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心理学
心理咨询如何促进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如何促进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挑战和内心的挣扎。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和想法,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心理咨询,就像是一盏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内心那些未曾被注意到的角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
那么,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安全、包容和无评判的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他人嘲笑、否定或误解。
但在心理咨询室里,这种担忧不复存在。
咨询师会以一种完全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来访者,让来访者能够毫无顾虑地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得我们敢于面对那些一直被压抑或忽视的部分,从而有机会去探索和认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自己。
例如,一个人可能一直觉得自己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得无比强大和完美,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无能的。
但在咨询过程中,当他能够坦诚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时,才发现原来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是源于对失败的过度恐惧,以及对他人认可的过度依赖。
通过这样的表达和反思,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这种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并尝试去改变。
其次,心理咨询中的提问和引导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
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我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可能会促使我们回顾过去的经历、分析当前的处境、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对自己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比如,当一个人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困扰时,咨询师可能会问:“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当出现冲突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种反应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来访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固有模式,比如过度妥协、不敢表达真实需求等。
进而认识到这些模式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并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アドラー心理学から见た青年期の二分脊椎症者における

【論 説】アドラー心理学から見た青年期の二分脊椎症者における精神的健康藤 田 裕 一大阪府立大学大学院生要 旨 本研究においては二分脊椎症者の青年期に焦点を当て、アドラー心理学(個人心理学)の鍵概念である器官劣等性、劣等感、共同体感覚に着目し、これらの要因が精神的健康とどのように関わっているかについて、質問紙法を用いて青年期の健常者と比較検討した。
その結果、両群いずれにおいても共同体感覚を通して劣等感を低め、主観的幸福感を高めていること、また二分脊椎症者において、「将来の見通しの明るさ」の持つ意味合いが大きいことが示唆された。
結論として、「単に障害や疾病がないことが健康」ということではなく、青年期の二分脊椎症者が身体障害という器官劣等性を持ちつつも、精神的健康を保ち生きていることが示唆された。
キーワード:二分脊椎症、共同体感覚、劣等感、主観的幸福感、精神的健康はじめに 二分脊椎症は先天性の中枢神経系、脊椎脊髄に関する疾患であり、身体障害(下肢障害、内部障害の両方もしくは内部障害のみ)を伴う。
二分脊椎症をかかえつつ、全人的には健康に生きるということはどのような状態であろうか。
そして先天性の身体障害者が全人的に健康な状態を保ち、よりよく生きてゆく上においては何が大切なのであろうか。
本研究においては二分脊椎症者の青年期に焦点を当て、精神的健康について検討を試みたい。
問題と目的 1.青年期心性と劣等感、劣等感尺度 青年期は自我同一性の形成をめぐり他者と自己を比較する時期であり、全ての人の青年期の心性を考える上で、劣等感が1つのキー概念となると考えられる。
劣等感という概念を初めて提唱したのは、Adler, A.(1907)である。
Adlerは当初、器官劣等性(人間個人は何らかの劣等な器官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に着目した。
彼は、器官劣等性的な欠陥があれば欠陥のある器官の機能を補償する働きがあると考え、ここから心理面、精神面にまで応用し、劣等感を人格形成の基礎と考え、劣等性(inferiority)と劣等感(inferiority feeling)という概念を提唱した(Adler, A., 1929)。
他让你心碎,你该如何挽回?

