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肠道息肉PPT课件

日本学者kudo等将放大染色内镜下的结直肠黏膜隐窝形态分为五型pitpatten分类标准按pitpatten分类标准对肠黏膜病变进行诊断放大染色内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可达90pitpattern排列比较整齐无异型性一般为正常腺管开口而非病变pitpatterntypeii型呈星芒状或乳头状排列尚整齐无异型性腺管开口大小均匀多为炎性或增生性病变而非腺瘤性pitpatterntypeiiill称为大腺态比正常大排列规则结构异型性为隆起性腺瘤的基本形态其中约867为腺瘤其余为黏膜癌集聚而成隐窝没有分支为凹陷型肿瘤的基本形态度异型增生的腺瘤发生率较高也可见于黏膜癌283型分两个亚型
灼伤
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 当,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 较长倒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灼伤附近正 常黏膜组织。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 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 予以重视。
-
41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症
溃疡 息肉摘除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 成的溃疡 多数在2~4周内愈合
➢ 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
-
39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
视野不佳或内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
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损,机械
损伤胃肠壁所致。小穿孔可通过禁食、
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
-
40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症
黏膜内癌可占37.2%
-
21
Pit pattern – Type V
Ⅴ 型包括ⅤA( 不规则型)或ⅤN( 无结构型), 此型隐窝形态紊 乱或结构消失, 见于癌, 黏膜下癌可占62.5%
-
22
灼伤
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 当,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 较长倒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灼伤附近正 常黏膜组织。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 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 予以重视。
-
41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症
溃疡 息肉摘除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 成的溃疡 多数在2~4周内愈合
➢ 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
-
39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
视野不佳或内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
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损,机械
损伤胃肠壁所致。小穿孔可通过禁食、
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
-
40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的并发症
黏膜内癌可占37.2%
-
21
Pit pattern – Type V
Ⅴ 型包括ⅤA( 不规则型)或ⅤN( 无结构型), 此型隐窝形态紊 乱或结构消失, 见于癌, 黏膜下癌可占62.5%
-
22
小儿胃肠疾病的超声检查

畸胎瘤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
为手术提供依据 直肠盲端距会阴区皮肤 >2cm(高位) 1.5~2.0cm(中间位) <1.5cm(低位)
病例讨论
患者,男,52岁 上腹痛1年,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 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 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 溃疡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 抑酸药缓解。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
A.贲门部 B.球部 C.胃底部 E.幽门窦部
D.胃体部
5.胃肠充盈检查的意义不包括:( D ) A克服胃肠内气体干扰 B.发现胃肠壁增厚改变 C.发现溃疡凹陷 D.胃肠充盈前不易发现的病变,充 盈后都能发现 E. 提高胰腺和腹膜后结构的显像效果
6.胃肠壁增厚的常见病理征象不包括:( B ) A.“新月征” B.“球形征” C.“戒指征” D.“马蹄征” E.“炸面包圈征”
化脓性:可见阑尾膨胀呈囊状, 腔内有大量点、班或团回声区。
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右下腹显示炎性 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肠蛔虫症
纵断面 横断面
胎粪性腹膜炎
定义:胎儿胎粪形成后,肠道发生穿孔,胎 粪进入腹腔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和化学性 腹膜炎 超声表现 腹腔积液
钙化斑块 膈下游离气体
胎粪性腹膜炎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典型声像图表现不正确的说法 是( B )
A幽门管一般长2~3cm,外径1~1.7cm B幽门环肌厚0.3~0.6cm时,均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幽门管横断面为靶环征 D超声检查发现胃蠕动增强及胃潴留增多 E可见胃内容物经贲门返流回食管下段
4.胃的解剖分区不包括:( B )
7 胃癌不应该有的超声表现是:( .E ) A.胃壁增厚呈弱回声 B.胃蠕动波减弱 C.病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16
(4)观察结肠腔内回声: 硬便为强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多见于便秘; 稀水样便或粥样便回声多见于肠炎、腹泻、痢疾以及灌肠后; 发酵便为气液便混合形成,常见于结肠梗阻尤其是梗阻时间较长。
