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十八脉表格图
中医脉诊全方位总结!看真正中医师如何切脉!(附病脉表)

中医脉诊全方位总结!看真正中医师如何切脉!(附病脉表)中医传统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
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正常的脉象是什么样子?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
称为有胃,神,根。
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
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1)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2)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3)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4)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病脉的特征与意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亦存在着差别。
《黄帝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中记载26种,《脉经》总结分为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脉,《濒湖脉学》、《三指禅》则分为27种,《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28脉,《脉理求真》增至30种,《辨证录》则更有38脉之多。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1. 表脉——浮。
2.里脉——沉、牢、伏。
3.寒脉——迟、缓、结、紧。
4.热脉——数、动、疾、促。
5.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6.实脉——实、长、滑。
7.气脉——洪、濡。
8.血脉——细、弦、涩、芤。
《常见脉象的歌诀》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形如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
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
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
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以上所述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二十八脉象及歌诀

⼆⼗⼋脉象及歌诀【前⾔】脉理兮,⽤⼼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容易,浮沉迟数⼒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贯⽤⼼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密切相关。
⼼主⾎脉,⼼脏搏动把⾎液排⼊⾎管⽽形成脉搏。
⼼脏的搏动和⾎液在⾎管中的运⾏均由宗⽓所推动。
⾎液循⾏于脉管之中,除了⼼脏的主导作⽤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于全⾝的⾎脉均汇于肺,且肺主⽓,通过肺⽓的敷布,⾎液才能布散全⾝;脾胃为⽓⾎⽣化之源,脾主统⾎,⾎液的循⾏有赖于脾⽓的统摄;肝藏⾎,肝主疏泄,有调节⾎量的作⽤;肾藏精,精化⽓,是⼈体阳⽓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且精可化⽣⾎,是⽣成⾎液的物质基础之⼀。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且五脏与六腑相表⾥,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脉象歌诀】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疾缓⾰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注解】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肤上,⼿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
总之,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病⼈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体,⼈体的正⽓尚强,与外邪相争⽃,将脉⽓⿎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有⼒。
如果表证脉现浮⽽⽆⼒,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
若久病见脉浮⽽⽆⼒,摇摇晃晃的,是阳⽓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2、沉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沉脉主⾥证。
因病邪郁于⾥,⽓⾎内困,则脉沉⽽有⼒,为⾥实证;若脏腑虚弱,⽓⾎不充,脉⽓⿎动乏⼒,则脉沉⽽⽆⼒,为⾥虚证。
沉脉须与近似脉伏脉相区别,沉脉与伏脉都位于⽪下深部,需重按触及,但沉脉部位近于筋⾻,在肌⾁中部,跳动均匀,⽽伏脉必须推筋着⾻始得。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左寸右关左关左尺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凡健康人的脉象. 【1 】一般而言,脉来不大不小,不浮不沈,往来来往从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而常人的脉又会跟着时令.年纪.性别.体力.生涯情形的不合而有所不合,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因为这些都是因为季候而有的脉象变更,是以其实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年白叟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须眉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不合而有的脉象差别;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大而有力,经经常应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在活动后.喝酒.沐浴.冲动之后,脉会较快.相反地,安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涯起居不合而有所变更的平脉.大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更,与正常的脉象其实不会有太大出入.在把脉时,必须掌控「不大不小.不浮不沈.往来来往从容.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假如超出了这些规模,又消失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病脉与「平脉」相出入时,就称为「病脉」.前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述出不合的脉象与主病.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平日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大类,并且以浮.沈.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分离论述各类脉象与主病.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得到脉象,固然彰明易见,但是重按反而不见.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含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如果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如果气血衰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掉血;脉象浮而狼藉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金饰的是濡脉,重要为阳虚有湿.以上各病症与脉象,是以浮脉为纲.沈脉:(附伏脉.牢脉.弱脉)沈脉的脉象,是用重的指力才干取得的脉象.用轻的指力,是无法取得的.