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情况。

方法:2009.6.21~12.21出院的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

结论: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

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标签: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目前在医院应用最多的药品之一,应用涉及临床各科。

虽然对围手术期病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我国新的抗菌药物品种正以空前的速度进行开发和应用。

高效、广谱、低毒的新抗生素不断涌现,给临床医生合理选用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合理使用导致医院感染率上升以及细菌耐药的增加。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对于遏制其滥用至关重要。

为此,对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做了调查。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仅从2009年6月-2009年12月院内四个科室(普通外科、手显外科、烧伤科、妇产科)的病历中随机抽查20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2009.6.21~12.21期间的病历中随机抽查200例,其中普通外科(50份)、手显外科(50份)、烧伤科(50份)、妇产科(50份),填写调查表。

1.2调查内容患者资料、科别、出入院时间、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出入院日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量情况、联合用药、致病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药的评价标准)。

2、结果调查的200例病历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用药时间7天;致病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为12例;200例病例中,抗菌药物单一用药144例占72%,联合用药56例占28%;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本次调研对全国各地的医院和药店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结果1. 抗生素的销售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品牌众多,价格差异较大。

其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销售量较大的品种。

2.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研显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医生和药店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加重。

具体表现如下:(1)滥用情况:有些医生和药店在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时,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

(2)不合理使用情况:有些医生和药店在治疗病毒感染时,仍然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3. 抗生素的知识普及情况调研显示,部分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对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

同时,部分患者也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抗生素可治愈所有的感染疾病。

三、调研结论1.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医生和药店的监管和教育。

2.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3. 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提高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四、建议1. 加强对医生和药店的监管和教育,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2.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3. 加强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提高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4. 推广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物理治疗等,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五、结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需要加强对医生、药店和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报告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报告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我院10个临床科室(普外科、骨一科、肝胆神经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骨二科、产科、创伤烧伤整形科)共45例外科手术,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8例,Ⅱ类切口手术17例,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如下:一、预防用药整体情况在点评的45例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例,使用率为42.22%。

表1.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及预防率情况切口类型例数合理例数合理率(%)预防用药例数预防使用率(%)I282692.8627.14Ⅱ/Ⅲ1700171007.14%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此次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不超过30%)。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一般不主张预防用药,除非手术时间长(超过2小时)、范围大、有异物(心脏起搏器、关节置换)植入、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等)。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一联使用抗菌药物14例,73.6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26.32%;没有抽到三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表2. 围手术期预防联用抗菌药物情况切口类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一联使用例数一联使用率(%)二联使用例数二联使用率(%)I22100.0000.00Ⅱ/Ⅲ171270.59529.41手术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有11例,占57.89%;用药疗程合理有1例,占5.26%;用药疗程在2-5天有8例,占42.11%;用药疗程5-10天有9例,占47.37%;没有抽到用药时间超过10天病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规定,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2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医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以及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所遵循的指南和标准。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50名医生参与了调查。

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其中包括了泌尿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等。

问卷中包含了关于医生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常见情况、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所遵循的指南和标准等问题。

调查结果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调查结果显示,在50名医生中,有42人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了84%。

2.抗菌药物的类型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共使用了7种不同的药物。

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达到了59%。

其他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3.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有36人在手术前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达到了85.7%。

同时,有6人使用了术中或术后抗菌药物。

可见,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方面,医生们更趋向于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

4.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南和标准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有22人(52.4%)使用了相关的指南和标准进行了用药。

其中最受欢迎的使用指南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共有16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医生中,许多人都表示自己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更加看重自身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医生们较多地选择了预防性使用,而不是在术中或术后进行应急治疗。

同时,头孢类药物的使用率最高,而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指南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2-09-10T09:44:01.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保丽[导读] 医生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本身感染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危险因素,再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赵保丽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463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28-0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份1026例出院的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

结果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指征控制不严、抗菌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掌握不准、不合理联合用药等。

结论应加大我院临床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监控力度。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类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普遍,对于预防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和减缓产生耐药菌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品种不断增加,医生对抗菌药物认知的缺乏以及一些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医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等因素使得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大大增加。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出院病历1026份,按设计好的内容,将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给药方案逐一记录,对全部资料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1.2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参照《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评价标准》判断执行。

1.3手术分类1.3.1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1.3.2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尽管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疾病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其滥用和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方法:本次调研包括了400名参与者,其中包括患者、医生和药剂师等。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参与者的信息,调查内容涵盖了抗生素使用的频率、用途、剂量和意识等方面。

结果:1. 抗生素使用频率:82%的参与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内使用过抗生素,其中35%的人使用了多次。

此外,47%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抗生素。

2. 抗生素使用用途: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者中44%的人使用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18%的人使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15%的人则使用于消化系统感染。

3. 抗生素剂量:大部分参与者使用了正确的剂量,但仍有15%的人存在剂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