(5)结肠周围:淋巴结、结肠系膜、肠脂垂。 (6)结肠位置:有无横结肠下垂、游离盲肠。
17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1)检查前空腹8~12h(胃肠穿孔者除外); (2)胃检查安排在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前进行; (3)结肠检查应在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前或清洁灌肠后灌入造影剂
1500ml。 (4)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适当充盈膀胱,使膀胱后方的结构显示清晰。 (5)应准备好各种物品,包括造影剂、消毒的杯子、开水等。
5
附:造影剂的使用方法
12
3.小肠超声观察内容
(1)小肠壁的回声:
①肠壁的增厚: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或变薄提示炎症、肿瘤、缺血
改变;
②壁层结构回声:壁层结构有无消失及其连续性可以作为肠道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征象之一;
③肠黏膜皱襞回声:小肠黏膜皱襞的消失多提示出现肠壁缺血性改变,
小肠黏膜皱襞间距增大常见于肠管明显扩张如肠梗阻时。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1
主要内容
1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2
胃疾病的超声诊断
3 十二指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4
小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5
结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6 胃肠疾病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2
第一节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二、胃肠超声观察的内容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4
1.检查前准备
14
(5)小肠的蠕动: 肠蠕动亢进:蠕动频率明显增高,多见于肠道炎症性病变或服用泻药; 肠蠕动减少乃至消失:肠麻痹、肠壁僵硬,如麻痹性肠梗阻、弥漫性腹
(4)观察结肠腔内回声: 硬便为强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多见于便秘; 稀水样便或粥样便回声多见于肠炎、腹泻、痢疾以及灌肠后; 发酵便为气液便混合形成,常见于结肠梗阻尤其是梗阻时间较长。
(5)结肠周围:淋巴结、结肠系膜、肠脂垂。 (6)结肠位置:有无横结肠下垂、游离盲肠。
17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1)检查前空腹8~12h(胃肠穿孔者除外); (2)胃检查安排在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前进行; (3)结肠检查应在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前或清洁灌肠后灌入造影剂
1500ml。 (4)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适当充盈膀胱,使膀胱后方的结构显示清晰。 (5)应准备好各种物品,包括造影剂、消毒的杯子、开水等。
5
附:造影剂的使用方法
12
3.小肠超声观察内容
(1)小肠壁的回声:
①肠壁的增厚: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或变薄提示炎症、肿瘤、缺血
改变;
②壁层结构回声:壁层结构有无消失及其连续性可以作为肠道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征象之一;
③肠黏膜皱襞回声:小肠黏膜皱襞的消失多提示出现肠壁缺血性改变,
小肠黏膜皱襞间距增大常见于肠管明显扩张如肠梗阻时。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1
主要内容
1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2
胃疾病的超声诊断
3 十二指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4
小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5
结肠疾病的超声诊断
6 胃肠疾病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2
第一节 胃肠超声检查基础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二、胃肠超声观察的内容 三、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
一、胃肠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4
1.检查前准备
14
(5)小肠的蠕动: 肠蠕动亢进:蠕动频率明显增高,多见于肠道炎症性病变或服用泻药; 肠蠕动减少乃至消失:肠麻痹、肠壁僵硬,如麻痹性肠梗阻、弥漫性腹
EUS诊断技术现状 103页PPT文档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3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4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5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6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1-3步,第1步)
食管癌N分期:
由于受EUS检查深度和食管-淋巴结间含气 结构如气管的遮挡,以及操作者经验等因素 的限制,EUS检查N分期的准确性不如T分期, 除EUS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如 纵隔CT等,方可做出正确的分期。
如结合FNA,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敏感性可达81%-97%,特异性83%-100%,准确
南方医院:EUS对早期癌的判别率为95%,判断浸润 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3.33%, 其中m癌为87.50%,sm癌 为81.82%,pm癌为82.61%,s癌为83.33%。
EUS必将成为选择早期结肠癌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必 要术前诊断手段。
EUS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
普通内镜只能发现腔内复发,CT、MRI只能显 示肠壁外复发,且术后组织解剖结构变化,胃肠造 成的伪差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很难作出准确的 判断。EUS 对发现以上三类复发均可奏效,且此 时其检查灵敏度高达95%,特异性仍有80%。
T2期癌92.3%, T3期癌为91.7%, T4期癌为50%。
IDUS
