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讲座主要讲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定义、应用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信息融合的级别、通用处理结构、主要技术方法、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下面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多源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相关、组合和估计,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精度,以及对战场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进行实时完整的评估。简单说,多源信息融合就是对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例如我们感知天气,通过我们的体表感觉温度的高低,通过眼睛观察天气的晴朗或阴雨,通过耳朵听风的大小,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对天气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定位。

多源信息融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军事上进行战场监视、图像融合,包含医学图像融合等、工业智能机器人(对图像、声音、电磁等数据进行融合,以进行推理,从而完成任务)、空中交通管制(由导航设备、监事和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和人员四部分组成)、工业过程监控(过程诊断)、刑侦(将人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信息进行融合,可提高对人身份识别的能力)、遥感等。

信息融合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时因为它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防破坏能力,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扩展覆盖范围;提高可信度,降低信息的模糊度,如可以使多传感器对同一目标或时间加以确定;提高空间分辨率,多传感器信息的合成可以获得比任一单传感器更高的分辨率;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从而使系统不易受到破坏。

信息融合的级别有多种分类方法,若按数据抽象的层次来分,可分为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是直接对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基于融合后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和判断决策。数据级融合的精度高,但由于数据量大,故处理的时间长,代价高,数据通信量大,抗干扰能力差,并且要求传感器是同类的。多应用在多源图像复合、同类雷达波形的直接合成等。特征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抽象出自己的特征向量(比如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信息),融合中心完成的是特征向量的融合处理。这种融合级别实现了可观的数据压缩,降低了通信带宽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实时处理,但却损失了一部分有用信息,使融合性能有所降低。决策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基于自己的数据作出决策,然后融合中心完成的使局部决策的融合处理。这种级别的融合数据损失量大,相对来讲精度低,但却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量小,对传感器依赖小,不要求同质传感器,融合中心处理代价低。

图1、集中式结构

多源数据融合的通用结构有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所有传感器的数据直接送给融合中心进行处理,结构如图1所示。

分布式结构是融合中心收到的是经过局部处理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混合式结构是

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的组合,即融合中心收到的既有原始数据,又有经过局部与处理后的数,如图3所示。

图2、分布式结构

图3、混合式结构

多源数据融合主要用到的技术方法有信号处理与估计理论方法、统计推断方法、信息论方法、决策论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信号处理与估计理论方法包括Kalman滤波、最小二乘法、小波变换等。统计推断法包括Bayes推理、随即理论等。信息论方法有熵方法等。决策论方法一般用于决策融合。人工智能方法包括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

多源数据融合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在各个方面还需要发展完善。急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有数据对准,即将时域上不同步,空间上属于不同坐标系的多源观测数据进行时空对准,从而将多源数据纳入一个统一的参考框架中,为数据融合的后期工作做铺垫;数据关联,将隶属于同一数据源的数据组合在一起,主要处理分类和组合问题;如何处理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比如还有噪声;如何处理不完整、不一致、虚假的数据等。

对于不同的问题将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缺乏完整有效的一般解决方法,故需要完善基础理论;改进融合算法,提高系统性能,特别是异类信息的融合还没有成熟的算法;传感器资源管理优化,包括空间管理、时间管理、模式管理等;研究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工程化评估方法等。这些都将是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未来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