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范文汇编范文

合集下载

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通用31篇)

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通用31篇)

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通用31篇)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通用31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孝老爱亲作文1000字篇1“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

,“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

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

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教师,他名叫姜京佐,他不仅在学校里时模范教师,在家他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孝老爱亲的模范。

在九十年代末,他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钱,那时,他除了自己的父母、祖母外,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外祖母。

为了让外祖母吃上一点营养物质,市场每次卖肉时,他总要买点回家,给外祖母送上一份,这样一直坚持做到外祖母去世。

他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亲。

他知道父亲母亲爱吃苹果,有时外出时,他总是买很多新鲜水果,给两位老人。

当他在老人身边时拿起水果刀细心地削苹果,削好后在小心翼翼的喂给两位老人。

这些看似像是女人的活,姜老师全都包揽在身。

他还知道自己的父亲爱喝酒,每当逢年过节时,总会买些酒给自己的老父亲拿过去,什么乌鸡酒、三鞭酒、即墨老酒老人的桌子上总是有的。

到时候,老人一开心总会夸赞自己的儿子有孝心。

之后,父亲去世了,只剩母亲一人。

有一年冬天,自己的老母亲生了病,念叨着要吃茄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

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

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

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

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

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

"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

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

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

尊老爱亲事迹范文1000字集锦五篇

尊老爱亲事迹范文1000字集锦五篇

尊老爱亲事迹范文1000字集锦五篇尊老爱亲事迹作文篇一:尊老爱亲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先辈创下的精神财富。

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讲究家庭和谐、和平共处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生生不息,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着尊老爱亲的精神!尊老爱亲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过?国庆终于到了,在这个美好的假日里,我们何不执行“尊老爱亲”这个光荣的任务?第七天,我为妈妈洗了碗碟、扫了地、洗了衣服······第七天中午,妈妈一下班就在厨房做饭给我们吃。

我们刚吃完饭,妈妈就开始忙着收拾碗筷,我看见妈妈收碗时紧张的表情,心想:妈妈一定是快迟到了,我得帮帮她······我跟妈妈说:“妈妈,您去上班吧,这碗就我来帮您洗。

”妈妈一听,高兴极了,她说:“你真懂事!”妈妈去上班了,我把碗筷拿到厨房。

我首先拿来抹布,再倒上一点洗洁精,然后加入水,再用力的搓碗、抹碗、洗碗。

一不小心,一个碗从我和手里蹦了出去,碗边蹦出了一个缺口。

到了晚上,妈妈下班了,看见了这个碗,问:“这个碗上的缺口是怎么来的?”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是我洗碗的时候不小心磕了一下。

”妈妈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责备我。

第六天,妈妈又去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于是我想:如果还能帮妈妈做一下家务就好了。

我想啊想,突然,我茅塞顿开,拿起扫把就在妈妈的房间里扫呀扫呀!我首先把妈妈的房间扫了一遍,然后又把房间里拖了一遍,拖好后又喷了香水。

然后,我打算把阳台也打扫一下。

“哇!阳台好大呀!”我连续扫了好几遍,拖地的时候,地好脏呀!我都连续换了几次水了才把阳台上拖干净了。

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走进家门就看到了家中的“景色,”不禁赞叹,妈妈问我:“是不是你打扫的?”我兴奋地道:“是!”妈妈听了,欣慰的点点头。

说:“你真能干,能帮妈妈做家务了!”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被人夸的感觉太好了·······第五天,我心想:明天妈妈要上班了,我得帮妈妈把衣服洗好,这样她第二天早上就不用起早洗衣服了。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俗话讲,百善孝为先。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宝,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进展进步的基石。

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一般职工。

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亲小孩还在念初中。

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

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随着两个小孩的相继出生,更是给那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但由于小孩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小孩的重担。

大小孩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小孩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小孩更是常有的事。

妻子眼看着夫君、相公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讲:"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讲:"你生小孩比我更辛苦。

"夫君、相公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

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专门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

一向和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某某,女,现年某某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某某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某某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

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某某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

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某某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某某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某某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

在某某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某某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某某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

那一年,某某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

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某某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篇一】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我们xx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

xx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

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

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

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

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

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

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

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

”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

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

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

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5篇)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5篇)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郭雪飞,男,42岁,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宣传部职工,荣获2013年度“山西好人”。

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不离不弃,悉心呵护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哥哥和侄儿,用无微不至的爱心、真挚朴实的情怀演绎出至爱亲情,在十里煤海传为佳话。

由于雪飞的妈妈在他20岁时就离世了,爸爸的身体也不太好,雪飞的嫂子也很早因车祸不幸离世,留下智障的哥哥和侄儿。

从此雪飞用单薄的身躯扛起了照顾哥哥和侄儿的重任。

雪飞每天除了工作更多的时间就是照顾哥哥和侄儿,自然和自己的妻女相聚的时间就少了,自己甚至没有接送过女儿一次上下学,辅导过女儿一次家庭作业。

面对妻子一次次委屈的泪水,雪飞常常内疚地开导她:“这是我的亲哥哥和侄儿,我不照顾谁照顾,总不能咱们每天光鲜亮丽的,让他们衣食不饱,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就不能眼看着哥哥和侄儿受苦!你放心,我以后只要回咱家,洗锅做饭、收拾家的那就都是我的事了,我保证一切听老婆你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陈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职工任俊山妻子。