d0:肿瘤局限于相当于Oddi括约肌低回声带以内。 d1:肿瘤突破Oddi括约肌低回声带,但未侵犯相当于十二指肠固有肌层的低回声 带。 d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但未超过相当于该层的低回声带。 d3: 肿瘤超过相当于十二指肠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带。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4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5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观察步骤-由十二指肠降部观察横向法(1-6步,第6步)
胰胆EUS标准技术
(1-3步,第1步)
食管癌N分期:
由于受EUS检查深度和食管-淋巴结间含气 结构如气管的遮挡,以及操作者经验等因素 的限制,EUS检查N分期的准确性不如T分期, 除EUS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如 纵隔CT等,方可做出正确的分期。
如结合FNA,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敏感性可达81%-97%,特异性83%-100%,准确
南方医院:EUS对早期癌的判别率为95%,判断浸润 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3.33%, 其中m癌为87.50%,sm癌 为81.82%,pm癌为82.61%,s癌为83.33%。
EUS必将成为选择早期结肠癌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必 要术前诊断手段。
EUS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
普通内镜只能发现腔内复发,CT、MRI只能显 示肠壁外复发,且术后组织解剖结构变化,胃肠造 成的伪差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很难作出准确的 判断。EUS 对发现以上三类复发均可奏效,且此 时其检查灵敏度高达95%,特异性仍有80%。
T2期癌92.3%, T3期癌为91.7%, T4期癌为50%。
IDUS
d0:肿瘤局限于相当于Oddi括约肌低回声带以内。 d1:肿瘤突破Oddi括约肌低回声带,但未侵犯相当于十二指肠固有肌层的低回声 带。 d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但未超过相当于该层的低回声带。 d3: 肿瘤超过相当于十二指肠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带。
胃 肠 超 声ppt课件

胃肠超声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胡嘉涛
1
前言 胃肠道的超声诊断因受到肠管气体的干扰,从体表探测常得不到满意的声 像图,近年来应用超声显像剂可提高胃肠道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使胃肠道 的超声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2
第一节 胃肠道的超声解剖
3
4
5
一、胃肠道超声解剖的特征
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胃分三部分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 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缘,幽门位于第12胸椎右侧。
38
第三节 胃部疾病
39
一、胃癌
病理:
1、早期胃癌:只侵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
有三种类型: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2、晚期胃癌:癌瘤向粘膜下扩展,侵及各 的向局部及远处转移
层,范围较广,有
分四种类型:息肉型、溃疡型、侵润型、弥漫浸润型(皮革样胃)
40
超声特征: 一、假肾征、靶环征:胃壁显著增厚,胃腔狭窄 二、胃癌的回声改变: 1)胃壁增厚、粘膜面不光整,胃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呈弱回声,
可呈“假肾征”或“靶环征”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胃癌转移 胃周围、腹主动脉及肝、脾动脉周围淋巴结 肿大、肝转移,晚期腹膜转移出现腹水,女 性可转移到双卵巢,称库肯伯氏瘤
51
鉴别诊断 (1)胃溃疡向胃腔突出: (2)胃平滑肌瘤:多在第4层见到弱回声肿瘤,边缘不整齐,较巨大 (3)胃恶性淋巴瘤:第3层肥厚
65
66
67
第四节 肠道肿瘤
68
一、十二指肠肿瘤: 略
69
70
二、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理 根据瘤体大小形态分型:息肉样型、狭窄型、溃疡型、胶样型、特殊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胡嘉涛
1
前言 胃肠道的超声诊断因受到肠管气体的干扰,从体表探测常得不到满意的声 像图,近年来应用超声显像剂可提高胃肠道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使胃肠道 的超声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2
第一节 胃肠道的超声解剖
3
4
5
一、胃肠道超声解剖的特征
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胃分三部分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 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缘,幽门位于第12胸椎右侧。
38
第三节 胃部疾病
39
一、胃癌
病理:
1、早期胃癌:只侵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
有三种类型: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2、晚期胃癌:癌瘤向粘膜下扩展,侵及各 的向局部及远处转移
层,范围较广,有
分四种类型:息肉型、溃疡型、侵润型、弥漫浸润型(皮革样胃)
40
超声特征: 一、假肾征、靶环征:胃壁显著增厚,胃腔狭窄 二、胃癌的回声改变: 1)胃壁增厚、粘膜面不光整,胃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呈弱回声,
可呈“假肾征”或“靶环征”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胃癌转移 胃周围、腹主动脉及肝、脾动脉周围淋巴结 肿大、肝转移,晚期腹膜转移出现腹水,女 性可转移到双卵巢,称库肯伯氏瘤
51
鉴别诊断 (1)胃溃疡向胃腔突出: (2)胃平滑肌瘤:多在第4层见到弱回声肿瘤,边缘不整齐,较巨大 (3)胃恶性淋巴瘤:第3层肥厚
65
66
67
第四节 肠道肿瘤
68
一、十二指肠肿瘤: 略
69
70
二、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理 根据瘤体大小形态分型:息肉样型、狭窄型、溃疡型、胶样型、特殊型
胃肠镜操作ppt课件

1、咽部外伤感染; 2、食管穿孔、胃穿孔; 3、出血; 4、心脑血管意外; 5、吸入性肺炎; 6、内镜嵌顿。
.