主病为里症.阴症与脏病.在沈脉相类脉象中,又包含伏脉.牢脉与弱脉.凡是沈而着骨,隐伏不现的叫做伏脉,主病是病邪深沈在里之症;脉来大而弦实,沈取才干得到的叫牢脉,主病是坚积寒实之症;脉来渺小而沈,重按才干得到的叫弱脉,主病是阳气陵夷之症.以上的各类脉象与病症,都是以沈脉为纲.迟脉:(附缓脉.涩脉.结脉.代脉)迟脉的脉象是脉来次数削减,一息只有三至,甚至两至,主病的内容是内脏阴寒之症.在迟脉相类脉象中,包含缓脉.涩脉.结脉.代脉.凡是脉来宽缓和匀,一息四至的,就叫做缓脉,这是正常的脉象,不克不及算是病;不过在湿邪症候上,也可以见到此脉象.脉细迟而短,晦涩不畅的称为涩脉,主病是血少精伤之症.脉来迟速,见一止,没有定命的叫做结脉,主病是积滞内凝之症;脉来更代,止有定命,不克不及自还并且良久才复动的叫代脉,这是脏气衰败,病势危机之兆(妊妇及跌打重伤者除外).因为缓.涩.结.代四种脉象至数都不快,接近于迟脉类型,是以,被归入迟脉一纲中.数脉:(附滑脉.紧脉.促脉.动脉.疾脉)数脉的脉象,是指脉来次数增多,一息六至以上,主病为府病阳热之症.数脉的相类脉象中,包含滑脉.紧脉.促脉与动脉凡是脉形往来流畅油滑的称为滑脉;这种脉象一般主痰主食;但是假如滑利冲和,又无具体症状的,就属于无病之脉;脉来重要有力的叫紧脉,主病为寒症与痛症.脉来急促,数中时有一止的叫促脉,主病是阳邪内陷的火症.滑数的脉,见于关上,其形如豆,短而摇动的叫动脉,主病是崩中脱血,或吃惊而病.因为滑.紧.促.动这四种脉象,至数比较快,接近于数脉,是以乃归于数脉一纲.此外,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形十分躁急者,称为「疾脉」.有此脉象,暗示阳盛阴竭,是性命垂危的征兆.细脉:(附微脉)细脉的像是脉来渺小如线,或如蛛丝,主病是诸虚缺少之症.在细脉相类的脉象中,包含微脉.濡脉.弱脉.微脉更甚于细脉,它的脉象极细微.隐约且软,似有若无,多见于亡阳之症,是气血大衰的凶兆.濡脉与弱脉分离为浮细与沈细,已在浮脉与沈脉中谈过,不过其配合点是细,故在此处再提一次.大脉:(附实脉)大脉是大而有力的脉象,主病是阳邪实症;大而浮的是洪脉,已在浮脉中说起.大而坚实的是实脉,主热结于内的实症.短脉:这是一种脉短而涩小,不克不及满部的脉象,大都见于身材衰弱的病人;在其它脉象中有此脉时,是诸虚缺少的病症.短而摇动的称为动脉,已在数脉中提过了.长脉:(附弦脉)长脉是脉来迢长,过于本位的脉象.它的脉位,上至鱼际,下至尺泽.假如长中带缓,暗示体力强大,健康无病.长而坚实,生怕是火热壅实的实脉.假如脉象如按琴弦,端直而长则是弦脉,多见于肝风或气郁之症,以及痰饮.痛苦悲伤等疾病.其次,对于以上八纲的枚举,除了明确其脉象外,尚须控制各类脉象相兼的情形.例如浮主表.沈主里.迟主寒,数主热.假如浮迟兼俱,就是表寒,浮数兼见,就是表热;沈迟兼见,就是里寒;沈数兼见,就是里热.其它的各类脉象也可照此类推.如斯一来,各类疑难杂症皆可辨认清晰.◎怪脉怪脉是一种活力已绝,病人即将逝世亡的脉象,又称为「绝脉」.前人将此怪脉分类为七大种,称之为「七怪脉」:雀啄:脉在筋肉间,连连凑指,顿有顿无,如雀啄米的感到.屋漏:脉在筋肉中,如屋漏滴水,良久一滴,溅起无力的现象.弹石:脉在筋肉间,急促而硬.解索:脉如解绳子之状,狼藉无序.鱼翔:脉在皮肤,头定尾摇,浮浮泛泛.虾游:脉在皮肤,如虾游水面,溘然一跃.釜沸:脉在皮肤,如汤涌沸,三部脉有出无入.只要有这七种怪脉消失,就暗示性命垂危,是无法治愈的绝症.此外,在问诊时,假如难以断定症状时,就必须以切诊来作最后的决议,叫做「凭脉辨证」.例如一位病人发高烧,面红气粗,概况上看起来似乎是热症,但是把脉却细沈而微,或者虽浮大而豁然空虚,就可得知在现象上固然是热象,本质上倒是真寒,也就是「真寒假热」的病症.假如只凭问诊来断定,就很可能会误诊了。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随图附赠,二十八脉分脉脉歌,详解于下: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脉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脉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脉象: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促因火亢,亦由物停。
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
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
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脉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
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
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脉象: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
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
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
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脉象: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短主不及,为气虚证。
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
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
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脉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
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
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脉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脉象: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革主表寒,亦属中虚。
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纲
脉名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浮脉类
浮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
洪
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热邪亢盛
濡
浮而细软
主虚,又主湿
散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
弦急中空,如按鼓皮
精血虚寒
沉脉类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
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疾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痛,惊
虚脉类
虚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
细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
代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
弱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短
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症瘕
迟脉类
迟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
缓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湿证,脾虚
涩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 Nhomakorabea少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脉类
数
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热证,亦主虚证
促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脉类
l
实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
滑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痰饮,食滞,实热
紧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寒,痛,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
弦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