4. 抗生素意识:仅有25%的参与者能够正确回答抗生素使用的常识问题,表明公众对于抗生素的了解仍然不足。

讨论:1. 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高频率的使用和通过非法渠道购买抗生素的情况令人担忧。

这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使得一些原本易治愈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2. 公众教育:由于公众对抗生素的了解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公众应该明确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和流感等。

3. 临床指导:医生在抗生素处方时需要更加审慎。

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和剂量。

4.监管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抗生素销售渠道的监管,加大打击非法渠道销售抗生素的力度,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结论: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呼吁加强公众教育和医生的临床指导,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现象。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目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院2010年9月6日~12日、12月6日~12日手术病历各30份,填写“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评价用药适应证、品种选用、用药时间、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的适宜性。

结果被抽查的60份手术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3%,Ⅱ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前7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他啶;人均用药天数6 d;单一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68%,联合用药占32%;预防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79%,治疗用药占21%;药品选择和用药疗程选择不正确的所占比重较大。

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督导,提高合理化用药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ntibacterials us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provide basis for standardizing the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he hospital 2010 Sept 6 to 12, Dec 6 to 12 of the 30 surgical medical records, fi ll out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 antimicrobial drug use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of drug indications, variety selection, administration time, medication days, the suitability of such combination therapy. Results Of the 60 cas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patients was 93%,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lassⅠincision was 91.3%,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lassⅡincision was 100%; Top 7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cefamandole, cefoxitin, cefotiam,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ceftizoxime sodium, cefmetazole, ceftazidime pentahydrate; The averag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6d;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using one/two kind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fter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as 68%, 32%; Prevention was 79%, Therapeutic use was 21%; Drug sel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 choose not to correct the proportion is larger. Conclusion Some irrational phenomena about selection and usage of antibacterials still existed.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remain to be improved in the hospital. Monitor measure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managed strictly.[Key words]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drug use; Surgical records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提高外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而且在增加手术安全性、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摘要目的:正確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现象具有较大意义。

方法:抽取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44份,男123例,女121例,平均年龄461岁,调查分析评价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结果:主要的抗生素药物为头孢美唑钠、头孢硫咪、头孢呋辛钠、头孢匹胺、硫酸依替米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替胺、羧苄西林纳钠、克林霉素。

在抗生素使用中,仍有术前和术中不用,而在术后使用,没有把握用药最佳时机,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还未受到重视。

结论:抗生素在预防手术感染,提高治愈率等有着明显作用,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过度及不合理使用、滥用日益明显,这就使得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可能存在不足情况,不仅达不到临床预期效果,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及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通过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以增加关于手术时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发现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可能存在的不足现象具有较大意义。

资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12月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244例,男123例,女121例;年龄15~89岁,平均461岁,总计手术次数253次,实际手术次数249次,不符合条件的手术次数4次。

方法:采用随即抽样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我院普外科249例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手术切口按国际标准外科手术与种类标准进行分类,实际手术次数249次中Ⅰ类手术切口65次,Ⅱ类手术切口146次,Ⅲ类手术切口36次,Ⅳ类手术切口2次。

最后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有关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标准,对抽取的病例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见表1、2。

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是手术开始前20~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摘要】为了客观认识抗生素的基层医院的使用情况,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抽出三所基层医院的475例围手术期患者,运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进行评测。

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9%,单用、二联、三联的使用率分别为36.2%、46.7%、11.8%,使用最多的三种抗生素为三代头孢、一代头孢和抗厌氧菌药物。

因而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管理。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围手术期基层医院【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eoperative antibotic’s application, we have investigated 475 patients of 3 community-level hospital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99%of the investigated patients were prescribed antibotics.36.2% of them were given single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46.7%, 11.8% of them received 2 or 3 kinds antibotics combined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and anti-anaerobic medicine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hree kinds of antibotics.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otics.自从青霉素问世以来,外科感染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

因此,本文对我县三家县级医疗单位的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反映基层医疗单位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

本文所调查的样本跨度时间长,样本量大,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1 样本选取随机抽取三家医疗单位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的475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详细病历,将这些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做统计学上的处理。

2 调查内容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前患者身体状况。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量化标准有:给药时间,用药种类,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用药频次,用药的效果,有无进行药敏实验,用药疗程。

3 统计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编写了《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见表1),使用量表对抽取的每一位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做统计学处理。

表1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注:*:适应症包括: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污染发生严重后果,如头颅、心脏、眼内等手术;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置换;d、高龄或者有免疫缺陷者。

**: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到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过以上器官的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经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4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调查结果通过对475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4.1患者一般情况:本次抽查的475例病人中,其中男性297人,女性178人,年龄在1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5.9岁。

其中,清洁切口手术为204例(占44%),清洁-污染伤口为228例(占48%),污染伤口38例(占8%)。

4.2使用量表评测475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抽查的475例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量表评测475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表3 475例患者中用药品种统计抗菌药物类别病例数 %第三代头孢菌素 211 44.50第一代头孢菌素 114 24.00抗厌氧菌药物 102 21.50-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 97 20.50喹诺酮类 93 19.50青霉素类 48 10.00氨基糖苷类 43 9.00其他ß-内酰胺类 40 8.50林可霉素类 33 7.00第二代头孢菌素 21 4.504.3评测475例抗生素选取情况分析:在所调查的475例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9%。

