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第三章杠杆的基本变形
第三章 杆件的承载能力分析

F1 F2 FN2 0
二、轴扭转时的内力
第二节 截面法求内力
沿杆件长度作用的平衡力偶系(非共面力偶系)称为外加 转矩。
杆件产生转变形时其横截面的内力称为扭矩。
1.外力偶矩计算
作用于轴的外力偶矩通常是根据轴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算出。 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Me
9550
P n
式中n为轴的转速,单位是r/min,P轴所传递的功率,单位是kW; Me为外力偶矩的大小,单位是N•m。
解 (1)求约束反力
取整个杆件为研究对象,画出如图 (b)所示受力图。设约束反力 为FA,列平衡方程
例题
Fx 0
F1 F2 F3 FA 0
得 FA F1 F2 F3 20 30 50 40 KN
(2)分段计算轴力,由于外力分别作用于B、 C、D三处,以三个作用点为分界线,将杆分 为AB、BC、CD段,分别计算轴力 ①AB段:在AB间任选一横截面1-1截开,取 其左段为研究对象,如图 (c)。由平衡方程得: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三章 杆件的承载能力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构件受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内力 第二节 截面法求内力 第三节 杆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汽车机械基础
第二章 构件受力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
第一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内力
一、杆件的基本变形
第一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
和内力
构件的基本形状:
杆件、板件、块件。
FN F 0 即 FN F
同理,如果以部分Ⅱ为示力 对象,求同一截面上的内力 时,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FN F
三、截面法
第一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
和内力
截面法:
杠杆变形的4种基本形式

杠杆变形的4种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这类变形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的一对力引起的。
在变形上表现为杆件长度的伸长或缩短。
截面上的内力称为轴力。
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为沿着轴线反向的正应力。
整个截面应力近似相等。
2剪切:这类变形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引起的。
在变形上表现为受剪杆件的两部分沿外力作用方向发生相对错动。
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剪力。
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为沿着杆件截面平面内的的切应力。
整个截面应力近似相等。
3扭转:这类变形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引起的。
表现为杆件上的任意两个截面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截面上的内力称为扭矩。
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为沿着杆件截面平面内的的切应力。
越靠近截面边缘,应力越大。
4弯曲:这类变形由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由包含杆件轴线在内的纵向平面内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引起,表现为杆件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
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弯矩和剪力。
在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上,弯矩产生垂直于截面的正应力,剪力产生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
另外,受弯构件的内力有可能只有弯矩,没有剪力,这时称之为纯剪构件。
越靠近构件截面边缘,弯矩产生的正应力越大。
机械基础3第三章 直杆的基本变形

2017/10/3
第三章 直杆的基本变形
直杆的基本变形
在机器或结构物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构件。如果构件 的纵向(长度方向)尺寸较横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尺寸大 得多,这样的构件称为杆件。直杆件是机械中最基本的构件。 外力在直杆件上的作用方式有很多种,直杆件由此产生 的变形形式也不同。归纳起来,直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 种: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图3-11 剪切变形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
2.剪切变形的特点 以铆钉(图3-12)为例,分析剪切变形的特点。 (1)受力特点:构件受两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 近(差一个几何平面)的平行力系作用。 (2)变形特点:构件沿两组平行力系的交界面发生相对错动。 (3)剪切面:构件将发生相互的错动面,如n-n。
(3)构件特点:等截面直杆。
第一节 直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
三、直杆应力与应变 1.直杆应力
想一想
如图3-5所示,两根材料一样,但横截面面积不同的杆件,它们所 受外力相同,随着外力的增大,哪一根杆件先发生变形?
