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粤 菜
闽菜
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 闽菜的风格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 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历 就浙 史 是菜 浙的 江历 烹史 饪, 的也
中 因 素 之 一
宫 保 鸡 丁
糖 醋 排 骨
苏菜
苏菜的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 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 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一些 珍禽野味,都为江苏菜提供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 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 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 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 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 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 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 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
腐乳
3、食谱广泛
黄豆制品
4、含义丰富
对生活习俗影响深刻 饮食命名丰富 饮食造型丰富 饮食喻意的应用广泛
对生活习俗影响深刻
除夕饺 子
端午粽子
中国岁时饮食文化特征:
(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 (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 (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
天津十八街麻花:口感油润、酥脆香甜、造型美观、久放不绵
乌鲁木齐风味饮食
兰州 小吃
臊子面是兰州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 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 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 客佳品 “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 ,含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 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 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 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 。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 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 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 宜的美味佳肴。
中国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餐饮文化包括多个方面,如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烹饪技艺等,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味道。
一、饮食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其饮食习惯丰富多样。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菜系,如川菜、粤菜、湘菜等。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特点。
此外,中国人注重平衡饮食,讲究五谷杂粮的搭配,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二、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在宴席上,中国人讲究以尊重他人为前提,礼貌待客。
例如,在正式的餐桌上,主人会先向客人敬酒,客人则需要行酒仪,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尊重。
此外,餐桌上的用具摆放也有严格的规定,如筷子的使用和放置位置等。
三、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技艺以其丰富多样的烹调方法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主要包括烹、炒、煮、炸、炖等。
中国烹饪注重火候掌握和刀工技艺,追求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例如,川菜以其麻辣味道和独特的刀工技艺而闻名,广东菜则注重原汁原味和刀工的细腻。
四、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餐饮文化。
例如,设立中华烹饪协会,组织烹饪大赛,培养新一代烹饪人才。
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活动,推广中国餐饮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中国餐饮的未来发展是多样化、创新化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餐饮文化也在不断融合进入现代生活。
中西合璧,创新菜品,推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品种,满足人们对美食品质和多样选择的需求。
总结:中国餐饮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特色而广受认可。
其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和烹饪技艺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中国的饮食文化继续在国内外发光发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饮食文化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样。
自古以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智慧,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
一、古代饮食的特点古代的中华饮食文化以谷物为基础,主食主要是稻米和小麦,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各地的主食中。
此外,古代人们注重饮食的平衡,讲究五谷杂粮的搭配。
养生养生方面,中医传统理论在古代饮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被归类为寒、凉、温和热的性质,人们通过食物的选择与搭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古代饮食还十分讲究礼仪,传统习俗使得饮食文化凝聚了社会的道德伦理。
二、不同时期的饮食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变迁。
在唐宋时期,中华饮食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各地方菜系和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并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随着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西方人的来华,新鲜蔬果、烹饪方法等开始融入中华饮食文化。
而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西餐、快餐等外来饮食也逐渐在中国传统饮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地域特色与民俗饮食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使得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如四川菜以其辣味和麻辣火锅而闻名,广东菜以其清淡、烹饪技巧高超而闻名。
此外,每年的传统节日也伴随着特色的饮食,如春节时的饺子、元宵和汤圆,端午节时的粽子等。
这些地域特色和民俗饮食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也传承了民族的习俗与情感。
四、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传统的中国茶文化被世界所接受和喜爱,中华饮食文化的烹饪技巧也为世界各国所学习与模仿。
此外,中国的美食也成为世界各地餐桌上的一道风景,国际化的中餐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总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与独特性。
中国饮食文化史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饮食文化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深受全球瞩目。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式,更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它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餐桌礼仪以及中医养生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一、饮食习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它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五味调和,追求一种均衡的饮食结构,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香为和”。
这种饮食结构注重了荤素搭配,保证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是一种健康饮食的典范。
中国传统饮食中还注重食物的色、香、味。