他让你心碎,你该如何挽回?知见心理学创始人,国际知名的关系心理学专家。
他在关系咨询与训练的领域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他将心理学与灵性融合,提出了一套人与人关系之间的独特见解。
身为一位作家、个人成长研习会带领人、演说家与治疗师,恰克运用心理学与灵性的语言,再加上隐喻的方式,和我们分享有关心灵奥秘中的智慧与洞见。
愈是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碎,你就愈过着充满报复的生活,不是抽离,就是分裂和独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经意地造成他人的心碎,你自己心碎得多严重,就会让别人也同样心碎。
你做了什么事,让我如此心碎当心碎发生时,这有可能极具毁灭性。
你可能退缩,远离人生、关系,甚至你自己,退缩到恐怕永远无法复原,总是保持隔绝、解离、独立而寂寞。
你可能会切断你的心与性能量中心的连结,在遭受最痛彻心扉的心碎时,人甚至会切断自己的头脑与心的连结。
你可能永远处于牺牲的状态,因为你能够付出,但不再能够领受,因为你一经抽离,不再与人连结。
心碎是一种对抗,是人利用情绪勒索作为权力斗争的手段。
藉由心碎,你等于在说:“你看,你对我做了什么事。
因为你,我才如此受苦。
如果你对我做了这样的事,你哪有可能会是好人。
我已经被你糟蹋成了可怜、无辜的受害者。
”事实上,你正在报复对方。
同样,你也在报复其他人,例如你的父母亲,有时候也包括你在过往的关系中所遇到的人。
你在对这些人说:“假如你当初多爱我一些,不对我做那样的事,并在各方面做得更好的话,这样的事绝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虽然心碎中有着否认和天真等面向,但更重要的元素是控制。
此外,心碎也将导致你在情绪上向伴侣索取,不过,这么做只会替自己招来更多的问题和痛苦。
愈是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碎,你就愈过着充满报复的生活,不是抽离,就是分裂和独立的。
情感专家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经意地造成他人的心碎,你自己心碎得多严重,就会让别人也同样心碎。
假使你此刻正饱受心碎之苦,除非你疗愈它,否则必定会将这份心碎传递给伴侣和子女。
认知心理学温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温习重点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
前七章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映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3.感觉经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式来研究的?部份报告法4图像经历的容量?9到20个维持时刻300到500毫秒5.侧向扩散6 问题行为图包括的两个成份7.深层转换语法包括的两个成份8推理产生错误的缘故9 速度与正确率衡量问题10 鸡尾酒会效应11 自由回忆实验12 人工代理13 问题空间14 模式识别15 跟随程序16 范围大小效应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19 探测刺激的实验探测法的实验(短时经历的遗忘)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知觉选择模型和反映选择模型中枢能量理论运算机模拟法大体逻辑知觉产生的理论21 Sternberg 短时经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22 Paivio 的斑马实验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经历视觉编码实验)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 P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要紧研究认知或认知进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经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进程或认知进程。
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要紧研究指标:反映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 P84复述是一种不作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进程。
复述能够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经历中维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维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
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能够使信息转入长时经历。
知见心理学创始人恰克博士

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博士,與你分享幸福成功之道!《美麗人生練習本︰通往成功的100堂課》新書發表會4月2日,恰克博士來台演講,免費入場!人生中,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今天,請有意識的選擇內心所想所願,選擇你要讓自己的一天如何呈現……什麼是成功?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史匹桑諾博士說,態度決定人生方向,心靈則是成功的居所。
真正的成功,不是卓越的工作與成就,而是能選擇自己真實所需,感受快樂、溫暖與愛----這些事物的本質,才是由內而外的成功之道。
《美麗人生練習本︰通往成功的100堂課》是恰克‧史匹桑諾博士,繼《幸福企業的十五堂課》後,最新幸福力作!書中所提供的一百條成功心理法則,藉由原理、故事與練習,啟動心靈的力量,療癒創傷、扭轉負面模式。
恰克特別提到,邁向成功,除了自信與正念,也需凝視生命中每個痛苦事件。
唯有重新接受那些生命為你帶來的創傷,敞開自己,才能反轉一切,大步向前。
對於人際關係間的衝突與疏離,恰克則認為,最重要的,是重視你的夥伴或伴侶,而不是問題本身,帶著情感穿越所有距離,將幫助你解決問題。
4月2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恰克將來台與您分享此書,邀您踏上人生的駕駛座,遇見心中的成功地圖,避開心理陷阱,迎向美麗人生。
現場有中文翻譯,免費入場,歡迎大家告訴大家!(去年11月中旬,恰克‧史匹桑諾博士來台演講,新聞宣傳稿發出不到三天,即已額滿,今年300個名額,歡迎大家儘早報名,以免向隅。
)主題:《美麗人生練習本︰通往成功的100堂課》新書發表會日期:2008年4月2 (週三) 晚上7:30~9:00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202演講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主持: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副教授)主講:恰克‧史匹桑諾(Chuck Spezzano, Ph.D.,知見心理學創始人)翻譯:葉春華(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講師)主辦:心靈工坊文化公司洽詢:電話02-2702-9186,E-mail:*********************.tw網址: 《美麗人生練習本︰通往成功的100堂課》新書發表會報名表*主辦單位:心靈工坊文化公司電話:02-2702-9186,傳真02-2702-9286,E-mail:*********************.tw,網址:/*注意事項:本活動需預先報名。
