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川教版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一、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变法的前夕——背景1、秦国的落后:这表现在哪些方面?⑴经济: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局部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各国。
⑵思想文化: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个秦国人⑶社会风俗:落后,公元前384年还有人殉的事情发生。
2、秦孝公继位后是如何立志强国的?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3、商鞅入秦后做了哪些变法准备?说服秦王,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经历了几次,分别什么时候?两次。
公元前356和公元前350三、变法内容四、变法成效1、变法取得怎样成果?试举例说明。
教材232、商鞅结局如何?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A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B 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3、“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HY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开展影响最大?为什么?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开展。
〔2〕稳固新兴地主阶级的HY政权。
消极:〔1〕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①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开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HY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到达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②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HY织梦③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开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HY集权制转型。
④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根底;⑤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方面:〔历史局限性〕①压抑工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开展;②②文化高压,不利于思想文化开展;③君主HY,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④④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4、从商鞅变法中我们有何认识?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HY就会丧失活力,就会落后,就会灭亡。
②HY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 川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
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
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C。
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
推行县制3。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
实行“连坐法” D。
推行县制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
统一货币、度量衡5。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 、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6.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拔高训练第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拔高训练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北京人遗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其主要原因是( )A、作战武器锋利先进B、奖励军功赐给田宅和爵位C、战略战术运用得当D、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李悝B、商鞅C、申不害D、张仪【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 )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备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备导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5.12.2019年春,云南、重庆、四川、湖北、宁夏等多个省市再次发生持续重大干旱,凸显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铁器;牛耕;2.公元前356;3.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4.都江堰;【合作探究】1.(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2.商鞅的变法成功了。
(1)衡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最终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3)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自学检测】ADAAB。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课后练
习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哪些人能够受到政府的奖励( )
①勤奋苦读的人②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
③军功卓著的人④经商致富的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各国均推行变法,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国变法内容的是( )
①重视教育②奖励耕织和战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⑤注重道德教育和感化⑥保护贵族的特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秦始皇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成都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第九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第九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 )A、商朝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北京人遗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失。
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图片所示,表中应填入( )①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④为富国强兵,各国变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农具和牛耕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造福于民: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第1题【单选题】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 )A、齐国B、魏国C、晋国D、楚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李悝B、商鞅C、申不害D、张仪【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建立县制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设计者是( )A、李冰B、商鞅C、秦孝公D、秦穆公【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填空题1、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将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也叫(______)。
2、在打败蚩尤后,(______)和(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__)和(______)。
4、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他打出(______)的口号,借以号召其他诸侯。
5、战国时期是我国(_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______)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课后练习第三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课后练习第三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B、刘备C、诸葛亮D、郑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同学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
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_______引入支流。
( )A、分水鱼嘴B、飞沙堰C、宝瓶口D、外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按军功授田赐爵D、统一货币、度量衡【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判断题)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6.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
交战双方是()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二、填空题
1、战国时期,____ ①____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公元前356年,_____ ①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方面:建立___ ②_____,由政府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_____③____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军事方面:奖励_____④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商鞅变法使____⑤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____ ①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 ②____,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____③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材料题
材料一行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写道:“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蹱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2)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其理由。
(3)当今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之处?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是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抓住关键词:“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行政管理上推行县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奴隶主贵簇的利益。
故选C。
【点评】考查从商鞅变法内容推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
故选D。
【解析】考查从商鞅变法内容推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原因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国开始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较难,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原因的推理能力。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原因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国开始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①秦孝公;②推行县制;③土地国有制;④奖励军功;⑤秦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3.【答案】①李冰;②都江堰;③成都平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材料一高度评价了商鞅变法,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第一大强国的。
材料二则否定商鞅变法的作用,而把秦亡的原因归结为商鞅变法。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
因为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第一大强国的。
(可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阐述出理由)
(3)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
【解析】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是在秦国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
公元前338年,他被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结束了其惊涛骇浪的一生。
青年毛泽东称他是“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