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氨气中毒应急预案

氨气中毒应急预案背景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期或高浓度暴露下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当发生氨气中毒事故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提供氨气中毒应急处理的指导和步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目标- 确保员工和其他人员安全;- 快速有效地处理氨气中毒事故;- 尽量减少损失和伤害。
应急准备- 培训和教育:所有员工应接受相关的氨气中毒应急培训,包括中毒症状、应急措施和急救技能等知识。
- 器材和设备:准备应急器材和设备,如个人防护装备、急救箱、呼吸器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氨气中毒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程序的熟悉度和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程序1. 紧急报警:发生氨气泄漏或中毒事故时,立即向相关人员报警,包括急救人员、安全人员和管理人员。
2. 停止泄漏:如果可能,尽快找到泄漏源并采取措施进行封堵或修理。
避免直接接触氨气并迅速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3. 个人防护:在处理泄漏和救援人员进入泄漏区域之前,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
4. 疏散和封锁:根据现场情况,指导员工和其他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并封锁泄漏区域以避免进一步扩散。
5. 急救措施:提供受害人急救措施,包括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氧气供应等。
同时,及时联系医疗急救人员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 事故调查和整改:事故发生后,要进行详细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同时,对事故损失进行记录和统计。
总结氨气中毒应急预案旨在提供对氨气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指导和步骤。
通过培训和教育、准备器材设备以及定期演练,可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伤害。
在发生氨气中毒事故时,请按照应急程序迅速采取行动,确保人员的安全。
氨中毒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我公司应对氨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氨等过程中发生的氨中毒事故。
三、事故原因1. 氨泄漏: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安全设施失效等导致氨泄漏。
2. 氨气浓度超标:通风不良、密闭空间作业、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导致氨气浓度超标。
3. 人员误操作:操作人员缺乏培训、违章操作等导致氨中毒事故。
四、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2. 快速反应,有序救援,降低事故损失。
3. 科学处置,防止次生、衍生事故。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中毒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各项工作。
(2)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3)安全防护小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警戒等工作。
(4)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5)通讯联络小组:负责现场通讯联络、信息报送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发现氨中毒事故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本预案。
2. 现场警戒: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迅速组织现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4. 伤员救治:立即对伤员进行急救,同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转运。
5. 氨气泄漏处理:关闭泄漏源,加强通风,降低氨气浓度。
6. 现场清理: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7. 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预防措施1.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章操作。
4.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确保通风良好。
5. 定期检测氨气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氨气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应对和处置氨气泄漏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氨气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发生泄漏的事故。
三、预案内容1. 氨气的理化特性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害性。
氨气易溶于水,溶解度为90克/100毫升水。
氨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当氨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遇明火、静电、高温等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 预案组织机构成立氨气泄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警戒疏散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4)抢险救援组:负责泄漏点封堵、环境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保障、通信联络等工作。
3. 应急响应程序(1)氨气泄漏报警:发现氨气泄漏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现场指挥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救援。
(3)警戒疏散组对泄漏区域进行警戒,疏散周边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5)抢险救援组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氨气进一步扩散。
(6)环境监测组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后勤保障组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和通信保障。
4. 应急处置措施(1)泄漏点封堵:采用泡沫、砂土、棉絮等材料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氨气扩散。
(2)环境监测: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人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人员疏散:对周边人员实施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5)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四、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氨气应急专项预案

一、预案背景氨气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制药、染料等行业。
然而,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吸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为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氨气泄漏事故,防止事故扩大;2. 最大限度地减少氨气泄漏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影响;3. 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气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泄漏点的查找、隔离和应急处置;(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3)疏散撤离组:负责现场及周边人员的疏散撤离;(4)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和保卫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6)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发现氨气泄漏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现场,查找泄漏点,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 疏散撤离组根据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及周边人员向安全区域疏散撤离。
4. 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
5. 警戒保卫组加强现场警戒,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6. 后勤保障组提供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
7. 信息联络组及时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事故信息。