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

心理学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独特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模式。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理解和解释人们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人格理论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自我认知在人格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人格理论的概述人格理论是关于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它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基本观点,即trait观点和过程观点。
- Trait观点:trait观点认为人格是一组相对稳定和常见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一致。
trait观点的代表性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Big Five人格特质理论。
- 过程观点:过程观点认为人格不仅由特质决定,还受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情境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过程观点的代表性理论有社会认知理论和发展性人格理论。
二、自我认知的作用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行为的认知。
它在人格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
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它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身份认同、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等因素。
2.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评估。
高自我监控的个体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
低自我监控的个体更注重内部的自我评价标准,更能独立思考和决策。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它对个体行为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动力和勇气去追求目标和应对困难,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容易退缩和放弃。
三、人格理论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人格理论和自我认知是紧密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
1. 人格理论对自我认知的作用:人格理论提供了对个体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解释和理论基础,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
例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供了个体自我评价和行为模式的参考标准,发展性人格理论揭示了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的人格变化和发展。
心理咨询对自我认知的塑造

心理咨询对自我认知的塑造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倾听,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逐步形成更准确的自我认知。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对自我认知的塑造,并解析其中的作用与原理。
一、认识自我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它包括对自己个体特点、性格特征、价值观念、情绪状态等方面的认知。
然而,由于每个人都有主观偏见和盲点,很难完全客观地认识自己。
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的平台,帮助个体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倾听。
咨询师会耐心聆听个体的诉求和问题,并通过非议语言和非言语的互动,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通过与咨询师的交流,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和需求。
二、解构认知偏差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帮助个体解构和纠正其存在的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由于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倾向,导致对于外部世界的评估和判断出现偏差。
心理咨询通过引导个体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帮助个体客观看待事物,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认知偏差,从而改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可能存在着“自我放大”和“他人贬低”的认知偏差。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引导个体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并重塑他们对自我的价值认知。
通过引导个体思考他人的角度和感受,咨询师帮助个体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可能比自己所认为的更加积极和正面。
三、增强自信心心理咨询对个体的自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我评价和信任,同时也是实现个人目标和应对生活挑战的基础。
然而,许多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心理咨询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个体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咨询师会鼓励个体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引导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咨询师还会提供一系列的情感支持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个体逐步克服困难,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行为信念。
四、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心理咨询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还可以帮助个体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唯识学认知理论的现代心理学解析

