词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手段是研究盈余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揭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内在动机和具体操作方式。

详细描述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等。

企业可能为了满足融资需求、达成业绩目标或降低政治成本而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控制费用、销售操纵和生产操纵等。

这些手段可以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会计方法和控制经营活动来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监管环境、管理层特征和行业特点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行为,它包括利用会计方法和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如何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等手段对公司账面利润进行干预和管理。

上市公司往往面临着股东利益、经济发展、财务风险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产生多种动机和行为。

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容易误导市场和投资者,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声誉。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亟需加强盈余管理治理,特别是在治理结构、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有效应对盈余管理风险,并保护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制定适当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1. 盈余管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的分析
3. 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包括:
(1)盈余管理可能对利润和现金流的质量产生的消极作用
(2)盈余管理可能产生的投资者误导和市场压力
(3)盈余管理可能带来企业风险和财务不稳定性
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
(1)加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2)优化会计准则和核算标准,提高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和监督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统计学分析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符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需求,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开题报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开题报告一、引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盈余进行调整和管理,以达到影响财务报表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投资者信任以及市场的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原因、方法以及对经济和投资者的影响。

二、背景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上市公司因为盈余管理问题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如“恩隆门”、“安然门”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原因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公司可能会为了达到市场预期而进行盈余管理。

当市场对公司的业绩有一定的期望时,公司可能会通过调整盈余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避免股价的大幅波动。

其次,公司可能会为了实现激励计划而进行盈余管理。

一些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和管理层,会设定一些与盈余相关的奖励机制,从而诱使他们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公司还可能为了避税、规避监管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

四、方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收入管理、成本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

收入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调整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确认条件和确认金额等方式,来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盈余。

成本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调整成本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和计算周期等方式,来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盈余。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公司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盈余。

五、对经济和投资者的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经济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盈余管理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如果大量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将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运行。

其次,盈余管理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信任。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经营性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以及反复确认和调整收入和支出等方式,使得它们的财务报表呈现出一种既能达到合法目标又能达到企业内部目标的状态。

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经营性盈余管理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市场的健康稳定。

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对于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和有效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本文将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以下问题:1. 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经营性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2. 经营性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有何影响?3. 公司规模、行业特征、所有制形式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经营性盈余管理的出现和表现?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 概述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进行探讨;2. 设计研究方法和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经营性盈余管理进行检验和分析;3.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深入探究经营性盈余管理的现状和表现特征,以及其对公司财务报表质量和透明度的影响;4. 结合具体的研究数据和实证结果,进一步剖析公司规模、行业特征、所有制形式等因素在经营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和表现上的作用;5. 通过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以期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解决思路。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法、实证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实证研究法的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选取研究样本:从2015年至2019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作为研究样本。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资产减值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资产价值前景的看法,对企业稳定经营和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中,通过各种手段调整盈利水平以满足自身目标的一种行为。

良性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恶性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并且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包括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风险管理、盈余管理与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分析。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利润管理的现状分析,包括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影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因素、上市公司在利润管理方面的行为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三)影响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准备之间关系的因素分析,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治理结构等因素对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四)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研究,包括盈余管理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期为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一)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二)构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利润管理的实证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行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通过实证分析,明确影响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准备之间关系的因素,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核算和业务决策中,通过操纵财务信息来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过去几十年来,盈余管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为公司增加了财务灵活性。

然而,盈余管理也会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在我国,随着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管不断加强,以及投资者意识的不断提高,盈余管理已成为当前治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业绩目标,从而影响市场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和信誉度;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隐藏实际经营情况,甚至采取违法违规行为。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队伍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 盈余管理: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股价、财务稳定性和投资者信任度的影响。

3. 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本研究将分析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包括公司的规模、行业、业绩目标、股东利益等因素,同时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盈余管理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从Wind、方正证券等公开数据来源中获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数据。

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契约动机。契约动机的研究只要是从管理报酬和债务契约两个方面展开的。DeAngelo(1998)研究发现,在代理人被考察期间,现任经理人有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报告盈余的行为。Daniel Bergstresser、Thomas Phillppon(2003)经研究发现,当企业总裁的报酬和公司股票价值或齐全价格有密切联系时,企业通过应计项目来操纵其报告盈余的现象更为明显。
2、通过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和资金供给少受干扰,使经营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比如,在企业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盈余管理给了管理着一个缓冲的空间,以保障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并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由一系列的契约组成的,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缔约成本的,而且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七月总是具有不完全性或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地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前重新谈判的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管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盈余管理是传递内部信息的手段, 并以此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时,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调整盈余,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
盈余管理从企业经济行为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称和内容。据国外盈余管理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的盈余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股东的权益,还能保持公司持续的经营发展,同时还可以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
同时,盈余管理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也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促进企业长久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意义。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血症认为盈余管理师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4、避免停牌、退市动机。按照我国有关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将由国务院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并限期消除亏损, 如果在期限内未能消除, 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由于上市资格仍是一种稀缺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 对公司来说, 股票上市后又被停牌、退市都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保住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尤其是已处于ST、PT 行列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与倾向。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报 告 人:XXXXXX
学 号:XXXXXX
所在系别:经济学院
专 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XXXXXX
报告时间:XXXXXXXXXXXX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制
论文选题意义:
“盈余管理”一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论。对盈余管理的定义,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管理界以及财务金融领域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和研究,盈余管理可以被界定为指在既定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管理层利用财务会计或非财务会计手段和方法,通过现有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漏洞或空白点以及可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经过一定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处理,对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盈余信息或相关辅助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管理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6、应对监管动机。Watts Zimmerman(1999)研究认为,在债务契约中赵权人通常会制定一些保护性条款,以保障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其中负债权益比例就是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条款对负债权益比例要求越严格,且管理层就会越有可能选择将企业的实际盈余从未来期间提前至当期确认的会计程序。迎合监管动机。政府往往借助企业的会计盈余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机制就激发了企业管理当局运用盈余管理来应对监管的动机。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 但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1、上市公司盈余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公司形象动机、债务契约动机、筹资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等。但在我国, 由于筹资资格关乎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 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为明显,具体又可细分如下:
2、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Teoh、Welch、Wong(1998)经研究检验得出,企业管理当局存在着股票初始发行和季节性发行之前报告增加企业盈余的应计项目以增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业绩的信息和提高发行价格的情况,企业以此能更好地从证券市场筹资。
3、配股动机。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 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意愿大都十分强烈,大多数公司均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所以,这也是盈余管理一个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