结肠镜检查适应证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原因不明的腹泻 结肠息肉、早期癌的诊治 钡灌肠有病变者 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腹部肿块疑有大肠和回肠末端病变者 大肠手术后随访复查 大肠癌普查 结肠镜下各种治疗术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 主,粘膜变薄; 粘膜下血管网透见; 粘膜粗糙不平,如铺路 石样; 大弯侧粘膜皱襞变细; 粘液少。
.
十二指肠球部
.
十二指肠上角、上曲
.
十二指肠降部
.
十二指肠乳头
.
十二指肠乳头2
.
消化性溃疡
.
良性溃疡
☼大小:<2cm ☼形状:圆形、椭圆 形或线状;(较规则) ☼表面与底:表面覆 盖白苔或黄白苔,底部 平坦; ☼周边粘膜:周围粘 膜充血、水肿,可稍 隆起; 可有粘膜皱襞 向溃疡集中像。
单人法:操作灵活、简便,成功率高,节省人力, 操作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操作法。
日本工藤进英总结创立“轴保持短缩法”,为单 人法的经典。
.
结肠镜操作要点
1. 循腔进镜 ——基本原则 镜身不成襻,调节角度钮,镜头前端作
出迅速反应。 2. 不进则退——非常重要
2008级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普外科 甘毅
版权所有,请勿外泄
.
课程安排
1. 学时:4学时(180分钟) 2. 理论课时:40分钟 3. 操作: 140学时
.
授课思路
1.介绍胃肠镜的发展历史、硬件构 造和操作原理
2.讲授胃肠镜禁忌症和适应症 3.讲授胃肠镜下常见图像和诊断
.
结肠镜检查适应证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原因不明的腹泻 结肠息肉、早期癌的诊治 钡灌肠有病变者 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腹部肿块疑有大肠和回肠末端病变者 大肠手术后随访复查 大肠癌普查 结肠镜下各种治疗术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 主,粘膜变薄; 粘膜下血管网透见; 粘膜粗糙不平,如铺路 石样; 大弯侧粘膜皱襞变细; 粘液少。
.
十二指肠球部
.
十二指肠上角、上曲
.
十二指肠降部
.
十二指肠乳头
.
十二指肠乳头2
.
消化性溃疡
.
良性溃疡
☼大小:<2cm ☼形状:圆形、椭圆 形或线状;(较规则) ☼表面与底:表面覆 盖白苔或黄白苔,底部 平坦; ☼周边粘膜:周围粘 膜充血、水肿,可稍 隆起; 可有粘膜皱襞 向溃疡集中像。
单人法:操作灵活、简便,成功率高,节省人力, 操作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操作法。
日本工藤进英总结创立“轴保持短缩法”,为单 人法的经典。
.
结肠镜操作要点
1. 循腔进镜 ——基本原则 镜身不成襻,调节角度钮,镜头前端作
出迅速反应。 2. 不进则退——非常重要
2008级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普外科 甘毅
版权所有,请勿外泄
.
课程安排
1. 学时:4学时(180分钟) 2. 理论课时:40分钟 3. 操作: 140学时
.
