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是什么哎呀,说到地震,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电视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地震嘛,简单说,就是地球表层的岩石因为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的剧烈运动。
好比你家里那瓶饮料,摇晃得厉害,瓶盖一打开,喝一口就“嘭”地喷出来!不过,这个“嘭”可不是开玩笑的,震动能让地面抖得厉害,连坐着的椅子都能被抛起来,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1.2 地震的种类说到地震,其实也有很多种类呢。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板块运动型”的地震,就是那些大地壳板块在挤压、碰撞、拉扯的过程中,突然“嗷”一声就爆发了。
还有一种是“人为型”,就像你在地下室搞搞挖掘,结果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也是会有震动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闯祸”的感觉?不过,地震发生的时候,咱可千万别慌,得学会应对才行。
2. 防震准备工作2.1 家庭防震措施好吧,咱们既然知道地震来袭的时候得小心,那平时的准备工作就得提上日程了。
你想啊,家里得有个“避震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手电筒、药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像去远足之前,背上满满的装备,能让你心里踏实得很。
再说,家里的家具也得固定好,别让它们在地震中变成“飞行器”,给你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把书架靠墙,尽量别把重物放在高处,要是那东西掉下来,嘿,那可真是“倒霉”的代名词。
2.2 地震演练防震准备不仅仅是备齐物资,还得通过演练来增强全家人的意识。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学校里演练火灾逃生,结果大家都在那儿嬉笑打闹,但其实这是为了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知道怎么做。
同样的道理,咱也可以在家里搞个小“演习”,像地震来临时,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蜷缩下来,保护好头部。
这样的演练,就算真遇到情况,也不会手忙脚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3.1 地震发生时嘿,万一真遇上地震,别慌,心态要稳!首先,记得不要往外跑,这可不是“运动会”,外面有可能更危险。
你可以就近找个结实的桌子,趴在下面,用手护住头和脖子。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汇总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汇总:1.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些征兆,比如地光、地温异常,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听到一些怪声等,发现这些情况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2.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碎石、灰尘等可能会阻塞家里的门窗,所以进入卫生间较为安全,因为卫生间较为狭窄,不易形成空气流通。
3.发生地震时,应远离高楼,跑到空旷的地方。
切忌乱跳楼。
4.地震发生后,把门打开,不要关门,以方便救援。
5.如果在超市内,人员不要慌张,重力避免过度消耗,并且推着购物车移动相对要快一些。
6.地震来临时,躲在坚固物体下,坚固的床、桌子下都可以,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7.地震过后,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地震影响,造成二次伤害。
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归纳防灾防震安全小知识归纳如下:1.平时要学习有关知识,了解地形,了解宿舍、教室、食堂、卫生间、紧急出口等的位置。
2.不要在教室、宿舍内乱蹦乱跳,打闹玩耍。
3.教室内不能靠近暖气片、炉子等取暖设施,防止爆炸、火灾。
4.发生地震,应及时躲避,或就近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
5.若在操场或室外,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6.不要回到教室,应该在老师指挥下集体疏散。
7.撤离时,应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不要慌乱,不要拥挤,防止踩伤、挤伤、跌伤。
8.地震过后,不要进入和逗留于震区,以免发生余震。
9.发生地震时,不可采取的方法有:跳楼、乘电梯、到露天广场或露天广告牌、到玻璃幕墙、高架桥等处。
10.在公共场所,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防止拥挤,有序疏散。
11.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燃气、电器开关,切勿贪恋财物,避免发生危险。
12.在野外,应避开高大建筑,远离高压线,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避震。
13.在海上,应立即穿上救生衣,尽快远离近海区域。
14.在汽车里,应立即关闭发动机,远离危险地带,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避震。
15.在商场或饭店,应就近躲在大柱子或者商场、饭店的内墙角,避开外墙、玻璃窗等危险物品。
地震抗灾小知识

地震抗灾小知识
一、迅速寻找避难所
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寻找坚固的物体或避难所,如墙角、桌子下、床下等处,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如果无法找到避难所,应尽量保持身体低矮姿势,双手护好头部,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二、保持冷静与警觉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警觉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避免混乱和拥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三、采取防护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例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吸入;用衣物或毛巾遮住眼睛,以防止因物品掉落造成伤害;如果可能的话,应尽快穿上鞋袜等防护物品,以减少脚部受伤的可能性。
四、遵循疏散指示
在地震发生后,应遵循疏散指示,尽快离开建筑物或危险区域。
在疏散过程中,要保持有序和稳定,避免因恐慌和混乱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和避开潜在的危险。
五、寻找安全区域
在疏散后,应尽快寻找安全区域,远离建筑物和危险物品。
在选择安全区域时,应考虑到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避免因次生灾害造成伤害。
同时,要保持警觉和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总结:以上是地震抗灾小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迅速寻找避难所、保持冷静与警觉、采取防护措施、遵循疏散指示和寻找安全区域。
在地震发生时,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地震知识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坏;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二、地震灾害: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年银川8级大地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害的灾害;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11303年,山西洪桐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级大地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7月28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阳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溧阳5.5级地震的波及;2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三、防震减灾: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24.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极差;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电报、电话、传真、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四、预测预报: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10年内、1-2年内、3个月内和10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五、地震谣言识别: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六、避震自救: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 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下;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七、法规知识:5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民主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5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5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5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汇总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汇总:1.地震前兆:震前鸡鸣狗叫,驴鸣猪叫,燕子飞得低,老鼠搬家,蜜蜂离家,蚂蚁搬家,鸽子不飞,鱼儿吐泡。
