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

合集下载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品三国》《品三国》1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三国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认识。

就说曹操吧!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充分的表达出了他的大胆;荀是曹操的头号谋士,想出过很多计策,帮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来因为反对曹操不忠于汉室的行为而被赐死,这足以说明曹操是一个忘恩负义、凉血和残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讨伐西凉马超,用离间计使马超内部起了内杠,害的韩遂的手臂都被马超砍掉了,这不就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奸诈又有智慧的人吗?但看了《品三国》之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他幽默,他豁达,它洒脱,他不拘小节、率真幽默,《品三国》中说:曹操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带着一顶丝绸做的便帽去会见宾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忌,有时说到快乐出,便笑弯了腰,一头埋在桌子上的杯盘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节,率真幽默,在他征讨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得意,表达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我对三国里人物的重新认识还有很多,心中对他们的影响也有大大的改观,三国,这真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品三国》2当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再次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时,不得不说,这可比看三国演义有意思得多了。

此书中,作者不仅把好几本有关三国的资料都给结合在了一起,还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让三国中的人物都活灵敏现,他们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

同时,这本原汁原味的三国,就让我感觉到,想要理解历史,就必须读史书,而不是演艺。

比方周瑜和诸葛亮,周瑜事实上并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病故的;而孔明先生治理国家很有一套,但是出谋划策、神机妙算就值得商榷了。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

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

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

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

《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

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

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

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

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

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很久没看闲书,一直都很忙。

其实再忙挤点时间来看书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和其他商品同样,现代的书也是五花八门,几次随便挑了几本随手翻了几页都没能看完,花时间看一本没啥意义的书不如花时间多睡睡觉,好歹貌似可以养颜。

好书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好好去发现那极撮少数,想想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佳作有几册,以现代的出版社发行图书数量来看可见垃圾众多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事情,哈哈。

说书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天看了一本闲书《易中天品三国》(鉴完后发现不应该用闲来定义)。

图书是百家讲堂的拷贝,因为自己几乎从来都不曾记得家里有个电视存在,只好用快捷便利的电子书来代替一下。

起源是前阵子有人跟我提到易中天,并转发给易讲十悟(如下):1.人都是逼出来的2.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4.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5.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之极少6.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7.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8.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9.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10.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还有点道理的吧。

看完后顺手baidu了一下,相关信息无数条,红火呀红火。

虽然向来不怎么关心时事,虽然也不怎么关心世人的流行和追随。

但上上周由于好奇和兴趣开启了阅读之旅.......孜孜不倦读至第四十七回……书本身,并没有太出众的文笔和辞藻。

另外易大先生的见解我也并不是那么的苟同,评价毕竟还是带有个人认识的东西。

最终我会去关心追究历史的真相,至于草船借箭是孔明也好孙权也罢。

我也没有兴趣八卦人家的性格分类,曹操到底是有气度还是小心眼,无论是可爱型还是可恨型都跟我不相干。

那么,为何昨晚看到2点呢,因为易中天的事例点评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这几年自己的所为,当局者迷离,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情,收益匪浅。

俺也很不容易的从心底认识了自己不足。

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经历的许多事许多人后读品三国才会有所感悟,为此因该感谢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东西,哈哈。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寒假里,我随着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温了那段几乎家喻户晓的辉煌历史。

书中分别介绍了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鲜为人知的成才史,让我能“跳出演义看历史,还原名人品三国。

”回顾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我最欣赏的人物莫过于曹操,虽然他饱受后人的鄙视,乃至痛恨。

错杀吕伯奢后,他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在是将自私自利发挥到了极致,可谓“小人名言”中的经典,可他拥有的疆土几乎是东吴、西蜀两国的总和,实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会翻脸无情,如早年杀的陈宫,中年杀了许攸,晚年杀了杨修。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流传至今的《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诗经》之后为数不多的精品四言诗,而孙权和刘备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看来,曹操实在是天使与魔鬼的完美结合。

