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坡水土治理工程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山地治理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山地治理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山地治理技术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而在山地地区尤其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的工作。

山地地区地势陡峭,土壤易被侵蚀,因此采取有效的山地治理技术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应用的山地治理技术。

1. 激发植被保持力量植被是山地水土保持的天然屏障,通过植被的根系和茂密的枝叶可以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因此,在山地治理工程中,可以采用植被的方法来保持土壤。

例如,在山坡上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也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2. 构建防护设施在山地治理中,构建适当的防护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中,常用的防护设施包括拦砂坝、岩石堆石坝和挡土墙等。

这些设施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比如,通过修建拦砂坝可以截留坡面冲刷下来的沙砾物质,防止其堆积于下游地区;而岩石堆石坝和挡土墙等设施则可以有效地抵挡坡面土石流,避免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3. 沟道治理在山地水土保持工程中,沟道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沟道的合理治理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避免坡面冲刷,从而保护土壤。

关于沟道治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挖掘适当的沟槽来导引水流,安置适当的草皮和草席以增加保水能力,或者安装防洪网等。

4. 梯田建设梯田是一种传统的山地农耕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可以有效地减缓坡面的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梯田的坎面常常种植着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不仅可以提供农产品,还可以作为防护层,保护土壤免受水流的冲击。

5. 护坡工程在山地治理工程中,护坡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在坡面上建造护坡结构,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避免水土流失。

常见的护坡结构包括渠道护坡、缓坡和采用防护材料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坡面土壤,防止土壤被冲刷而导致侵蚀。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山地治理技术涵盖了植被保持、构建防护设施、沟道治理、梯田建设和护坡工程等多个方面。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和治理模式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和治理模式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和治理模式北方土石山区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典型地貌,它们常常具有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和治理模式。

经验总结1.生态修复先行: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首先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措施,加强植被覆盖,增加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因地制宜:不同的土石山区地貌特点不同,治理方式也应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多措并举:单一的治理模式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应采取多种措施,并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比如结合植被恢复与土地整治、梯田治理等措施,共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模式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关键一环。

通过重新植被或加强原有植被的恢复,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常见的做法包括:•人工植被:通过人工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加强植被覆盖。

•草地恢复:推广草本植物的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壤流失。

•林草结合:结合林木与草本植物的种植,形成复合植被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土地整治方式有:•梯田治理:通过修建梯田,降低坡度,减少水土流失。

•施肥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改善土壤的生育环境。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如固定石条、竹杆等,提高土壤的抗冲性。

梯田治理梯田是北方土石山区常见的农田形态,梯田治理对水土保持非常重要。

常见的梯田治理措施包括:•修筑坎坷:通过修建坎坷、梯级等,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排水设计:设置排水沟、收水坎等,合理引导降水,减少水土流失。

•绿色梯田: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保护梯田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和治理模式,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施工边坡工程的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施工边坡工程的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施工边坡工程的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施工边坡工程,听着是不是有点让人头大?别急,咱今天聊的就是怎么保护这些“山坡”不被水土流失给搞垮。

哎呀,边坡上起了个大工地,土一松,水一来,泥石流一下就给你带走一大片,这可真不是小事。

怎么搞定这个问题?其实有不少办法,今天就来聊聊几种常见又有效的措施。

你想,水土流失这事儿,往大了说,是个国家层面的难题;往小了说,那就是施工现场的一块儿“小山坡”。

别看这土石不值一提,一旦给雨水一捞,几天工夫都能给“洗”得干干净净。

要是没有妥善的保护措施,边坡上的土壤不仅流失,后面施工还得重新填土,这不光浪费时间,还得多花钱。

所以,第一招,就是得做好坡面覆盖,能有效减少水的冲刷。

这里常用的就是草皮覆盖,简单来说,就是给坡面铺上“绿色外套”。

这个方法,简直就像给坡地穿上了一层防护服,不仅能挡住风吹雨打,还能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只要天气好,草皮在坡面上一长,作用就立竿见影。

想想看,那一片片绿色,平添了不少美感,一举多得,挺划算的!草皮铺上了不等于万无一失,风吹日晒,它可不好养。

这个时候,咱得拿点“保养秘籍”。

比如种一些抗旱耐热的植物,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保证坡面上始终有绿意盎然,保护效果也就更持久了。

