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
育儿知识-儿童免疫健康水平自测表

儿童免疫健康水平自测表
'
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专家组推荐的一套符合孩子生理习性的《0-6岁孩子健康自查表》,按以下项目看看孩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儿童免疫健康水平自测表
感冒、咳嗽:
一年1次10分;一年2~3次5分;一年4次以上\xa0 2.5分。
偏食
、
厌食
:
否10分;是2.5分。
\xa0
腹泻、肠炎:
一年1次10分;一年2~3次5分;一年4次以上2.5分。
不明原因低烧:
一年不发生10分;一年1次\xa0 5分;一年2次以上2.5分。
咽炎、扁桃体炎:
一年1次10分;一年2~3次5分;一年4次以上2.5分。
孩子是否容易出虚汗:否10分;是2.5分。
\xa0\xa0
孩子是否足月:
是10分;否2.5分。
\xa0\xa0
孩子是否
母乳喂养
:
是10分;是(短期)\xa0 5分;否2.5分。
\xa0\xa0
过敏性疾病(
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一年不发生10分;一年1次5分;一年2次以上2.5分。
\xa0\xa0
疫苗接种情况:
全部免疫接种10分;部分免疫接种2.5分。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统计总分后请参照以下“判断标准”:
得分:
>90分
免疫力
较强;
>70分免疫力一般;
>50分免疫力较弱;
<50分免疫力很差,低于儿童基本标准防线,危险!\xa0'。
小儿免疫评分表

小儿免疫评分表
评分项目
免疫评分表包含以下几个评分项目:
1. 发热情况:记录儿童是否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包括发热时间和持续时间。
2. 咳嗽和咳痰:记录儿童是否有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包括咳嗽的频率和咳痰的颜色和量。
3. 喉咙痛和扁桃体发炎:记录儿童是否有喉咙痛和扁桃体发炎的症状,包括疼痛的程度和扁桃体的红肿情况。
4. 鼻塞和流涕:记录儿童是否有鼻塞和流涕的症状,包括鼻塞的程度和流涕的颜色和量。
5. 肺部症状:记录儿童是否有肺部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喘和胸闷等。
6. 其他症状:记录儿童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头痛、食欲减退等。
评分标准
每个评分项目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儿童的症状和严重程
度进行评分。
评分范围一般为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确定儿童免疫功能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使用方法
使用小儿免疫评分表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儿童的症状,并根
据评分项目对其进行评分。
评分表应在儿童就诊时交给医生填写,
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
评分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医生的观察和填写,因此医生
需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总结
小儿免疫评分表是一种评估儿童免疫能力的工具,可以帮助医
生了解儿童的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
通过准确填写和分析评分表,
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儿童的免疫功能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免疫学检验_人体正常值

抗Scl-70抗体
参考值:阴性
抗PM-1抗体
参考值:阴性
抗Sm抗体
参考值:阴性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GBM)
参考值:阴性
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ALSP)
参考值:阴性
抗肝细胞膜抗体(ALMA)
参考值:阴性
抗骨骼肌抗体(ASA)
参考值:阴性
胰岛素抗体
参考值:阴性
特异性IgE抗体
参考值:阴性
参考值:0.07~0.09g/L
补体7(C7)
参考值:0.04~0.06g/L
补体8(C8)
参考值:0.048~0.055g/L
补体9(C9)
参考值:0.042~0.06g/L
血清B因子
参考值:0.15~0.23g/L
三、细胞免疫检查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RFT)
参考值:55%~75%
淋巴细胞转换试验(LTT)
参考值:阴性≤20%
EA玫瑰花结试验(EA-RFT)
参考值:18%~35%
EAC玫瑰花环试验(EAC-RFT)
参考值:10%~30%
FBC玫瑰花试验
参考值:10%~25%
四、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HAV-IgM)
参考值:阴性
乙肝核心抗体(IgM(HBV-IgM)
参考值:阴性
参考值:阴性
风疹病毒抗体RV-IgM
参考值:阴性
风疹病毒抗体RV-IgG
参考值:阴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
参考值:阴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
参考值:阴性
嗜异性凝集试验
参考值:阴性或效价≤1:7
3.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
免疫法参数

免疫法参数免疫法参数是指在免疫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组参数,用于评估和描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法参数及其作用。
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群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状态。
常见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总T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细胞、CD19+ B细胞等。
通过分析这些亚群的比例和数量,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能力。
2. 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可以识别和中和病原体。
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M、IgA等多种类型,它们的水平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能力。
通过测量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评估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状态。
3. 细胞因子水平细胞因子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它们可以促进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对维持免疫平衡和抵抗病原体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评估免疫应答的强度和免疫调节的状态。
4. 自身抗体水平自身抗体是一类可以识别和攻击自身组织的抗体,其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
在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中,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通过测量自身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这些疾病的进展。
5. 免疫功能测定免疫功能测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活性。
例如可以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检测等方法,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测定可以帮助诊断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等疾病,并指导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免疫法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为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和免疫调节情况,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法参数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临床背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解释。
(整理)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
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
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增高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免疫扩散法:0-62mg/L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临床意义:1. I型变态反应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
正常人免疫指标范围

