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4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14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 K)、 2.33, W/(m ·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 知识
Zhang-Xiuxin
1
本讲主要内容: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2、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一:导热 2.3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二:对流 2.4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三:辐射 2.5、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1.1 传热 热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密度界限。(20℃时玻璃棉的密度界限为 50-60kg/m3)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4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14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 K)、 2.33, W/(m ·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 知识
Zhang-Xiuxin
1
本讲主要内容: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2、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一:导热 2.3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二:对流 2.4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三:辐射 2.5、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1.1 传热 热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密度界限。(20℃时玻璃棉的密度界限为 50-60kg/m3)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波动受室外热量影响的幅度越小,材料的热稳定性 越好。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建筑物理.pptx

超导。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23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弧度 球面度
代号 m Kg s A K mol Cd rad r
单位定义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24
7-1 传热的基本方式
一、平壁导热 二、对流换热 三、辐射换热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31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
说明:
热阻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
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
热系数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0C 时,在 1小时内通过 1m2 表面积的热量。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建筑 光学 建筑声学
主讲人: xxx
2019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1
教学安排
建筑物理共64学时。 教材:《建筑物理》,东南大学 柳孝图。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适当删减或补充,讲课次序不一
定全按教材。 考试内容以讲课和作业为准,请同学适当做好笔记。 考试:闭卷考试。
感谢你的聆听
35
作业 :
某钢筋混凝土墙(λ=1.74W/mk)厚20cm,内表面 温度25℃,外表面温度40 ℃,求通过墙体的热流 强度,并图示温度分布.
要求在课堂内完成.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36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23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弧度 球面度
代号 m Kg s A K mol Cd rad r
单位定义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24
7-1 传热的基本方式
一、平壁导热 二、对流换热 三、辐射换热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31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
说明:
热阻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
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
热系数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0C 时,在 1小时内通过 1m2 表面积的热量。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建筑 光学 建筑声学
主讲人: xxx
2019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1
教学安排
建筑物理共64学时。 教材:《建筑物理》,东南大学 柳孝图。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适当删减或补充,讲课次序不一
定全按教材。 考试内容以讲课和作业为准,请同学适当做好笔记。 考试:闭卷考试。
感谢你的聆听
35
作业 :
某钢筋混凝土墙(λ=1.74W/mk)厚20cm,内表面 温度25℃,外表面温度40 ℃,求通过墙体的热流 强度,并图示温度分布.
要求在课堂内完成.
2019-10-22
感谢你的聆听
36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或不同建筑类型 的比较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 筑环境的品质。
06
建筑物理环境与绿 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 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特点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建筑设计阶段的考虑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和结构,以减少室外噪声的干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声环 境。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效果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厚重的墙体、双层玻璃和隔音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 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措施来改善室内声环境。
空间大小与形状
采光与通风
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人们在 其中的活动范围和舒适度。
采光和通风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呼吸健康。
温度与湿度
噪声与振动
温度和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 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02
建筑热环境
热环境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定义
热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处 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因素。
分类
根据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 。
影响因素
热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 候条件、海拔高度、大气 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为木结构,外墙底部用砖体砌筑,上部为木质预制墙
板。木质窗与墙体及窗棂间都进行了密封处理,外墙、屋 顶和首层地面均设保温层, 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热传导系