其中单联使用率为36.2%,二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6.7%,三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1.8%。

从上表三的统计数据可知,抗菌药物使用率居于首位的抗生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排在第二位抗生素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占第三位的是抗厌氧菌药物。

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处在中上位。

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其他ß-内酰胺类使用频率处在中下位。

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类。

4.4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及统计:表4 475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表5 475例患者平均用药天数统计例数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清洁伤口 218 3.5d清洁-污染伤口 194 7.4d污染伤口 63 9.2d从表四的不合理用药统计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我县三个基层医院的抗生素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用药指证过宽,其中清洁伤口用药指证过宽问题尤为严重,高达88.5%,很多无适应症的清洁手术都给予了抗生素预防用药。

而清洁-污染伤口和污染伤口由于必须给予抗生素预防,因为其用药指证的把握相对比较恰当。

(2)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分别高达56.9%、60.3%、77.8%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往往是抗生素的提前使用,而不是按规定在术前两小时使用,因而增加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3)术中给药不合理。

一般超过3h或者失血量超过1500ml的患者应术中追加抗生素,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手术的紧张性而大多忽视了术中的抗生素预防给药,因而不合理率分别高达39.9%、35.6%%、42.8%。

(4)预防用药的时间过长,不合理率分别为68.3%、62.8%、66.7%。

其中又以清洁伤口预防用药时间相对较长。

(5)据表二可知,围手术期二联用药率为46.7%,三联用药率为11.8%,无指证下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达58.5%。

(6)用药错误率分别为5.5%、8.7%、4.8% ,说明抗生素在给药途径、剂量等选择上不合理较少。

5 结论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5.1掌握好抗生素的使用指证:清洁伤口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何时使用抗生素一直是外科医生争论的话题。

在本次调查中,清洁伤口一共有218例,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8.5%。

虽然抗生素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术后伤口的感染,但是靠抗生素来增加“手术安全性”容易导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应该强调的是抗菌药物应用只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多种措施之一,可通过提高无菌技巧和手术技术来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

所以应根据《指导原则》,对于清洁手术(I类切口),除非手术范围大、时间较长、有异物植入、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属于高危人群,一般不主张预防用药[5,6]。

5.2掌握好抗生素的预防给药时间:据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切口的最初2~3h是公认预防的“最有效的”或“决定性”时期,在此时间段给予抗生素,切口内抗生素的有效浓度可以杀灭入侵的细菌,在手术前2h之前给药或者是手术后的时间给药都将会增加感染率[1]。

在290例术前用药不合理中,有74例手术之前没有使用抗菌药,而是在患者回病房后才开始给药。

还有216例在手术前2h就开始给药,这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有183例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术中未追加给药,这也是一个可能会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5.3恰当的选择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各类手术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没有易感因素等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该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果的、安全及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3]。

例如:葡萄球菌是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的主要感染病原菌,一般首选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第1代头孢菌素[3]。

革兰阴性杆菌是进入腹腔或是盆腔空腔脏器手术的主要感染病原菌,则多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3];比较复杂且容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3代头孢菌素[3]。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大部分都有厌氧菌的污染,故需要同时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以覆盖厌氧菌[3]。

但是通过这一次调查发现临床医生一般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占44.5%,除此之外,抗厌氧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占21.5%、19.5%,这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5.4合理安排抗菌药物的疗程: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外科医师往往延长抗菌药物的术后预防时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预防时间过长的病例达到了,超过了一半的比例,需要相当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

因为过分延长抗生素的预防使用时间,容易导致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体内的菌群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

手术前或是手术后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浪费抗生素,且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13]。

很多临床研究表明,术后继续用药几次或几天,并不会进一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短时间用药,大多数是一次性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单价较高但是效果较好的抗生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在手术前据已经发生细菌污染的患者,术后最好用药1-2d;伴有空腔脏器破裂的患者,一般用药2-3d[3];有严重污染并且伤后超过8h就诊的患者,最好用药到手术后5天左右[3]。

参考文献[1]袁晓英.2457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抗感染药学杂志,2010,June:7(2).[2]王丽,汤子孝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策略. 调查分析. 云南医药2,009,30(2):245-248.[3]黎沾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9.[4]韩世锌,赵彦君,韩晓阂.5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01-202.[5]中华医学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何绥平,黎沾良,颜青.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2-14.[7]洪求兵,纵兆辉等.围手术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与对策.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5):65-66.[8]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 13(2):155.[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 44(23):1594-1596.[10]李家泰,李耘,齐慧敏.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 19-29.[11]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4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4):195-200.[1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13]董亭方,赵化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分析. 药物与临床,2009,47(10):82.[14]宋娟.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