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
脊诊诊法整脊技术

❖.运用整脊手法治疗时辨认清楚发病 部位,病情状况,在脊诊诊断中属阴属 阳,在表在里,属脏属腑,并区分是虚 证还是实证后才能施以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应因人、因病、因症选择安全可行 的整脊手法,切忌施用暴力手法治疗。
.脊诊整脊治疗时应注意避风、避 光、避噪音,必须在室内整洁,清静的环 境下进行。医者不准留长指甲,要保持双 手清洁,更不允许手上带装饰品,以免给 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一、脊诊诊法相关内容
1.何谓脊诊 脊诊是医者诊观脊柱及其两侧 的异常变化并靠手力功底在脊柱两 侧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 病的部位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变化的 一种特色诊疗方法。
2.何谓“阳性”反应点
“阳性”反应点是指脊柱及
两侧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脊 柱骨骼位置异常、皮肤异常、软 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软组织包 块、椎旁软组织松懈异常等异常 现象均称为脊柱的“阳性”反应 点。
如湿疹、牛皮癣等。
脊椎先天发育不全、畸形者。 久病、年老体弱者。 .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者。
谢谢!
2.脊柱相关疾病
颈源性疾病:眩晕、失眠、头痛、视物模糊、
牙痛、耳鸣耳聋、植物神经紊乱、颈脑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颈胃综合证等疾病。
❖胸源性疾病:凡与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胸椎
对应脏器的病变均属治疗范围。如慢性咽炎、气 管炎、心律不齐、冠心病、乳腺增生、慢性胃炎、 便秘、腹胀腹痛等。
腰源性疾病:凡与腰椎对应脏器有关的病变
注:
C代表颈椎 T代表胸椎 L代表腰椎 S代表骶椎 V代表尾椎
5.检查注意事项
脊诊检查时要让被检查者体位正确, 自然放松,应在光线充足和安静的环境下进 行诊查。
❖在检查中要根据被检查者体质来决定 医者手法触诊力量的大小,要掌握好触诊三 步手法,即:一看、二查、三思辨后才能作 出诊断。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软组织损伤
练功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如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也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练功疗法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功 能障碍,如肩颈痛、腰痛、脊
柱僵硬等。
其他疾病
练功疗法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与 脊柱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神经
根痛、坐骨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适应症选择
练功疗法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相 关疾病,但对于严重的脊柱骨
针对特定病症的功法
颈椎病调理功
针对颈椎病的症状,通过特定的动作设计,缓解颈椎压力,改善 颈椎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功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帮助恢复腰椎的 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关节炎保健功
针对关节炎的症状,通过温和的动作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 关节疼痛和僵硬。
辅助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 疗法
•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 练功疗法的基本原则 • 练功疗法的主要方法 • 练功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练功疗法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是一种通过 手法整复脊柱错位、调整脊柱内 外平衡的中医治疗方法。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特定的手法 技巧,达到调整脊柱、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等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折、肿瘤等应慎用或不用。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 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 承受练功疗法的治疗。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脊 柱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患者等 应禁用练功疗法。
治疗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臵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中医整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腰酸背痛等症状。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手法矫正脊柱错位,通过调整骨骼结构和脊椎的位置,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整脊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著作。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脊柱若出现错位、移位等问题,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整脊主要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牵引、扳法、拔罐等,这些手法在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之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头痛、肩周炎、偏头痛等等。
研究发现,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往往与脊柱的异常有关。
通过中医整脊,可以改善脊柱的状况,舒缓症状,甚至治愈疾病。
不仅如此,中医整脊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脊柱的状态密切相关。
经常保持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可以防止脊柱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因此,中医整脊也常被用作健康养生的一种手段。
中医整脊不仅注重治疗效果,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整脊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和措施。
这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整脊虽然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对于某些病情严重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整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其他主要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整脊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舒适的重要选择。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整脊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于“整脊”疗法,这篇介绍超全面!!