再不济,也可以考虑在草皮上覆盖一层覆盖物,像是稻草、树皮、碎石啥的,既能保持土壤湿润,还能增加稳定性,避免风吹走土壤,省得你一天到晚担心没完。

再来说说另一个超有用的办法——排水系统。

说到排水,大家都知道水不能乱跑,尤其是下雨的时候,水往往就成了边坡的“隐形杀手”。

不信?你看看,一场大雨,坡面上的水没有地方排,直接冲下来的时候,泥土一起带走,损失得不偿失。

所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搞个排水渠,把水给“管”起来。

大家可能觉得排水渠有点麻烦,但这个举动可是“省时省力又省心”的!一旦排水渠建好,水就有了方向,流到指定的地方,不再给坡面带来伤害。

更重要的是,排水系统做得好,施工方还能节约不少后期维护的成本,省得天天去修复那些“崩塌”的地方。

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

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

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介绍:为了有效地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系统,本文拟就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相关措施,可达到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和防治土壤侵蚀的效果。

一、背景分析:山坡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该问题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山坡地的土壤易于被雨水冲刷,导致上游灌溉用水减少,水库淤积问题加重等。

因此,水土保持工程设计需要防止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恢复地区植被生长,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问题分析: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需要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主要问题包括:土壤侵蚀导致的流失严重、植被破坏、水资源浪费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地制定措施,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程效益。

三、设计方案:1.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植被覆盖、绿化带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选用能耐旱、抗风蚀的植被种类,如防护林带和草坪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加土壤的固结性。

2. 减少坡面径流:通过构建排水沟、水槽等措施,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合理设置坡度,保持地表水的自然渗透,降低水流速度,减轻冲击力。

3. 控制流量和流速:采用雨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引水设施,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流速。

通过精确的设计和施工,保证水流的有序排放,减少水流对土壤的侵蚀。

4. 水土保持工程结构:设计和建设适合当地地势和土壤条件的工程结构,如防护墙、挡土墙、横向排水沟等。

这些结构能够降低土壤的侵蚀程度,并保护坡面的稳定。

5. 引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引入适合生长的植物和动物,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比如引入某类昆虫,用于控制有害虫害,并增加生物多样性。

四、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调查山坡地的地形、地质、水土条件,了解植被状况,确定设计方案的基础数据。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前期调查数据,制定具体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包括各项措施的实施方法、工程结构的设计要点等。

山体陡坡治理实施方案

山体陡坡治理实施方案

山体陡坡治理实施方案山体陡坡是指坡度大于30°的山坡,由于地形陡峭,土壤脆弱,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山体陡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山体陡坡治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调查评估。

首先,对山体陡坡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坡面植被覆盖等情况,综合分析山体稳定性,确定治理重点和难点。

二、生态恢复。

在山体陡坡治理中,生态恢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加固,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坡面的抗冲蚀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三、加固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山体陡坡,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例如,对于岩石类陡坡,可以采用爆破、钻孔灌浆等技术进行加固;对于土壤类陡坡,可以采用挖土加固、植物栽培等方法进行加固。

四、监测预警。

在治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体陡坡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五、社会参与。

山体陡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山体陡坡治理工作的开展。

六、科技支撑。

在山体陡坡治理中,科技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七、长效管理。

山体陡坡治理不是一时之事,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修复和加固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山体陡坡长期稳定。

总结:山体陡坡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山体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共同致力于山体陡坡治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浅谈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的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久以来,自然影响以及人为的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水土的流失直接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对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措施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标签:水土流失;山区;综合治理山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质地貌条件、部分山区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自然原因致使山区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以及不合理的采伐林木、陡坡开荒等人为原因直接导致了山区水土流失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甚至影响整个山区的生态平衡。

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与保持水土的措施,以便维护和提高山区土地的使用性。

另外,水土保持是整治国土、治理江河的根本对策,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造成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地质地貌、降雨、刮风、山坡坡度以及植被的覆盖情况等都是直接影响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由于山区山体岩石受风化情况严重、土壤侵蚀潜在的危险较大。

