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设计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篇一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治疗或饮食治疗不合理,常常导致治疗失效[1]。

饮食护理指导可以有效地控制体质量,防止和纠正脂类、蛋白、血糖代谢紊乱,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5]。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调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存在吸烟饮酒史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1~79岁,平均(55.0±5.0)岁,病程1~25年,平均(6.5±1.0)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40~80岁,平均(57.3±5.4)岁,病程1~25年,平均(6.3±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控制等。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2.1饮食总量的调控对于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因为两者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护理上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膳食,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把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肥胖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3]。

1.2.2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盐饮食要求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总量控制在5~10g,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每日摄入量超过10g,则会大大超过机体的需要量,所以笔者建议,遵照WHO推荐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5~3.0g较为适宜,护理上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估计每日摄入的食盐量[4-5]。

1.2.3低脂饮食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食物中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容易促进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应减少对动物内脏和油脂的摄入[6]。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建议和展望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科学研究,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推广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跨学科合作,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提高健康管理的可持续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3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现状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城市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肾病等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状: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问题: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患者依从性差 现状: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问题: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患者健康知识不足
文献检索和筛选的方法
检索策略:使用关键词、主题词、作者等检索条件进行文献检索
数据库选择:选择适合研究领域的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
文献筛选: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
文献质量评估: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文献整理:整理文献,按照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进行分类和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 基础。
06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结果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 以控制血压水平
饮食和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 压控制有积极作用
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对高血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结论
高血压健康管理对降低血压有显 著效果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管 理,以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意义以及文献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意义以及文献

建议: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推广和应用,提高公众健康意 识,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文献评价与展望
评价:文献综述对高 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 现状进行了全面、客 观的评价,指出了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展望:文献综述对未 来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 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采用了系统评价的方 法,对高血压健康管 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 全面、客观的评价。
高血压健康管理可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健康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高血压风险:通过健康管理,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带来的不适和痛苦
延长寿命:通过健康管理,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健康管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风险
加强高血压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穿戴设备: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等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问诊和咨询,提高就诊效率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研究趋势:未来,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多中心合作,研究方法将更加多 样化,研究内容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数据分 析、案例研究等
研究结果:高血压健康管理的 重要性、效果、挑战等
研究结论:高血压健康管理对 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 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高血压的研究概况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普及,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这种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高血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概述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根据一项综合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饮食、肥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此外,高血压还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肾衰竭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干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关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内钠钾平衡紊乱是高血压的关键机制之一。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压与皮质醇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

遗传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这一结论得到了大量的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支持。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家族的样本收集和基因编码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多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如ACE、ADRA1A、AGT和NPPA等。

在干预治疗方面,降压药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盐摄入、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疗法等。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降压药物如ARB和ACEI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显示出良好的降压效果。

除了干预治疗,高血压的预防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当控制体重和规律锻炼等都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重要手段。

未来的高血压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探索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次,基因组关联研究对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或将继续深入研究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此外,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治疗策略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研究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高血压综述论文

【论文】高血压综述论文

【关键字】论文高血压的的特征及其预防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以往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只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一些疾病也出现了病患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如何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也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对于研究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作用自然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特征预防理论部分——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征一、高血压的医学定义和致病原因所谓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体内血压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当一般人的舒张血压高于90mmHg,收缩血压高于140mmHg时即可判定出现高血压症状。

通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神经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人,其大脑内的高级神经皮层活动就会产生障碍,继而诱发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从而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动脉压增高而产生头晕、心悸、耳鸣、昏厥等临床患病特征。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医学界对高血压多年的研究发现,诱发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点:一、遗传因素:多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

若父母均出生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家庭,则他们的子女未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可达75%以上。

2、环境因素:现代人因环境因素患高血压的案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通过对多个因环境因素产生的病例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致病因素:1、饮食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带油腻的食物(如大鱼大肉,油脂调料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时候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另外,过多的烟酒应酬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导火线之一。