五、后期处置1.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2.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3. 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六、预案实施与培训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定期对员工进行氨气泄漏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氨气紧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氨气泄漏事故,确保人员安全、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氨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氨气泄漏事故的预防、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善后处理等环节。
三、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氨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协调、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确定救援力量、物资、设备等;(3)对救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4)发布应急救援信息,通报事故进展情况;(5)负责事故善后处理。
2. 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氨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现场警戒,确保人员安全;(2)现场侦察,了解事故情况;(3)进行人员疏散,撤离事故现场;(4)实施救援措施,控制泄漏;(5)协助医疗救护;(6)协助环境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五、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氨气储存、运输、使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2. 定期对氨气设备、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3.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4. 制定和完善氨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5. 加强与周边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氨气泄漏事故。
六、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3)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侦察,了解事故情况;(4)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救援。
2. 救援措施(1)现场警戒: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2)人员疏散:组织受威胁区域人员迅速撤离,确保人员安全;(3)泄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氨气泄漏;(4)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5)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氨区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氨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氨区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氨区发生液氨泄漏、氨气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氨区事故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事故:造成1人以下轻伤或财产损失较小的氨区事故。
2. 较大事故:造成1人以上轻伤或较大财产损失的氨区事故。
3. 重大事故: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氨区事故。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氨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氨区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2)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工作。
(5)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工作。
2. 各小组职责(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
(2)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确保事故现场周边安全。
(3)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急救、送往医院治疗等。
(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工作,确保各部门信息畅通。
五、应急处置措施1. 液氨泄漏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
(2)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3)警戒疏散组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警戒,并组织人员疏散。
(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5)物资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氨气中毒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
(2)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氨气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氨气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前言为了做好氨气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编制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级别本应急预案按照氨气泄漏事故的程度分为三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
- Ⅰ级:氨气泄漏超过200升/分钟或200kg/小时、对周围人员影响超过500米。
- Ⅱ级:氨气泄漏超过20升/分钟或20kg/小时、对周围人员影响在500米以内。
- Ⅲ级:氨气泄漏小于20升/分钟或20kg/小时、对周围人员影响在100米以内。
三、应急组织机构本应急预案是由公司的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应急办公室或其成员来到现场指挥、协调、组织救援、处置应急事故。
同时,还需要指派安全、技术、医疗、后勤等专业人员组成应急队伍。
四、预警机制公司应建立严密的氨气泄漏监控机制,如氨气泄漏报警系统、监测控制系统等。
在发生氨气泄漏事故或监测到相关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置措施在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组织好应急队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如:- 避免火源,关闭气体泄漏源,对泄漏进行堵漏。
- 避免接触,对周边人员进行疏散,开展防护措施。
- 联系医院,组织好伤员救治。
- 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六、应急预案的检验和更新为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调整和修订。
同时,在技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也应对预案进行更新和完善。
七、结语公司应认真执行本预案,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涉氨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氨泄漏事故的能力,确保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涉及氨类物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以及可能发生氨泄漏事故的场所。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涉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响应、指挥和协调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响应、救援、警戒和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现场医疗救援工作。
(3)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的扑救、灭火和冷却等工作。
(4)环境保护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事故现场清理工作。
(5)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1)发现氨泄漏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工作组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氨气进一步扩散。
- 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 组织人员疏散,确保周边人员远离事故现场。
- 消防灭火组对泄漏点进行灭火,防止火灾发生。
(2)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伤员的转运工作。
3. 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2)根据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4. 信息报送(1)信息报送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根据事故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事故信息。