数均较小,分别为0.20 w/m.k、0.14 w/m.k,底层地 面为0.30 w/m.k。
据预测此建筑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与1997年常规的同 类建筑比较,节电为29% ,节水30%,CO2排放减少36 %,垃圾减少30 %(汽车共享未计在内)。设计者认为 ,这是把生态和公益住宅相结合的好例子,它的节能和环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 括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 建筑中太阳能利用 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 础
(1)热传递的基本 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 部高温处的分子向 低温处的分子连续 不断地传送热能的 过程
三种传热的基 本方式,在建 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 表现为:其某 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 之间的对流与 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 间的辐射传热
公寓建成一座生态 的低能耗的建筑并
•一层平面
•鸟瞰图
•太阳能光电系统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屋顶与外墙构造
建筑屋顶的西南分别装置两片 太阳能光电板,可供电能5.94 kw和4.32 kw,为住户提供部 分生活用电。屋顶的东南部分 则装置30 m2的太阳能集热器 为住户提供热水。
雨水和废水的利用在此例中也 得到了精心的设计。屋面的雨 水分别被收集入可渗漏的浅水 池和蓄水池。前者可为儿童提 供嬉水场所,后者则通过管道 接向洗衣机等作水源使用,并 为花园提供灌溉用水。由洗衣 机、淋浴和浴盆排放的“灰”水也 被收集于另一个蓄水池再导入 一个30 m2的芦苇洼进行自然 净化,然后进入收集井最终成 为抽水马桶冲洗水源。
建筑物理环境 课件

由明到暗 ~ 5’ / 35’
电影院 酒吧间 隧道口
8. 建筑光环境控制 – 采光与照明
最低/平均 > 0.7
立体造型 / 材料质感
绘画 / 容貌 / 菜肴
30°内弱对比
全视野无眩光
照度数值 对象尺寸
均匀度 防眩光 方向性 显色性 环境比
数量 质量
指标 规定
各种 工作面
工作 照明
主题造型需暗衬 冷暖强弱层次分 布局对位合整体 透光泛光结构明 古典细部宜匀照 间接晕光情调生 背景杂陈艳光补 平衡日光塑中心
建筑物理环境
精选版课件
课程定位
政策 法规
技术
建筑
经济
设计
精神 诉求
行为 模式
物质 功能
活动 尺度
人体 工学
舒适 度
环境 心理
物理 环境
课程内容
建筑 热工
建筑 光学
建筑 声学
热工 建筑 建筑 基础 保温 防潮
综合 建筑 建筑 措施 防热 日照
光学 光源 环境 基础 灯具 照明
天然 工作 景观 采光 照明 照明
窗上部设反光板 折光 / 扩散玻璃
指标 不定
艺术法则 操作指南
环境 照明
空间 界面
普适性 / 方向性 衰减快 / 不均匀 纵向均匀补偿
侧窗
采光
亮度 均匀
灯具 保障 布置 距高比
灯具 宽配光 选择 间接型
与工作照明显著差异
亮度 变化
主次 层次
效果 模式
开敞感 ~ 近中等/边明亮→扩散外向/舒展 透明感 ~ 泛光/高亮/边界虚化→结构消解 私密感 ~ 中暗/边亮→洞观窥探 舞台感 ~ 近明亮/边中等→张扬表现 轻松感 ~ 整体低亮/柔晕无眩→雅静/舒适 活力感 ~ 工照高亮均匀/边墙变化→平衡/活跃 恐怖感 ~ 中亮边暗/ 外泄光影扭曲→变异
电影院 酒吧间 隧道口
8. 建筑光环境控制 – 采光与照明
最低/平均 > 0.7
立体造型 / 材料质感
绘画 / 容貌 / 菜肴
30°内弱对比
全视野无眩光
照度数值 对象尺寸
均匀度 防眩光 方向性 显色性 环境比
数量 质量
指标 规定
各种 工作面
工作 照明
主题造型需暗衬 冷暖强弱层次分 布局对位合整体 透光泛光结构明 古典细部宜匀照 间接晕光情调生 背景杂陈艳光补 平衡日光塑中心
建筑物理环境
精选版课件
课程定位
政策 法规
技术
建筑
经济
设计
精神 诉求
行为 模式
物质 功能
活动 尺度
人体 工学
舒适 度
环境 心理
物理 环境
课程内容
建筑 热工
建筑 光学
建筑 声学
热工 建筑 建筑 基础 保温 防潮
综合 建筑 建筑 措施 防热 日照
光学 光源 环境 基础 灯具 照明
天然 工作 景观 采光 照明 照明
窗上部设反光板 折光 / 扩散玻璃
指标 不定
艺术法则 操作指南
环境 照明
空间 界面
普适性 / 方向性 衰减快 / 不均匀 纵向均匀补偿
侧窗
采光
亮度 均匀
灯具 保障 布置 距高比
灯具 宽配光 选择 间接型
与工作照明显著差异
亮度 变化
主次 层次
效果 模式
开敞感 ~ 近中等/边明亮→扩散外向/舒展 透明感 ~ 泛光/高亮/边界虚化→结构消解 私密感 ~ 中暗/边亮→洞观窥探 舞台感 ~ 近明亮/边中等→张扬表现 轻松感 ~ 整体低亮/柔晕无眩→雅静/舒适 活力感 ~ 工照高亮均匀/边墙变化→平衡/活跃 恐怖感 ~ 中亮边暗/ 外泄光影扭曲→变异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心砖3、水泥砂浆热桥
外侧70粘土砖,50聚苯
板
1、充气石膏板2、空气 50 320
层3、粘土空心砖墙4、
水泥砂浆热桥外侧40聚
苯板
同上
100 370
1、石灰砂浆2、粘土空心 50 370
砖3、岩面或玻璃棉板4、
空气层5、GRC外挂板
同上
100 420
热惰性 指标
5.5
4.23
5.01 4.4 5.23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的 含义及单位。
2、采光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采光系数是什么含义? 4、天窗采光设计中哪一种采光效率最高,
要注意什么问题。 5、主动采光设计有什么作用?有哪几种? 6、采光等级分为几级?一般住宅属于几级
2.3 建筑声环境
? 6、屋顶隔热有什么措施? 7、什么叫热压通风? 8、什么叫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2.2 建筑光环境
1、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Φ:表示光源发出的光能的多少。单位
为lm(流明)。 照度E: 表示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单位为lx(勒克斯)。 发光强度I: 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为Cd (
料如矿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 等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 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也是夏热冬冷 和夏热冬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 射当量之和:
t sa
te
ρ I ae
室外综合温度可用它来表征建筑室外热作 用的强弱,tsa是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各 个朝向的Tsa不同。
建筑物理基本知识ppt课件

O
i
O
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
完整最新版课件
O
反射 O
21
完整最新版课件
22
3、声的透射 1)现象: 隔墙可以听到声音 2)定义: 声传播过程中,部
分声能被反射、部 分被吸收、部分透 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本课程重点研究它的反面——不透声——隔声
完整最新版课件
23
4、吸声概念
1)声传播的能量分配
Eo=Er+E+E 能量守恒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三、响度级、总声级和A声级
1、声音既是一个客观物理量又是一个主观量。 频率相同,强度(声压级)不同——响度不同 强度(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响度不同
例:Lp = 40 dB f:1000Hz 响 〉 100Hz 判断:频率不同,声压级(强度)不同的两个
声音其响度一定不同吗?
完整最新版课件
1、分贝相加:
L1
L2
L10lg10101010
Ln 1010
相同相加: LL110lgN
2、分贝平均: L10lgN 1101 L0 1101 L0 2
Ln 1010
3、分贝相减:
L
L2
L1 10lg1010 1010
完整最新版课件
41
4、运算特点:
1)不同声压级叠加,总声压级较其中大者的增加值≤3dB。 2)两个声压级间差值≥10dB(15dB)以上,总声压级较大
(1)《建筑物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四校合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 主编
(2)《建筑物理》 东南大学
柳孝图 主编
(3)《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华南理工 吴硕贤 编著
i
O
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
完整最新版课件
O
反射 O
21
完整最新版课件
22
3、声的透射 1)现象: 隔墙可以听到声音 2)定义: 声传播过程中,部
分声能被反射、部 分被吸收、部分透 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本课程重点研究它的反面——不透声——隔声
完整最新版课件
23
4、吸声概念
1)声传播的能量分配