2、精神因素:现代人长期为工作和家庭奔波。

长时间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

心脑血管的日常负荷早已超过健康水平,极易诱发。

c运动因素: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光吃不练,体重超标。

d药物因素:现代人过分依赖药物,特别是部分年轻人为解决一些难言之隐,过分依赖计生类药物。

患高血压的几率既然也就越来越高。

《国际护理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护理3000字》

《国际护理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护理3000字》
[2]陈建华,宋和平,陆瑾. 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5):527-528.
[3]李清霖,张宇清.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综述[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7):33-40.
[4]李传容. 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226+232.
(三)研究方法、步骤:
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获取文献从而进一步的了解病情有关知识。
步骤:文献查找,查找有关老年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临床护理及国内外的高血压现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四)进度安排: 1.确定论文题目:2021年8月到2021年9月8日。
2.查阅文献资料:2021年9月到2021年10月20日。
[8]柳福英,徐玲. 基层医院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1):160+162.
[9]赵广东,刘瑞明,于荣哉. 观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205+207.
[10]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谭欢.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77-2278.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理论依据:中国知网文献参考,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中国医药指南,基层医学论坛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在查阅既往文献及总结自身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老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目前的一些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医院临床护理干预提供新思路。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今天咱们来唠唠高血压这个事儿。

高血压就像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恶魔,悄咪咪地搞破坏。

为了搞定它,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可没少做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就像一堆宝藏,藏在各种各样的临床医学文献里。

那我今天就像个寻宝人,把这些宝藏挖出来给大家瞅瞅。

一、高血压的危害。

这高血压可不得了啊!它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在我们身体里的血管里横冲直撞。

长期高血压的话,心脏就得比平常更卖力地工作,就像一辆汽车总是高速行驶,发动机迟早得累坏,所以心脏可能会变得肥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还有啊,高血压对我们的血管壁那是不停地施加压力,血管壁就像被吹得太胀的气球,一不小心就会破裂,这要是发生在脑血管,那可就是脑出血,后果相当严重呢。

肾脏也逃不过高血压的魔掌,它会影响肾脏的小血管,让肾脏的过滤功能下降,就像一个筛子被堵住了一部分,最后可能发展成肾衰竭。

二、高血压的传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利尿剂。

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元老级药物了。

利尿剂就像是身体里的小抽水机,通过让肾脏排出更多的钠和水,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比如说氢氯噻嗪,好多高血压患者都用过。

不过呢,它也有小缺点,就像一个人干活太猛了,有时候会让血钾降低,就像身体里的钾元素这个小士兵被抽调走太多了。

所以患者吃这个药的时候,医生还得时不时地检查血钾水平,看看是不是要补点钾。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就像是给心脏和血管做了个“减速带”。

像普萘洛尔,它能阻止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结合,让心脏跳动没那么快,血管也不会收缩得那么紧,血压就降下来了。

但是呢,有些患者吃了可能会觉得有点喘不上气,就像被人捂住了一点点鼻子,还有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就像一个小捣蛋鬼在身体里打乱了一些正常的秩序。

钙通道阻滞剂。

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小管道,钙通道阻滞剂就像是守在管道口的小卫士,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

这样血管就不会那么容易收缩了,血压也就降下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病的概况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

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

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稳定。

如离退休后工作环境的改变,体力减退、丧偶或子女赡养等家庭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精神的不安。

2、高血压病的分类医学上,根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了,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原发性高血压人的95%以上,大多数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继发性高血压是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病因明确。

2.1 原发性高血压2.1.1 病因学者彭氏[3]等说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病人有家族史。

除此之外,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人的血压水平和患高血压的可能性都是不同的,这与饮食中摄入的钠盐量有密切关系,钠盐的摄入量越高,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就越大。

2.1.2 病理学者蒋氏[4]对高血压病理分析得出,高血压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

可能会导致心脏的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继而引起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还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脑血栓的形成。

2.1.3 临床表现学者李氏[5]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是属于慢性的,因而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但这并不表示,高血压病完全没有临床表现。

一旦高血压病人因紧张、疲劳、寒冷或者是突然停止服用药物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对于重症的高血压病人而言,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