像他这样的奇人,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也不为过呢。

我敬重他,也曾想过向他学习:学他的文韬武略,学他的'领袖才能,学他的英雄本色。

但我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避而远之的人。

那是多么悲剧啊!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当今之能人”,不做“乱世之奸雄”。

将来要能创出一番事业,曹操的经历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养祖父是宦官的现实,恐怕他会面临不少闲言碎语,但曹操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消极影响。

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坚守合适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2易中天教授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能力,同时,也在于他对历史知识的深厚功底。

他能用通俗的语言,幽默风趣地解说严肃的历史事件。

他善用形象的比喻。

他还能进入各自的角色,表现各种不同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品三国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1】今天读了《三国演义》第四回目,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一章节使我认识了曹操,故事是这样的。

袁绍听说董卓横行霸道,非常气愤,就写信给责备王允。

王允就请大臣到家里商议,大家因无能为力而抱头痛哭。

这是晓骑校尉曹操来了,说道:“哭能将董卓哭死吗?”他愿借王允的七星宝刀去杀死董卓。

董卓视曹操为心腹,曹操趁四周无人就要下手,此时董卓突然翻身看到曹操举刀。

曹操连忙跪下,诈称要献七星宝刀。

曹操趁董卓分神之时逃跑了。

董卓悬赏捉拿曹操。

曹操逃到成皋时在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疑心吕伯奢要杀自己请功,便杀了他一家八口人,路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一刀杀了他,并说到:“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

曹操本可以是一代枭雄,一统三国,但只因他的多疑和凶狠,使的身边的心腹纷纷离开。

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存善念,心怀感恩。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篇2】前两天看报纸,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火得不得了,大有超过先前的韩寒、刘心武辈的作品热度。

韩寒不去说他,因为其所谓的作品,属于“超女”一类文化;而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大抵是玄学一派的变种,比周汝昌先生近年的“红学”研究走得更远,因为他“研究”出来的东西,都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没有写过的,他已“超越”了《红楼梦》,所以炒作得十分热火。

而相映成趣的倒是《红楼梦》原著反不及刘心武的“品红学”叫得热火了,这就叫人看不懂。

现在,易中天的《品三国》,由于先是电视台讲解,接着又是出版社炒作,其书、其人已经被炒作得十分热火了,又正逢伏天,所以让人觉得易中天这三个字分外火热,像伏天的太阳,让人吃不消了。

据《新闻晨报》报道:易氏的《品三国》已“未卖先火”,45万册被征订一空,易中天肯定将净赚140多万元。

而出版社还称:易氏这一品牌,将“几乎是老少通吃”。

但我以为,易氏畅销是可能的,但“老少通吃”却未必,例如我就未被他“吃”掉。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篇1《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

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

“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

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

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

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

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

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

曹操更是心里透亮。

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袁术却不懂。

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

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精选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篇1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寒假里,我随着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温了那段几乎家喻户晓的辉煌历史。

书中分别介绍了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鲜为人知的成才史,让我能“跳出演义看历史,还原名人品三国。

”回顾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我最欣赏的人物莫过于曹操,虽然他饱受后人的鄙视,乃至痛恨。

错杀吕伯奢后,他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在是将自私自利发挥到了极致,可谓“小人名言”中的经典,可他拥有的疆土几乎是东吴、西蜀两国的总和,实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会翻脸无情,如早年杀的陈宫,中年杀了许攸,晚年杀了杨修。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流传至今的《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诗经》之后为数不多的精品四言诗,而孙权和刘备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看来,曹操实在是天使与魔鬼的完美结合。

像他这样的奇人,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也不为过呢。

我敬重他,也曾想过向他学习:学他的文韬武略,学他的领袖才能,学他的英雄本色。

但我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避而远之的人。

那是多么悲剧啊!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当今之能人”,不做“乱世之奸雄”。

将来要能创出一番事业,曹操的经历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养祖父是宦官的现实,恐怕他会面临不少闲言碎语,但曹操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消极影响。

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坚守合适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再次哼起这首《曹操》,我心中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慨和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

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沉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

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
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

举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这些政策时隔2000余年仍被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

《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懂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