山区地形起伏坡度大,陡坡受到降雨与地表径流的严重侵蚀使得面蚀与沟蚀的现象大量存在,使山区地表土与土壤养分的流失非常严重。

(二)人为原因一是如城镇开发建设、采矿与土石场、修建高速公路或是铁路等非农业开发项目造成水土的流失。

位于山坡地段的高速公路路段,在开挖路基时使裸露表土随着降雨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河流造成水土流失;采矿以及土石场等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不但侵占农田还造成了水土流失,直接造成了水库与塘坝的淤积。

二是如种植结构更替、陡坡开垦、实施开发大型农业项目等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水土的流失。

因为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经济活动改变了土壤结构与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破坏了土壤形成与土壤流失之间的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强度的加剧。

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

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

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山坡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绿地资源被广泛利用。

然而,在护坡工程中,土壤的保护和治理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方法,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为护坡工程提供指导。

首先,土壤保护是护坡工程的首要任务。

在护坡工程中,土壤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避免土壤的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覆盖措施,比如铺设草坪或植物覆盖层,以防止土壤受到水流冲刷。

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壤。

可以将挖掘出的土壤进行分类,对于质量较好的土壤可以堆放在其他工程现场进行再利用,减少土壤的浪费。

其次,治理山坡地土壤的质量是护坡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

山坡地土壤往往受到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容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

因此,对于山坡地土壤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进行植被治理,增加土壤的粘结力和抗冲刷能力。

在植被选择上,要注意选择扎根深度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在保护土壤的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比如安装护坡网和生物毯等,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需要广大专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

除了在实际工程中采取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对土壤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班和讲座,使更多的人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方法。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专家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促进土壤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为护坡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总之,护坡工程中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山坡地的土壤资源,并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土壤保护知识的宣传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护坡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浅谈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浅谈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浅谈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是当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为了有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植被恢复植被是保护土壤的最佳措施之一。

坡地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促进水土保持。

同时,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份,防止土壤轻易被水冲走。

2、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可以改变坡地地形,建立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风险。

具体包括建设梯田,设置石墙,修筑沟渠,植树造林等措施。

梯田的建设可以减轻坡地水流的冲击力,减少水土流失。

石墙的设置可以增大坡地的内摩擦角,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沟渠和林带可以减少水流速度,增大水流面积,从而减少水体侵蚀和淤积。

3、农业措施农业措施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也有一定的作用。

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保持耕地的耕深度,增加农作物密度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容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透水性,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增加农作物的覆土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小水土流失。

4、建设防护林地防护林地是指在坡耕地上种植防护林带,以减轻水流对坡耕地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防护林地可以将坡耕地分为不同的段落,形成自然屏障,减轻洪水流量和流动速度,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综上所述,坡耕地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实际治理中,需要综合考虑植被恢复、土地整理、农业措施和建设防护林地等措施,并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坡耕地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坡水土治理工程
简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

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坡;水土保持;坡面治理
Briefl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 is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it wit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measures and other measures are equally important, cannot replace each othe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roject research objects of slope and the channel is the mechanism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r in the water, wind, gravity ACTS camp forces,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loss and damage process and enginee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hill;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lope surface treatment
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为防止坡地水土流失,改变小地形,就地拦蓄坡地雨水或融雪水,增加土壤入渗水量或将坡地径流拦蓄起来作为灌溉水源,满足作物灌溉及人畜用水要求的设施。

山坡水土保持工程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防治重力侵蚀而修筑的固坡工程,也属山坡防护工程。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应用工程原理修筑的各项设施。

主要包括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及河道护岸工程。

1山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中,山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如下:
1.1改变斜坡小地形,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就地拦蓄雨水及融雪水,增加农地、草地及林地的入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

1.2分散地表径流,将坡面分散的径流汇集到蓄水工程或安全排入天然沟道,或引入草场、林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1.3增加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的抗滑稳定性。

2山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山坡防护工程是我国水土保持工程内容之一。

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

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在有
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常用有如下几种:①设梯田、拦水沟埂,水平阶、鱼鳞坑、水窖、涝池措施等。

②修筑山坡截流沟、山地排水沟、泄水式沟头防护措施等。

③增加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如修筑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地下水排水沟措施等。