图3-5 不同横截面杆件受力图
第一节 直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上常用应力来衡量构件受力的强弱程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某个截面上,与该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 正应力(图3-6),与该截面相切的应力称为切应力。
生破坏。
内力有正负规定: 当内力与截面外法线同向,为正内力(拉力)。 当内力与截面外法线反向,为负内力(压力)。
第一节 直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
2.直杆变形
想一想
观察图3-2,单层厂房结构中的屋架杆受到了什么变形? 在轴向力的作用下,直杆件产生伸长变形称为直杆轴向拉伸,简 称直杆拉伸。 在轴向力的作用下,直杆件产生缩短变形称为直杆轴向压缩,简 称直杆压缩。
物理杠杆所有知识点总结

物理杠杆所有知识点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是一个绕一个固定轴旋转的刚体,按照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杠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两个力之间。
在一类杠杆中,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我们将力作用在一类杠杆上时,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一侧,力的方向和移动方向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二类杠杆是一种能够放大力的杠杆。
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力的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杠杆会朝着力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三类杠杆是一种能够放大力的杠杆。
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类杠杆的数学表达式:F1 × d1 = F2 × d2,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以上就是杠杆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杠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相关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上的各种作用力相互平衡,使得杠杆保持在平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力臂的乘积相等来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杠杆平衡条件中,我们需要考虑有几个作用力,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力的大小和方向,力臂的长度,以及支点的位置等因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力对于杠杆平衡的作用。
假设一个长为2米的杠杆的支点位于中间位置,我们在这个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10牛的力,问在另一端我们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够保持杠杆平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即10 × 1 =F2 × 1,所以F2 = 10牛,也就是说在杠杆的另一端我们需要施加一个10牛的力来保持杠杆平衡。
《直梁弯曲》教学设计

《直梁弯曲》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好!本次我教学设计的题目是《直梁弯曲》选自高教出版社(第二版)《机械基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学分析课程分析教材特色: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
它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等多方面内容。
课程地位: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属材料力学内容,材料力学为设计、维护、改造机械设备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与《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扭转》共同构成了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形式。
因而本节是贯穿本章主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共16人。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变形及弯矩图的基本画法,对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指尖上的学习。
目标分析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快速准确的绘制弯矩图。
(2)掌握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及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通过强度计算,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反对浪费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满足构件安全性要求,因此将其确立为重点。
难点:快速准确的绘制弯矩图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因此将其确立为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整堂课我借助信息化手段“做中教,做中学”。
通过数字化平台利用微课、微信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突破难点。
通过视频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带入到工程实际当中,利用图像、动画、问卷星通过任务驱动法、对比归纳法辅以讲练结合法、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系统牢固掌握知识,突破重点。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强度计算说课稿详解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题: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杆件的强度计算一、简析教材(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栾学刚等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教材,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