有的甚至还会诱发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2 继发性高血压学者张氏[6]研究表明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

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

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

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2.2.1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学者刘氏[7]等分析调查,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sH)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的原因引起的,针对病因治疗后可以控制的高血压。

由于高血压是最早出现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老年继发性高血压认识的深入,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 ~1O。

而老年继发性高血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症状不典型。

学者刘氏[8]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通过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是肾上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

新近多项研究显示,大部分原醛患者,特别是早期患者并无低钾血症。

2.2.2 药物性高血压学者高氏[9]观察,因医生用药不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并超过正常值称之为医源性高血压。

哪些药物能引起药物性高血压?据陈氏介绍:长期用皮质类固醇、应用苯丙胺或过量甲状腺素、长期摄入甘草、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药物性高血压。

据陈氏介绍:口服避孕药、升压药物如交感胺类、麻黄素、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可引起药物性高血压。

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生理盐水血浆制品抗生素钠盐(如青霉素钠)等含钠药物、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消炎痛炎痛喜康布诺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各种肼类抗抑郁药、直接引起血管收缩的药物、改善贮存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中药生地甘草及其制剂、酒精等。

2.2.3 内分泌性高血压学者Stewart[10]的研究调查报告中提到,虽然内分泌性高血压确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几乎可以肯定其患病率低于高血压病例总数的5%。

对本病保持高度警觉并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对做出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容易死于脑血管疾病,但这种情况通常是可以逆转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某些类型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分子基础已经被阐明,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高血压的新的发病机制,对了解占人口总数10%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可能有重大的意义。

另一研究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学者曾氏[11]观察,。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其中内分泌性和肾血管性是其主要原因,占一般高血压人群中5%~10%或更高;在欧洲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中其比例高达31%。

Conn早在1965年就提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20%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Conn综合征),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者张氏[12]等研究中提到,在所有高血压患者就诊时,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之前,一定要注意排除由其他疾病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诊断PA的最重要指标,检测尿香草扁桃酸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关键,CT、MR1检查可提高对两者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降低血压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3、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及高血压病人的护理3.1 高血压用药知识学者谢氏[13]对于高血压病的用药知识做了以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则可以服药根除,一旦根除便无需继续服药;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则需要终生服药。

由于药物的作用是在服用药物后半小时出现,2-3个小时到达高峰,因此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是早上7点和下午两点。

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

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

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相关研究报道,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O一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

虽然同是高血压病,但每个人患病机理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拜新同等,也可选择寿比山、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

青年人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兴奋有关,主要表现为低压高,这样的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雅施达、洛汀新等。

3.2 控制血压学者汪氏[14]调查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不好主要有10大常见原因:1)吃得太咸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最常见的原因。

正如学者王氏[15]所提到的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直接关系。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避免吃得太咸;2)对降压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学者Khurram Bari[16]说到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

这就让许多高血压病人没有要服用药物的意识;3)治疗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阶段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所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而有的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就停止用药,这也是很危险的;4)降压目标不明确多数高血压患者只想着要降血压,但是对于降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才是标准血压,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5)血压以正常就停止用药;6)频繁换药;7)道听途说服药不少高血压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科学认识,就擅自服用那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或者是江湖医生的药房,其实这是很盲目而且不科学的用药可能会伤及其他内脏。

学者于氏[17]分析说明,不同的降压药所针对的病症和适用体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在医生的诊断下对症下药;8)缺乏针对性降压治疗如果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但是却没什么效果,这个时候应该找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寻找到针对性强的药物;9)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学者惠氏[18]等所述,高血压的防治方法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10)熬夜或失眠熬夜和失眠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破坏血压的昼夜规律,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总结根据学者费氏[19]的观察显示,高血压病是一种急需得到社会广大群体关注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我们应该要采用一些养生型的降压方法,避免伤及其他身体器官。

学者刘氏[20]提到高血压病人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将锻炼与药物相结合来更好的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作为老年人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病症之一,惊醒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而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应该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