五、应急结束1.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 各工作组根据应急结束通知,恢复正常工作。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做到初起火灾力争扑灭,较大火灾力争控制。
b)火势较小时,就近利用现场配备灭火器、室内(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最大限度的避免火灾事故的扩大或蔓延。
c)火灾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确保火场救援秩序。
5.5严重火灾的处理
在查明发生的火灾事故较大的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准确报告起火地点、部位、火情、报告人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并安排专人到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灾事故现场。有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7危险区的隔离
当装置区内发生危险并可能对企业周边人员和环境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设定危险区。根据泄漏扩散范围评估,从装置区至下风向进行隔离。危险区内与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应当及时疏散,所涉及的公路应当通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断路,使其改道行驶,直到指挥部下达撤消危险区的命令后,方可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现场指挥人员要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若遇到火势难以熄灭,着火处火焰变亮耀眼,伴有尖叫、设备壳体发生变色、设备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5.6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当装置事故可能对人员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向上风方向疏散和撤离到安全地点。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员遗留在污染区或着火区。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骑)车。
Q/TH
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TH13-M.GD016-2011
—————————————————————————————————————————————
PV部氨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2011-5-28发布2011-06-01实施
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发 布
目次
前 言
本标准是对公司生PV部液氨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为:以救护现场人员为首要任务,要确保救护人员自身安全,不发生人员的二次伤害,要及时扑救,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不使事故扩大化。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PV部门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单元主管、安全员、班组长、综合业务员组成。Pv部安全主管担任领导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应急救援工作。
1.1.2物料分布
正常运行时,除管道外,物料主要分布在两个钢瓶中(容量900L/瓶)。
1.2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毒性气体,第8类腐蚀性物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空气、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氨的危害
氨挥发性大,刺激性强烈。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组织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因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究迫、谵妄、昏迷、休克等。皮肤接触液氨会引起化学性灼伤,使皮肤生疮糜烂。液氨溅入眼内可引起冻伤、冻僵,并变为苍白色。
事故预警采用自动报警及现场巡检人员报警相结合的方法,特气站设有起火、泄露检测传感器,所有的自动报警信号均汇集到中央控制室,一旦有起火、泄露,第一时间自动切断供气。
5应急处置措施
5.1响应分级
特气站氨气发生爆炸、火灾、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本响应预案。
5.2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通知部门负责人,发出求助信息。报告事故时,应清楚的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态大小、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有毒有害的,应说明是何种毒物。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根据报告人说明的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情况,同时派出人员前去支援,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若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通知相关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王军
18992024817
陈强
18992029722
雷雨
18992028861
余荣华
18992029122
马超
设备抢修组
设备抢修
18992029289
刘联峰
18992029272
潘楠
18992029040
*童林剑
物资供应组
运送应急救灾器材和物资到现场
18992029541
马攀
18992029231
王斌庆
本标准由公司PV部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PV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林、胡辉。
本标准校核人:陆迪。
本标准审核人:赵渭滨。
本标准批准人:刘松林。
本标准2011年首次发布。
版本:0/A
PV部液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特气站危险源评估
1.1危险源分析
1.1.1物性分析
特气站物料种类包括强腐蚀剧毒介质: 硅烷SiH4、液氨。
氨又称氨气(液氨),分子式为NH3,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具有毒性。在标准状态下,其密度为0.771kg/m3,常压下的沸点为—33.41℃,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8MPa。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900体积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弱酸性。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鸣性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下限为15.7%,爆炸上限为27.4%,引燃温度为651℃。
5.3泄漏处理
a)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关闭气源阀门切断泄漏源;
b)由单元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专职、义务消防队员立即做好防护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受伤人员,若有人员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
c)切断泄漏源后,采用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引流入阀门井排至污水处理站;并对现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王朋
18992028935
尤晨光
15319065685
侯天富
13060357565
*王新宇
应急抢险
救援组
应急抢险
救援组
切断介质来源、实施灭火、抢救伤员
切断介质来源、实施灭火、抢救伤员
18992029584
胡辉
18992028581
尹鹏飞
18992029528
杨文伟
18992028991
邓勇
18992028908
18992028828
王晓婧
18992028968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主要通过巡检的方式监控,另外东西两边配有监视器,随时对设备和管线状况进行监控。。
4.2预警行动
在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更应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做到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抢救设施到位、应急方案到位。注重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及时发现事故的苗头及时处理,杜绝重大漏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成员
岗位
主要职责
移动电话
赵渭滨
总指挥
应急总指挥,宣布启动预案
18992029019
孔德龙
副总指挥
应急指挥
18992029233
何林
现场指挥
指挥应急抢险、管制、救援
18992029135
陆迪
现场总协调
现场工作协调
18992029189
*陈明
安全警戒组
现场管制、引导外援、疏散撤离引导
18992029344
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由义务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pv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贮罐、装置将要爆炸等),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灭火器材:各单元均配有灭火器、装置区外均有消防栓。
防毒面具:各单元均有自备工具柜,里面配有防护面具、呼吸器、耐酸碱手套、隔热手套、防火毯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