色彩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加食欲,香味浓郁的食物可以引起人们的回味,而五味调和的食物则能带来愉悦的味觉享受。
这种饮食习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也培养了人们对美食的欣赏能力。
二、餐桌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要求人们在餐桌上保持庄重、文雅的态度。
传统的餐桌礼仪包括宴席分座、宴席礼仪、用餐方式等。
在宴席上,人们要遵循宾主有别的原则,对长辈或重要来宾要表示尊重和礼貌;用餐时,要讲究筷子使用的规矩,懂得适时倾斜碗盘以示尊重,并遵循先进食清淡菜肴再进食较重口味的菜肴的次序。
这些餐桌礼仪的要求培养了人们的修养和礼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敬重之情。
三、中医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中医养生理念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饮食讲究药食同源,强调食物对健康的保养和调理作用。
中医养生认为,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性味,可以对人体的脏腑有针对性的调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些养生食材,如人参、枸杞、茯苓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中。
人们通过食用这些食材来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饮食疗法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通过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如饮食调理、药膳食疗等,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饮食养生理念,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中医养生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1.营养均衡: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食物的分类与配比合理,追求五谷杂粮、果蔬肉食的平衡搭配。
传统饮食文化体现了“草木皆可食、五谷皆可为粮”的观念,追求的是健康和长寿。
2.以粮为主: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以粮食为基础。
传统饮食中注重以米、面、粗粮为主食,如米饭、面食和馒头。
尤其是米饭,它几乎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菜肴丰富多样:中国的传统菜肴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如粤菜、川菜、鲁菜等。
每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追求“色、香、味、形”兼具的烹饪艺术。
4.重视食材质量: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讲究选择时令食材,追求“所以饭菜皆取其性味、以补益人体形多一体的成分”理念。
同时,传统饮食强调食材的质量,注重选择好的畜禽肉类和新鲜的水果蔬菜,以确保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5.餐桌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餐桌礼仪,尊重食物和他人。
在用餐时,人们需保持文明、有序的用餐方式,不浪费食物,注重与他人共同品尝食物的快乐。
6.药膳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认为食物和药材都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追求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健康。
7.节日食品: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与食品相关的习俗,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等。
这些食品不仅仅是食物,更代表了人们对节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饮食方式的文明礼仪、注重食材的质量和时令、讲究烹饪技巧和口感以及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对食物的重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灵的满足。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受人赞赏的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

四大菜系
鲁菜 • 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明 清时期成为宫廷御膳的主体,后来遍布京津和东 北各地。其特点是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 擅长烹制各种海鲜。口味上注意保持和突出原料 本身的鲜味,以清淡鲜嫩为主。代表性菜肴有: 糖醋鲤鱼、红烧海螺、清汤燕窝、咖喱蛙肉、蟹 烧海参、奶汤鸡脯、奶汤银肺等
安徽菜
• 安徽菜 • 安徽菜主要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个地方 菜组成,主要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 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口 味以咸鲜香为主,以烹制山野海味闻名。 著名菜肴有石耳炖鸡、符离集烧鸡、问政 山笋等等。
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是除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外, 还有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菜系。
浙江菜
• 浙菜 • 浙菜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 具清鲜、细嫩、制作精细的特点,擅长的烹调方 法是爆、炒、烩、炸、烤、焖等。菜肴鲜美嫩滑、 清爽不腻,色泽光润鲜艳。名菜有: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东坡肉、淡菜嵌肉、生爆鳝片、西湖 莼菜汤等。
• •
苏菜 苏菜由扬州、苏州、南京三个地方菜发展而成。 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注意配色,讲究 造型,菜肴有四季之别。烹调方法擅长炖、焖、 烧、炒。菜肴口味清淡适口,甜咸适中,适应性 强,南北皆宜。名菜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叫花 鸡、百花酒焖肉、松鼠鳜鱼、糟煎白鱼、无锡脆 膳、鸡汁扒翅、清蒸鲋鱼等。
•
• •
川菜 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特点 是十分注重调味,一般多用辣椒、花椒、胡椒、 香醋、豆瓣、豆瓣酱等。口味有麻辣、酸辣、豆 瓣、香豉、三椒、怪味等。烹调方法也颇具特色, 擅长小煎、小炒、干烧、干煸。至今川菜名扬四 海,川菜馆遍布国内外,传统名菜不下千种。如 樟茶鸭子、荷叶蒸肉、豆瓣全肘、干烧明虾、绣 球干贝、灯影牛肉、麻婆豆腐、宫保肉丁、鱼香 肉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6 湘
菜
7、闽菜
• 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菜组成。
• 闽菜的风格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
• 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8、徽菜
• 徽菜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安徽的地理环境、经济物产、风 尚习俗密切要关联
• 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 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一些 珍禽野味,都为江苏菜提供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
• 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 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 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 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 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 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 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 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
•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 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 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 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 士。
八大菜系的流派及特点
菜系 流
派
特
点
名
菜
山 东 菜 系 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 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 油爆大哈, 红烧海螺
• 徽州菜系的形成、发展与徽商的兴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系。
• 徽菜的影响遍及在半个中国,近及江南各省,远至大西北 的西安,徽菜馆四处林立,是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 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综述
• 八大菜系的形成与其区位因素,环境因素,人们的饮 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同时可以发现,不同的菜系不再 是割据一方,而是出现在我们平常的餐桌上,说明各 地的饮食文化正在作着积极的交流,这是令人欣喜 的一面.