正常人免疫指标范围咱老百姓啊,都希望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那要想知道自己身体是不是真的健康,免疫指标可就是个重要的参考呢!你说这免疫指标就像是身体里的一支小部队,它们得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才能守护好咱们的健康防线呀。
白细胞,就像勇敢的战士,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多了,是不是就像军队里人太满了,容易乱套呀;少了呢,那抵御外敌的力量可就不够啦。
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大概在(4.0~10.0)×10^9/L 呢,咱可得记好了。
还有中性粒细胞呀,这也是免疫大军里的重要角色呢。
它的比例也得恰到好处,要是高了或者低了,那身体可能就有麻烦喽。
正常范围一般在 50%~70%呢。
淋巴细胞呢,就像一群机灵的情报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反应。
它们的正常比例在 20%~40%左右。
这要是不正常了,那身体可能就会发出警报啦。
免疫球蛋白也很重要呀,就像给咱们的免疫系统配备的精良武器。
要是免疫球蛋白少了,那和疾病战斗的时候不就没了得力的家伙什儿了嘛。
咱平常可得多留意这些指标呀,就像关心家里的宝贝一样。
别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才想起它们。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的这支小部队乱了套,那咱还能过得安稳吗?咱得让它们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稳稳地走下去呀。
咱平时也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别熬夜,别乱吃东西,多运动运动。
这就好比给咱们身体里的免疫部队提供充足的粮草和训练呀。
你对它们好,它们自然也会好好守护你呀。
要是发现免疫指标有点不正常,可别不当回事呀!这就像是身体给咱发出的信号,得赶紧重视起来。
该调整生活习惯就调整,该看医生就看医生。
咱可不能让身体里的这支小部队受委屈呀,不然最后遭罪的不还是咱自己嘛。
总之啊,这正常人免疫指标范围咱可得心里有数,这可是关乎咱身体健康的大事呢!咱得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让免疫指标一直稳稳地处在正常范围内,这样才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呀!。
免疫力指标的解读

免疫力指标的解读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病毒、细菌等异物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自身具备的防御系统,对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进行处理,并且对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识别和处理的能力。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作为一种生理反应,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机制,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导致的,本文对免疫力的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免疫力的指标解读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系统,当出现免疫系统问题时,幽门螺杆菌可诱导细胞增生及胃粘膜的改变,导致胃分泌过少,是促进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幽门螺杆菌在免疫力的指标中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淋巴细胞亚群是免疫力指标中判断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通过测定淋巴细胞亚群,能够对人体体内免疫调节机制是否处于正常稳定的运作状态进行监测和判断。
C反应蛋白指标是免疫力指标中用于辅助诊断相关疾病的指标,包括风湿病的诊断、炎症性感染问题的诊断,急性心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均需要对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检测。
免疫球蛋白指标在免疫力指标中是用于检测下列疾病的主要依据,包括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活动期、淋巴管肉瘤、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病、继发性免疫缺陷、急性肝炎组织损伤、肝癌、皮肤炎、心肌梗死等,检测免疫球蛋白指标能够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
体内激素检测是判断人体内激素水平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时的一种免疫力指标,能够对人体内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在体内激素指标的检测中,掌握人体的内分泌情况、激素水平。
甲肝、乙肝抗体指标的检查是对人体体内是否存在乙肝、丙肝抗体进行确定的项目,甲肝、乙肝抗体检查能够对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丙肝抗体准确确定。
微量元素指标是免疫力指标中用于检测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水平的项目,包括铜、铅、铬、钙、镁、铁、锌七种不同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指标的检测中,对人体近期的营养情况可进行判断。
艾滋梅毒指标的检测用于对人体是否存在梅毒、艾滋病病毒展开判断、确诊。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17.0克/升,新生儿~14.8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2岁~克/升,6~12岁~15.0克/升,12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17.0克/升,新生儿~14.8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2岁~克/升,6~12岁~15.0克/升,12~16岁~15.5克/升,成人~16. 6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升,2~6岁230~1 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 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2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5.免疫球蛋白EIgE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EIA法:成人为~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2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游离轻链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轻链低于毫克/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7.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位千单位/升kU/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2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0.补体成分CqCq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197±4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2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1.补体成分C3C3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1.93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2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12.补体成分C4C4单位克/升g/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 2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13.补体成分C5C5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O.09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2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等;14.补体成分C6C6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65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降低: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15.补体成分C7C7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O.055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16.补体成分C9C9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62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因子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B因子为100~4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2降低: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m热等;18.备解素P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为28±4毫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淋巴细胞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淋巴细胞亚群单位百分数%;正常值 CD3 ~64 9,6~77%,CD4 ~41%~51%,CD8 ~23%~33%,CD4/CD8=:;临床意义1CD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CD4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3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4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5CD4/CD8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 CD4减低和CD8增高的疾病;21. E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正常值65%~75%;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2降低:低于50%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正常值13%~20%;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单位国际单位/毫升IU/m1;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国际单位/毫升或微克PPD/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 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 强阳性;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单位秒s;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大于3秒;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3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26.自然杀伤细胞NK单位百分比%;正常值K562细胞51Cr释放法为%±%;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 45分钟min,吞噬率为%士%;杀菌率为%±%;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新生儿为~,成人为~;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C2、 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烧伤等;29.硝基四氮唑蓝还原NBT试验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成人阳性细胞占3%~10%,正常新生儿阳性细胞多于成人;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淋巴瘤、结核,以及某些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感染;2降低:见于慢性肉芽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力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免疫力低下,是大多数疾病入侵的根源。
当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时,感冒、扁桃体炎、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腹泻、过敏等疾病就会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肿瘤癌症,所以千万不可小视自身免疫力低下。