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山西好人。

任俊山1974年退役后来到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采煤队上班。

1976年,他被突然顶板冒落的石头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丈夫需要护理,年仅一岁孩子需要抚养,年轻的她面对现实,接受精神、体能的双重磨练。

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为稳定后,她利用空余时间自学裁缝,贴补丈夫的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的额外收入。

瘫痪卧床的任俊山,曾两次被陈秋花硬硬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的家庭现有两口人:**,现年73岁,县蒙医院退休医师;杨秀兰,现年68岁,蒙古族学校退休教师。

他们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家庭和谐、温馨,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在他们的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辈分、性格、文化、志趣等都各不相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族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他们2001年入住巴音路3号楼以来,一直与身边的邻居和社区居民们和睦相处。

特别是在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内,始终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他和妻子每天细心照料和关心着家里卧病在床的92岁高龄的婆婆,直到婆婆没有怨言的安详离去。

还要看管孙子,又要给上班的子女们做饭,因此,这两位退休老人的一天变的很忙碌。

除了要关心和照料自己的家人以外,他们同样的关心和帮助着邻里和周边的居民及老人们。

二、邻里团结,互相帮助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两个儿子也是政府机关干部,他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来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家庭成员守廉、助廉、倡廉意识也特别强。

**是一位蒙医专家,虽然他已经退休,但每天有很多患者来看病,很多时候他都顾不上休息,对那些老、弱、病残者他都会亲自来到家里看病,但从未收取过任何就诊费用,都是义务看病。

在退休后,他还一如既往的研究着蒙古医药科学,并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验证撰写成供青年医生参考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县蒙古医药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去年他又写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志》一书。

他们常常自觉主动地打扫走道、楼梯的卫生,使走道和大院里的卫生特别干净;老人说:“院里干净了,大家心情也就高兴了”。

走道里的灯时常会坏,为了使大家晚上出入方便,他们经常去更换灯泡,虽然对这两位老人来说这也是不简单的工作,但他们从未间断过;有的时候邻居家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屋,两位老人会请他进来坐或打电话(给他家人),等家人回来;他们住的楼房前没有晒被、褥的架子,两位老人亲自找了些铁丝、木棒等,立起了供大家晒被褥的架子;因为旁边有停车场,多次把拉铁丝的桩子撞倒了,他又主动去修好;冬天下大雪时,他们会主动的将雪扫干净,给居民带来了方便,虽然件件是小事,却受到居民们的赞扬,好多居民说:“还有这样的好心人”,“为大家办了好事”,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一点一滴的关怀和帮助感化着周边的居民们,在这片辖区内形成了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三、崇尚科学,倡导文明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

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

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夫妻经常沟通感情、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于他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

在社区内说到尊老爱幼的好人,谁都会想起热格德勒这位朴实的老中医,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着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美好乐章,促进社会和谐是他们这个家庭行动的宗旨。

因此,在邻里之间、儿女之间、亲朋好友之间都起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互敬互爱的学习作用。

热格德勒家庭,曾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好家长”等荣誉。

风风雨雨40载,**,杨秀兰夫妻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共同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共同进步的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崇尚美好的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

篇二提起**,**小区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边夸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一边又对她家遭遇的不幸表示同情。

2010年的一场意外,46岁的**脑干出血,逐渐变成了植物人,苏醒的概率只有1%。

幸运的是,比他小四岁的妻子**仍然不离不弃,一边悉心照料丈夫,一边供养着上大学的女儿,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但上天并没有因此而感动,生活也并没有出现奇迹,2015年11月,**在医院陪护丈夫的时候查出自己得了乳腺癌,如此的打击下,她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老公谁来照顾”?!一场变故,丈夫成了植物人,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一家是**区富康路社区**一号楼四单元302号的一户普通居民,丈夫**原是**供电所的一名职工,妻子**是一名家庭妇女,早在多年前就已下岗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女儿的生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幸福……2010年6月**突发脑干出血,当时因抢救及时,出血量不大,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失去平衡,只要一站起来整个人就左摇右晃,根本站不住。

随后**又陪丈夫去北京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治疗后,**有些起色,渐渐会走路了。

从北京回来之后的将近三年时间,**每天陪同**在外面锻炼,走路,进行腿部活动。

就这样,**的后遗症已经不是很明显,走路虽说和正常人还是有区别,但基本的行走和上下楼梯等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2190多个日夜,6年如一日,有丈夫在才是真正的家。

就在全家人觉得生活又向他们展开微笑的时候,2014年3月4日的中午,**突感头部不适,再次被送进医院,经CT确定为脑干再次出血,立即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这次**没能那么幸运,出血不止,陷入了昏迷状态,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脑干是人脑的生命中枢,但同时也是公认的手术禁区。

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只可以保守治疗,**出血不止,压迫神经已然没有了呼吸,医院采取了上呼吸机维持他的生命。