•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 特色也各有千秋.但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 大精深,”八大菜系”只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缩 影 .相信在中国美食家的传承发扬下,中国美食定 能在世界饮食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第二节、饮食健康
食疗的历史
• 食物疗法,简称食疗, 是指有目的地选择某些 食物作为主食或辅食, 以达到保健强身、防病 治病、延年益寿目的的 方法
,
于菜风粤 世肴味菜 。新,具
颖并有 奇以独 异选特 而料的 著广南 称博国
、
表成州菜粤 。,、,菜
以东主即 广江要广 州三由东 风种广地 味风州方 为味、风 代组潮味
5 粤
菜
• • •
吉 首 酸 肉 、 换 心 蛋 等
百 页 、 火 宫 殿 臭 豆 腐
红 椒 腊 牛 肉 、 发 丝 牛
庵 鱼 翅 、 冰 糖 湘 莲 、
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 辣居多。以煨菜和腊菜著称 区的菜点特色。
红煨鱼翅、冰糖湘莲
福 建 菜 系 由福州、泉州、厦门 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 雪花鸡、金寿福、烧
等地发展起来.
酸咸香、色美味鲜。
片糟鸡、太极明虾
安 徽 菜 系 由皖南、沿江和沿淮 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
地方风味构成。
长烧炖,讲究火工。
葫芦鸭, 符离集烧鸡
1、鲁菜
•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 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 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 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鲁菜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精于制汤,善于以葱香调味,并且 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也堪称一绝。
• • •
•
历 就浙 中 饶口除特浙 糯嫩浙 是成绍由 史 是菜 因 的味人的菜 ,软菜 杭,兴杭
浙的 素 特偏们烹有 清滑的 州最等州 江历 之 产爱的调它 爽,特 菜负地、 烹史 一 也外地方自 不香点 。盛方宁
饪, 。是,域法己 腻醇是 名菜波
的也 其富性。独 。绵鲜 的构、
4 浙
菜
• • • •
2、川菜
• 川菜不仅是四川人喜爱的, 而且为中国各地甚至海外 许多国家的人所喜欢。
• 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 味浓著称.
• 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 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 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 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 著称。“味在四川”,便 是世人所公认的。
3、苏菜
• 苏菜的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 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地方风味组成
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糖酥鲤鱼
四 川 菜 系 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宫爆鸡丁, 一品熊掌,
鱼香肉丝, 干烧鱼翅
江 苏 菜 系 由扬州、苏州、南京 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 鸡汤煮干丝, 清炖蟹
地方菜发展而成
重视调汤,保持原汁。Fra bibliotek粉, 狮子头, 水晶肴蹄
粉 、 艇 仔 粥 等 。
肉 、 广 式 月 饼 、 沙 河
围 虾 、 烧 鹅 、 蚝 油 牛
东 江 盐 焗 鸡 、 白 灼 基
蛇 、 龙 虎 斗 、 烤 乳 猪 、
著 名 的 菜 点 有 : 鸡 烩
而不味鲜料粤 不淡别,广菜 腻,丰菜泛总 。嫩富肴、体
而,口新上 不讲味奇特 生究尚且点 ,清清尚是 油而淡新选
子 鸡 、 腊 味 合 蒸 、 组
著 名 菜 点 有 : 东 安
蒸 、 炒 诸 法 见 称 。
制鲜繁泛湘 作、多、菜 上酸;制的 以辣口作特 煨、味精点 、软上细: 炖嫩注、用 腊,重品料 、在香种广
湘阳湘三洞湘 菜、江个庭菜 的湘流地湖包 主潭域区区括 要为以的和湘 代中长菜湘江 表心江点西流 。,、特山域
浙 江 菜 系 由杭州,宁波,绍兴等 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 龙井虾仁、西湖醋鱼、
地方菜构成.
不腻。
叫花鸡
广 东 菜 系 有广州,潮州,东江三 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 三蛇龙虎凤大会、烧
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 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 乳猪、盐局鸡、冬瓜
表。
鲜。
盅、古老肉
湖 南 菜 系 含湘江流域、洞庭湖 注重香辣,麻辣,酸,香鲜.以酸
第六章 中国的饮食文化
李虎
第一节 中国八大菜系
•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 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 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 “八大菜系”。
•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 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 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 据《周礼·天官》记载, 远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 我国已有“食医”的设 置,食医专门掌管食疗 之事,安排帝王的一日 三餐和四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