《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机械零件的精度》、《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连接》、《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气液压传动》等十章内容。
研究的重点是机构和零件。
但各种机构和零件,如何决定其尺寸的大小,究竟采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又可采取何种办法来改善材料的性能,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等问题,就需用力学知识和材料热处理知识来解决。
而材料力学研究是关键,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等截面的直杆。
(二)简述本课内容本次课内容为《机械基础》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第三节内容。
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内容,是对杆件静力学分析的巩固,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设计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灵活且可靠的机械结构来。
(三)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机械基础》教材的第三章(直杆的基本变形)第三节内容,继前一章静力学之后,为材料热处理知识打基础。
材料基本变形这一章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把本章节内容按变形方式的不同分别讲解。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材料力学性能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材料的许用应力以及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许用应力的确定。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时的强度计算公式。
《机械基础》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2.2 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2.2.1 约束和约束反力
3.圆柱铰链约束 中间铰链约束 铰链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约束,通常用于连接构件或 零部件,铰链一般是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圆柱形销钉相连接,物 体只能绕销钉的轴线转动,这种连接称为中间铰。
现实生活中, 有哪些机构是属于 中间铰链的应用?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2.2 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2.2.1 约束和约束反力
1.柔性约束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 成的约束称为柔性约束。如下图所 示,绳索类只能承受拉力,所以它 们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方向 沿绳索背离物体。图中 G 表示物体 的重力,T表示约束反力。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
第1章 绪论 第7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第8章 齿轮传动
第3章 直杆的基本变形
第9章 轮系和减速器
第4章 工程材料
第10章 支承零部件
第5章 联
接
第11章 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
第6章 机
构
第12章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
第1 章 绪
1.1 1.2
论
返回
机器、机构、构件、零件和部件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2.3 平面汇交力系
2.3.4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平衡方程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即
此方程为平衡的充要条件,也叫平衡方程。
第2章 杆件的静力分析
2.4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2.4.1 力矩
1.力矩的概念和性质 我们将力F对点O的矩定义为力F的 大小与从 O点到力 F 的作用线的垂直距 离h的乘积,即 MO(F)=±Fh 力矩的表示方法如右图所示,方向 用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以使物体作逆 时针转动为正(图示为正),作顺时 针转动为负。将O点到力 F的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h称为力臂。
简单机械节-杠杆课件

杠杆平衡的应用
总结词
杠杆平衡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天平、翘翘板、剪刀等。
详细描述
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当两边的质量相等时,天平达到平衡状态。翘翘板则是利用杠杆 平衡原理实现儿童游乐的设施,当坐在两端的儿童质量相同时,跷跷板达到平衡状态。剪刀则是利用杠杆平衡原 理实现剪切功能的工具,当两臂长度满足一定比例时,能够实现省力的剪切效果。
简单机械节-杠杆课件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杠杆的定义与原理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的效率与损失 • 杠杆的实例分析
01
杠杆的定义与原理
杠杆的定义
杠杆定义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在力 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以实现 力的放大或缩小。
杠杆组成部分
杠杆由施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三 部分组成。施力点产生动力,阻 力点产生阻力,支点是动力和阻 力作用线交汇的点。