外地求学的女儿王琰接到通知后返回家中,在ICU看到父亲嘴里插着呼吸机,头上都是各种管子,面容枯槁,王琰立刻崩溃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渐渐好转的父亲怎么忽然之间又会变成这样。

医生明确的告诉他们,**只有1%的苏醒概率,就算救过来了,以后也是植物人状态,家庭还要背负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最后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女儿王琰不知所措,抱着**痛哭不止。

**也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生活没了希望。

但是她没有丝毫犹豫,只是请大夫全力抢救丈夫。

过了3天,**的呼吸回来了,呼吸机慢慢的撤了下来,全家人悬着的心暂时放下来了,又经过半个月的抢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之后**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同年6月**又被发现脑积水,需要做脑积水分流术,转院去了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直到做完手术回到家里,已经是10月份了。

**住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医院,**也不分昼夜的陪护在丈夫身边8个月,此时的**因为长期操心劳累,人瘦了一整圈,头发也变得花白一片。

再难,不让家散掉。

只要丈夫有口气,就会一直照顾下去!出院后的**已被确认为植物人状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一切都靠**伺候。

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顾不上梳洗,先给丈夫喂药,他自己不会吃,全靠下的胃管用注射器注射进去,给丈夫喂完药之后再去给他做早饭,再用搅拌机打成米糊状给丈夫注射进去,然后进行擦洗工作,洗脸刷牙剃胡子,洗手洗脚这些都是每天早晨的日常工作,做完这些之后再去自己进行简单洗漱工作,然后出门采购,买菜回来以后11点要给**喂牛奶,之后就是进行午饭的准备,**害怕吃的不营养对丈夫恢复不好,所以给他的午饭和晚饭都是以各种肉汤为主,里面放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做好之后打碎喂下去,鸡汤鱼汤羊肉汤每天不会重样,让**吃完之后她再简单给自己做点饭。

下午3点还要给**喂一些蜂蜜水,5点喂自己打的鲜榨果汁。

之后又要进行晚饭,等到吃完饭后开始给王廷强活动筋骨。

病人长期卧床不做活动肌肉会萎缩,**不要**那样,她总觉得丈夫还有苏醒站起来的一天,所以天天坚持做活动,还买了针灸穴位图挂在墙上,每天看着书给**按压刺激神经,晚上11点要给丈夫喂酸奶助消化,半夜起来还要给他不定时的喂水喂药,加上每天固定的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光每天晚上就要起夜3次,给丈夫翻身。

**的胃管每个月需要更换一次,由于各种原因,医院不派人来换胃管了。

没办法,**根据网上视频和以前看护士们换胃管的过程学习,现在每个月他来给丈夫换胃管,好多人都很佩服。

最难完成的还是丈夫3-4天一次的排便,躺在床上的**什么都不知道,全靠妻子帮助他完成排便,如果便秘,**就用手一点点的把大便抠出来。

去过**家的人都知道**照顾丈夫的细致和周到,家里没有一点异味,**全身也都很干净,这都源于每天**的付出,有时候去医院,医务工作者都不相信**卧床这么久了,说他看起来气色很好,也吃的好,身体看起来很好,这一切都源于**的奉献。

接二连三的打击,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很多人让**放弃,但是**听不进去,她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坚持着,这个信念就这样又支撑了她两年,到2015年11月15日,王廷强半夜再次不对劲,浑身冒汗被送进医院发现是肠梗阻,在医院期间**突感不适,一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需要立刻手术,**做了手术,切除了一侧乳房,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想的最多的还是丈夫,想着以后自己再也照顾不了**,他怎么办?接下来**还要进行6次化疗,而且以后不可以再干重活了,照顾王廷强更不可以。

以后的路要怎么走?**的心碎了……,她一直坚信只要她努力,一定会发生奇迹,**有一天能苏醒过来!篇三他,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清晨迈着蹒跚的步伐送孙子上学、给老伴买早点,紧接着又匆忙赶到市场,为家人精心挑选一天的食材,随后又要操持家务,晚饭后还要辅导孙子写家庭作业,安顿全家人歇息。

貌似这样的生活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很正常和平淡,然而他的家庭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他叫**,今年76岁,是一名已有55年党龄的退休老教师。

两鬓斑白的他,理应正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然而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位慈祥的老人。

瘫痪在床的老伴、智力障碍的儿子、精神残疾的儿媳、还有智力残疾的孙子,都需要他的照顾,他是妻子的一片天、儿子儿媳的避风港、孙子的保护伞,家里的所有责任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但他依然坦然面对,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逼退,反而更加铿锵有力的向前迈进。

父爱如山,舔犊情深1968年5月马老的小儿子**出生,原本以为会给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然而,好景不长,渐渐地马老发现进入小学的儿子,智力明显不如其他同龄的孩子。

从此,他开始了一边上班、一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的艰辛历程。

48年如一日的陪伴、守护着儿子,倾注了作为父亲的所有心血,马老也从不足而立之年的小伙子到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始终如一,48年的时光似乎夺取了他的“自由”,他用48年的时光每天陪儿子穿衣、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琐碎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