2.震前准备的: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确定震灾重点地区,准备有关常用急救物品,临时救护人员选配,经常检查和维修家庭周围和室内备用的应急救护工具和设备。
3.地震发生时:关闭电源,不要慌乱,不要向户外冲,最好用湿毛巾护住口鼻,躲在坚固的床下或桌下,不要乘坐电梯。
4.地震后: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乘坐电梯,若无法出门,可用毛毯、衣服堵住门窗的缝隙,防止余震发生,同时可向外界呼救,等待救援。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归纳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归纳1.地震前兆指地震前的些许异常迹象,并不一定就是因为地震,但这些异常发生地震的次数比较高。
2.地震预报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有关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等预报信息。
3.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波及到的程度范围。
4.地震逃生要点:找准震中,选对方向,迅速撤离。
5.地震灾害防范与应对方法:遇到地震,不要惊慌,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躲避;将身边的杂志或柔软物品垫在头上,避免砸伤;来不及跑出震区的,应双手护头,闭目蹲在两个结实的障碍物下。
6.震后自救:闻到异味,可呼吸;食物中毒,可呕吐;受伤出血,可包扎;气闷憋气,可通风。
7.地震发生时间:当地震灾害不可避免时,震前应力发生突然变化,引起地下岩层释放出一些能量,产生地震波。
当地震波释放出的能量相当大,而人们又无处躲避时,地震震中的烈度最高。
8.地震发生地点:地震发生地点即震中。
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震中可分为天然地震震中和人工地震震中。
9.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用字母“震级”表示。
10.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波及到的程度。
它决定于震害损失程度和人们的感觉程度。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大全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大全如下:1.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震波速度、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升降、生物征兆变化等。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灾害风险日益增加,防震减灾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防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1. 安全环境评估在购房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房屋。
可以通过查看房屋的抗震等级和结构材料等信息,来评估房屋的抗震能力。
2. 定期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包括墙体、梁柱、地基等部分。
发现有裂缝、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以保持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灾害逃生规划制定灾害逃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家庭成员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路径和集合地点,设计好逃生道路,确保能够及时安全地逃生。
4. 固定家居用品家居用品,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变成危险的物体。
我们需要将大型的家具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其倾倒和滚动,以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5. 储备应急物资在发生灾害时,应急物资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储备足够的食品、水、医疗用品、应急工具等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6. 注意室内安全地震发生时,室内的玻璃、石膏板等易于破碎。
我们需要迅速寻找安全的位置,避免靠近这些易碎物品,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参与防震演习参与防震演习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应对地震的方法。
学习正确的防震避难姿势和逃生技巧,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生存率。
8. 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天气预警能够提前通知我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了解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地点,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9.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灾害发生时,伤者的数量往往很多。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常见急救技能,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10. 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工作,参加相关培训和活动,了解社区的灾害风险和防灾措施,与社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以上是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通过遵守这些规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在灾害中减少损失,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抗灾能力。
预防灾害始于日常,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伤:37万 4 千643人
失踪:1 万a7 千923人
11
a
12
桑枣中学为何能创造奇迹?
就是因为叶志平校长有着 强烈的避险意识!
a
13
a
14
a
15
a
16
a
17
a
18
地震鱼
a
19
a
20
情景体验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a
26
a
27
a
28
a
29
a
30
a
31
远离高大建筑物!
B、结实
C、漂亮
a
47
5、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 到地震时,要__B__重心,躲在座 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A、提高
B、降低
a
48
6、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__B__避 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 B、开阔地 C、水塔下
a
49
分享:
a
50
生命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精彩! 一不小心就会输掉现在。 生命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精彩! 每一次冲动与忍耐都关系未来。 生命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精彩! 欢笑还是悲伤靠自己主宰!
a
41
判断正误:
1、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牢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 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有支撑
的地方。( √ ) 2、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 × )
3、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
筑物、悬挂物、危险物。( √ )
a
42
a
43
选择题
1、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 口鼻__A__跑离。 A、沿逆风方向
B、沿顺风方向
C、不选择方向尽快
a
44
2、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 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 __B__。
A、窗口旁
B、课桌边
a
45
3、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 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__A__。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a
46
4、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 应选择____ 的B 柜台、商品(如低 矮家具等)或柱子边。 A、玻璃
a
32
避开危险物!
a
33
a
34
a
35
a
36
a
37
a
38
a
39
震前 震中
课堂小结
提高避险意识
留心观察地震前兆 室内避震
户外避震
震后:自救知识
a
40
避震要点是什么?
•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 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 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 地方。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a
1
a
2
a
3
唐山大地震
• 时间:1976年7月28日 • 震级: 7.8级 • 死亡:24万2千多人 • 重伤:16万4千多人
a
4
结合电影《唐山大地震》
a
5
汶川大地震
a
6
震后汶川
a
7
a
8a9源自学 生 死 伤 惨 重 最 令 人 悲 恸
a
10
汶川大地震
死亡:6 万 9 千227人
a
51
a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