的浓度等。
生物实验
在生物实验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也较为常见,如测量肌肉力量、
研究动物行为等。
03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总结词
杠杆平衡条件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详细描述
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必须相等,即力和力 臂的乘积相等。如果动力和阻力分别作用在杠杆的两端,则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个平衡条件是杠杆能够静止 或匀速转动的关键。
杠杆平衡的实验验证
总结词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力和力臂的变化对杠杆 平衡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中,可以固定一个力臂,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观察杠杆是否平衡。如果杠杆平衡,则力和 力臂的乘积相等;如果不平衡,则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通过多次实验和数据记录,可以进一步分 析力和力臂的变化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从而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3-1拉伸和压缩【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拉压概念,理解截面法求内力;2、理解拉压材料的力学性质。
掌握拉压强度、变形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做低碳钢拉压时的力学性质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三、素质目标1、理解截面法求内力;它是求内力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材料力学始终。
2、理解拉压材料的力学性质,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要求1、了解拉压、内力概念,理解截面法求内力。
理解拉压材料的力学性质。
2、掌握拉压强度、变形计算,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拉压、内力概念,截面法求内力;2、 拉压强度、变形计算。
【难点分析】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5 分钟)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导入新课作用于构件上的外力形式不同,构件产生的变形也不同。
把构件的变形简化为四种基本变形。
拉压、剪切、扭转、弯曲。
★ 新课教学(80分钟)§ 3-1 拉伸和压缩一、内力与截面法1、内力概念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构件内部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称为内力。
拉压杆的内力沿轴向称轴力。
2、截面法求内力过程:切、取、代、平。
000x y o F F M ∑=∑=∑=0N P -=0x F ∑=❖ 讨论:关于轴力( )A 、是杆件轴线上的荷载B 、是杆件截面上的内力C 、与杆件的截面面积有关D 、与杆件的材料有关 二、轴向拉压的概念(演示工程实例引出概念)1、受力特点:沿轴向作用一对等值、反向的拉力或压力。
2、变形特点:杆件沿轴向伸长或缩短。
这种变形称为拉伸或压缩。
要点:(1)外力的作用线必须与轴线重合。
(2)压缩指杆件未压弯的情况,不涉及稳定性问题。
讨论:判断下列三个构件在1-2段内是否单纯属于拉伸与压缩?三、拉、压时的应力1、应力概念单位截面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拉压杆横截面任一点均产生正应力。
2、应力计算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单位:帕(Pa )或兆帕(MPa ) 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绝对变形l ∆为纵向线应变ll∆=ε 这两个关系式称为虎克定律。
式中 E---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
❖ 讨论:图示阶梯杆总变形为()(A )0 (B ) (C) (D)N Aσ=NL l EA∆=E σε=EA Fl 2EA Fl EAFl23五、拉伸(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 破坏等方面的特性称材料的力学性能,也称机械性质。
1、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屈服极限s σ 强度极限b σ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2、铸铁的拉伸性能特点: 无屈服过程 无塑性变形 无塑性指标 分类:塑性材料%5>δ 脆性材料 %5<δ3、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塑性材料的压缩强度与拉伸强度相当 脆性材料的压缩强度远大于拉伸强度 ❖ ❖ ❖ ❖ ❖ ❖ ❖ ❖ ❖❖ 讨论:用这三种材料制成同尺寸拉杆,请回答如下问题:.哪种强度最好? 哪种刚度最好? 哪种塑性最好?六、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校核 1、许用应力 塑性材料 []nsσσ=脆性材料 []nbσσ=2、强度校核(1)、校核强度 []σσ<=AN maxmax (2)、设计截面 []σmaxN A >(3)、确定许可载荷[]σA N <max 例题分析:教材例3-3课内练习:练习册(先练习后总结) ★ 小结 ⏹ 拉压概念;⏹ 拉压内力、应力、强度计算; ⏹ 拉压变形、虎克定律。
★ 作业 练习册P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ε []maxmax N Aσσ=<3.2 剪切与挤压【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剪切与挤压的概念;2、掌握剪切与挤压强度计算。
二、能力目标利用剪切与挤压强度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了解剪切与挤压变形;2、了解剪切与挤压强度条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剪切与挤压概念;2、较深入地认识剪切与挤压强度条件的应用,有一定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剪切与挤压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2、剪切与挤压强度计算。