授课思路
1.介绍胃肠镜的发展历史、硬件构 造和操作原理
2.讲授胃肠镜禁忌症和适应症 3.讲授胃肠镜下常见图像和诊断
腹部超声诊断(PPT课件)

判定脏器或肿物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了解有 无压迫、移位、浸润或粘连,提供可否手术切除 的信息。
检查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的存在及判定积液量。
4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器官组织 的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心脏、血管
体表超声 腹部、妇产
浅表脏器 经食道
腔内超声 术中超声
经阴道 经直肠 血管腔内
9
腹部
肝脏 胆道 脾脏 胰腺
肾脏及输尿管 肾上腺 膀胱 前列腺及精囊 腹膜腔 腹膜后
10
检查前注意事项
胆囊、腹膜后脏器及血管(胰腺、肾上腺、腹主 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左肾静脉等):需禁 食8h以上,通常在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次日 上午空腹检查为宜。肠内容物及气体较多,可灌 肠排便后检查。
14
肝血管疾病: 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 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术中超声: 肝内肿物定位、确定肿物切除范围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 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肝脏肿瘤介入性治疗(酒精硬化、微波消融)。
15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13
适应症
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淤血肝、 肝炎 含液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 非肿瘤性局灶性实质病变:非均匀性脂肪肝、
检查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的存在及判定积液量。
4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器官组织 的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心脏、血管
体表超声 腹部、妇产
浅表脏器 经食道
腔内超声 术中超声
经阴道 经直肠 血管腔内
9
腹部
肝脏 胆道 脾脏 胰腺
肾脏及输尿管 肾上腺 膀胱 前列腺及精囊 腹膜腔 腹膜后
10
检查前注意事项
胆囊、腹膜后脏器及血管(胰腺、肾上腺、腹主 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左肾静脉等):需禁 食8h以上,通常在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次日 上午空腹检查为宜。肠内容物及气体较多,可灌 肠排便后检查。
14
肝血管疾病: 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 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术中超声: 肝内肿物定位、确定肿物切除范围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 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肝脏肿瘤介入性治疗(酒精硬化、微波消融)。
15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13
适应症
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淤血肝、 肝炎 含液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 非肿瘤性局灶性实质病变:非均匀性脂肪肝、
胃肠道疾病超声诊断

声。 ❖ 纵断面呈“套筒”征:为外低内高回声。
❖ 近端肠管扩张,蠕动亢进或减退。
小儿肠套叠
急性阑尾炎
阑尾超声解剖
❖ 阑尾为一圆形管状器官,长约5-7cm,直 径0.5-0.7cm。管腔远侧为盲端,近侧与 盲肠肠腔相通。
❖ 阑尾的组织结构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 层、环肌层、纵肌层及浆膜层。
❖ 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部位。 一般位于右侧髂窝内。少数可高达肝下 或低至盆腔内。
❖ 阑尾腔内呈弱回声或无回声,伴点状高回声或强 回声团(粪石),后方伴声影
❖ 阑尾脓肿表现为右下腹混合性回声团,外周有网 膜包围形成的高回声或炎性渗出的片状无回声区
❖ 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时均可伴有局限性积液 和淋巴结肿大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周围脓肿
大肠癌
❖ 病理 ❖ 肿块型 ❖ 狭窄型 ❖ 溃疡型 ❖ 临床上以混合型多见,但以其中一种类
阑尾的位置
正常阑尾判定标准
❖ 成人正常阑尾超声判定标准:阑尾横断面呈圆 形或椭圆形“靶环征”,纵切面呈管状多层征 (4层),无蠕动,近端连于盲肠,远端为盲 端,直径≤7mm,壁厚≤3mm。
❖ 正常阑尾腔内可无内容物,也可有气体、液体 及粪渣等,加压可致阑尾变形、滑动及腔内容 物移动。
❖ 儿童及青少年正常阑尾平均直径4.1mm(范围 3~7mm。
胃肠道疾病超声
超声解剖