关于“整脊”疗法,这篇介绍超全面!!本文作者:蔡金山来源:康复医学沙龙整脊,在我国是一个泊来词汇,它的英文单词为Chiropractic,直译过来是徒手操作或者徒手治疗的意思。
可能最初的印象是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为了突出与中医推拿,正骨的区别,所以用了整脊这个词,言外之意就是对脊柱进行整复,矫正的意思。
近几年,因为美式整脊疗法在我国的推广,以及我国传统治疗的近一步研究,同样是对脊柱的治疗,就不禁引起了许多“纷争”。
就好像门派之别一样,整脊与正骨,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医学理论,到底谁能决胜在紫禁之巅?而背后又是怎么一会事?带着“崇洋媚外”与“天朝传统”的吃瓜群众们,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整脊”背后的事。
我们先把对脊柱整复技术疗法统称为整脊。
首先整脊并不是美式整脊和中医正骨所特有的技术,其历史悠久程度也绝不是一二百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单单指我国,更不是说建国几百年的美国,整个亚欧非大陆,都存在用类似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可以说在治疗疾病探索中,人类都是聪明的。
所以,关于起源,我只能说这是人类细心观察与探索的结果。
常用整脊作为治疗手段的人员,目前来说为5个职业,美国整脊医生,中医骨伤科医生,中医推拿医生,物理治疗师,欧美的整骨医生。
美式整脊医生在美国是合法的医保是可以支付的,但不代表它就是美国的“主流医学”,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没有任何医学可以代替西医学的地位。
所以美式整脊医学和医生是以自然疗法,保健医学存在的,绝不像我国某些“大师”所谓的那种包治百病般存在,该开刀的吃药的,必须吃药,任何整脊治疗都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存在,但代替手术与吃药那等同于“谋财害命”。
中医骨伤科,在我国的发展中有过许多的类别,徒手操作的技术很多,但远远不至于徒手操作,中药,针灸等等都是治疗的办法,治疗对象也不单单局限于颈腰椎病,骨折,挫伤,外伤毕竟几千年的中医外治是靠骨伤科撑起来的。
传统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四肢关节等都有独特的办法,其广阔与深远程度,是很多学科所不能比的。
整脊知识

整脊知识一、整脊:1、整脊的中文含义:整脊中的整有二种中文含义:一为形容词表示整齐。
另一种解释为动词表示整理(修理)的意思。
2、整脊的医学含义:整脊——脊柱关节脱位的整复。
3、整脊的一些常用称谓:正脊、正脊骨、脊椎矫正、脊柱矫正、脊椎复位、脊柱复位、脊椎整复、脊柱整复等等。
4、整脊的分类:整脊从技术发源地域划分,可大致分为中式整脊(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脊骨神经医学)。
5、中式整脊与美式整脊的特点:中式整脊(中医整脊)是运用中医思想对脊柱疾病进行辩证论治和整体调整的一种矫正和调理方法。
除运用手法对脱位脊椎关节进行必要的矫正外,还采用多种调理方法(如推拿、针灸、针刀、艾灸、拔罐、中药外敷及内服等)进行综合调理。
美式整脊(脊骨神经医学):美国脊椎矫正学是Daniel David Palmer(通常称为D.D.Palmer)于1895年创立的。
它是一种以脊柱解剖学、X线学、生物力学为基础的,并有一套规范矫正手法的独立学科(脊骨神经医学)。
近年代形成了以劳根、冈斯坦德、傅亚伦为代表的学术流派。
劳根主要是运用手法对脊椎进行调理和矫正。
冈斯坦德则是应用影像学(冈斯坦德X线分析方法为美国整脊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和生物力学(专业整脊床、椅)以及手法对脊椎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和矫正。
傅亚伦是通过长短脚的比较并运用整脊枪激活整复(AMCT)。
6、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的不同:美国的西医分为七大类:①、传统的西医;②、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③、传统疗法;④、康复医学;⑤、牙科;⑥、视觉光学;⑦、足底疗法。
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是按生物力学疗法审批的独立学科,因此这种独立学科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只能采用其获批的力学疗法。
在美国高中毕业生不能直接报考医学院校,需先攻读四年工科院校,工科毕业后再读医学院校授予医学博士。
美国脊骨神经医学的医生均为美国十七所脊椎矫正医学院校的医学博士毕业生。
所以美国整脊医生对于整脊相关的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的研究更为细致与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脊髓 位于椎管中央,呈扁圆柱状,全长约 40 ~ 50 厘米。其上端在枕骨大孔处和延髓相接,下端由 第 12 胸椎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圆锥尖端伸出一细长的终丝,其周围有腰骶神经 根伴行,称为马尾。成人脊髓末端的位臵相当于 第1、2腰椎椎体之间。颈膨大于第5颈椎处为最粗, 腰膨大于第12胸椎处为最粗。
(六)椎动脉 :发自 锁骨下动脉, 向上穿 行于相应的颈椎横突孔, 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后 与对侧的一支汇合成基 底动脉,分支到小脑、 脑桥基底、延脑、大脑 枕叶及内耳。
基底动脉
椎动脉
(七)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第 1 胸髓至第 3 腰髓 的灰质侧角内,由此发出节前纤维,经相应的脊 神经和白交通支,到达相应的交感干神节,更换 神经元后(一部分节前纤维不更换神经元),发 出节后纤维到相应的器官。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侧,共有 22 ~ 25 对 , 形 如链状 , 称交感神经链(颈部 3 对,胸部 10 ~ 12 对, 腰部4~5对,骶部2~5对及尾部的1个奇神经节)。