Eo=Er+E+E 能量守恒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三、响度级、总声级和A声级
1、声音既是一个客观物理量又是一个主观量。 频率相同,强度(声压级)不同——响度不同 强度(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响度不同
例:Lp = 40 dB f:1000Hz 响 〉 100Hz 判断:频率不同,声压级(强度)不同的两个
声音其响度一定不同吗?
完整最新版课件
1、分贝相加:
L1
L2
L10lg10101010
Ln 1010
相同相加: LL110lgN
2、分贝平均: L10lgN 1101 L0 1101 L0 2
Ln 1010
3、分贝相减:
L
L2
L1 10lg1010 1010
完整最新版课件
41
4、运算特点:
1)不同声压级叠加,总声压级较其中大者的增加值≤3dB。 2)两个声压级间差值≥10dB(15dB)以上,总声压级较大
(1)《建筑物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四校合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 主编
(2)《建筑物理》 东南大学
柳孝图 主编
(3)《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华南理工 吴硕贤 编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失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6)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和对流辐射向室
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水蒸汽排出室外所带走
的热量 10)制冷设备吸热
7
2、建筑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控制包括建筑采光设计、建筑 照明两部分内容。建筑采光设计就是设法 通过采光使光线进入室内。除了自然光的 利用,人工光源的发明使人类延续了自己 的活动时间,扩大了自己的活动空间。
19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简介 1.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2. 建成日期
1997年6月 3. 地点
德国法兰克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造价
2.2亿英镑 5. 主要特征
4
(2)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风
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5
(3)围护结构传热方式 ①建筑中的热平衡 建筑的得热和失热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得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1)通过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得热 2)通过窗的太阳辐射得热 3)居住者的人体散热 4)电灯和其他设备散热 5)采暖设备散热
3、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在室内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创
造的一个合适的声学环境的声音控制问题,它包 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室内音质设计、建筑隔声和 噪声控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建筑隔 声和噪声控制问题成为各类建筑都有的一个普遍 性问题。相对而言,室内音质设计问题一般只限 于各类厅堂,如影剧院、音乐厅、体育馆、报告 厅、教室、礼堂和各类多功能厅等。
15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 (1)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
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 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 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 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 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 节约用水。
10
4、建筑空气质量 (1)概念 人的一声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
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建筑病综合症: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 低,以致在建筑物内活动的人群产生了眼、鼻、咽、喉部 位有刺激感,头疼,易疲劳,呼吸困难,皮肤刺激,嗜睡, 哮喘等非特异症状。
11
(2)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①室内化学污染 1)燃烧产物造成的污染 2)室内装修和家用化学品污染 3)空调引起的二次污染 4)其他污染: ②微生物污染 ③放射性物质污染
12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规定了住宅和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4)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①污染源控制 ②通风换气 ③采取空气净化装置 ④植物净化
13
5、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 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 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 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 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 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4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 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 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 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括建筑保温、建筑防潮、建筑防热、建
筑中太阳能利用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部高温处的分子向低温处的分子连续不
断地传送热能的过程 热对流——流体(如空气)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相对运动而
8
建筑照明设计通过人工光源的应用,改善 了建筑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了人们 的视觉功效。照明还可以加强展示效果, 营造环境氛围。随着建筑照明技术的进步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 照明正在日趋扩大和完善。城市夜景照明 使城市充满了活力,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 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9
16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的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尊重基地环境 (5)整体的设计观
17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与自然环境共生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的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18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利用 (3)太阳能发电
第二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的 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 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个部分。
舒适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是人对建筑的基 本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资源消 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使热量发生转移 热辐射——温度较高的物质的分子在振动激烈时释放出辐
射波,热能按电磁波的形态传递