❖ 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 个狭窄
❖ 胃:胃底、胃体、幽门;胃小 弯、胃大弯
❖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 ❖ 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
胃的解剖示意图
超声检查方法
根据体表投影追踪扫查 根据其周围邻居脏器的位置进行判断
食管:颈段、下段 胃:常规筛选检查
❖ 近端肠管扩张,蠕动亢进或减退。
小儿肠套叠
急性阑尾炎
阑尾超声解剖
❖ 阑尾为一圆形管状器官,长约5-7cm,直 径0.5-0.7cm。管腔远侧为盲端,近侧与 盲肠肠腔相通。
❖ 阑尾的组织结构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 层、环肌层、纵肌层及浆膜层。
❖ 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部位。 一般位于右侧髂窝内。少数可高达肝下 或低至盆腔内。
❖ 阑尾腔内呈弱回声或无回声,伴点状高回声或强 回声团(粪石),后方伴声影
❖ 阑尾脓肿表现为右下腹混合性回声团,外周有网 膜包围形成的高回声或炎性渗出的片状无回声区
❖ 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时均可伴有局限性积液 和淋巴结肿大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周围脓肿
大肠癌
❖ 病理 ❖ 肿块型 ❖ 狭窄型 ❖ 溃疡型 ❖ 临床上以混合型多见,但以其中一种类
阑尾的位置
正常阑尾判定标准
❖ 成人正常阑尾超声判定标准:阑尾横断面呈圆 形或椭圆形“靶环征”,纵切面呈管状多层征 (4层),无蠕动,近端连于盲肠,远端为盲 端,直径≤7mm,壁厚≤3mm。
❖ 正常阑尾腔内可无内容物,也可有气体、液体 及粪渣等,加压可致阑尾变形、滑动及腔内容 物移动。
❖ 儿童及青少年正常阑尾平均直径4.1mm(范围 3~7mm。
胃肠道疾病超声
超声解剖
❖ 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 个狭窄
❖ 胃:胃底、胃体、幽门;胃小 弯、胃大弯
❖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 ❖ 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
胃的解剖示意图
超声检查方法
根据体表投影追踪扫查 根据其周围邻居脏器的位置进行判断
食管:颈段、下段 胃:常规筛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胃的解剖示意图
5
-
十二指肠的解剖示意图
6
-
贲门、食道下段长轴切面声像图
1:食管 2:胃体 3:胃底 4:肝脏 5:腹主动脉
7
-
胃冠状斜切面声像图
1
2
3 4 5
1. 胃体 2. 胃角 3. 蠕动波 4. 胃窦 5. 十二指肠
8
-
胃壁的层次
1:胃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5:胃腔
胃癌可发生周围及远处转移。
22
溃疡型胃癌
胃窦前壁溃疡灶 局部胃壁层次破坏,侵
犯浆膜层,浆膜线中断。
23
-
-
为同一患者,胃大部切除术标本 箭头示溃疡型胃癌
24
浸润型胃癌
ST LN
黄箭头示:胃底弥 漫浸润型胃癌
LN:周围淋巴结转 移
ST:胃
25
-
-
胃壁间质瘤
位于胃粘膜下与胃浆膜之间 超声表现: 1.胃壁内局限性肿块,起始于肌层,可呈圆状、
29
-
胃息肉
胃息肉可分成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超声表现: 1.病变自胃壁粘膜层向胃腔突出,以低或中等
回声为主,肿块内部回声均匀。 2.肿块形态多样,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
清晰,表面光滑,大小约为1~2cm之间。 3.肿块基底部较狭窄,与胃壁紧贴,不随体位
变动而分离,常形成蒂状,部分呈“豆芽状” 或“半球形”回声团。 4.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病变内血流丰富。 30
回声不均质,可见液化区,部分伴有不规则强回声。 (2)肿块粘膜面伴较大溃疡,形态不规则,与液化区
贯通,形成假腔。 (3)周围淋巴结肿大。
27
-
胃壁间质瘤 (壁间型)
胃窦后壁肌层内低回声 肿块,边界清晰,内回 声不均
粘膜层及浆膜层清晰完 整
28
-
胃壁间质瘤(腔外型)
❖ 胃体后壁低 回声肿块, 边界清晰, 向胃腔外突 出
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胃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16
-
胃溃疡超声表现特征
1.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低回声,厚度一般<1.5cm, 增厚最大范围一般<5.0cm。
2.其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形态尚规整,边缘 对称,不随蠕动变化而消失。
4.凹陷部胃壁层次模糊,凹底光滑,表面附增 强光斑,部分溃疡可显示“强圈征”。
-
胃肠道疾病超声
1
-
教学目的
使读者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超声检查 胃肠的技能,加深对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的认识。
2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3
-
超声解剖
胃是人体消化管中最主要的器官之一,上接食 道,下连十二指肠。
小肠及大肠较长,迂曲盘绕在上下腹。
超声诊断早期胃癌较为困难。
21
-
2.进展期胃癌