13、颈腰椎间盘病 14、臀部皮神经卡压征 15、骶髂关节错缝症 14、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15、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 16、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17、脊椎骨骺软骨病 18、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 19、脊柱相关疾病
脊柱相关疾病
脊柱相关疾病是研究脊柱力学平衡失调,脊 椎骨关节损伤、移位,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 血管,引起机体各有关系统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 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目前已证实有70多种疾病与脊柱力学平衡失 稳有关,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就这门学科领域来 说,国外学者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在基础理论研 究和理学诊断方面发挥其强项;而国内学者则在 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手法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的优势。
调曲法
• 是调整脊柱曲度的异常变化,使其恢复正 常的生理曲度,治疗和改善脊柱相关疾病 的最佳治疗方法。
练功法
• 在医者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 康复导引锻炼,有利于患病肌群的恢复, 受限活动功能的舒缓。 • 太极拳 • 少林八段锦 • 达摩易筋经
摸骨的手法及练习
胸、腰椎的摸法:胸椎的棘突呈瓦状排列,棘突与横突呈等边三角行。胸椎的弯曲度约为 60度,用戳法在脊柱中间从上往下反复戳摸,感知棘突连线是不是在正中线上,连续三 个或三个以上的棘突向同一侧偏歪,我们就叫脊柱侧弯。一个或两个棘突偏歪我们就叫脊 柱第X胸椎侧摆。一个胸椎棘突过度向下与下位椎体的棘突间隙变小,这个胸椎的椎体就 会上抬,我们就叫它仰倾,也叫抬头;反之,就叫它俯倾也叫低头。如果发现一个棘突向 左偏歪后,你就会在棘突的右侧根部触摸到隆起的椎弓根,从根部向外约两指出触摸到隆 起的横突。我们认为椎体发生了侧旋,吻合的上下关节突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们习惯 上称之为小关节半脱位,椎体间就形成错位着锁,以维持脊柱生理的代偿功能。抬头、低 头、侧旋、侧摆不是单独发生的,都是从不同轴向描述的胸椎的运动状态,要有清醒的认 识。只有找到胸椎运动的轴向,才能找到纠正错位的力的方向。胸椎在纵轴上的也会有前 后运动,胸椎向前移位,脊柱表现为下陷,胸椎的弧度变大,多个胸椎向后发生移位,脊 椎表现为后凸畸形,也叫驼背。胸椎的弧度边小,腰椎的摸法同胸椎,腰椎的前移位叫滑 脱,后移位叫腰椎变直。(2)骨盆的摸法骶骨在六个轴向上均可运动。骶骨先摸上位骶中 嵴,依次触摸中间骶中嵴和下位骶中嵴.在下腰椎X光侧片上,腰骶角增大时上位骶中嵴 向前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后移位.我们称之为骶骨点头.上位骶中嵴触摸不清,下位骶 中嵴触摸时隆起.腰骶角减小时,上位骶中嵴向后方移位,下位骶中嵴向前移位.触摸时 上位骶中嵴明显突起,下位骶中嵴下陷.这是骶骨在横轴上的运动形式.在纵轴上同样有 旋转运动,在X光片上是不容易发现的,骶骨左旋时,右侧骶骨粗隆\骶外侧嵴隆起,触 摸时应手,感觉明显.右旋时相反.骶骨在斜轴上的运动,也有左右翻转运动.骶骨向左 侧翻转时,左侧骶骨粗隆下限,不宜触及,右侧骶骨下侧部突起明显,并伴有强烈的触压 痛,骶骨向右侧翻转时情况相反。
中医“骨错缝 、筋出槽”理论是推拿手法 存在和发 展的理论基石 , 同时也是 推拿 手法治疗 骨伤科 常见疾 患的靶点。以往 大量临床研究 刮证实 , 在脊椎“骨错 缝 、 筋出槽”理论指导下 ,中医手法对脊椎病 治疗取得 了良好的疗 效。基于这些研究 , 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机制与颈椎“骨错 缝 、 筋出槽 ”有关
(二)椎间盘 是一种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的、富有弹性的软 骨组织,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承 担脊柱的受力、缓冲、轴承作用。椎间盘是人体最 早发生老化过程的组织。 脊柱的退变从髓核开始,在成年早期就出现, 髓核的膨胀性和弹性也随之减低,脊柱正常生理功 能必然受到影响。
椎间盘的退变
(三)软组织 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是一个人体的平衡系统。 脊柱本身靠椎体、关节突、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 等组织来维持其稳定的。肌肉既是维持脊柱稳定的 因素,也是脊柱活动的原动力。肌肉的协调舒缩和 椎间盘、韧带、小关节的稳定作用,是脊柱得于完 成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保证。 (四)脊神经 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各脊神经前支除胸神 经外,一般均与邻近的前支吻合成神经丛。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最长的脊神经。
在形形色色的慢性病中,发病最早最普遍的 就是脊柱的病损。据报导, 20 岁左右的人群脊柱 病损已比较常见, 35 岁以上的人群脊柱病损的发 病率高达90%以上。人群中健康者仅占15%,“亚 健康”者占 70 %,在探究“亚健康”的原因时, 脊柱病损是一个应予重视的因素。 脊柱中以颈、腰段的活动度较大,损伤的机会 较多。颈椎位于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相对固定的胸椎 之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颅的平衡;腰椎位于人 体的中点,承受重力及剪应力较大,故均易致劳损。