唯识学认知理论的现代心理学解析三、唯识学认知理论的特点 1 认知范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除上述认知范畴外,唯识学重要的认知范畴或与认知相关的范畴还有欲心所、胜解心所与念心所。
欲心所就是希求期望的心理。
据《成唯识论》,欲心所的对象是希望观察的事物,不是指喜欢的事物或追求的事物,因为对于希望观察的事物,即使是不喜欢的或无意追求的,仍会产生欲心所。
欲心所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④这正符合《成唯识论》对欲所下的定义:“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即对于“所乐境”产生希求期望是其特性,勤奋依之而生是其作用。
这里“所乐境”的正确解释,据《成唯识论》就是“欲观境”,也就是希望观察、力求认识的对象;“希望”即选择性的态度;“勤”即积极的情绪反应。
所以此定义基本符合现代心理学的兴趣定义。
此外,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意识的一种心理活动,唯识学看法也大体相同,即欲心所主要与第六识相应;但唯识学同时也认为,除意识外,五识也有微弱的欲。
胜解心所就是对认识对象进行确认和把握而获得明确理解的心理。
由于获得明确理解,所以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重新产生疑惑。
而心在犹豫不决时或不在进行判断时,是没有胜解心所的。
胜解心所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理解”。
但现代心理学的“理解”,专指意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唯识学认为,除意识外,五识也可有微弱的胜解。
念心所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记忆”。
现代心理学的“记忆”,指人对过去经验的反应,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四个基本过程。
而《成唯识论》对念下的定义是:“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
”此定义中,“明记”相当于识记,“不忘”相当于保持,由于“明记不忘”,所以能再认、再现,即生起念心所。
这样,前文所说的诸认知范畴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而较为完整地说明了认知的过程,现将认知的主要过程作如下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人对心碎很迷惑,因为我们相信:是因为爱人才会心碎。
事实上心碎是来自需求的不满足,心碎不是来自爱,因为爱不会强求;有爱时,不需要按自己的方式发生。
在爱中,保有了解、接纳及宽恕。
爱允许我们慈悲、同理、会放下、会沟通。
爱只付出,而且只想有一个神圣的聚合。
相反地,在有需求时,我们会放纵、强求、拒绝、误会、批判、执著、谴责、堵嘴、滥伐脾气,并且企图控制,这些都是为了掩盖对亲密关系的害怕。
一个关系有多痛,就代表自己是多需要及多害怕。
需求是痛苦及冲突的定时炸弹,是我们想控制与夺取的企图,因为自己无法自然接受。
只有当我们想夺取什么,才会受伤。
如何处理自己的需求,对我们的成熟时很重要的。
而且决定于,我们是否认为有需求是软弱及恐怖的,或是可以把需求看成是对爱及疗愈的召唤。
每一份关系都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在关系中有需求的地方搭桥,或是可以企图只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只会使伴侣感觉被.利用而憎恨。
伴侣会退缩,以免自己被利用,而就是此一距离创造了关系中的死气沉沉。
我们可以用爱去取代需要,通过宽恕、放下、及结合就可以带来成功与完整。
原本是权力争夺的地方,现在变成自然的给予与接受。
本来有强求之处,现在是沟通,邀请及呼唤。
原本.是竞争,现在是连结、合作及分享。
本来是谴责及情绪勒索以求需要的满足,现在是给出及宽恕。
那么什么是真爱呢?真爱是指有足够的爱来经营一生的关系,经由学习、治疗和成长,朝向一种更深的合一、喜悦.的方向走去。
真爱是为了解你和你的伴侣之间有个生命的目的。
这个目的给我们力量、鼓
励和满足感,并且也带个他人以帮助、鼓励和满足感。
十多年来,我走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我发现似乎人们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真爱。
有时候我看到有些人会为了逃避寂寞而轻易把自己托付出去,有些人则因为自己的恐惧而愿意忍受长.期关系的枯竭。
我还遇到过有些人甚至已经找到了潜在的完美伴侣,却毫无理由地让关系破碎瓦解。
. .现在,你所要做的就是改变,不改变你将停滞在原来的状态,改变是个开门的动作,让你的生命和爱朝着你要方向前进。
. 所以让我们来清理你脑袋中的杂质,让改变发生。
改变一旦发生,你会发现目前枯竭的关系甚或难以相伴的伴侣,都将经历一场奇妙的转化。
当你改变对于你的生命、你的过去和你自己的想法,你的现况就会改变。
也许你还没有伴侣,也许你有段糟糕的关系,这些都会改变,然后你将找到一种.在生命中不曾有过的爱。
学习成功的关系最能带给我们快乐,藉着爱与渴望,最能让我们在世上体会到天堂。
不论是家庭生活,或是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面向,关系的治疗可能是我们学习和成长最快的方法。
影响亲密关系的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事,诸如健康、财富、事业和创造力。
但是,当我们找出我们的弱点加以治疗,我们就可以转化我们的关系。
当我们提升并治疗自己更多,更深的伤害痛苦就会浮现被治疗。
我们的关系稳固,我们就越有准备和信心来应付生活中的挑战。
当你准备去寻找真爱,你就会变成这份爱。
当你.放下你一直背着的情绪包袱,你会用全新的角.度来看你现在的伴侣。
如果你还没找到另一半,你也会以前所未有的自由进入一个圆满和
爱的关系。
最后,当你准备好迎接你的真爱伴侣,对方也会为你就绪。
爱赋予生命深远意义,爱给我们价值感和勇气、打开创造力和恩宠的通.道,治疗我们、实践我们,有时超乎我们所能梦想地让我们充满喜悦和快乐。
快乐的伴侣最近已不多见了。
为什么?因为渡过浪漫期继续往更深的阶段走需要做些努力。
在关系中有许多的阶段和步骤,但随着你成功地走过每一步,你将治疗更多的恐惧、冲突、牺牲、无价值、内疚感和过往的伤痛。
圆满的伴侣们将注意力在彼此身上,而且当每个新的问题、挑战或阶段出现,他们仍然尝试连结,而不是离开对方,直到平安涌现。
我们心中最深的部分是纯净的爱,这部分也是我们的灵魂所在,在这里我们是一体的。
但许多冲突和自我观念覆盖了这份爱,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完成治疗和自我探索,这份爱也是对我们都敞开的。
找寻真爱需要意愿、敞开、学习、爱、臣服、宽恕、了解、接受、给予、放下、结合、幽默、治疗、渴望真实和最重要的:承诺。
真爱是可学的功课,也是可拥抱的礼物。
这些年来我遇到拥有真爱礼物的人们,但他们也通常是最受关系麻木或心碎捉弄的。
我也遇过拥有美丽且才华洋溢但害怕爱和亲密的人。
你也许担心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但在我们最核心深处,爱的能力都是存在的,那是可以学习和成长的,是可以在你的心中找到的。
. 知见心理学创始人-------- 恰克·史匹桑诺博士(Dr.Chuck Spe.zz.ano)-------------- ps:因为机缘结识谢医生,从他那里知道知见心理学。
上网查之,得知知见心理学是一种融合心理学和灵性学,具有实践性及疗效性的心理学。
在我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
把心理学和灵修结合起来进行实际生活应用的想法,但我一直不知道的是史匹桑诺博士(美国心理学者)在1970 年代就提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