胃壁异常增厚隆起,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 低、不均质,病变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壁层次 破坏,结构紊乱、中断,浆膜线不完整。
胃壁隆起范围常>5.0cm,厚度>1.5cm,胃腔狭 窄,胃蠕动跳跃、减弱或消失。
据进展期胃癌的不同类型,超声图象一般可分 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12
-
胃十二指肠扫查方法示意图
切面图
13
-
超声检查方法
空肠、回肠及结肠扫查方法 根据体表投影追踪扫查
14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15
-
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往往伴
37
-
-
肠梗阻
肠梗阻原因较多,如肠套叠引起的梗阻 其超声表现为: 套叠部位上方肠管扩张 肠套叠处:纵切时可见多层肠管平行套入,呈
管状暗区;横切时呈圆形团块,外缘肠壁水肿 增厚,内高低回声夹杂,似“夹心饼”样 CDFI示套入的肠壁受挤压后血流加速、丰富 38
肠梗阻——肠套叠
肠套叠处纵切
箭头示套入的肠 管,呈管状
哑铃状、分叶状和不规则状。 2.肿块呈低回声,周缘境界清晰。多发于胃体
部,以单发为主,大小一般在5cm以内。 3.按肿瘤的生长部位,可表现为腔内型、壁间
型和腔外型。 4.部分肿瘤粘膜面伴有溃疡凹陷。 5.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病变内部丰富血流。 26
-
胃壁间质瘤
伴以下征象要考虑恶性变化可能: (1)肿块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周缘不光滑,内部
17
胃溃疡
胃体后壁小溃 疡
胃壁局限性增 厚,<1.5cm, 粘膜面出现凹 陷
18
-
-
与上图同一患 者的胃镜检查
白箭头示小溃 疡
19
-
胃癌
早期胃癌:癌组织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也称为中、晚期胃癌
20
-
1. 早期胃癌
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病变形态不一,周缘毛 糙,病变粘膜面也可呈小火山口样征象。
33
-
十二指肠溃疡超声表现
十二指肠球形态不规则,球面积变小 球壁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表面附少量增强回
声,不同切面分别显示呈“强圈征” 、“强双 点” 或“强回声斑”,并不随体位改变而变 化。 凹陷处球壁层次模糊不清,回声减低,周围球
34
壁呈局限性增厚。
-
十二指肠溃疡超声表现
多发性溃疡者,可表现球形态极不规则,并可 获得多处球壁凹陷征。
胃息肉
箭头示胃窦后壁两 个低回声肿块
境界清晰,基底较 窄,与胃壁紧贴, 呈“豆芽状”
3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胃息肉
与上图同一患 者的胃镜检查
示一大一小息 肉,与超声所 见相似
32
-
-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多发于球部,青壮年多见,男性 多于女性
溃疡反复发作,愈合后可留瘢痕,瘢痕收缩可引起溃疡病 变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
9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10
-
超声检查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空腹 检查时需口服造影剂,成人每次口服500ml~
600ml,小儿酌减。
11
-
超声检查方法
胃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受检者以坐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于
左中上腹进行系列纵横向和斜向扫查。 具体扫查步骤如下:
球后溃疡者,除局部肠壁凹陷外,肠管常发生 痉挛、收缩或疤痕狭窄,造影剂通过呈“线样 征”改变,球底部宽径常大于3.0cm。
35
十二指肠溃疡
黄箭头示十 二指肠球前 壁溃疡
呈“强圈征”
36
-
十二指肠溃疡
白箭头示十二指 肠球后溃疡
粘膜面凹陷,表 面附少量强回声 斑
STO:胃 DU:十二指肠
-
胃的解剖示意图
5
-
十二指肠的解剖示意图
6
-
贲门、食道下段长轴切面声像图
1:食管 2:胃体 3:胃底 4:肝脏 5:腹主动脉
7
-
胃冠状斜切面声像图
1
2
3 4 5
1. 胃体 2. 胃角 3. 蠕动波 4. 胃窦 5. 十二指肠
8
-
胃壁的层次
1:胃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5:胃腔
胃癌可发生周围及远处转移。
22
溃疡型胃癌
胃窦前壁溃疡灶 局部胃壁层次破坏,侵
犯浆膜层,浆膜线中断。
23
-
-
为同一患者,胃大部切除术标本 箭头示溃疡型胃癌
24
浸润型胃癌
ST LN
黄箭头示:胃底弥 漫浸润型胃癌
LN:周围淋巴结转 移
ST:胃
25
-
-
胃壁间质瘤
位于胃粘膜下与胃浆膜之间 超声表现: 1.胃壁内局限性肿块,起始于肌层,可呈圆状、
29
-
胃息肉
胃息肉可分成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超声表现: 1.病变自胃壁粘膜层向胃腔突出,以低或中等
回声为主,肿块内部回声均匀。 2.肿块形态多样,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
清晰,表面光滑,大小约为1~2cm之间。 3.肿块基底部较狭窄,与胃壁紧贴,不随体位
变动而分离,常形成蒂状,部分呈“豆芽状” 或“半球形”回声团。 4.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病变内血流丰富。 30
回声不均质,可见液化区,部分伴有不规则强回声。 (2)肿块粘膜面伴较大溃疡,形态不规则,与液化区
贯通,形成假腔。 (3)周围淋巴结肿大。
27
-