中医整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是运用现代医 学科学理论,研究和总结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脊柱 病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治疗范围囊括人体 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病症(尤其是功能紊乱性疾 病)。 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诊治方法,简便实用, 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是目前诸多疗 法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中医“骨错缝 、筋出槽”理论
《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部份
公元7世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牵引屈伸法治疗腰扭伤
《骨继疗法重宝记》绘兜颈坐罂法图
《回回药方》牵引缓揉法治疗颈椎损伤。原载《骨继疗法重宝记》
《中国接骨图说》旋转法治疗胸腰椎损伤。
• 现代的中医整脊学,是在系统发掘整 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 统医学脊柱相关疾病史的基础上,应 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 结合现代科学、 现代医学,科学的进行了脊柱机能解 剖学和运动力学、 生物力学的研究。
• 应用以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的脊柱运动 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 •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 • 运用理筋正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 锻炼四大疗法 • 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 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八大应策,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 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 及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
1. 急性斜颈 2. 寰枢关节错位 3. 钩椎关节紊乱症 4.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5. 颈椎曲紊乱症 6. 颈椎管狭窄症 7. 胸背肌筋膜炎 8. 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9. 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腰椎滑脱症 11. 腰椎间盘源性椎管狭窄症 12. 腰骶后关节病
• • • • • • • • •
四步定位诊断法
• • • • 1.第二步,神经定位诊断法 :问诊时根据患者疼痛、麻木的部位,按脊神经皮区理 论定位诊断 分析神经根受压部位,初步确定错位的脊椎或关节。 2.第一步,望诊定位法 :望脊椎的形态,观察有无偏歪、凹陷或凸起,椎旁肌肉有 无高隆萎缩,脊椎区有无皮肤颜色改变及皮纹等。
•
• • •
椎曲紊乱
脊神经是主动 椎间盘是被动
运用整脊思维,认知疾病实质
传统经典理论
改变突出椎间 盘的形态 去剔除椎间盘 消融椎间盘 椎曲更加紊乱 易复发 形成椎管狭窄和滑脱
中医整脊
恢复椎旁肌力平衡 调整椎曲 理筋 辨证调曲 加强功能锻炼 恢复脊柱力学动态平衡 不易复发
调曲
核 心 基础
理筋
中医整脊
关键
功能锻炼
• 在 中医古籍 中可 以找到与“骨错缝”相关的中医描 • 述 , 主要有“骨缝 ”“骨错 缝”“骨缝 开错”“骨缝 参 差” “骨缝裂开”“骨缝间微有错落不合缝”等;与 “筋出槽” 相关 的中医描述有“筋走~‘ 筋翻”“筋 纵”“筋转”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 “凡左 右损 处 , 只相度骨缝, 仔细捻捺 , 忖度便见大概。 ”《伤 科补要》提 出“髑骨者 , 肩端之 骨 ,即肩胛骨也。其 臼含纳懦骨上 端 , 其处名肩解 ,即肩骸 与孺骨合缝处 也。”骨错缝和筋 出槽的关系 早在《素问 · 五藏生成 篇》 就记有“诸筋者皆属于节”, 正常情况下, 筋 、 骨紧密 相连 , 各归其位 , 通过筋的“束骨”作用 , 维系着骨 关节 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正常结构关系,并完成生理范 围 内 的各种功能活动。
•
中医整脊科设三大治疗体系,除诊 断、脊柱功能测定外,设: 1、理筋治疗体系 (含:药物经络按摩,药熨,中药 熏蒸,理疗,针刀、针灸) 2、牵引调曲治疗体系 (含:,四维牵引,手法正骨复位) 3、练功体系 (含:功能锻炼,传统功法)
理筋法
• 是以调整肌肉、韧带、肌腱、神经及其周 围软组织,使其回归正常位置,恢复正常 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 醫 整 脊
主讲人:崔科会
概述
• 中医整脊是从脊柱力学平衡的角度出发, 研究脊柱的的结构改变,认为脊柱是整体 的、动态的、是筋骨并重的、是动静结合 的、是与脊柱周身疾病相关的。
什么是中医整脊
• 中医整脊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 古老的学科。 • 脊柱劳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 医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 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 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中 医特色的整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