3 坡面治理工程分类
3.1梯田、拦水沟埂(培边埂)、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工程。

梯田工程把坡地上的农田、果园或林地改变成台阶形,可以蓄水保土,提高作物、果品产量或林木生长量。

修建梯田是山区、丘陵区最重要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

拦水沟埂(培地埂)可以逐年修成梯田。

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蓄水保土措施,多用于果园及林地。

3.2坡面蓄水工程。

为拦蓄坡面地表径流而修建的蓄水工程,主要有旱井和涝池。

旱井也称水窖,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缺水或苦水地区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种设施。

在地边路旁、村院附近水流汇集的地方开挖旱井,其内壁与底部均有防渗设施。

窖水除供人、畜饮用外,有时还可供抗旱点播用水。

涝池也称陂塘,多修在村庄附近、路旁、山坡浅凹地等集流处。

根据地形和土质条件,用石料垒砌或就地挖深,并采取防渗措施。

涝池以圆形为多,设进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涝池可以蓄水防洪,供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

坡面蓄水工程不仅能为发展小型水利提供水源,而且可以减小沟道中的洪峰流量,防止或减小山洪危害。

在有重力侵蚀危险的山坡,应修筑山坡固定工程。

3.3山坡截流沟。

在坡地沿等高线修建,用以拦截和排出坡面水流。

截流沟在坡面上的布置应使两截流沟之间的坡面径流速度小于临界速度,以减轻径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

山坡截流沟的作用在于将坡耕地、林地、草地及其他非生产用地的地表径流汇集于坡面蓄水工程,供人畜饮用或灌溉农田。

4 坡面工程治理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

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4.1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4.2山坡截流沟工程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4.2.1 截流沟的作用: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

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4.2.2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话题,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4.3沟头防护工程
黄土区侵蚀沟沟头侵蚀主要是斜坡块体运动,沟头前进主要由串珠状陷穴和陷穴间孔道的塌陷引起,沟谷扩张则由沟坡崩塌、滑塌和泻溜引起。

由于黄土入渗力强、多孔疏松、湿陷性大,经暴雨径流冲刷,岸坡稳定性差,沟蚀剧烈。

沟头前进速度快,沟坎高差大,沟床下切快,沟谷扩张加剧。

根据作用可将其分为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和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两类。

4.3.1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上部来水较少时,可采用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沿沟边修筑一道或数道水平半圆环形沟埂,拦蓄上游坡面径流,防止径流排入沟道。

4.3.2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在下列情况时可修建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①当沟头集水面积大且来水量多时,沟埂已不能有效拦蓄径流。

②受侵蚀的沟头临近村镇,威胁交通,而无条件或不允许采取蓄水式沟头防护时,须把径流集中地点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泄入沟,并设有消能措施。

4.3.3悬臂跌水式沟头防护。

当陡崖高差小,径流量较小的时,可用木板、石板、混凝土板或钢板作成槽状,使水流直接下泄到沟底,不让水流冲刷跌水壁,沟底设消能措施。

当陡崖高差大,径流量小的时候,可采用悬臂喷嘴式跌水
4.3.4陡坡式沟头防护。

一般用于落差较小、地形降落线较长、径流量较大的地点,一般采用陡坡式沟头防护(为减少急流冲刷,可人工增加急流槽的粗糙程度)。

5)台阶式跌水沟头防护可分为单级式和多级式。

单级式用于跌差不大,地形降落集中的地方;多级式多用于跌差较大而地形降落距离较长的地方。

4.3床固定沟工程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
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

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售后服务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

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

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施。

欧洲荒溪治理中的沟床固定工程称为固床坝、潜堰;日本防沙工程中的沟床固定工程有固底坝、防冲坝等。

5 结束语
中国的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与日本、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各国的斜坡重力侵蚀防御工程有所不同。

它不仅具有防治斜坡块体运动的作用,而且具有开发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的功能。

坡面治理工程,是首先通过土木基础工程来稳定荒废地,因此,在山坡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工作中,要求体现防止地表径流形成,改变地面坡度,缩短坡面径流流程等重要原则,以达到长期保护水土资源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