胃壁间质瘤 (壁间型)
胃窦后壁肌层内低回声 肿块,边界清晰,内回 声不均
粘膜层及浆膜层清晰完 整
28
-
胃壁间质瘤(腔外型)
❖ 胃体后壁低 回声肿块, 边界清晰, 向胃腔外突 出
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胃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16
-
胃溃疡超声表现特征
1.胃壁局限性增厚呈低回声,厚度一般<1.5cm, 增厚最大范围一般<5.0cm。
2.其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形态尚规整,边缘 对称,不随蠕动变化而消失。
4.凹陷部胃壁层次模糊,凹底光滑,表面附增 强光斑,部分溃疡可显示“强圈征”。
-
胃肠道疾病超声
1
-
教学目的
使读者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超声检查 胃肠的技能,加深对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的认识。
2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3
-
超声解剖
胃是人体消化管中最主要的器官之一,上接食 道,下连十二指肠。
小肠及大肠较长,迂曲盘绕在上下腹。
超声诊断早期胃癌较为困难。
21
-
2.进展期胃癌
胃壁异常增厚隆起,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 低、不均质,病变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壁层次 破坏,结构紊乱、中断,浆膜线不完整。
胃壁隆起范围常>5.0cm,厚度>1.5cm,胃腔狭 窄,胃蠕动跳跃、减弱或消失。
据进展期胃癌的不同类型,超声图象一般可分 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12
-
胃十二指肠扫查方法示意图
切面图
13
-
超声检查方法
空肠、回肠及结肠扫查方法 根据体表投影追踪扫查
14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15
-
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往往伴
37
-
-
肠梗阻
肠梗阻原因较多,如肠套叠引起的梗阻 其超声表现为: 套叠部位上方肠管扩张 肠套叠处:纵切时可见多层肠管平行套入,呈
管状暗区;横切时呈圆形团块,外缘肠壁水肿 增厚,内高低回声夹杂,似“夹心饼”样 CDFI示套入的肠壁受挤压后血流加速、丰富 38
肠梗阻——肠套叠
肠套叠处纵切
箭头示套入的肠 管,呈管状
哑铃状、分叶状和不规则状。 2.肿块呈低回声,周缘境界清晰。多发于胃体
部,以单发为主,大小一般在5cm以内。 3.按肿瘤的生长部位,可表现为腔内型、壁间
型和腔外型。 4.部分肿瘤粘膜面伴有溃疡凹陷。 5.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病变内部丰富血流。 26
-
胃壁间质瘤
伴以下征象要考虑恶性变化可能: (1)肿块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周缘不光滑,内部
17
胃溃疡
胃体后壁小溃 疡
胃壁局限性增 厚,<1.5cm, 粘膜面出现凹 陷
18
-
-
与上图同一患 者的胃镜检查
白箭头示小溃 疡
19
-
胃癌
早期胃癌:癌组织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也称为中、晚期胃癌
20
-
1. 早期胃癌
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病变形态不一,周缘毛 糙,病变粘膜面也可呈小火山口样征象。
33
-
十二指肠溃疡超声表现
十二指肠球形态不规则,球面积变小 球壁粘膜面出现凹陷,凹陷表面附少量增强回
声,不同切面分别显示呈“强圈征” 、“强双 点” 或“强回声斑”,并不随体位改变而变 化。 凹陷处球壁层次模糊不清,回声减低,周围球
34
壁呈局限性增厚。
-
十二指肠溃疡超声表现
多发性溃疡者,可表现球形态极不规则,并可 获得多处球壁凹陷征。
胃息肉
箭头示胃窦后壁两 个低回声肿块
境界清晰,基底较 窄,与胃壁紧贴, 呈“豆芽状”
3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胃息肉
与上图同一患 者的胃镜检查
示一大一小息 肉,与超声所 见相似
32
-
-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多发于球部,青壮年多见,男性 多于女性
溃疡反复发作,愈合后可留瘢痕,瘢痕收缩可引起溃疡病 变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
9
-
内容
正常胃肠道超声相关解剖 胃肠道的超声检查方法 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表现 病例分析
10
-
超声检查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空腹 检查时需口服造影剂,成人每次口服500ml~
600ml,小儿酌减。
11
-
超声检查方法
胃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受检者以坐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于
左中上腹进行系列纵横向和斜向扫查。 具体扫查步骤如下:
球后溃疡者,除局部肠壁凹陷外,肠管常发生 痉挛、收缩或疤痕狭窄,造影剂通过呈“线样 征”改变,球底部宽径常大于3.0cm。
35
十二指肠溃疡
黄箭头示十 二指肠球前 壁溃疡
呈“强圈征”
36
-
十二指肠溃疡
白箭头示十二指 肠球后溃疡
粘膜面凹陷,表 面附少量强回声 斑
STO:胃 DU:十二指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