【难点分析】挤压面积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5分钟)1、拉压强度2、拉压变形★ 导入新课(演示工程实例:剪钢板、、键连接等——引出剪切概念) 剪床剪钢板,销钉连接均属剪切变形。
★ 新课教学(80分钟)§3-2 剪切与挤压一、剪切1、剪切概念受力特点:作用于构件两侧面上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作用线相距很近。
变形特点:截面沿着力的作用方向相对错动。
这种变形称为剪切。
2、剪力和剪应力平行于截面的内力称为剪力或切力。
截面法:切、取、代、平。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剪力称为剪应力。
[]maxmax N A σσ=<NL l EA∆=E σε=Q Aτ=单位: 兆帕(MPa )❖ 说明:工程实例近似认为:剪应力均布。
例题分析: 剪断钢板时刀口的作用力为 ,钢板宽 ,厚 。
求剪断钢板时的剪应力。
解:二、挤压1、 挤压的概念受剪切的构件常常还承受挤压的作用。
在接触表面互相压紧而产生局部变形的现象称为挤压。
2、 挤压应力式中 A B ---挤压面积,曲面取直径投影面积。
❖ 说明:工程实际近似认为:挤压应力均布。
❖ 讨论:不属于剪切破坏的是( )A 、铆钉连接B 、键连接C 、钢板用对接焊缝连接D 、钢板用填角焊缝连接 三、剪切与挤压强度B B BF A σ=kN P 80=mm b 50=mm h 5=38010320505Q P MPa A bh τ⨯====⨯剪切强度挤压强度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 确定许可载荷[]max QAττ=≤[]max BB B BF A σσ=≤❖讨论:材料抗挤的能力要比抗压的能力大得多?例题分析:教材例3-5❖应用:演示工程实例:剪钢板、销钉连接、键连接等。
★小结(5分钟)⏹剪切概念、内力、应力;挤压概念、内力、应力。
⏹剪切与挤压强度★作业练习册3.3 圆轴的扭转【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1、了解扭转概念;熟悉外力偶矩、扭矩计算;2、理解扭转时的应力分析,掌握扭转强度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扭转时的应力分析,了解应力分析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了解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2、通过作扭转应力图,了解应力图的一般做法。
四、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2、较深入地认识扭转强度计算,并能应用强度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扭转应力图。
2、 扭转强度计算。
【难点分析】扭转应力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讨论、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剪切强度挤压强度二、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螺丝刀,汽车的传动轴,反应釜中的搅拌轴等均产生扭转变形。
三、新课教学1、扭转的概念(演示工程实例——引出扭转概念)受力特点:在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内作用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 变形特点:轴表面的纵线变成螺旋线。
这种变形称为圆轴扭转。
讨论:下列实例中属于扭转变形的是( )A 、起重吊钩B 、钻头钻孔C 、火车车轴D 、零件钻孔 2、圆轴扭转外力偶矩式中 M —轴外力偶矩,N ·m ;N P —轴功率,kW ;[]max QAττ=≤[]max BB B BF A σσ=≤9550P N M n=n —轴转速,r/min 。
讨论:(1)汽车爬坡时,使用高速挡还是低速挡?(2)在同一台机器的几根逐级传动轴中,是高速轴粗,还是低速轴粗?为什么? 3.圆轴扭转变形圆轴扭转变形的圆周线只是绕轴线转了不同的角度,纵向线倾斜一个小角度,矩形变成平形四边形。
4.切应力分布规律 如图3-28所示。
5、圆轴扭转剪应力计算讨论:如何排列传动轴上的轮子能使最大扭矩值最小? (1)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只有垂直于直径的剪应力。
式中 M T —横截面上扭矩,N ·mm ;W t —抗扭矩,mm 3空心圆轴式中D d /=α讨论:。
两根圆轴,材料相同,受力相同,而直径不同,当212d d =时,则两轴的最大剪应力之比21/ττ为( )A .1/4B .1/8C .4D .82.指出以下应力分布图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图(a)(d) 正确 B 、图(b)(c) 正确 C 、图(c)(d) 正确 D 、图(b) (d) 正确(2)圆轴抗扭强度条件应用 :(1)校核强度 []ττ≤=tW M maxmax maxTtM W τ=330.216t D W D π=≈330.2(1)t W D α=-[]max maxtM W ττ=≤(2)设计截面 []τmax M W t ≥(3)确定许可载荷 []τt W M ≤max6、提高抗扭能力的方法由强度条件可知:(1)、提高抗扭截面系数t W3D W t ∝,因此采用空心轴,在相同截面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轴的扭转强度。
(从应力分布图中直观看出)。
(2)、降低m ax M合理安排轴上零件位置,使输出、输入两端的扭矩值相等或接近,可降低轴的m ax M 。
四、小结扭转概念;外力偶矩计算、扭转强度计算五、作业六、练习[]max max t M W ττ=≤3.4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熟悉弯曲的概念;了解梁的基本形式;2、理解弯曲内力、应力计算;掌握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提高粱抗弯曲强度措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了解弯曲的概念;明确梁的基本形式。
2、熟悉弯曲应力的分析方法;掌握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弯曲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2、认识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及提高粱弯曲强度措施。
【教学重点】1、弯曲概念、梁的基本形式;2、弯曲强度计算。
【难点分析】弯矩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扭转剪应力:实心圆轴 空心圆轴 二、 导入新课弯曲变形是工程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变形。
如起重机的横梁、火车车轮轴等在载荷作用下都会产生弯曲变形。
1、弯曲的概念(演示工程实例)受力特点: 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在轴线平面内受到力偶;变形特点:梁的轴线由直变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