3
三种传热的基本方式,在建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表现为:其某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之间的对流与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从周围温度 较高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然后在围护结构 内部由高温向低温的一侧传递热量,此间 的传热主要是以材料内部的导热为主;接 下去围护结构的另一个表面将继续向周围 温度较低的空间散发热量。
失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6)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和对流辐射向室
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水蒸汽排出室外所带走
的热量 10)制冷设备吸热
7
2、建筑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控制包括建筑采光设计、建筑 照明两部分内容。建筑采光设计就是设法 通过采光使光线进入室内。除了自然光的 利用,人工光源的发明使人类延续了自己 的活动时间,扩大了自己的活动空间。
19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简介 1.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2. 建成日期
1997年6月 3. 地点
德国法兰克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造价
2.2亿英镑 5. 主要特征
4
(2)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风
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5
(3)围护结构传热方式 ①建筑中的热平衡 建筑的得热和失热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得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1)通过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得热 2)通过窗的太阳辐射得热 3)居住者的人体散热 4)电灯和其他设备散热 5)采暖设备散热
3、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在室内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创
造的一个合适的声学环境的声音控制问题,它包 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室内音质设计、建筑隔声和 噪声控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建筑隔 声和噪声控制问题成为各类建筑都有的一个普遍 性问题。相对而言,室内音质设计问题一般只限 于各类厅堂,如影剧院、音乐厅、体育馆、报告 厅、教室、礼堂和各类多功能厅等。
15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 (1)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
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 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 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 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 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 节约用水。
10
4、建筑空气质量 (1)概念 人的一声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
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建筑病综合症: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 低,以致在建筑物内活动的人群产生了眼、鼻、咽、喉部 位有刺激感,头疼,易疲劳,呼吸困难,皮肤刺激,嗜睡, 哮喘等非特异症状。
11
(2)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①室内化学污染 1)燃烧产物造成的污染 2)室内装修和家用化学品污染 3)空调引起的二次污染 4)其他污染: ②微生物污染 ③放射性物质污染
12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规定了住宅和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4)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①污染源控制 ②通风换气 ③采取空气净化装置 ④植物净化
13
5、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 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 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 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 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 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4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 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 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 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括建筑保温、建筑防潮、建筑防热、建
筑中太阳能利用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部高温处的分子向低温处的分子连续不
断地传送热能的过程 热对流——流体(如空气)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相对运动而
8
建筑照明设计通过人工光源的应用,改善 了建筑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了人们 的视觉功效。照明还可以加强展示效果, 营造环境氛围。随着建筑照明技术的进步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 照明正在日趋扩大和完善。城市夜景照明 使城市充满了活力,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 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9
16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的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尊重基地环境 (5)整体的设计观
17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与自然环境共生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的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18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利用 (3)太阳能发电
第二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的 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 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个部分。
舒适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是人对建筑的基 本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资源消 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使热量发生转移 热辐射——温度较高的物质的分子在振动激烈时释放出辐
射波,热能按电磁波的形态传递
3
三种传热的基本方式,在建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表现为:其某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之间的对流与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从周围温度 较高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然后在围护结构 内部由高温向低温的一侧传递热量,此间 的传热主要是以材料内部的导热为主;接 下去围护结构的另一个表面将继续向周围 温度较低的空间散发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