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学生朗诵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生态保护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加强草原、森林等生态保护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结词 设施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业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现代化 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优质小麦 、玉米、大豆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 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
休闲农业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粮食深加工 、果蔬加工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 场占有率。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 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
•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 • 北方地区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0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01
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 龙江等省份和直辖市。
02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位于 秦岭-淮河以北,地势较高,气候 较为寒冷。
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降水主要河、辽河、 黑龙江等,多为季节性河流。
湖泊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和内蒙古地区。
地下水较丰富,但水质较差,部 分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
02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
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 粱等粮食作物为主,这些作物适 应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地形地貌
主要地形包括平原、 高原和山地。
高原地区包括山西高 原和内蒙古高原,山 地包括大兴安岭和小 兴安岭等。

八年级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年级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课时)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四、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学习新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自学练习。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度带)。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2.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础目标)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而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也导致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生活在北方地区,通过前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特征,但在学习时要注意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知识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龙海市港尾中学黄玉臻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2.利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读图气温降水图分析春旱的分布地区、原因及应对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多方面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内部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2.北方地区气候、地理等自然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在知识方面对于气候、地形等内容都有一定的掌握。

这都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课前分好八个小组,并说明答课堂上以“红花”贴白板上为小组积分)·自主科学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阶段。

四、资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材·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导学案·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过程省区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1. 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检测目标1)
山脉: A B
河流: C D
海域: E F
地形区:①
②③
⑵界线BD与等温线、等降水量吻合,由此判断北方地区冬季气温 0℃,降水量大部分在
mm~ mm。

(检测目标1)
⑶③地区北部土壤肥沃,被称为,盛产、农作物,作物熟制是。

(检测目标2)
【设计意图】
该作业主要检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基础知识和识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判断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把基础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素养,提高区域认知力。

2.2022年寒假期间,家住成都的王语准备和家人去北方旅游,路线是从成都-石家庄-哈尔滨,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2、目标3、目标4)
⑴王语一家到达北方地区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B.椰林婆娑菠萝香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甘蔗扯起青纱帐
⑵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甜菜 肥沃的东北平原
山西大枣
广袤的黄土地 山东花生 北方冬季
第六章 北方地区
2014-2-26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特征
1、位置 2、地形
内蒙古高原
华 北 平 原 渤 海 东 北 平 原
青 藏 高 原
黄土高原
黄 海
秦岭
淮河
一、自然特征
3、气候
暖温带、中温 带、寒温带 湿润区、半湿 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
一、自然特征
3、气候 (课本P10)
共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一、自然特征
4、河流
流量少
嫩 江
松花江
冬季结冰
辽 河
一、自然特征
5、植被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一、自然特征
6、土壤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黑土 黄土
华北平原
二、农业 ——旱作农业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
雨热同期
2、作物
二、农业
耕地类型
北方地区
旱地为主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 Nhomakorabea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甜菜
花生 棉花、大豆
其他主要 经济作物
二、农业
2、作物
二、农业
3、面临问题
回温快 降水少
春旱 冬小麦 返青

加剧
生活、工 业用水多
二、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作业课件(RJ)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作业课件(RJ)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2.这种现象是由某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灾害的频繁发生,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①种植耐旱作物 ②大水漫灌 ③跨流域调水 ④修建水库塘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 )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知识点2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5.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 D ) A.小麦、玉米、水稻 B.水稻、玉米、高粱 C.小麦、水稻、油菜 D.小麦、玉米、谷子 6.北方地区发展农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C ) A.耕地不足 B.土壤贫瘠 C.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 D.光照和热量不足
7.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有( A ) ①甜菜 ②棉花 ③甘蔗 ④茶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华北平原容易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有( A )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量大 ②春季降水较少 ③春季农作 物需水量大 ④种植的农作物多为耗水量大的水稻、甘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历史悠久的著名粮棉产区,促使其发展的主要自 然条件有( C )
①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②平原面积大 ③黑土深厚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每到春季,我国某地常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大口井岸边布满抽水机的“壮 观景象”。据此完成12~13题。
(2017·石家庄)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图,据表完成 16~17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
-3.2 13.7
27.3
14.4
13.2
降水量/mm
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对初步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
特征。

2.通过学习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发展的条件。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教材中的资料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一部分的学习,形成一定人地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水资源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引入北方地区。

2.认识北方地区的范围
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大兴安岭、阴山、六盘山、秦岭、淮河、黄海、渤海,通过认图明确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完成练习p9,练习1-3.
通过练习1概括出北方地区气候的特征:冬季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通过练习2和3,让学生理解北方地区内部的环境差异,练习2最明显的差异是齐齐哈尔的冬季气温更低,因为齐齐哈尔维度更靠高纬;练习3明确延安的降水少一些,因为距海更远。

4.认识北方的农业
这里可以让学多看一些照片,了解北方的旱地作物。

5.补充有关北方农业用水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北方缺水的现状,更
好理解北方的节水农业。

6.完成练习P121-3题
习题一,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春季气温回升,农作物开始生长,但是水量不足。

习题二,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问题—春旱。

7.课堂练习:
利用幻灯片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课堂总结:
本节课在学习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知道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和农业
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北方地区的气候
3.北方地区的农业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